审判从神的家起首﹝上﹞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

有一次爱德华滋 (Jonathan Edwards) 在一位传道人的安息聚会中讲道。他引用犹太列王的历史指出:当神将一位好王收去,而又没有赐下另一位好王接续,这就是神对以色列人审判的时候。笔者很同意爱德华滋的看法。我们知道神有绝对主权,一切都是祂的安排。以色列人虽然悖逆,但怜悯的神还赐下好王如约沙法、希西家、约西亚等去治理他们,并用神的话去提醒他们悔改归向耶和华。当他们肯悔改回转,以色列国的政治及属灵情况往往就会有好转。旧约圣经也记载过这样的事。然而,当那些好王离世后,他们继位的儿子都不一定行他们父亲所行的道。当他们偏离神的道,不听神的吩咐,国家开始动荡及衰弱,这意味着神对以色列人的审判已经开始。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华人教会里。中国教会在四五十年代经历大复兴,带动那次复兴的主要人物有王明道、倪柝声、宋尚节、杨绍唐、贾玉铭、赵君影等人。然而,可能神认为那些年的复兴还有许多不足及虚浮之处,所以神就容让当时的中国教会经历史无前例的大逼迫。这些试炼表面上给予中国教会很大的打击,我们看见差不多所有有形的教会都消失了,然而,在神奇妙的保守下,中国的地下教会却因此大大的增长。到了八十至九十年代,国内的家庭教会已经茁壮成长,结果累累。到了二千年,有人统计过中国家庭教会已达七千万人,现在更不止这个数目了。

然而,当那些在逼迫中仍忠心持守主道的老仆人一个一个地离去,政府逼迫又渐渐地放松,不少地方的教会就面临以前未有遇过的危机。当社会越来越繁华富裕,外间的逼迫及阻拦越来越少,人心就开始改变。教会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的逼迫杀死千千,世界的诱惑杀死万万。本人曾经接触过国内农村的教会负责人,他们说农村教会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年青人爱世界。许多年青信徒一去了城市工作,就不再回来事奉了。农村教会青黄不接,非常缺乏年青工人承接圣工,现在都是靠老的一辈苦撑下去,将来不知如何。

笔者又接触过某城市的家庭教会同工。他们告知,当上一辈的老仆人离世后,接续的同工立即作出种种安排来利己,排斥其他同工以巩固自己势力,讲道内容也出现问题,参与聚会的人数锐减。这样一间几十年来维持神忠诚见证的教会也变成这样,诚然如爱德华滋所说,神收去了一个好王,却没有安排另一个好王接续,可能就是神审判的开始。

香港教会呢?听长辈说,香港教会在五六十年代也经历过复兴[1]。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大逼迫,但普罗大众工作刻苦,生活单纯。那个年代物质享受不多,世界的吸引不深。另一方面,神的工人也敬虔简朴,事奉动机纯正,加上主工人热心传道,教会人数自然会增长,事工也开展不少。可惜的是,当香港在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的时候,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物质享受越来越多,人心就开始变了。人以为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神也能找到快乐及人生意义。人越觉平安稳妥,就越没有心信主。传福音的果效就开始减弱下来。然而,外围的问题还不是最重要,最可怕的是教会内部也开始变质。

