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的轉變

天主教以彼得為最大使徒、為第一任教皇、為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活代表」;許多基督徒和傳道人一想到十二使徒和初期教會,就以為彼得是最高領袖,因為《使徒行傳》記述的歷史也事事以彼得領先。主在最後晚餐預言彼得將要三次不認主之時,也對彼得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意思是承認彼得在十二個門徒中「為首」,所以囑咐他堅固眾弟兄。然而彼得真的為首嗎?真的被神最重用嗎?筆者發現、從屬靈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這樣。只不過彼得愛爭論誰為大,主耶穌就讓他為大,要將他的軟弱浮現出來而已。我認為變得非常沉靜、更深入認識主的約翰,反而成了最被主重用的僕人,日後影響教會最大。

請看、彼得只寫成《彼得前後書》;約翰卻寫成最詳盡的《約翰福音》、論愛最深的《約翰一二三書》、和論末世預言最深的《啟示錄》。從這個角度來看,約翰遠遠勝過彼得。哥林多教會將保羅和亞波羅比較,認為亞波羅比保羅更有智慧。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意思是、神的僕人如果有大小之分,就應當以他們管理多少「奧秘事」和「忠心程度」來分。以這兩點作為標準,筆者相信約翰勝過彼得。一來、約翰得到更多更深的啟示;二來、約翰與彼得同時在大祭司的院子裡,彼得三次不認主,約翰卻沒有不認主。

從前神對起來攻擊摩西的米利暗和亞倫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是間接的)。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直接說話),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民12:6-8)意思是說、神的僕人分大小,是以神直接對他說話,還是間接對他說話來分。我們用這個原則,也看出約翰比彼得屬靈份量重更重,因為約翰所寫的《啟示錄》,是被提到天上,直接看見天上的真事而寫成的;彼得從未有過任何直接啟示。為此、筆者要藉這篇文章,詳細介紹約翰為何如此被主重用。主本來稱他為「半尼奇」(雷子的意思),相信是指他的脾氣很壞,像「雷」所生出來的「兒子」一樣,非常暴躁。然而、何竟後來他的性格變得這麼安靜、這麼愛主、這麼隱藏自己呢?

一、十二門徒的排列:

彼得與約翰同是漁夫,在加利利海作業。他有一個弟弟,名叫安得烈;約翰也有一個哥哥,名叫雅各。這兩對兄弟在未跟隨主之前,已經是很好的朋友。當然、論年紀,彼得最大,而且有了家室;約翰最小,所以常貼近主耶穌的胸膛說話,也表然得很自然,而且他能活到主後九十多年,相信也是因為他年紀小的緣故。然而、最年長的彼得、雖然爭取得教會領袖的地位,卻是最容易跌倒;最年幼的約翰、後來事事都讓彼得領先,卻是最被神重用,你說奇怪不奇怪?

更希奇的是雅各,他也是主耶穌最愛的三個門徒之一,卻事事顯得不像約翰和彼得那麼熱心愛主。最顯而易見的是在主復活之後,抹大拉的馬利亞跑回來報告,主的身體不見了,當時只有彼得和約翰兩個人跑到墳墓去看個究竟,雅各和其他門徒都沒有去;初期教會起來傳道,又被大祭司公會捉去鞭打和審判的,就只有彼得和約翰兩個人,雅各不知道往那裡去了。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神准許雅各先殉道,被希律王用刀殺了。(徒12:2)

至於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他本來是最早認識主的門徒,而且也是他領哥哥彼得去見主的。當主耶穌來到最後一週,預言聖殿將來沒有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不被拆毀之時,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這四個門徒(參可13:3),就暗暗的與主耶穌一同上了橄欖山,對著聖殿而坐,為要聆聽主耶穌講論「末世的兆頭」。可見那時、安得烈還是很有追求的,但是、後來證實跟不上,不能被列在最愛主的門徒中。

為此、主揀選十二個門徒之時,他們的名單排序是「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太10:2);來到《使徒行傳》,他們的名單排序卻是「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徒1:13)很明顯,安得烈落後了。

二、三徒受特殊訓練:

我們研究主耶穌收門徒,他先是大量收納的。等到有一天、主計劃要遠行佈道,就從門徒中揀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被差出去的人之意)。所以《路加福音》第六章告訴我們,「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很可能主耶穌向眾門徒宣佈他的佈道計劃,和跟隨他的條件,看看誰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就收納誰作使徒。筆者的意思是,主是以「公開招生」的方式來揀選使徒的,所以猶大才有機會進入十二個使徒中。但主訓練這十二個使徒,卻是按他們各人的屬靈程度來訓練,屬靈素質越好的,主就加以特別訓練;屬靈素質越差的,主就只作普通的訓練。例如、彼得、雅各、和約翰這三個人,主就加以特別訓練,是其他門徒所不及的。

《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主耶穌收了安得烈、彼得、拿但業等人作門徒,那一次是屬於「呼召他們信主」之類的收納;到《路加福音》第五章,主借用彼得的船講道,又吩咐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他竟打到許多魚,甚至網險些裂開,船也要沉下去,這時、彼得對主說:「主阿,離開我這個罪人。」主卻對他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這是屬於「呼召一生做傳道人」的收納。經文也指出、當時決定獻身跟隨主的,不但是彼得,還有「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但主收納猶大作使徒,就不是由主做主動來呼召他的。

主知道誰真心愛他,誰願意更委身被他使用,因此、一般傳道和行神蹟,主讓全部十二個使徒都可以在旁觀看,如同讓其他人觀看一樣。但是、叫睚魯的女兒復活那一次神蹟,主卻將之隱藏下來,先對哭喪的猶太人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眾人就嗤笑耶穌,但是、主只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和孩子的父母進入屋內,不許別人進去,然後主在他們面前叫女兒復活。所以主領這女孩出來的時候,眾人看見,就以為主說的對了,她只不過是睡著而已。

此外、主耶穌和門徒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問門徒他是誰之時,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主就稱讚彼得,但禁止門徒告訴任何人。其實、雖然彼得認出主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卻只是頭腦上的認識而已,仍未能真正深入認識主的神性,不然、他後來就不會三次不認主了。其他門徒更加是這樣。所以、主認為必須加強門徒認識他的深度,就在八天後,只帶著彼得、雅各、約翰這三個至愛的門徒上山,在他們面前變化形像,身體面貌發光,又有父神的聲音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其他門徒卻不知道這件事,主也不准三個門徒告訴別人。

後來在客西馬尼園禱告,主亦特別帶著這三個門徒同去,盼望他們能和他一同儆醒片時。主特別訓練這三個門徒,應該還有許多事例,是《聖經》沒有記載的。然而、經過這些訓練之後,誰更愛主、誰更被神大大使用呢?還要等待更長時間觀察。

三、受訓期間爭論誰為大:

記得主耶穌在山上變化形像之後,主與三個愛徒下山,當時山下那九個門徒正遇上了無法趕出一個孩子裡頭的鬼的困難。主立即就解決他們的困難,將孩子的鬼趕出去了。但主責備那九個門徒小信,又沒有禁食,所以未能趕出這一類的鬼。我們可以想像,在山上見主變化形像的彼得、雅各、和約翰,看見主責備那九個門徒「小信」,他們三人的神態顯得何等驕傲,輕看那九個門徒。所以那九個門徒後來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路17:5),主卻認為,只要他們有信心像一粒最小的芥菜種,就已經能夠將山移到海中去了,問題是,他們連一粒芥菜種那麼小的真信心也沒有。至於那三個門徒,他們因為親眼看見主變化形像,又有摩西和以利亞顯現,信心自然大增;以為自己滿有能力,能趕出任何鬼和行任何神蹟,他們就更加輕看那九個門徒,他們爭論誰為大的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了。

三個自認有信心可以行大神蹟的門徒中,以約翰的血氣最盛。他看見一個人奉主耶穌的名趕鬼,卻沒有跟隨耶穌,就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可9:38)筆者相信、約翰之所以向主投訴那人不跟隨主,其實是要強逼那人歸入他們隊伍,好與他的信心較量一下,看誰趕鬼更有能力。

另一次、主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去,路過撒瑪利亞,就打發兩個門徒去打探一下,那一家願意接待他們。兩個門徒回來報告,指出撒瑪利亞人因為看見主要上耶路撒冷,就不願意接待主。約翰和雅各聽見,就怒火衝天,對主耶穌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路9:54-55)我們不知道約翰確實有沒有像以利亞的能力,但估計他這樣說,還是為要表示自己比別人更有信心,能行任何大神蹟大奇事,只可惜,主沒有給他們機會而已。

可見當時門徒爭論誰為大,發展得越來越嚴重。以至主要多次教訓他們,若要在天國裡為大,就必須回轉像小孩子(太18:1-4);若要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太20:26,23:11);若要為大,就要像年幼的(路22:24-27);若要為大、就必須像主替人洗腳(約13:4-17)。

