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因篇幅所限,本文的目的並非要討論教會應否由弟兄帶領。】
有肢體以女士師底波拉為例(士4:4-24)詢問:「姊妹底波拉既然可以作士師帶領以色列人打敗仇敵,教會由弟兄帶領不一定是神的心意吧?」正好相反,筆者認為這個例子反而間接說明了這是神的心意。
筆者想首先指出,以這個案例證明教會不一定由弟兄帶領是不恰當的:
第一,士師(Judges)並不等同領導人。他們只是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公認的裁判,角色也是被動的:以色列人只在有事不能自決時才會「上他/她那裡去聽判斷」(士4:5),與領袖會主動帶領的情況不同;
第二,士師也不是一種制度。它只是以色列民因離棄神而被仇敵壓迫,向神哀求之下,神用以拯救以色列人的過渡舉措,是可有可無或時有時無的。從聖經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士師離世後,如果沒有被仇敵壓迫,很多時以色列便沒有士師了。但由於這個案例頗有啟發性,值得我們花一點時間去探討。
底波拉絕對有資格成為屬靈領袖,因為她除了是士師,還是先知。在舊約時代,這表示神會向她說話,她也能夠明白神的心意。在「耶和華的話語稀少」和「各人任意而行」的世代,這實在太難能可貴了。
她敬虔,有智慧,有膽識,有擔當;又具斡旋、策劃、指揮的才能;她有威望,以色列上下無不服從她的領導;加上神的同在,她可謂集理想屬靈領袖的條件於一身。
但令人費解的是,當所有人都理所當然視她為帶領以色列人制伏仇敵的不二人選時,她卻劃地自限,出人意表地命人將巴拉從外地召回,並將帶領以色列人扺抗仇敵的大任交在巴拉的手中。當巴拉請求她一定要和自己同赴戰場的時候,她竟說:「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的手裡。」(士4:9)到了大勝之後作歌稱頌神時,她更將勝利的功勞歸於以色列的首領(士5:9)。
不少人以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的手裡」中的「婦人」是指後來殺死西西拉的雅億(士4:17),這是不對的,應該是指底波拉。因為底波拉是否與巴拉同赴戰場,與西西拉最終是否會死在雅億手上沒有任何邏輯關連。難道底波拉不與巴拉同赴戰場,西西拉最終就會死在巴拉手上,不死在雅億的手上嗎?
聖經欣賞的是雅億的勇氣,但在戰勝敵人的過程中,雅億的重要性卻是不大。因為當時敵人不但已被殺敗,主將西西拉雖能隻身逃脫,卻已筋疲力盡,在窮途末路之下要向一個陌生女子乞求蔭庇,被捕殺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這一點清楚,我們才能明白聖經為何由始至終都將底波拉的名字放在巴拉之前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問,神為何捨底波拉這近乎完美的人選不用,反而吩咐她召回那遠不及她更力有未逮的巴拉並委以重任?這位士師時代唯一的女士師,又為何會主動退居二線,把出頭的機會讓給那男人?
怕有人不服?不對。因為以色列人都服從她的帶領遠勝於巴拉;怕自己力有未逮?不對。因為在整個殺敗敵人的過程中,由始至終運籌帷幄,發號施令,調兵遣將的都是她。
唯一可能的原因,也是從她口中親自說出來的原因,就是因為她體會到神希望把帶領人民得勝的榮耀歸給一位個弟兄(士4:9),才會義無反顧地將領導的地位讓出。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都是以「順服」為妝飾的(彼前3:5)。
在這件事上,可能有人覺得神「偏心」,為底波拉抱不平;也有人因她能堅持帶領以色列人爭戰,最終得着榮耀而為她喝采。但這些都只是屬世的視角而非屬靈的視角;屬世的觀點而非屬靈的觀點。因為在整件事上神根本沒有「偏心」;底波拉所得的榮耀,也不是由於她帶領以色列人爭戰得來的;退一步說,這也不是神想賜給底波拉的榮耀,更不是底波拉自己希望能得到的榮耀。因為這樣的榮耀是「不中的」,並非神的心意。虛榮毋苟得的道理,女先知當然曉得。
在神心中,並沒有人在帶領以色列人爭戰這件事上得了榮耀,只是有弟兄失卻榮耀罷了。
祂也沒有「偏心」,因為衪早已為底波拉姊妹另外預備了更高的榮耀。而這個榮耀,她也早在帶領以色列人出戰之前,決定「順服」將領導權交出的那一刻得着了!因為她能「以神的心為心」,「不以自己比巴拉優越為強奪的,反倒順服,甘心取了輔助的角色」,所以神要將她升到比任何人都高。
底波拉這「為天使的緣故戴在頭上服權柄的記號」(林前11:10),不但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榮耀,也為神帶來無限的光采。因為她為那因不順服而叛逆了的天使長及眾天使作了一次完美的示範,證明神鍾愛人是沒有錯的。所以,每當有弟兄說要為姊妹「平權」的時候,我總會感到無地自容。我們還丟臉不夠嗎?
神並不反對人平權,但卻更欣賞人能為了榮耀祂而「棄權」。至此,我們應該明白為何耶穌主動為門徒洗腳,又說「為首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下)這道理了吧!若還不明,便由得他吧。
作者:曾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