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撒上3:20)
先知撒母耳是一位模範神僕。當時的世代,「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但撒母耳竟然蒙耶和華看中,向他說話。有了神的話,他才成為神的先知。
而從撒母耳蒙召與受造就的歷程中,我們可認識他的生命成長,以至成為神國先知的多方面生命要素。
一. 能聽的耳
首先,撒母耳能成為先知,首要原因並非因他學富五車、口才出眾,而是因他有能聽的耳朵。
當時撒母耳初進會幕,對耶和華認識尚淺,從未得過耶和華的默示。然而即使在睡夢之中,撒母耳仍然三番四次聽見耶和華呼喚他的聲音。他能夠為神說話,首先因為他有能聽的耳朵。
薛玉光先生說得好:「作為一個神的學生,第一步先學習聽道,第二步要學行道,第三步可以學講道。」
筆者認識有些信徒,年少時信主,初時無論在讀經、靈修、聽道都很好。他們每天靈修都有從主而來的感動,每主日聽道也有很多得着。信主年日越久,理應越能聽道才是,但見他們在教會漸漸開始承擔事奉,學習在團契帶領查經,又在不同聚會中擔當事務或帶領的事奉崗位,甚至奉獻傳道,成為神學生時,聽道的心逐漸減退,再聽不見神說話的聲音。
事奉的人常有的毛病是在聚會中忙於事務,未能安靜領受主的道,忙亂得像馬大一樣。即或坐下,內心也常記掛著會後各樣的工作,下午團契的會議,或待會栽培課程的內容。耶和華喜悅獻祭,又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
筆者又認識很多人,自從入讀神學院,便把聽道當作學習講道的機會。他們藉着聽道累積解經材料,搜集講道例證,每次記下幾句金句,好作查經、講道或個人輔導時使用,甚至品評講員的信息,結果為著要有好的講道,首先便犧牲了聽道。這樣的人既不能從真道得造就,又從何造就別人?
當然若有人像世人「追星」一樣,追逐某某知名講員來聽道,或只選擇自己喜愛的牧者、喜歡的講題來聽,這就更不理想了。
先知以賽亞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教導人的人首先必須能聽,是一位謙卑的受教者。
筆者讀神學院時曾到一間教會實習,這教會規定只有現職的傳道人或牧者才可負責主日講道或領詩,筆者又毋須參與兒童崇拜的工作。所以實習期間,我每逢主日的實習便是安靜地聽道。筆者深深體會到這正是我最大的需要。因為主藉着祂的道對我的心靈說話,藉着講員的口教訓我,指出我的缺欠。經歷過主的糾正,我才能幫助別人。
輕看神的道就是藐視神,是大罪。掃羅不聽耶和華的吩咐,保留了亞瑪力王亞甲的性命。看撒母耳怎麼說?他說:「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撒上15:23下)能聽的耳朵是何等重要!
二. 晨更的心
除了能聽,撒母耳另一個寶貴信仰特點在於他為著尋求神的聲音,能夠攻克己身。
要知道,很多人對聖靈的感動無動於衷,對神的話語充耳不聞。有時是因為肉體軟弱、閒懶,有時是因為心靈剛硬。在現今這充滿壓力的都市生活,要一個信徒每早起來尋求神,確是一個挑戰。而撒母耳不過是一個童子,聽見耶和華的聲音卻三番四次從睡夢中起來,尋找那聲音。這真把今日很多信徒比下去了。
當然從前很多傳道人主張信徒當每天「守晨更」,把每日的靈修時間安排作清晨的第一件事。曾聽過有傳道人說,信徒每天「見人」之前,必須先「見神」;又有人說靈修是信徒每天的第一件事;又有人用以色列人拾取嗎哪來比喻信徒守晨更,操練每天早上起床靈修禱告。這其實並非難事,但我們必須全面調校自己的生活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早上靈修有很大的好處。對大多數人來說,每朝起床是腦筋最靈活的時候,因為日間繁忙的工作尚未前來煩擾。假如家中情況許可,我們可以清早起來洗一洗臉,幫助自己清醒過來,便找一個舒適的地方(通常不建議在床上),好好禱告和默想聖經。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不能太體貼自己的肉體。
早上靈修不能當作規條。很多人因着輪班工作,或因上班時間太早,或為照顧家人的緣故難以早睡早起。然而我們也當按照同一原則,用每天頭腦最清醒、腦筋最靈活的時間來親近神,最好每天在相同時間和地點,讓靈修成為自己穩定的生活習慣。若與其他肉體試誘相比,肉身的生活作息已是最容易掌控的了。我們若連最容易掌控的生活作息也管理不好,未能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在面對其他肉體試探攻擊時勢必兵敗如山倒。
況且神不愛人不冷不熱,卻喜愛人熱心尋求祂。昔日猶大人「盡心起誓,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代下15:15)由此可見,我們要攻克己身,神是我們最大的幫助。
以大衞為例,他在詩篇中對自己的心靈說:「我的靈啊,你當醒起!琴瑟啊,你們當醒起!我自己要極早醒起。」(詩57:8、108:2)他勉勵自己要「極早醒起」,用清晨最好的時間大聲讚美神。與此同時,他又說:「早晨我必向禰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詩5:3)這樣一顆熱心,願意克服軟弱的肉體,盡心尋求親近神,令神何等喜悅!