四、約翰被主責備:

耶穌轉身責備雅各和約翰、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這一責備,非同小可,約翰發現、原來自己以為曾經見過主耶穌變化形像,就比別人更深入認識主、更有信心可以行最大的神蹟奇事,誰知、現在主指出,自己連主到世上來最基本的任務是甚麼,也沒有弄清楚;主來是要「救人的性命」,不是要「滅人的性命」,也沒有主意到。不但如此、主還指出,他連自己的心如何也不知道,何竟自己跟隨主這麼久,裡頭竟然有想要滅人性命的惡念也沒有察覺到。所以主這一句責備的話,使約翰猛然醒悟過來,看見自己的敗壞。《聖經》顯示,自從主耶穌責備過約翰之後,約翰就開始改變了,越變越安靜、「雷子」竟然不會發聲,也不再攻擊人,這真是奇妙的改變!

親愛的讀者、有人受責備、一輩子也沒有醒悟過來;有人一受責備,馬上就醒了,這才寶貴。約翰就是這樣的人。彼得遠遠不及約翰,因為他還是拼命地爭論誰為大。安得烈因為哥哥彼得太過光芒四射,而漸漸與他疏遠;雅各卻有點兒志氣下沉,以後很少見他活躍;惟獨約翰、他仍然很熱心追求,卻不再與彼得爭,反而事事讓他帶頭,因為他心裡明白為首之道,是要謙卑、安靜和討得神喜悅,神自然會將他升高,大大使用他。

五、愛慕坐主左右:

雅各和約翰漸漸安靜下來,他們的母親就心急了,為甚麼兩個兒子越來越沒有屬靈的鬥志?難得蒙恩可以跟隨主基督,豈能放過將來在天國裡為大的機會呢?主基督必要作王,能在主的國裡做主的左右大臣,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這個做母親的,就拉著兩個兒子的手,跑到耶穌跟前,替他們求耶穌,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21)當然、兩兄弟也同意母親這樣做,也以追求在天國裡坐在主的左右為人生目標,但要達到這目標,是否用這樣的方法來求?兩兄弟應該覺得有點躊躇。結果、主耶穌沒有答應他們,並指出、他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是的、當時的猶太人,包括主耶穌的門徒,都以為基督來,是為推翻羅馬帝國,獨立以色列國,然後以色列國就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他們中間極少人會明白,基督必須先受死、然後才進入榮耀裡──基督第一次降世、必須先敗壞掌死權的魔鬼,然後到末世時才從天降臨,消滅敵基督和他的國,主才在地上作王,復興以色列國。並且、主基督兩次到世上來,中間又相隔了二千多年時間,全因為以色列人不肯悔改信主,福音就先傳遍天下,等外邦人得救的人數滿足,才實現第二次降臨。所以、雅各和約翰二人,當時所求的,其實要等到末世主第二次降臨時,才可以實現。

所以主問二人說:「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意思當然是、能與主同喝苦杯,肯為神的國而殉道犧牲自己的,才能真正討得神喜悅,神才會賜給他們在天國裡為大。但是、誰是犧牲最大的呢?這要等到主再來,我們各人的工作受審判,神才判決出,誰在天國裡為大。

但那十個門徒聽見二人這樣帶同母親去向主求,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相信其中最忿怒的是彼得,因為他向來都以自己為最大。其實、弟兄二人這樣求,連主耶穌也沒有責備他們,只認為他們所求的,他們不知道是甚麼而已,何竟彼得和其他門徒要責備他們呢?《聖經》的確鼓勵我們人人都應該追求在天國裡為大,只是要我們明白如何討神喜悅,才蒙神賜他為大而已。例如、以利沙所求的,是「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王下2:9),以利亞卻沒有責備他;保羅對提摩太說:「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提前3:1)詩人亞薩也覆述神的話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把你從埃及地領上來;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81:10)所以慈愛的父神非常喜歡我們追求在天國裡為大,被神大大使用,如同任何做父親的,都喜歡自己的兒子有大志,將來做大事一樣。

但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6)主說這話,並不是反對雅各和約翰這樣的祈求,乃是勸勉門徒不會以「爭」的方式來追求;而且、討得神喜悅的途徑,不是「爭」,而是「謙」和「讓」,正如主自己像僕人一樣「服事人」是「謙」;主「捨命」救人是「讓」,連自己的生命也讓給人,這樣完成神給他的使命,他就討得神的喜悅,神就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在神面前為最大了。約翰聽了主的解釋,他就更加明白了。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約翰變得更安靜、更謙讓。

