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需要分解~真道話語的職事(下)

【提摩太後書二章9至18節研讀】
真道需要分解,這個事實從保羅的囑咐及其榜樣中,可以有豐富的看見。上期我們先從這段經文的話語結構及思路中作了初步分析,然後進至經文內裡仔細亮光的尋搜,今期我們延續這尋搜的功夫,從第11節開始。

接上期

B. 真道職事中視死如歸的信念
11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
12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13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在思路的結構揣摩中,我們既明白這裏信念的分享原是詮釋保羅能在苦難中仍堅持其傳道職份思維的基礎,我們就要繼續深入探討這基礎的內容。
這幾節經文看來可包含四個思想、三個信念(12節的兩個思想乃正反面說法,人若在苦難中能忍耐自能有榮耀結局,反之若不能忍耐自然就是不再認主,也帶來悲慘結局)。

◆ 同死同活的信念
11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清楚表述出保羅第一個信念,但這表面熟悉的思想,卻有着比我們一般想法更深層的意義。
同死同活原是保羅神學中救恩論述的重點(羅六),但在這裏明顯超越了一般人所想的狹隘意思,而是指肉身苦難中,縱是至死,也是無妨,因為救恩中這話(或教義)的意義已從教義的意義更深化至生活應用的意義中。真正的神學(對神的事的認識)並不單在乎知識,其價值更在乎成了個人信仰應用的基礎。人若與主同死,也必與他同活,這就不但指向靈裡生命的意思,也更包含了肉身中與主共飲苦杯而亡所要帶來未來在至高榮耀中與主同活的盼望,這也就如腓立比書中保羅一句「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的深層意思。
有如主般的死,也能想像出那如主般復活的榮耀,這也成了執行這話語職事的人,在代價及苦難中視死如歸精神的力量。

◆ 忍耐作王的信念
12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同樣的真理應用,也在「未死以先」的過渡苦難期間,真道職事不單在分解真道的工作,也在虛談世代中逆流而上、為道而戰的職責,當中就必包含着爭戰中的苦難。能忍受苦難,原不在人受苦之能,乃在人盼望之真。保羅知道若能忍耐,必和主一同作王;這盼望也成了他能在苦難中忍耐的力量。上句與主同死也必同活,這句帶進了更深一層思想;死與活只在一種形態,但忍耐跟作王乃在其內容的實際。受苦忍耐是為履行職事奔向死亡期間的代價與挑戰,與主同作王則是活之中那至高的榮耀及獻身者最終的賞賜及欣慰,這也成了忍耐的力量。

◆ 信實絕對的信念
13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最終的一個信念也是最可貴的,尤其對很多正在「失敗」中(可能包括提摩太)的事奉者而言。
這不是說提摩太已經背道並放下其真道的職事,只是「失信」並不一定指人已全然背棄主託付,又或已如底馬般因貪愛世界而遠奔帖撒羅尼迦。人在事奉中對神有許多承諾,不但事奉,也包括事奉的心志與態度,要如何事奉、要怎樣事奉。
提摩太似乎已失去當有的事奉熱誠,所以保羅才要他如火挑旺起來;他裡頭也可能出現膽怯,故保羅才提醒他神賜予我們的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佷多人雖仍在真道的職事中,也在不停息地繼續講論真道,但在裡頭也許已成了失信的人,並沒有按對主的承諾,那樣不計代價、不求已利、不顧一切的事奉,多少艱難下的退縮、多少私利下的誘惑,多少人意中的轉向,已讓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事奉的人。
但我們縱然失信、主仍是可信。這話當然不是鼓勵或接受人的失信,只是要讓人明白,人縱已失信,神的應許及上文因人與主同死及受苦而得以與主同活及作王的承諾並未消失,幾時人重調個人事奉的焦點,再回歸至事奉的正路上,必也仍得這至寶的應許盼望!

C. 真道職事中堅定不移的朝向
14 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
15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16 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17 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
18 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
至本段最後一個部份,是保羅在分述自己如何在艱辛中仍含忍服侍後,引出對提摩太的囑咐,也是藉提摩太要予眾事奉者的囑咐。這囑咐也為每一個承擔真道職事的人留下美好的真理亮光與訓誨。