我們看見有詩人說:「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禰的言語。」(詩119:147)又看見耶穌多次或在深夜,或在天未亮的時候起來到城外禱告(路6:12、可1:35)。
按道理,耶穌與神本就緊密相連,主可以隨時隨地向神支取力量。然而就連主耶穌基督也如此看重禱告,以致盡力遠避人群,在深夜或清晨,甚至在山上整夜禱告。可見這種為著禱告親近神而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的操練何等重要。
其實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如同每早晨到神面前拾取珍寶一樣。每早安坐主的面前,翻開聖經,讓聖經的話光照自己,靜候主賜下最合時的提醒、最深刻的鼓勵,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其妙不可言喻。你會逐漸感到聖經應許的寶貴。每天與施恩寶座上的神默默相會,如同與愛人相見,在祂面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三. 為僕的靈
最後我們再留意撒母耳向耶和華的回答。
耶和華在夜間三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卻不曉得是耶和華的聲音。因為當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撒上3:7)
到第四次,撒母耳按以利的指導向耶和華說:「請說,僕人敬聽。」(撒上3:9)雖說撒母耳按照以利指導而說出這話,卻仍反映撒母耳有一顆「為僕的心」。當說「僕人敬聽」時,他確實謙卑下來自稱為僕,恭候神的話語。
要知道撒母耳口中說的「僕人」其實是「奴僕」,又是「奴隸」。很多人雖作僕人,甚至以利兩個兒子表面上也算是「神的僕人」,卻自命是主管、經理,辱沒神僕的稱呼,令神蒙羞,讓教會受辱。
在普遍教會中,樂意作主管、作經理的人多的是,謙卑作奴僕的卻不多。有人視教會為自己地盤,在其中執掌權柄,有人樂於在會議桌上照管一切,把各樣行政和事務安排得頭頭是道,卻沒有認真地為所討論的聖工尋求神的心意。
以色列人初到迦南被基遍人所騙。他們以為基遍的使者來自遠方,並非迦南地的居民,便與他們立約。聖經指百姓當時「沒有求問耶和華」(書9:14)。他們若謙卑求問神,神必指點出仇敵的詭計,保守以色列人不被欺騙;可惜他們卻擅作主張,結果被騙。今日我們有沒有汲取他們的教訓?
耶穌基督是教會的主,祂把教會稱為「我的教會」,並說要親自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教會必須按着主的心意來建造。在教會中只有一位主,人人皆是僕人。
在人看來,先知撒母耳事奉生涯中有兩個難以啟齒的信息。其中一個在〈撒上15章〉,先知領受啟示,要責備掃羅王不殺亞瑪力王亞甲的事。若換作別人,聽見耶和華吩咐他責備掃羅王的罪,必感到十分為難。撒母耳若按肉體的意思,在掃羅面前避重就輕,或把神的責備說輕一點,或能緩和一點緊張的氣氛,避過尷尬的場面。然而撒母耳卻把神的旨意直言相告,嚴厲指斥說:「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撒上15:23)因為撒母耳作為神的僕人,理當按照耶和華的心意而行。
另一次是〈撒上16章〉,當時耶和華吩咐撒母耳到耶西的家,從耶西眾子中膏立一位作王的。當時撒母耳的確感到為難,說:「我怎能去呢?掃羅若聽見,必要殺我。」(撒上16:2)然而撒母耳的確是一位順命的僕人。神為他出了主意,以獻祭的名義前往,撒母耳亦按照神的吩咐去行。
聖經說:「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撒上3:20)在耶和華言語稀少的年代,為何撒母耳能成為神所重用的先知?正因他有這顆為僕的心,主吩咐他作甚麼便作甚麼,主指示他要怎麼說便怎麼說。他願意作謙卑順命的僕人,神便使他在神國中尊大。
作神的僕人是至尊榮的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以媲美。聖經多次形容摩西為耶和華的僕人,甚至當摩西被亞倫和米利暗毀謗,神親口說:「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民12:8)
正如一位大使,肩負起主人所託付的責任,又反映出主人的尊貴和榮耀。事奉的人更是受神差派,作神的工,要表明神的榮耀,這更是何等尊貴呢!然而「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15:33)在得着神僕尊榮的路上,人必須首先放下自己,徹底謙卑下來才成。
作者:廖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