教会经历过好一段平顺稳妥的日子,就像老底嘉教会自满起来,并且效法世界,将世界的方法及制度引进来。首先是神学院起了变化。上一世代的神学院主要是教授圣经及训练传道,但现在神学院加插了许多圣经以外的知识如心理学、辅导学、管理学等等,企图与外间的大学学科看齐。因此,他们又引进了属世的学位制度。其实这些学位头衔只是虚名,属灵的实际及圣灵的能力才是最重要,但现在准备事奉的人往往都追求前者过于后者。许多人花费不菲往外国读神学硕士或博士,学成回来后自然对工资有所要求。本来,教会或神学院爱心厚待神的工人亦无可厚非。可惜,这个风气带来的反后果是越来越多没有蒙召、没有异象、没有受苦心志,一心以为神学毕业后就可以在教会找到好工,或进神学院教书拿大学讲师级薪水的人出现。当中不少人只抱雇工心态,不是能刻苦、能忍耐、不计待遇、只求得主喜悦的仆人。可是教会的要求及神学院的制度造就了许多这样的人。教会的属灵见证及讲道能力在近这十多二十年可说要急转直下。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教会的稳定增长期,但也是教会的变质期。上面已经提到神学院的变化。现在让我们看看教会内部的改变。八十年代以前,基要派与福音派分别不是很大。大家都是持守基要信仰,传讲纯正的真道。基要派较著重衞道及护教,福音派较著重传福音及差传。灵恩派、新派及天主教等都被大部分信仰纯正的教会所反对。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当教会的人数及事工的规模有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态度就渐渐转变。他们开始想要得到世界的认同。特别是一位福音派领袖史托德 (John Stott),在洛桑会议[2]宣告福音需要加上社会责任才算是整全福音。福音不能只拯救人灵魂,也要照顾人身体方面的需要。差不多整个福音派都赞成他的主张。结果福音派就把更多的资源转移到社会服务上,建立林林总总的公益及福利的事工。说公平一点,教会适量地运用有余的资源,帮助社会上真有需要的人,借此将福音带给他们,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们把福音内容改变,为了迁就他们关怀社会的目的,这就是大错了。请问圣经在哪里说过福音的内容包括了照顾人的肉体?圣经记述福音内容最仔细的一处是在〈林前15:1-4〉:“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请问以上经文所说的福音有包括社会责任及身体需要吗?笔者实在看不出来!帮助穷人、关心社会固然是好事,但任何窜改神的话﹝福音﹞来达到他们的目标,必然会带到不良的后果。因为错误地以为社会责任都是包含在福音的内容里,福音派就渐渐地偏离了专一传福音的路,被许多社会关怀事工所缠累,渐渐变了社区服务机构,这是本末倒置的。

让笔者重申,本人无意反对教会在社会上一切的服侍,基督徒作盐作光是应该的,但若因为想得世人的认可及称许,把福音的内容肆意更改,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在与政府及福利机构重叠的工作上,以致教会不能全力及专一地传福音及宣教,这就是偏离神的心意。主给门徒的大使命是传扬福音及建立信徒,不是扶贫及改革社会,这是最明显不过的圣经教导。

香港教会在八九十年代实在没有好好地忠心守衞真理,只顾不断地发展事工。护教及衞道的事工及信息真是少之又少。神学院也不着重真理的立场,反而崇尚学术自由,容纳不同观点,甚至明明是不正统的教导也得尊重及接纳。所以本人一向都认为,教会的变质是从神学院变质起首。笔者有位朋友在一间信仰保守的神学院就读,他告知有一次学院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论文题目写作,他有一位同学选的题目竟是“地狱刑罚不是永远”。这个题目一开始已经不合圣经,导师理应一早否定,但现在神学院标榜的是学术自由,什么题目也可以写,只要你懂得引经据典,分析得有条理,就可拿高分。结果该名神学生的论文真的拿了个“A”。可怜就是这些人进教会去教导神的羊群!

