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的转变

天主教以彼得为最大使徒、为第一任教皇、为耶稣基督在地上的“活代表”;许多基督徒和传道人一想到十二使徒和初期教会,就以为彼得是最高领袖,因为《使徒行传》记述的历史也事事以彼得领先。主在最后晚餐预言彼得将要三次不认主之时,也对彼得说:“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意思是承认彼得在十二个门徒中“为首”,所以嘱咐他坚固众弟兄。然而彼得真的为首吗?真的被神最重用吗?笔者发现、从属灵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只不过彼得爱争论谁为大,主耶稣就让他为大,要将他的软弱浮现出来而已。我认为变得非常沉静、更深入认识主的约翰,反而成了最被主重用的仆人,日后影响教会最大。

请看、彼得只写成《彼得前后书》;约翰却写成最详尽的《约翰福音》、论爱最深的《约翰一二三书》、和论末世预言最深的《启示录》。从这个角度来看,约翰远远胜过彼得。哥林多教会将保罗和亚波罗比较,认为亚波罗比保罗更有智慧。但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祕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意思是、神的仆人如果有大小之分,就应当以他们管理多少“奥秘事”和“忠心程度”来分。以这两点作为标准,笔者相信约翰胜过彼得。一来、约翰得到更多更深的启示;二来、约翰与彼得同时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彼得三次不认主,约翰却没有不认主。

从前神对起来攻击摩西的米利暗和亚伦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是间接的)。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像(直接说话),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12:6-8)意思是说、神的仆人分大小,是以神直接对他说话,还是间接对他说话来分。我们用这个原则,也看出约翰比彼得属灵份量重更重,因为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是被提到天上,直接看见天上的真事而写成的;彼得从未有过任何直接启示。为此、笔者要藉这篇文章,详细介绍约翰为何如此被主重用。主本来称他为“半尼奇”(雷子的意思),相信是指他的脾气很坏,像“雷”所生出来的“儿子”一样,非常暴躁。然而、何竟后来他的性格变得这么安静、这么爱主、这么隐藏自己呢?

一、十二门徒的排列:

彼得与约翰同是渔夫,在加利利海作业。他有一个弟弟,名叫安得烈;约翰也有一个哥哥,名叫雅各。这两对兄弟在未跟随主之前,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当然、论年纪,彼得最大,而且有了家室;约翰最小,所以常贴近主耶稣的胸膛说话,也表然得很自然,而且他能活到主后九十多年,相信也是因为他年纪小的缘故。然而、最年长的彼得、虽然争取得教会领袖的地位,却是最容易跌倒;最年幼的约翰、后来事事都让彼得领先,却是最被神重用,你说奇怪不奇怪?

更希奇的是雅各,他也是主耶稣最爱的三个门徒之一,却事事显得不像约翰和彼得那么热心爱主。最显而易见的是在主复活之后,抹大拉的马利亚跑回来报告,主的身体不见了,当时只有彼得和约翰两个人跑到坟墓去看个究竟,雅各和其他门徒都没有去;初期教会起来传道,又被大祭司公会捉去鞭打和审判的,就只有彼得和约翰两个人,雅各不知道往那里去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神准许雅各先殉道,被希律王用刀杀了。(徒12:2)

至于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他本来是最早认识主的门徒,而且也是他领哥哥彼得去见主的。当主耶稣来到最后一周,预言圣殿将来没有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不被拆毁之时,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这四个门徒(参可13:3),就暗暗的与主耶稣一同上了橄榄山,对着圣殿而坐,为要聆听主耶稣讲论“末世的兆头”。可见那时、安得烈还是很有追求的,但是、后来证实跟不上,不能被列在最爱主的门徒中。

为此、主拣选十二个门徒之时,他们的名单排序是“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太10:2);来到《使徒行传》,他们的名单排序却是“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徒1:13)很明显,安得烈落后了。

二、三徒受特殊训练:

我们研究主耶稣收门徒,他先是大量收纳的。等到有一天、主计划要远行布道,就从门徒中拣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被差出去的人之意)。所以《路加福音》第六章告诉我们,“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路6:12-13)很可能主耶稣向众门徒宣布他的布道计划,和跟随他的条件,看看谁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收纳谁作使徒。笔者的意思是,主是以“公开招生”的方式来拣选使徒的,所以犹大才有机会进入十二个使徒中。但主训练这十二个使徒,却是按他们各人的属灵程度来训练,属灵素质越好的,主就加以特别训练;属灵素质越差的,主就只作普通的训练。例如、彼得、雅各、和约翰这三个人,主就加以特别训练,是其他门徒所不及的。

