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属灵领袖?

神造万物,样样都有用。“地狱”一词原文是“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城外倒垃圾的地方。因此,“地狱”可称为神的垃圾桶,用来装载“没有用的人和天使”。是故,属神的人最大的渴望,应该是被神大大使用。正如保罗所说:“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提前3:1)以利沙也对以利亚说:“愿感动你的灵加倍的感动我。”(王下2:9)虽然圣经劝勉我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但神仍然欣赏人追求在天国里为大,只是不要用不合神心意的手段来达成而已。

一、 西庇太二子求高位

以西庇太的两个儿子约翰和雅各为例。他们期望在天国里可以坐在主耶稣的左右(可10:37),意思是盼望被神大大使用,得到神国里最大的两个位份。主耶稣并没有说他们求的不对,只对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么?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么?”(可10:38)虽然他们立即说:“我们能”。他们仍然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原来主的“杯”是客西马尼园的“苦杯”,是指著主内心的苦难而说的。主的“洗”是十字架上的“受死”,是指著主肉体的苦难而说的。这是说,“在天国里为大”的条件,就要像主降世为人一样,只有“使命”,没有“自我”。因为主接受“苦杯”时,对父神说:“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请看主没有自己的意思,这就是只有使命,没有自我了。主又指著十字架的苦难说:“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12:50)主迫切要成就被钉十字架的救赎工作,这就是只有使命,没有自我。

主指著约翰作见证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路7:28)因为他曾指著主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可见约翰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显耶稣为大,使命完成了,自己变得衰微,是应该的。保罗被神大用,甚至他能说:“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1:5),因为他“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1:20)不论生死都显主为大,这就是保罗的使命,为了这使命,他也甘心没有自我。

所以,凡为彰显主而甘愿没有自我的人,主都看他们为大。因为连主自己也是这样。他为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甘愿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2:9-11)

二、 彼得争论谁为大

可是,当彼得知道约翰和雅各竟然请母亲来为他们求主,让他们两人可以坐在主的左右之时,彼得和其他门徒就都恼怒他们二人了。(可10:41)彼得最不服气,所以他一直与约翰争论谁为大,直争到主复活以后,主预言他年老时要怎样殉道,他还是指著约翰问主说:“这人将来如何?”(约21:21)不错,论年纪、论经验、论受训、论热心、论爱主、论认识主…,彼得都不比他们差。现在,彼得看见他们这样求,就要与他们争过不休了。

然而,主劝勉他们不要争。一来,主还未将这位份赐给任何人,何必恼怒约翰和雅各呢?二来,得着这位份,绝对不是争先恐后就可以得到,何必斤斤计较资历问题呢?主却指示他们怎样可以为大的道理,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 10:43-45)

是的,神的性情就是这样。神喜欢叫“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1)只是,人要学会这个功课,真不容易。人的老我总以为必须“争”才能升高,不肯相信自卑反而会升高。但是结果彼得争到了没有?我们且瞧着看!

三、 彼得被立为领袖?

彼得硬要争,一直争,争到最后晚餐,主被卖之时,还是要争。这时,“主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约 13:21)门徒竟然没有将主被卖的话放在心上,还是在争论谁为大。(路22:24)主却以温柔的声音来教训他们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么。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路 22:25-27)

彼得仍然没有听进去,还是要争。当主预言说:“你们都要跌倒了。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可14:27)彼得却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可14:29)彼得连跌倒与不跌倒也要争,他总以为自己是门徒的领袖,是不可能会跌倒的。

然而,彼得真是门徒中的领袖吗?可能是。因为主对他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1-32)撒但既然要筛“你们”,为何主对着“西门”一个人说这话呢?可见,主有意承认彼得为领袖。主又吩咐彼得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意思当然是其他弟兄也会跌倒,如果彼得是领袖,就该“先回头”,还要有一个责任,就是坚固其余的弟兄。主说这话,很明显是间接承认了彼得为领袖。

然而,彼得回头以后,有没有坚固他的弟兄呢?我们看不出来。但知道,主复活以后,是主自己将快要跌倒的门徒,逐个逐个领回的。至于彼得,他倒领导六个门徒一同到提庇里亚海边去打鱼,为吃的而劳力吧了。

