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學.行(一)

看過前期刊出的「救救下一代」後,筆者受着很大的感動,願藉着《聖經》的教訓,以及親身的體驗,與「為人父母、為人師長」分享箇中的點點體會。願意神使用分享。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教養」一詞,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訓練、奉獻」(to train, train up, to dedicate)。甚麼人需要訓練呢?是軍人嗎?是紀律部隊嗎?是總統嗎?全都不是!是每一個人,特別是孩童。為甚麼呢?原因是所有的訓練都是孩子越小開始越好,越容易被模造。又甚麼人需要奉獻呢?誠然是每一個蒙主救贖的人。(羅12:1-2)所以,「教養」最終的目的──就是將每一個孩童帶到主耶穌基督的面前,模成祂的形像,使孩童長大後,一生走在主的道路上,能夠榮耀父神、造益人群!

作為二十世紀的父母和師長,往往感嘆現今的孩童,不論在家庭裡,或在課堂上,甚至生活中的表現和態度,小小年紀已經很反叛。「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想施教,也是束手無策。作為一個「施教者」,究竟應當具備怎樣的心態和標準呢?筆者試從以下幾點,與眾弟兄姊妹一起來思想:

一、作忠心的管家

筆者憶起初信主時,兒子正就讀幼稚園高班。那時,筆者曾經參加教會的「初信栽培課程」,當中談到『價值觀的重整』,內容說到一個真心信了主的人,他的生命會起了奇異的變化,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亦會逐漸地改變過來。從前認為拚命工作,賺取很多的金錢,擁有更多的產業,才是一個成功優越的人。現在,他改變了,他明白到:他的正職是傳福音,工作只是他的副業;地上的財寶會朽壞,天上的財寶才能存到永遠;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賜與,並不是自己擁有的。這正是說,我們的金錢、工作、學問、地位、時間…… 甚至是兒女,一切都是神賜與我們管理的!

〈詩篇127:3〉說到:「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整句的意思是「兒女是神賜給我們的產業(原文意思是「財產、基業」),是祂給我們的賞賜(原文意思是「獎賞、報酬」)」。換句話說,兒女是天父交付我們的產業。

主耶穌亦曾經說過一個比喻,說:「天國」好比一個主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各人的才幹,分給僕人各五千、二千、一千銀子。主人回來,知道那領五千和二千銀子的僕人有忠心,就稱讚他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但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呢?主人就責備他,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主人(主耶穌)認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結果那個領一千銀子的僕人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25:14-30)

這樣說來,我們真要重新去思想:今生應該怎樣去運用神所賜的產業,忠心妥善去管理好;好叫來世能夠得着主的稱讚,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二、作受教的學生

在筆者的人生中,遇見有幾位的老師,對筆者有深遠的影響。第一位是幼稚園的老師,直至現在,筆者還是尊稱她「陸老師」。第二位老師是筆者的父親。第三位和第四位老師是筆者現在教會的長者;前者教導筆者怎樣去研讀神的話(《聖經》),後者則啟發筆者怎樣去教養孩童(小羊)。四位老師的共通點,都是做事認真,對自己要求高,有堅定不移的精神。

中國人有很多傳統的情操,也是筆者所認同和效法的,就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意思是對於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我們也要一輩子當作父親那樣尊重他。作為「施教者」,如果能將「尊師重道」的觀念,早早植放在孩童的心裏,他們長大後就不會不尊敬老師和長輩了。

同時,《聖經》亦提醒我們要有「受教者」的舌頭和耳朵。筆者曾經聽說過一句說話「沒有教不好的兒女,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句說話是蠻有道理的。試問一個「施教者」,如果自己也未能受教於老師或長輩,他又怎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教導者呢?正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假設父母不愛看書,又怎能教導兒女愛看書呢?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老師,孩子是單純直接的,他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同樣,孩子的模仿能力亦很強。如果父母喜歡吹噓自己,孩子也會如此。

求主幫助我們「施教者」,能夠有「受教者」的舌頭和耳朵。「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

三、作順命的兒女

我們因着信,由本來的身份,一個「罪的奴僕」躍升成為「神的兒女」。筆者感到這個身份非常寶貴!從前我們是「罪的奴僕」,順服的是魔鬼(又名撒但)的命令;現在我們是神的兒女,所服從的卻是慈愛的天父。

彼得說,我們若作天父順命(原文意思是「遵守、服從、順從」)的兒女,就必須存著一個敬畏的心。「敬畏」一詞在原文的意思是「懼怕、敬重」;英文欽定本譯作 「fear」。一個人的「心」是「真我」,「心」掌管着他的情感、意志、理解力,甚至於行動。「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天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原文意思是「旅居過客」的日子)……你們也因着祂,信那叫祂從死裡復活、又給祂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1:14-21)

所羅門也說「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為甚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也要作天父順命的兒女呢?答案是「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如果父母或老師是一個敬畏天父的人,兒女或學生又怎會不懂得敬畏天父呢!「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仍然是要「以身作則」。

天父藉着摩西說出父神對我們的吩咐:「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你們要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孫孫,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神,謹守祂的一切律例誡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 ,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祂,指着祂的名起誓。」(申6:1-13)

四、作救主的朋友

有一次,有一位母親與筆者分享到「與子女相處」之道,就是父母應該做他們(子女)的朋友,消除彼此之間的隔膜。可能是筆者思想比較守舊,未能完全贊同這個「外國人與子女」的相處方式。筆者認為與子女相處是兩面觀的事;既要有威嚴的一面、亦要有恩慈的另一面。如果子女或學生犯錯,做父母或師長的,必須要有責備,糾正他們過來;如果他們遇有疑難和抉擇,我們需要去聆聽,然後引導他們作出適當的選擇。同輩相稱,只會與「尊師重道」的教導相反違背。結果,子女就不懂得尊敬父母和長輩了。

很多時候,做父母的真要承認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有許多缺點;亦有許多不懂處理或面對的事情。所以,筆者有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與子女一同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禱告,讓子女習慣了來到主面前解決各樣的問題,叫他經歷主的真實,並建立他與主的關係。主耶穌是我們的救主、是我們的人生倚靠、是我們的知心朋友,更是我們的好夥伴!藉着禱告,我們能與天父傾談;藉着禱告,我們更能與主同心和同工。

在建立子女或學生的品格上,若果沒有主的介入,恐怕這工程就不能經得起雨淋、水沖、風吹了。求主幫助我們,做一個倚靠禰、敬愛禰的父母和師長!

【待續】

作者:湯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