在这个光景之下,从外面来的错谬教训很容易就能渗入香港教会。首先,九十年代初蔡元云、刘达芳引入“第三波灵恩运动”[3]。虽然之前已经有所谓“第一及第二波灵恩运动”,但当时它们对信仰纯正的教会没有太大的冲击。他们发展的范围主要还在灵恩派教会内,主流教会还不大接纳他们。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第三波灵恩运动”,形势就大大改变了。因为推动“第三波”的人,像Peter Wagner及John Wimber等人,都是来自福音派圈子。更糟糕的是,他们都在一所非常有名的福音派神学院任教,所以福音派教会及信徒就大大减低了戒心,以为他们是福音派神学家,信仰自然没有问题,就放心接纳了他们的教导。福音派自此就大受灵恩运动的影响。方言、神医、预言、权能布道、圣灵击倒等神秘的经历大大吸引了许多信仰根基不稳,又追求肉体感受的年青人参加。教会表面上好像一下子兴旺起来,许多教会就争相效法。到了现在,香港不少福音派教会及信徒都被灵恩所迷惑,追求不合圣经的诡异经历。甚至有基督教学校也被灵恩化。反对灵恩的老师不是被灵恩派同事同化及拉拢转会,就是被他们排斥,忍受不到压力而离开。到了今时今日,灵恩派已经广受福音派信徒接受。除了高举奇异经历及感受之外,他们更借着新潮诗歌、敬拜赞美课程、祷告恩赐训练等吸引大批信仰不稳的信徒报读参加。灵恩派就是借着这些训练课程及聚会来诱惑人接受他们灵恩的教导。然而,就是到了这个地步,依然是看不到有多少牧者及神的工人提出警告,就算有也没有多少信徒关注。

九十年代中期,香港教会经历另一个冲击,就与天主教联合及共融。九十年代前,大部份信仰纯正的教会都为认为天主教是异端,最低限度也不同与他们有联合的事工。然而,当巴刻、Chuck Colson、Bill Bright等福音派人士与天主教联合签署“福音派与天主教于主后第三千年之共同使命”[4],目的是希望基督教和天主教会就某些社会及政治议题上合作,促进社会公义,福音派对天主教的立场就大大改变了。福音派不但不再称天主教为“异端”,甚至称对方为“主内的弟兄姊妹”。容笔者在这里作一点澄清,我们采用“异端”一字来形容天主教,并不是一个道德上的贬低或侮辱,纯粹是神学上的分辨,因为正统基督教高举“唯独信心”(Sola fide),我们是持守“唯独因信称义”。所有不接受“唯独因信称义”,即是主张得救除了信心之外,还要加上人的行为及教会圣礼的团体,我们都会称它为“异端”。有人认为只要承认三位一体及使徒信经就不算异端,我们认为这样判别是过分简单。保罗在加拉太书指证那些要主张靠割礼及律法得救的人,他们也承认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但他们坚持信主还要加上割礼才得救,保罗直指他们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可见不单是神论及基督论要对,救恩论也是非常重要,否则也会成为异端。

当这个天主教与基督教合一之风吹来香港,不难想像香港教会又再一次的失手。加上香港的著名神学家温伟耀大力推销天主教灵修神学及卢云神父的作品[5],许多教会及信徒就纷纷接纳天主教,产生许多联合交流、会议、崇拜及事工。基督徒推崇天主教的德兰修女﹝因为她出名作扶贫工作﹞,过于那些深入险地宣教的无名传道者。到了今天,圣公会、信义会、路德会等都与天主教有紧密联络及合作,大部分福音派信徒也不会认为天主教是异端,也看不出他们的救恩论有何重大问题,基督徒须要向他们传福音。近代批评天主教错谬的中文书籍少得可怜,就是有,都是被认为是散播仇恨,破坏宗教和谐的极端言论。再没有多人像当年的马丁路德及清教徒勇敢指出天主教的谬误,并带领迷途的人归回救恩之道。

到了二千年,教会又被一股世俗化讲道的风气所影响。以上提及过,神学院已经越来越来不着重教导圣经及讲道训练。讲台的供应开始减弱。林以诺牧师在2000年开始“栋笃笑布道大会”[6],以讲笑方式布道作招徕,吸引了大批听众参加。其他教会也开始仿效跟风,在讲台上大讲圣经以外的东西﹝包括社会时事,政治民生,家庭逸事、有趣笑话等﹞来吸引人来听。讲台属灵的供应进一步下落。其实,不以高举圣经真理,把讲台娱乐化来满足人的需要,也是从外地传进来的。陶恕几十年前已经警告美国教会,不要把教会世俗化。他说:

“多少世纪以来,教会毫不动摇地反对每一种属世的娱乐形式。教会早已识穿它的真面目——只是荒废时间的工具、逃避良心不安的藏匿所、分散对道德责任注意力的诡计。正因如此,教会备受属世之子的强烈诋毁。近来,教会对这些诋毁开始感到疲乏,放弃了这场斗争。看来教会已经决定,既然无法打垮伟大的娱乐之神,那就不如同流合污,看看有什么力量能为自己所用。所以今天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教会大量的金钱就这样浪费在不圣洁的工作上,为所谓的属天之子提供世俗的娱乐节目。宗教娱乐从多个方面,迅速将神重要的工作挤在门外。今日许多教会几乎成为下等剧院,九流的‘监制’在那里兜售他们粗制滥造的商品,并获得教会领袖的认可,领袖们甚至还引述圣经,为他们的渎职辩白。几乎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进行反对。

伟大的娱乐之神主要靠说故事来娱乐他的信徒。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特性,这正好紧紧抓住了我们今天迟钝的信徒的心,以至于不少人只要为教会的会众瞎编故事,并且为这些故事戴上各种假面具,就能舒舒服服过日子。一件对小孩来说正常、美丽的事物,若成年后还坚持不舍就骇人听闻了;更何况是出现在神圣的场所,想鱼目混珠成真正的宗教。[7]

华理克在美国马鞍峯教会采用市场学 (Market Research) 的策略来牧会,使教会在人数上大大的增长,许多教会都争相效法。会众理想的教会是怎样,教会就变成怎样来迎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喜爱什么形式的崇拜、音乐、讲道、活动,就投他们所好,他们就很乐意继续来参加聚会了。请问今日有多少教会也是行这一套?笔者有一位朋友读神学时到某大型教会实习,那教会传道同工有数十位之多。他告诉笔者,那里的传道人不敢在讲道时指出人的罪,因为可能会有会友觉得传道人是故意针对及攻击他,他就会向教会管理层投诉。结果就是,只有教会最有权力的主任牧师会偶意在讲台上指出罪,其他同工都因不想得罪会友而尽量少谈罪。教会应该是高举神圣洁的地方,现在神的工人连罪都不敢指出,只讲讨人喜悦的话,有何意义?“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笔者接触过不少弟兄姊妹,不知有多少人告知在教会中得不著圣经喂养,传道人只在讲道开时读出主题经文,然后自由发挥,讲一些社会时事,有趣故事及个人琐事。这些肢体长期没有灵粮供应,但又舍不得离开,灵命岂能长进?

然而,属世讲道及教会世俗化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一大批有名无实的的所谓信徒混进教会。如以上所说,连应该是最严肃的布道会都变了讨好人的娱乐活动,在这样的气氛下决志的人,是否真正明白十字架道理?这种把神的公义和圣洁,人需要认罪、悔改、计算代价、交出主权、认耶稣为主等内容除去,单单强调神是爱及信耶稣的好处,人只要举一举手就能够得救并成为神的儿女的布道方法﹝美国神学界称之为Easy Believism﹞,现在教会中大行其道。许多人在布道会,还没有听到整全的福音,就被人不断怂恿作出表示,其实他们根本不清楚信的是什么,亦没有真实的悔改。但教会仍乐此不疲地用此方法把大量没有生命的稗子收纳进来,教会整体的属灵质素岂会不下滑?

作者:周子坚

【待续】

[1] 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chinese/hu-ed.htm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6%A1%91%E4%B8%96%E7%95%8C%E5%AE%A3%E6%95%99%E5%A4%A7%E6%9C%83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88%E6%81%A9%E9%81%8B%E5%8B%95

[4] http://www.hkpec.org/article/index.php?agroup=%A4j%A6X%A4%40%B9B%B0%CA&ayear=1994&amonth=6&apass

[5] http://www.fundamentalbook.com/booklet17.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4%BB%A5%E8%AB%BE

[7] 陶恕《义人的根》(The Root of the Righteous)Harrisburg, PA: Christian Publications, 1955年,3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