虽然如此,经文还是显示主承认彼得为领袖。因为保罗讲论主复活向众人显之时,这样说:“…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林前15:5)主特别显给彼得看,因为主以他为门徒的领袖。所以,使徒行传头十二章,我们看见历史的记录是以彼得为主角;以后的经文却以保罗为主角。在头十二章里,我们看见彼得出来讲道、医好美门口的瘸子、勇敢对公会说话、责备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叫他们二人立即死亡、亲自去视察腓利在撒玛利亚所作的工、叫死人复活、向哥尼流一家传道、天使将他从狱中释放出来……。毫无疑问,这些记载显示出,彼得就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甚至保罗叙述自己得救后,第一次上耶路撒冷去,就是“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加1:18)以后,耶路撒冷两次会议,彼得所作的见证,都是决定性的意见(参徒11章及15章)。

四、 不称身的领袖角色:

不过,彼得虽然在初期教会为领袖,他却有过多次过失。这些过失和许多其他的证据显示出,彼得只能做耶路撒冷有形教会的领袖。但真正的属灵领袖却是约翰和保罗。让我们先来看看彼得怎样在领导地位上出错:

甲、 提出制签选举使徒:主耶稣升天前,曾嘱咐门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为父所应许的圣灵,好叫他们得着能力,为主作见证。彼得却急不及待,在这个时候起来提议,要补选一个人代替犹大。我们要质疑彼得这样做其实对不对:

第一,为什么不多等几天,让圣灵降临之后,由圣灵作主呢?是不是这么急需要在这个时候立一个使徒代替犹大呢?使徒的职任应该由人选立,还是由神自己选立呢?为何不先祷告,求神指示应该以何种途径来选立呢?主耶稣曾说过:“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2-13)这样,何不等圣灵来引导明白,才决定是否应该在这个时候补选一个人代替犹大呢?

第二,彼得之所以提出补选一个使徒,很明显是因为他以为“十二个使徒”是一个整数,不可以加多,也不可减少。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意念是出于神,还是出于彼得自己?可能彼得听见主耶稣预言,十二个使徒将来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参太19:28-29, 路21:30),所以认为“十二个使徒”不能加多,也不能减少。其实,主的意思是十二个使徒人人都有机会与主一同作王而已。保罗也指出,任何一个肯与主一同受苦的基督徒,将来也可以与主一同作王(提后2:12)。约翰在启示录也指出,复活的圣徒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6)。犹大失去的位份,用不着立即选一个人去填补。主可能还要立更多使徒,最低限度巴拿巴和保罗都是名副其实的使徒,不被列在十二使徒之内。保罗靠着主,更认为他“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1:5)

第三,彼得认为“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徒1:22)我们要问,彼得凭什么权柄定规,必须在这样的范围之内选立后补使徒呢?这原则是来自神,还是来自彼得自己?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内必定找到适合的人选,为什么主在钉十字架之前,不亲自选立这个人,倒要等彼得来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个人选出来呢?

第四,抽签的方法是不是最适宜的方法?为什么后来安提阿教会选立巴拿巴和保罗出去做使徒,却没有用抽签的方法,而是用禁食祷告,让圣灵来指示的方法呢?彼得在抽签之前祷告说:“主阿,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徒1:25)既说主“知道万人的心”,何故规限主只“从这两个人中”指明所拣选的是谁?岂不是前后矛盾?古时约书亚曾用抽签的方法抽出亚干,扫罗王又曾用抽签的方法抽出约拿单,但他们都是从数以万计的百姓中,抽出神想要找寻的人,这样还可算为公平。现在彼得竟然凭个人的意见,限定圣灵只从他指定的两个人中选一个,这样是不是对圣灵不公平呢?