《约翰福音》第一章记载,主耶稣收了安得烈、彼得、拿但业等人作门徒,那一次是属于“呼召他们信主”之类的收纳;到《路加福音》第五章,主借用彼得的船讲道,又吩咐彼得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他竟打到许多鱼,甚至网险些裂开,船也要沉下去,这时、彼得对主说:“主阿,离开我这个罪人。”主却对他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路5:10)这是属于“呼召一生做传道人”的收纳。经文也指出、当时决定献身跟随主的,不但是彼得,还有“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但主收纳犹大作使徒,就不是由主做主动来呼召他的。

主知道谁真心爱他,谁愿意更委身被他使用,因此、一般传道和行神蹟,主让全部十二个使徒都可以在旁观看,如同让其他人观看一样。但是、叫睚鲁的女儿复活那一次神蹟,主却将之隐藏下来,先对哭丧的犹太人说:“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众人就嗤笑耶稣,但是、主只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和孩子的父母进入屋内,不许别人进去,然后主在他们面前叫女儿复活。所以主领这女孩出来的时候,众人看见,就以为主说的对了,她只不过是睡着而已。

此外、主耶稣和门徒来到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问门徒他是谁之时,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就称赞彼得,但禁止门徒告诉任何人。其实、虽然彼得认出主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却只是头脑上的认识而已,仍未能真正深入认识主的神性,不然、他后来就不会三次不认主了。其他门徒更加是这样。所以、主认为必须加强门徒认识他的深度,就在八天后,只带着彼得、雅各、约翰这三个至爱的门徒上山,在他们面前变化形像,身体面貌发光,又有父神的声音见证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其他门徒却不知道这件事,主也不准三个门徒告诉别人。

后来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主亦特别带着这三个门徒同去,盼望他们能和他一同儆醒片时。主特别训练这三个门徒,应该还有许多事例,是《圣经》没有记载的。然而、经过这些训练之后,谁更爱主、谁更被神大大使用呢?还要等待更长时间观察。

三、受训期间争论谁为大:

记得主耶稣在山上变化形像之后,主与三个爱徒下山,当时山下那九个门徒正遇上了无法赶出一个孩子里头的鬼的困难。主立即就解决他们的困难,将孩子的鬼赶出去了。但主责备那九个门徒小信,又没有禁食,所以未能赶出这一类的鬼。我们可以想像,在山上见主变化形像的彼得、雅各、和约翰,看见主责备那九个门徒“小信”,他们三人的神态显得何等骄傲,轻看那九个门徒。所以那九个门徒后来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路17:5),主却认为,只要他们有信心像一粒最小的芥菜种,就已经能够将山移到海中去了,问题是,他们连一粒芥菜种那么小的真信心也没有。至于那三个门徒,他们因为亲眼看见主变化形像,又有摩西和以利亚显现,信心自然大增;以为自己满有能力,能赶出任何鬼和行任何神蹟,他们就更加轻看那九个门徒,他们争论谁为大的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了。

三个自认有信心可以行大神蹟的门徒中,以约翰的血气最盛。他看见一个人奉主耶稣的名赶鬼,却没有跟随耶稣,就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9:38)笔者相信、约翰之所以向主投诉那人不跟随主,其实是要强逼那人归入他们队伍,好与他的信心较量一下,看谁赶鬼更有能力。

另一次、主耶稣要上耶路撒冷去,路过撒玛利亚,就打发两个门徒去打探一下,那一家愿意接待他们。两个门徒回来报告,指出撒玛利亚人因为看见主要上耶路撒冷,就不愿意接待主。约翰和雅各听见,就怒火冲天,对主耶稣说:“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么?”(路9:54-55)我们不知道约翰确实有没有像以利亚的能力,但估计他这样说,还是为要表示自己比别人更有信心,能行任何大神蹟大奇事,只可惜,主没有给他们机会而已。