六、性格變得很靜:

怎見得約翰變得更安靜、更謙讓呢?自從主耶穌教訓過他們兄弟二人之後,我們只見彼得還是在一直爭論誰為大,爭到最後晚餐,爭到主復活,爭到初期教會做起「老大哥」來,還是在爭;而約翰卻再沒有說話、沒有爭、沒有任何行動,乃靜靜的觀察主、支持彼得……。從以下八點,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來:

1,眾門徒來到「最後晚餐」還是在爭論誰為大,所以主耶穌特別「為門徒洗腳」,藉以教訓他們「願意為大的,就必須做眾人的僕人」。這時、主突然指出,門徒中間有一個人要賣主。大家就緊張起來了,經過一番追問之後,彼得認為,最好是請約翰問主,由主直接指出是誰。彼得這樣的請求,很清楚表明一個事實,約翰已經贏得「側身靠近主胸膛」的專利權,是其他門徒所沒有的。這個專利權又表明約翰已經變得很安靜,就是在主懷裡享受親近主、以主為滿足、讓主為他爭的安靜;同時也是討得主特殊喜悅的安靜。很奇怪、彼得雖然爭論誰為大,卻不曉得爭取貼近主胸懷的權利。

2,主帶著三個至愛的門徒到客西馬尼園去的禱告。主要求他們一同儆醒片時,免得入了迷惑。然而、三個愛徒都睡著了。主耶穌也三次拍醒他們,所以他們才注意到,主當時汗流如血、驚恐起來、憂傷得幾乎要死。這些現象都記錄在三本福音書裡頭。惟獨《約翰福音》卻詳細地補充主當晚的禱告(約17全章)。我們研究這個禱告,知道是離開最後晚餐(約14:13)、在往客西馬尼園的路上,與門徒談論完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之後說的,時間應該是來到客西馬尼園了。然而、這禱告的語氣,與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截然不同,因為約翰記載主在禱告中、看死在十字架上為「榮耀」,並且很細心地為門徒禱告,求神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又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約17:11);但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禱告,只有兩句話:「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可14:36, 路22:42)為甚麼有這麼大的分別呢?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當時他們都睡著了,只有約翰,在主拍醒他們之後,聽見主三次求過父,父不答應挪開苦杯,他就順服下來,作出一個很長又很感人的禱告,約翰都一一記在心裡,直記到主後九十年才寫出來,是其他門徒所不知道的。約翰有這樣大的轉變,不是別的,而是他不與別人爭,只暗暗的爭取主的喜悅。

3,主禱告完之後,猶大帶著兵丁來了,這時彼得才醒過來,為了表示愛主,他拿刀來保護主,將大祭司僕人的耳朵砍了下來。因為他雖然驚醒了,心靈還是入了迷惑。之後,耶穌被解到大祭司那裡受審。《聖經》指出,「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卻站在門外。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跟主進入大祭司院子。」(約18:15-16)許多人都相信,這個「大祭司所認識的門徒」就是「約翰」,這是說,彼得和約翰兩個人都在大祭司的院子裡,都暴露在被捉拿的危險之下,可是、彼得卻因為怕被捉拿,就在別人面前三次不認主;約翰卻沒有這樣的軟弱。這不是別的,是約翰的血氣已經漸漸沒有了,能以處變不驚,更勇敢地面前任何危險。

4,彼得出去悔改痛哭,哭完之後,他就返回馬可樓,與其他門徒躲藏起來。惟獨約翰一個人,仍然和眾婦女勇敢地跟隨主、直到十字架下面,要看看事情發展到底會有如何的結局。約翰很有人情味地陪著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因為馬利亞哭得最傷心,正如從前西面所預言的,她的心也「被刀剌透」(路2:23)。主耶穌就將他的母親馬利亞交託給約翰,主對馬利亞說:「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約翰說:「看,你的母親!」經文指出、「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約19:26-27)能接待蒙大恩的馬利亞回家,以她為母親,這必定是很大的福氣,這機會只有安靜、不再血氣衝動的約翰一個人得到了。