根据以上这些分析,彼得这一次的提议,实在显出他不是做领袖的好材料。虽然“马提亚”也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使徒,因为那个落选的“巴撒巴.约瑟”,可能比他强许多倍。为什么呢?一来因为马提亚在圣经中只出现过这一次,以后就再没有什么事蹟了。二来,有一些解经家指出,“巴撒巴.约瑟”(Joseph Barsabas)可能就是“巴拿巴.约瑟”(Joseph Barnabas)。因为经文形容“巴拿巴”不是他的原名,而是使徒给他改称的。按犹太教来说,巴拿巴本是利未人,称为“巴撒巴”(安息日之子)也不错。但是使徒们却认为,现在他信了主,靠主得了安息,就不要再叫“巴撒巴”,作安息日之子了。既然他特别有劝慰人的恩赐,就改名为“巴拿巴”好了。“巴拿巴”是“劝慰之子”的意思,英文写法是”Barnabas”,与“巴撒巴””Barsabas”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只要将中间的”s”改为”n”就成了。如果巴撒巴真是巴拿巴的话,巴拿巴这个人就真伟大了。因为他不介意自己落选,还是将自己全部田产家业卖了,奉献出来,与别人分享。后来还将保罗提拔出来,让保罗讲道和做领袖高过自己。这种谦让的风度,才是被神大大使用的材料呢!

乙、 再三抗拒神的吩咐:彼得第二件做得不好的事,就是著名的“哥尼流事件”了。研究使徒行传记事的先后次序,我们发现,本来神藉异象感动彼得起来向哥尼流一家传道,是有意提拔他作外邦人使徒的。可惜他在在异象中表现得很顽固,三次拒绝神,不肯吃大布中包著的走兽。结果,稍后神就改立保罗做外邦人的使徒,大大使用他了。

在异象中,彼得拒绝神说:“主阿,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徒10:14)彼得的语气好像在教训神,为什么这么糊涂,竟然吩咐他吃不洁之物!及至神回答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10:15)彼得还是不明白,神的本性是良善的,怎会将不洁之物赐给人吃呢?雅各说得对,他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雅1:17)神只赐人美善的东西,绝对不会赐人败坏的东西。大布中包著的走兽,其实是代表被神拣选过,然后才放在大布里头的。虽然外表仍是走兽,神却洁净了。

但彼得无法领会这样的真理,因为没有想起主耶稣曾经说过的原则:“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1)。他也不明白洁净的条例原是由神定的,神才知道其中的奥秘。神看为洁净的,人怎能坚持认为不洁净呢?可见彼得尊重犹太教的权威,过于尊重神的权威。

虽然,后来哥尼流派来的三个人到了门口,高声呼叫说:“有称呼西门的彼得没有”,圣灵又直接对彼得说:“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徒10:20)彼得终于与他们同去,但仍然不放心,因为他带了六个犹太弟兄同去(徒11:12),好见证自己没有与外邦人交往。因为他心里非常惧怕犹太人的指摘,却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指著大祭司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如果彼得这么怕人,怎能做教会的属灵领袖呢?

丙、 为受割礼划分界线:后来,耶路撒冷教会有一些“假弟兄”借用彼得的名义,渗进安提阿教会教训人,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15:1, 24)保罗就为这个问题,上耶路撒冷去,向使徒质询。

在会议中,彼得重提哥尼流事件,表示神既然接纳外邦人,为什么要难为他们,“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他们颈项上呢?”(徒15:10)可见彼得是明白外邦人不用受割礼就可以得救的。但是彼得、雅各和约翰还是用右手和保罗行并巴拿巴“相交之礼”(表示平辈相交),叫保罗“往外邦人那里去”做使徒,而彼得等人则“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做使徒。(加2:7-9)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神的国就分开“受割礼”和“未受割礼”两种教会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把教会分割,是出于神的心意吗?到底是谁给彼得权柄,将未受割礼的划分给保罗,又将受割礼的划分给自已?在保罗来说,他向外邦人传道,也向犹太人传道。但彼得却一生只做受割礼的人的使徒,不肯传福音给外邦人。神既然差派他率先向哥尼流这家外邦人传道,他在众使徒中应该是最明白外邦人与犹太人可以“同蒙应许,同为一体,同为后嗣”的,何竟还要这样分割,引致后来犹太人破坏保罗的教会,加增保罗带锁链的苦楚呢?彼得凭己意这样划分受割礼与未受割礼,实在不是一个好领袖的榜样。