◆ 思維基礎重整下遠避敗壞之工 (14)
14 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
「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最終是為避免「敗壞聽見的人」,這是保羅要提摩太助眾人在思想上找回一個屬靈基礎,也是上文所論眾多關乎保羅為福音受苦難、被捆綁卻能超越的榜樣,更是背後的信仰思維及意志,這是作真道職事者不可缺乏的一個思想基礎。
在一個遠離真道、偏向虛談的世代中,作一個忠於真道職事的人,一點也不容易,除非他有堅固的真理思想,否則必漸偏離屬靈之路,隨波逐流,在爭辯與虛談中遠離敬虔,並敗壞人的信仰。這樣一來,真道職事非但不能成全,眾人信仰未得建立而反受虧損,這實在是一個在真道事奉中的人不可掉以輕心的。
再仔細分解有關句語,還可看到一個事奉的層次。「使眾人回想這些事」是在人思想中的工作;「在主面前囑咐他們」是顯在外的服侍行動,兩者不可分割也同時進行。真道的事奉不單是囑咐的工作,論屬靈要在主面前,而論深度要進至人的思想中。囑咐人避開世俗虛談若沒有有深度的真理思維作基礎,這只是條文式的遵行;但若能助人建立屬靈的思維,人才能跟保羅一樣,因深明這等虛談及爭論至終只會敗壞人信仰,也會讓事奉的人迷失,才曉得從開始遠避這等事。唯有正意的真道分解才能建立人,也同時得以成全本有的託付,作成真道職事之工。

◆ 屬靈焦點定位中履行所託識事(15/16)
15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16 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這兩節轉過來是對提摩太個人的囑咐,主旨要他保守自己在事奉中作個無愧的工人,重點在於正面與反面相對功夫。正面是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反面則是遠避世俗虛談。兩種說法成了一個對比,卻同時兼具一個特色,都是話語的功夫;這使得兩者不能相容,也成了相背事奉之路。所以唯有抓着焦點,走在正路上,帶出正確的話語事奉來,才能無愧與神,跟真道職事相稱。
世俗虛談是世俗潮流現象,人人皆如此,而其內裡卻沒有實質,故謂之虛。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是朝向神話語的本意,是從神而來,不含世俗之味;而且內裡有豐富真理成份,故須分解以引出,跟世俗虛談內無一物全然不同。不隨世而活、免隨世而言,抓緊事奉的焦點,在真道職事中,只作當作的事、只說當說的話,作好分解與宣講的功夫,才能討主喜悅作個無愧的工人。

◆ 不虔鑑戒明察下儆醒敗壞事奉(16/18)
16 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17 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
18 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
本部份經文以兩個敗壞人信仰的例子作結,乃為作受勸戒者的鑑戒,這可從16節開始看到。因這裏勸人要遠避世俗虛談,但原來這只是敗壞事奉的發端,至終必至更不敬虔地步,而這也不是一種過慮的思想,因有如許米乃和腓利徒等事實証明。
一些人無視世俗虛談的殺傷力,認為只是說說而已,卻不明白其危害重點可能並不在那虛談本身(虛原是無實質,也難帶來甚麼實質傷害),乃在接受虛談、發出虛談及慣於虛談的人,因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接受且會帶出虛談的人,尤其是那些原當作真道話語職事者,其教人憂慮之處不在所說的,乃在其所是。口中既能以這些無實質的話為好,也反映出其內裡已失落了一個真理事奉者在話語事奉中原必須具備的實質。須知話語事奉者以言語作事奉,他的思想滿了真道,也被真理支配;他的心就不可能容許自己的口發出沒有實質的言語,甚至為此而爭辯,若一旦放鬆這標準,內裡敬虔也只漸消,一路而走,自然要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人若看明這不單是一種做法,乃是一條事奉之路,就不會輕易走上錯誤路上的第一步,接受虛談的生活;敬虔事奉之路因人專注於討神喜悅,以按正意分解主道為念,故其言也滿了屬靈實質。反過來人若接受虛談,表明心思已失去敬虔中言語的嚴謹,也難以同時在真道事奉中以嚴謹的心作出正意的分解,帶出實質的真道職事。
更可怕者,是虛談的習慣化,讓人對所言的漸而輕忽其事,就連信仰真理的事也同樣失去謹守,久而久之必「偏離真道」,否認主的復活也就一點都不教人意外了。「話如毒瘡,越爛越大」,即是對人有毒害,有毒素,且越發厲害,至終就是「敗壞許多人的信」,跟真道中職事的原有意義背道而馳,試問一個領受真道職事的人又豈能不儆醒在其中?
分解真道,是今天我們不可忽視的功夫,但原來這不單是一種知識層次上的功夫,要在這樣的時代作成這功夫,承擔這職事,就如保羅的時代一樣,當中包含了許多世俗的潮流挑戰、真理的理念考驗及現實中的艱苦抗衡;只有一個堅持討主喜悅,又能堅守分解真道事奉的人,最終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心、也無愧於神的真道職事承擔者。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