可见当时门徒争论谁为大,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主要多次教训他们,若要在天国里为大,就必须回转像小孩子(太18:1-4);若要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太20:26,23:11);若要为大,就要像年幼的(路22:24-27);若要为大、就必须像主替人洗脚(约13:4-17)。

四、约翰被主责备:

耶稣转身责备雅各和约翰、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这一责备,非同小可,约翰发现、原来自己以为曾经见过主耶稣变化形像,就比别人更深入认识主、更有信心可以行最大的神蹟奇事,谁知、现在主指出,自己连主到世上来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也没有弄清楚;主来是要“救人的性命”,不是要“灭人的性命”,也没有主意到。不但如此、主还指出,他连自己的心如何也不知道,何竟自己跟随主这么久,里头竟然有想要灭人性命的恶念也没有察觉到。所以主这一句责备的话,使约翰猛然醒悟过来,看见自己的败坏。《圣经》显示,自从主耶稣责备过约翰之后,约翰就开始改变了,越变越安静、“雷子”竟然不会发声,也不再攻击人,这真是奇妙的改变!

亲爱的读者、有人受责备、一辈子也没有醒悟过来;有人一受责备,马上就醒了,这才宝贵。约翰就是这样的人。彼得远远不及约翰,因为他还是拼命地争论谁为大。安得烈因为哥哥彼得太过光芒四射,而渐渐与他疏远;雅各却有点儿志气下沉,以后很少见他活跃;惟独约翰、他仍然很热心追求,却不再与彼得争,反而事事让他带头,因为他心里明白为首之道,是要谦卑、安静和讨得神喜悦,神自然会将他升高,大大使用他。

五、爱慕坐主左右:

雅各和约翰渐渐安静下来,他们的母亲就心急了,为什么两个儿子越来越没有属灵的斗志?难得蒙恩可以跟随主基督,岂能放过将来在天国里为大的机会呢?主基督必要作王,能在主的国里做主的左右大臣,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这个做母亲的,就拉着两个儿子的手,跑到耶稣跟前,替他们求耶稣,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太20:21)当然、两兄弟也同意母亲这样做,也以追求在天国里坐在主的左右为人生目标,但要达到这目标,是否用这样的方法来求?两兄弟应该觉得有点踌躇。结果、主耶稣没有答应他们,并指出、他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是的、当时的犹太人,包括主耶稣的门徒,都以为基督来,是为推翻罗马帝国,独立以色列国,然后以色列国就大复兴,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他们中间极少人会明白,基督必须先受死、然后才进入荣耀里──基督第一次降世、必须先败坏掌死权的魔鬼,然后到末世时才从天降临,消灭敌基督和他的国,主才在地上作王,复兴以色列国。并且、主基督两次到世上来,中间又相隔了二千多年时间,全因为以色列人不肯悔改信主,福音就先传遍天下,等外邦人得救的人数满足,才实现第二次降临。所以、雅各和约翰二人,当时所求的,其实要等到末世主第二次降临时,才可以实现。

所以主问二人说:“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意思当然是、能与主同喝苦杯,肯为神的国而殉道牺牲自己的,才能真正讨得神喜悦,神才会赐给他们在天国里为大。但是、谁是牺牲最大的呢?这要等到主再来,我们各人的工作受审判,神才判决出,谁在天国里为大。

但那十个门徒听见二人这样带同母亲去向主求,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相信其中最忿怒的是彼得,因为他向来都以自己为最大。其实、弟兄二人这样求,连主耶稣也没有责备他们,只认为他们所求的,他们不知道是什么而已,何竟彼得和其他门徒要责备他们呢?《圣经》的确鼓励我们人人都应该追求在天国里为大,只是要我们明白如何讨神喜悦,才蒙神赐他为大而已。例如、以利沙所求的,是“感动以利亚的灵,加倍感动他”(王下2:9),以利亚却没有责备他;保罗对提摩太说:“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提前3:1)诗人亚萨也覆述神的话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把你从埃及地领上来;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诗81:10)所以慈爱的父神非常喜欢我们追求在天国里为大,被神大大使用,如同任何做父亲的,都喜欢自己的儿子有大志,将来做大事一样。

