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波拉的例子能否证明教会由弟兄带领不一定是神的心意?

【注:因篇幅所限,本文的目的并非要讨论教会应否由弟兄带领。】

有肢体以女士师底波拉为例(士4:4-24)询问:“姊妹底波拉既然可以作士师带领以色列人打败仇敌,教会由弟兄带领不一定是神的心意吧?”正好相反,笔者认为这个例子反而间接说明了这是神的心意。

笔者想首先指出,以这个案例证明教会不一定由弟兄带领是不恰当的:

第一,士师(Judges)并不等同领导人。他们只是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公认的裁判,角色也是被动的:以色列人只在有事不能自决时才会“上他/她那里去听判断”(士4:5),与领袖会主动带领的情况不同;

第二,士师也不是一种制度。它只是以色列民因离弃神而被仇敌压迫,向神哀求之下,神用以拯救以色列人的过渡举措,是可有可无或时有时无的。从圣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士师离世后,如果没有被仇敌压迫,很多时以色列便没有士师了。但由于这个案例颇有启发性,值得我们花一点时间去探讨。

底波拉绝对有资格成为属灵领袖,因为她除了是士师,还是先知。在旧约时代,这表示神会向她说话,她也能够明白神的心意。在“耶和华的话语稀少”和“各人任意而行”的世代,这实在太难能可贵了。

她敬虔,有智慧,有胆识,有担当;又具斡旋、策划、指挥的才能;她有威望,以色列上下无不服从她的领导;加上神的同在,她可谓集理想属灵领袖的条件于一身。

但令人费解的是,当所有人都理所当然视她为带领以色列人制伏仇敌的不二人选时,她却划地自限,出人意表地命人将巴拉从外地召回,并将带领以色列人扺抗仇敌的大任交在巴拉的手中。当巴拉请求她一定要和自己同赴战场的时候,她竟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士4:9)到了大胜之后作歌称颂神时,她更将胜利的功劳归于以色列的首领(士5:9)。

不少人以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中的“妇人”是指后来杀死西西拉的雅亿(士4:17),这是不对的,应该是指底波拉。因为底波拉是否与巴拉同赴战场,与西西拉最终是否会死在雅亿手上没有任何逻辑关连。难道底波拉不与巴拉同赴战场,西西拉最终就会死在巴拉手上,不死在雅亿的手上吗?

圣经欣赏的是雅亿的勇气,但在战胜敌人的过程中,雅亿的重要性却是不大。因为当时敌人不但已被杀败,主将西西拉虽能只身逃脱,却已筋疲力尽,在穷途末路之下要向一个陌生女子乞求荫庇,被捕杀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这一点清楚,我们才能明白圣经为何由始至终都将底波拉的名字放在巴拉之前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问,神为何舍底波拉这近乎完美的人选不用,反而吩咐她召回那远不及她更力有未逮的巴拉并委以重任?这位士师时代唯一的女士师,又为何会主动退居二线,把出头的机会让给那男人?

怕有人不服?不对。因为以色列人都服从她的带领远胜于巴拉;怕自己力有未逮?不对。因为在整个杀败敌人的过程中,由始至终运筹帷幄,发号施令,调兵遣将的都是她。

唯一可能的原因,也是从她口中亲自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体会到神希望把带领人民得胜的荣耀归给一位个弟兄(士4:9),才会义无反顾地将领导的地位让出。因为“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都是以“顺服”为妆饰的(彼前3:5)。

在这件事上,可能有人觉得神“偏心”,为底波拉抱不平;也有人因她能坚持带领以色列人争战,最终得着荣耀而为她喝采。但这些都只是属世的视角而非属灵的视角;属世的观点而非属灵的观点。因为在整件事上神根本没有“偏心”;底波拉所得的荣耀,也不是由于她带领以色列人争战得来的;退一步说,这也不是神想赐给底波拉的荣耀,更不是底波拉自己希望能得到的荣耀。因为这样的荣耀是“不中的”,并非神的心意。虚荣毋苟得的道理,女先知当然晓得。

在神心中,并没有人在带领以色列人争战这件事上得了荣耀,只是有弟兄失却荣耀罢了。

祂也没有“偏心”,因为衪早已为底波拉姊妹另外预备了更高的荣耀。而这个荣耀,她也早在带领以色列人出战之前,决定“顺服”将领导权交出的那一刻得着了!因为她能“以神的心为心”,“不以自己比巴拉优越为强夺的,反倒顺服,甘心取了辅助的角色”,所以神要将她升到比任何人都高。

底波拉这“为天使的缘故戴在头上服权柄的记号”(林前11:10),不但为自己赢得了最高的荣耀,也为神带来无限的光采。因为她为那因不顺服而叛逆了的天使长及众天使作了一次完美的示范,证明神钟爱人是没有错的。所以,每当有弟兄说要为姊妹“平权”的时候,我总会感到无地自容。我们还丢脸不够吗?

神并不反对人平权,但却更欣赏人能为了荣耀祂而“弃权”。至此,我们应该明白为何耶稣主动为门徒洗脚,又说“为首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下)这道理了吧!若还不明,便由得他吧。

作者:曾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