5,主復活以後,彼得提議打魚去,其他的門徒也和彼得同去。然而、他們整夜也得不到甚麼。沒想到,這時主在岸上呼叫他們,又教他們把網撒在右邊,他們就打到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當眾人都全神灌注這網大魚的時候,惟有約翰一個人注意到岸上那個人是「主」。彼得聽見是主,就不甘後人,立即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要游泳到主那裡去。耶穌沒有理會彼得,反而對其他門徒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才跑去幫忙,把網拉到岸上。經文指出、這時「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但主先開口、三次問彼得「你愛我麼?」彼得也三次回答了,主才表示滿意。這不是別的,主知道彼得的軟弱是因為「愛」出了問題,所以三次問他,為要「醫治」他有問題的「愛」。醫好了,主就預言彼得將來要怎樣死,為要榮耀神。彼得的反應是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這一點顯示出,到了這個時候,彼得還是要與約翰「爭」;而約翰記載這事,一點也沒有暗示,他要與彼得爭,但約翰卻稱自己為「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可見約翰認為,得蒙耶穌所愛,就已經滿足了,任由彼得取得教會領袖地位吧。

6,約翰也知道,主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這句話,意思並不像眾人所傳說的「不死」,雖然約翰是十一個門徒中,惟一沒有殉道,活到九十多歲,才在以弗所安然去世,但主的旨意是要他經過主後七十年的大屠殺、寫完了《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和《啟示錄》才去世。主賜他這麼長壽,為要叫他在彼得去世以後,完全沒有與彼得比較的狀態下,對他說出許多話和啟示,好讓他寫完這些最重要的《聖經書卷》才離世。單憑這一點就知道,約翰被神使用,比任何使徒都更大。

7,主升天時,吩咐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所應許的「聖靈」,然後,他們會得著能力、傳道直到地極。然而、彼得等不到幾天,就提議用抽籤的方法,立馬提亞為使徒,代替猶大的職份。這件事顯出彼得急不及待要做初期教會的領袖,試想、如果猶大的職份是需要立另一個人來代替的話,主在升天之前早就委派了,何需彼得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呢?如果主的旨意是要後來的教會來立這人的話,為甚麼彼得不多等幾天,讓聖靈降臨之後,由聖靈啟示立誰來代替猶大呢?正因為彼得太過強調十二個使徒的特殊地位,所以後來耶路撒冷教會很難接納保羅和巴拿巴為真使徒。及至看見保羅和巴拿巴真的能行許多神蹟奇事,彼得、雅各和約翰才用右手與他們行相交的禮,意思是「平輩相交」,承認他們為「使徒」。但彼得仍囑咐保羅和巴拿巴「往外邦人那裡去(作使徒),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作使徒)。」(加2:9)這是不對的,彼得沒有權這樣做。神的救恩既然不分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他們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為甚麼彼得還是要將自己劃分出來,只做猶太人的使徒,不做外邦人的使徒呢?不錯、主容許彼得做初期教會的領袖,我們從《使徒行傳》第一至十二章所記載的歷史,可以清楚看出來,彼得事事都領先,約翰跟在他的後面。但是初期教會在彼得的帶領之下,出了不少亂子。例如:「雖然清楚知道神悅納哥尼流一家歸主,仍然一生不肯向外邦人傳道」;「在安提阿教會與外邦信徒一同吃飯,一聽見有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教會上來,就退去,在眾人面前裝假,被保羅當面指摘」;「放縱耶路撒冷教會的假弟兄和假使徒,到處破壞保羅所建立的外邦教會,而不敢制止」;「耶路撒冷教會越變越壞,一面倒地向猶太教妥協,以致神的旨意,要他們在主後七十年、羅馬人前來拆毀聖殿城牆之時,也在大逼迫中被消滅,彼得也殉道了」。但約翰卻仍然被神使用,安慰並堅固各地的教會,直到主後九十多年才離世。

8,約翰寫《啟示錄》之時,極其謙卑地介紹自己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啟1:9)從這個自我介紹可以看見,約翰看自己與其他基督徒是平等的,都是「弟兄」,而且他強調自己的「屬靈份量」,就是「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並沒有提及任何可誇的神蹟、知識、著作、和建立多少間教會……等。彼得寫《彼得後書》,認為自己認識主最深,就是從前同主「在聖山」上,看見「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又聽見「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彼後1:16-18)但約翰回想過往,認為自己認識主最深,就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約1:1-4)又稱主為「起初原大生命之道」,可見約翰認識主深至太初、深至主與父神同等的神性、深至生命的根源。全因為約翰變得非常安靜和沉思,才有這麼深的觀察。

作者:吳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