但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6)主说这话,并不是反对雅各和约翰这样的祈求,乃是劝勉门徒不会以“争”的方式来追求;而且、讨得神喜悦的途径,不是“争”,而是“谦”和“让”,正如主自己像仆人一样“服事人”是“谦”;主“舍命”救人是“让”,连自己的生命也让给人,这样完成神给他的使命,他就讨得神的喜悦,神就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在神面前为最大了。约翰听了主的解释,他就更加明白了。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约翰变得更安静、更谦让。

六、性格变得很静:

怎见得约翰变得更安静、更谦让呢?自从主耶稣教训过他们兄弟二人之后,我们只见彼得还是在一直争论谁为大,争到最后晚餐,争到主复活,争到初期教会做起“老大哥”来,还是在争;而约翰却再没有说话、没有争、没有任何行动,乃静静的观察主、支持彼得……。从以下八点,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

1,众门徒来到“最后晚餐”还是在争论谁为大,所以主耶稣特别“为门徒洗脚”,藉以教训他们“愿意为大的,就必须做众人的仆人”。这时、主突然指出,门徒中间有一个人要卖主。大家就紧张起来了,经过一番追问之后,彼得认为,最好是请约翰问主,由主直接指出是谁。彼得这样的请求,很清楚表明一个事实,约翰已经赢得“侧身靠近主胸膛”的专利权,是其他门徒所没有的。这个专利权又表明约翰已经变得很安静,就是在主怀里享受亲近主、以主为满足、让主为他争的安静;同时也是讨得主特殊喜悦的安静。很奇怪、彼得虽然争论谁为大,却不晓得争取贴近主胸怀的权利。

2,主带着三个至爱的门徒到客西马尼园去的祷告。主要求他们一同儆醒片时,免得入了迷惑。然而、三个爱徒都睡着了。主耶稣也三次拍醒他们,所以他们才注意到,主当时汗流如血、惊恐起来、忧伤得几乎要死。这些现象都记录在三本福音书里头。惟独《约翰福音》却详细地补充主当晚的祷告(约17全章)。我们研究这个祷告,知道是离开最后晚餐(约14:13)、在往客西马尼园的路上,与门徒谈论完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之后说的,时间应该是来到客西马尼园了。然而、这祷告的语气,与三本福音书所记载的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截然不同,因为约翰记载主在祷告中、看死在十字架上为“荣耀”,并且很细心地为门徒祷告,求神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又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约17:11);但三本福音书所记载的祷告,只有两句话:“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可14:36, 路22:42)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分别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当时他们都睡着了,只有约翰,在主拍醒他们之后,听见主三次求过父,父不答应挪开苦杯,他就顺服下来,作出一个很长又很感人的祷告,约翰都一一记在心里,直记到主后九十年才写出来,是其他门徒所不知道的。约翰有这样大的转变,不是别的,而是他不与别人争,只暗暗的争取主的喜悦。

3,主祷告完之后,犹大带着兵丁来了,这时彼得才醒过来,为了表示爱主,他拿刀来保护主,将大祭司仆人的耳朵砍了下来。因为他虽然惊醒了,心灵还是入了迷惑。之后,耶稣被解到大祭司那里受审。《圣经》指出,“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跟主进入大祭司院子。”(约18:15-16)许多人都相信,这个“大祭司所认识的门徒”就是“约翰”,这是说,彼得和约翰两个人都在大祭司的院子里,都暴露在被捉拿的危险之下,可是、彼得却因为怕被捉拿,就在别人面前三次不认主;约翰却没有这样的软弱。这不是别的,是约翰的血气已经渐渐没有了,能以处变不惊,更勇敢地面前任何危险。

4,彼得出去悔改痛哭,哭完之后,他就返回马可楼,与其他门徒躲藏起来。惟独约翰一个人,仍然和众妇女勇敢地跟随主、直到十字架下面,要看看事情发展到底会有如何的结局。约翰很有人情味地陪着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因为马利亚哭得最伤心,正如从前西面所预言的,她的心也“被刀剌透”(路2:23)。主耶稣就将他的母亲马利亚交托给约翰,主对马利亚说:“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经文指出、“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能接待蒙大恩的马利亚回家,以她为母亲,这必定是很大的福气,这机会只有安静、不再血气冲动的约翰一个人得到了。