丁、 在犹太人面前装假:彼得在哥尼流事件中清楚知道,神已经接纳外邦人与犹太人同为一体。所以他也和外邦人一同吃饭。但是保罗指出:“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彼得)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2:12-13)

做一个属灵领袖怎可以装假呢?既是率先明白外邦人可以同为一体,为何又率先装假,好像自己先前所明白的启示,也是假装似的?保罗指摘他因为“怕奉割礼的人”,实在是对的。彼得忘记了应该怕的是神。雅各劝勉人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彼得身为教会领袖,犯了装假的罪,自然应该“当众责备”,因为他不但影响其余的犹太弟兄和巴拿巴也一同装假,日后许多人也会借用他的例子来否定外邦人同为一体的真理,那时,福音就变质了。加拉太教会就是因为接受了这样的“别的福音”,所以保罗要“咒诅”那些传“别的福音”的人。其中有没有将彼得也放在“咒诅”之中,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愿没有吧!

五、 没有争的得到了

按外表来说,地上有形教会的领袖地位,彼得争到了,却是做得不称职。可是,笔者认为,神却立了那个早就决定不再与彼得争的约翰为犹太教会的属灵领袖,又立保罗为外邦教会的属灵领袖,叫我们感到希奇。

因为如果我们按神在历史上大大使用众先知的原则,来衡量一个“属灵领袖”,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属灵领袖”是以神赐给他们多少“属灵奥秘”来衡量的。正如保罗所说:“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祕事的管家。”(林前4:1)这是说,谁多得神所赐的属灵奥祕,谁才是真正的属灵领袖。神立摩西为领袖,米利暗和亚伦不服。他们对摩西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么?”(民12:2)耶和华却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民12:6-8)可见神直接说话与间接说话也有如此大分别,证实神所重用的仆人,是多得神直接对他说的话。

按此理,我们看见约翰所写的圣经,比彼得所得的更深和更多,可见约翰才是真正的属灵领袖。从福音书,我们看见约翰认识主深至“太初”,又在约翰壹书称主为“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他所写的约翰福音,一二三书,和启示录,都是最深奥的书。当主预言彼得年老时要殉道,彼得问主说:“这人将来如何?”主回答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约21:22)很明显,主的意思是要赐给约翰更长的寿命,却不愿意彼得与约翰比较。其实主的意思是要使用约翰在晚年写启示录,赐他最终和最详尽的末世启示。单凭这一点就看出主要用约翰比彼得更重了。

我们不是说,彼得没有得着启示。只是,彼得所得的启示,远远不及约翰和保罗的。彼得只能在书信中提及,他最难忘的启示,就是亲眼看见主在圣山上变化形象(彼后1:16-18)。他也承认,这样的启示还不及众先知“更确的预言”(彼后1:19)。他却劝戒读者要小心,不可强解保罗的书信,免得自取灭亡。因为保罗书信不同“别的经书”(彼后 3:15-18)。

至于保罗,神清楚地立他为“外邦的使徒”。所以他称为外邦教会属灵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在新约二十七卷之中,保罗写了十三本。得到的属灵奥祕比任何使徒还要多。神赐他三重天的经历,又将从创世以来一直隐藏的奥祕启示给他。所以他能够见证说:“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2:11)论受苦,保罗受苦最多(林后11:23);论摆上,保罗为主看万事如粪土;论爱主,保罗认为他活着就是基督,又看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彼得似乎争到了教会领袖的地位,其实仍未争到;约翰不再与他争,事事让他出头作主,其实神已经立了约翰为属灵的领袖。保罗虽然自认好像“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15:8),却被神大大使用他,超过任何使徒。

亲爱的读者,你要争吗?神可能让你争到,但你若做得不好,就要受更重的判断。我们香港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若没有这么大的头,就不要戴这么的帽。”请问读者,你羡慕做有形教会的领袖,还是羡慕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属灵领袖呢?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