5,主复活以后,彼得提议打鱼去,其他的门徒也和彼得同去。然而、他们整夜也得不到什么。没想到,这时主在岸上呼叫他们,又教他们把网撒在右边,他们就打到一百五十三条大鱼。当众人都全神灌注这网大鱼的时候,惟有约翰一个人注意到岸上那个人是“主”。彼得听见是主,就不甘后人,立即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要游泳到主那里去。耶稣没有理会彼得,反而对其他门徒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才跑去帮忙,把网拉到岸上。经文指出、这时“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但主先开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么?”彼得也三次回答了,主才表示满意。这不是别的,主知道彼得的软弱是因为“爱”出了问题,所以三次问他,为要“医治”他有问题的“爱”。医好了,主就预言彼得将来要怎样死,为要荣耀神。彼得的反应是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这一点显示出,到了这个时候,彼得还是要与约翰“争”;而约翰记载这事,一点也没有暗示,他要与彼得争,但约翰却称自己为“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可见约翰认为,得蒙耶稣所爱,就已经满足了,任由彼得取得教会领袖地位吧。

6,约翰也知道,主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这句话,意思并不像众人所传说的“不死”,虽然约翰是十一个门徒中,惟一没有殉道,活到九十多岁,才在以弗所安然去世,但主的旨意是要他经过主后七十年的大屠杀、写完了《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和《启示录》才去世。主赐他这么长寿,为要叫他在彼得去世以后,完全没有与彼得比较的状态下,对他说出许多话和启示,好让他写完这些最重要的《圣经书卷》才离世。单凭这一点就知道,约翰被神使用,比任何使徒都更大。

7,主升天时,吩咐门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所应许的“圣灵”,然后,他们会得着能力、传道直到地极。然而、彼得等不到几天,就提议用抽签的方法,立马提亚为使徒,代替犹大的职份。这件事显出彼得急不及待要做初期教会的领袖,试想、如果犹大的职份是需要立另一个人来代替的话,主在升天之前早就委派了,何需彼得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呢?如果主的旨意是要后来的教会来立这人的话,为什么彼得不多等几天,让圣灵降临之后,由圣灵启示立谁来代替犹大呢?正因为彼得太过强调十二个使徒的特殊地位,所以后来耶路撒冷教会很难接纳保罗和巴拿巴为真使徒。及至看见保罗和巴拿巴真的能行许多神蹟奇事,彼得、雅各和约翰才用右手与他们行相交的礼,意思是“平辈相交”,承认他们为“使徒”。但彼得仍嘱咐保罗和巴拿巴“往外邦人那里去(作使徒),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作使徒)。”(加2:9)这是不对的,彼得没有权这样做。神的救恩既然不分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他们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为什么彼得还是要将自己划分出来,只做犹太人的使徒,不做外邦人的使徒呢?不错、主容许彼得做初期教会的领袖,我们从《使徒行传》第一至十二章所记载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出来,彼得事事都领先,约翰跟在他的后面。但是初期教会在彼得的带领之下,出了不少乱子。例如:“虽然清楚知道神悦纳哥尼流一家归主,仍然一生不肯向外邦人传道”;“在安提阿教会与外邦信徒一同吃饭,一听见有犹太人从耶路撒冷教会上来,就退去,在众人面前装假,被保罗当面指摘”;“放纵耶路撒冷教会的假弟兄和假使徒,到处破坏保罗所建立的外邦教会,而不敢制止”;“耶路撒冷教会越变越坏,一面倒地向犹太教妥协,以致神的旨意,要他们在主后七十年、罗马人前来拆毁圣殿城墙之时,也在大逼迫中被消灭,彼得也殉道了”。但约翰却仍然被神使用,安慰并坚固各地的教会,直到主后九十多年才离世。

8,约翰写《启示录》之时,极其谦卑地介绍自己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启1:9)从这个自我介绍可以看见,约翰看自己与其他基督徒是平等的,都是“弟兄”,而且他强调自己的“属灵份量”,就是“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并没有提及任何可夸的神蹟、知识、著作、和建立多少间教会……等。彼得写《彼得后书》,认为自己认识主最深,就是从前同主“在圣山”上,看见“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又听见“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彼后1:16-18)但约翰回想过往,认为自己认识主最深,就是“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约1:1-4)又称主为“起初原大生命之道”,可见约翰认识主深至太初、深至主与父神同等的神性、深至生命的根源。全因为约翰变得非常安静和沉思,才有这么深的观察。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