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民族。她是神的选民,蒙神所爱,被称为幼年所娶的妻,地位得天独厚。她是圣经中最重要的国度,神的旨意、荣耀全系于她。
在圣经里,以色列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中文圣经和合本曾2703次提到以色列这名字。在整个旧约历史中,我们从以色列看见神的慈爱和诚实,也看见神的严厉和公义。
神透过管教以色列,显明祂既公义又怜悯的慈父心肠;又透过以色列的预言,让我们认识那位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将来要建立荣耀国度的救主耶稣基督。
神的荣耀全系于以色列,祂“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诗22:3)神为自己的荣耀创造了以色列(赛43:7),又称以色列为“我的荣耀”(赛46:13)。
以色列是人类历史的中心,又是末世预言的焦点。有一天,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洗净以色列家的罪孽(罗11:26、赛59:20);今日的以色列虽然偏离正道,但神终必从以色列的锡安山显出荣耀,甚至“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弥4:1)到那时,神要把祂的宝座立在锡安圣山,从耶路撒冷治理地上的万族(亚14:17-18)。
若要认识神,要明白神的旨意和末世计划,我们要从圣经认识以色列。然而自教父时代起,基督徒对关乎以色列的预言和真理积累了很多误解,发展出严重违反圣经真理的思潮和教训。
一. 教会已取代以色列吗?
1.“替代神学”与历史上的“反犹主义”
自教父时代起,教会已流传着“替代神学”(Replacement Theology)的思潮,主张在神的救恩计划中,神已经摒弃了以色列,并以新约的教会取而代之,成为神的选民。他们认为以色列人杀害了耶稣,已由“神的选民”沦为“被弃之民”了。
很多初期教会的教父皆认为神已弃掉以色列,神在救恩里一切的福气亦已从以色列全数转移至教会身上。
伊格那丢曾说:“凡与犹太人一起过逾越节,或接受逾越节礼物的,便在杀害主耶稣和众使徒的罪上有份。”爱任纽认为基督徒应避免与犹太人有任何往来,又当除掉所有犹太元素。奥古斯丁更主张以色列是神留下的“负面教材”,甚至认为基督徒在不杀害犹太人的大前题下,有权迫害犹太人。
受奥古斯丁思想所影响,中世纪的天主教十分仇视犹太人。1096年,天主教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宣传说:“杀死一个犹太人,便可拯救你的灵魂!”1348年,黑死病在欧洲大流行。由于犹太人卫生意识较强,疫殁者较少。当时教廷竟指控犹太人与魔鬼合伙制造了黑死病,大大煽动反犹情绪。
马丁路得在宗教改革上固然功不可没,但他曾发表三份反犹作品:《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论不可知的名与基督的世代》和《警告犹太人》。他从天主教的异端错谬中走出来,创立了更正教的教会,却把天主教对犹太人的仇恨思想照单全收。
四百多年后(20世纪中叶),纳粹德国大力鼓吹反犹思想,大量重印马丁路德所著《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一书,屠杀超过600万犹太人。当时欧洲教会坐视不理,天主教为了讨好纳粹政权也默许纳粹德国的劣行。这场悲剧可说也是源于与“替代神学”有紧密关联的“反犹主义”。
2. 教会不能替代以色列
首先,我们要明白,假如我们忠实按照字面意义来解经,“教会”和“以色列”原是圣经预言中两个明显不同的群体,彼此有紧密关联,却不能互相取代。
保罗在〈罗马书〉第1-8章详细讲论神赐给“教会”的奇妙救恩和属灵福气,随后改换口气,写了第9-11章这独立篇章,讲述神向“以色列人”的心意。可见在神的救恩计划中,教会不等于以色列,也取代不了以色列的地位。
3. 教会不能应验的以色列预言
有人认为教会代替以色列成为神的选民,但从他们的解经取态可知,他们也不认为教会能完全代替以色列。支持这主张的人,往往只能说教会“在属灵意义上”应验以色列的预言,或“在属灵意义上”实现神向以色列人的应许。
我们不难发现,神向以色列的应许有很多是不可能按照字面应验在新约的教会身上。
新约的教会本不是政治团体;现在不是,直到千禧年和新天新地里也永远不是。先知撒迦利亚却预言说:“地上万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在他们的地上。”(亚14:17)这话若要按照字义应验在教会身上,岂不是指凡不相信耶稣、主日不到教会敬拜神的,神便向他们降灾吗?这话断不可能应验在教会身上。
先知弥迦又预言说:“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弥4:1)弥迦的预言围绕着耶路撒冷和锡安山。这话若要按照字义应验在教会身上,难道是指信主的人必须定期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像别的宗教每年前往他们的“圣地”吗?我们能从圣经别处找到足够理据支持这教训吗?实在不能。因此,主张教会代替以色列的人极其量只能说教会是“在属灵意义上”应验预言罢了。
再者教会不是地上政权,乃是属灵的有机生命体,它不可能在地上得着地土。主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然而先知以西结用了极长的篇幅,在〈以西结书〉第40-48章记下了他在异象看见的千禧年景象。到那时,以色列在应许之地得着广大地土,当中包括十二支派的地业,又有供祭司和利未人居住的圣供地,圣供地内又有圣城和圣所;他又钜细无遗地记录了在异象中的君王、祭司和百姓的事奉状况,包括君王怎样守节,祭司怎样献祭赎罪,百姓怎样朝见耶和华等,这一切全都不可能按照字义应验在教会身上。
4. 预言应验的基本原理
或有人问:“神对以色列的预言难度太高,难以按著字义实现在今日的以色列身上。我们若把它们灵意化并实现在教会身上,又有何不可?”要回应这问题,我们必须明白圣经预言应验的基本原则。
圣经记载了以色列悠久的历史,当中不乏神向以色列的预言,其中不少在圣经历史中已经应验,并记录在圣经里;再者,旧约圣经对耶稣基督的生平亦作出了极多预言,其中大部份已经应验,并记录在福音书中。我们只需要研究圣经历史中已经应验的预言,便能领会圣经预言应验的基本原则。
举例来说,先知耶利米得了默示,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使你们仍回此地。”(耶29:10)圣经没有以这“七十年”为象征数目,也没有用灵意方式来解释,却按著字义准确地把它解作“七十年”。因此到玛代、波斯年间,先知但以理读到耶利米的话,“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但9:2),就知道耶和华按著字义在满了“七十年”之后,使以色列重归故土的日子快到,遂向神禁食恳求。事实上,〈以斯拉记〉记下了波斯王古列元年,古列王吩咐以色列人重返耶路撒冷为耶和华建造圣殿。若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起(主前605年),至波斯王古列下诏为止(主前535年),时间正好是七十年。
又例如耶稣基督降生在犹太地的伯利恒(太2:1、路2:4-7),又曾为躲避法老下过埃及(太2:13),福音书作者没有运用灵意解经,把先知书中的伯利恒和埃及解释为别的地方,却原原本本按著字义来理解。这便告诉我们,耶稣按著预言的字义出生在“犹太地的伯利恒”,应验了〈弥迦书〉5章2节的话,又按著预言的字义到过埃及,并从埃及上来,应验了〈何西亚书〉11章1节的话。
若要再说,耶稣基督被称为以马内利(太1:22-23、赛7:14),被称为拿撒勒人(太2:23、赛11:1 – “拿撒勒”与“枝子”原为同音字),被钉在两个罪犯中间,又为罪犯代求(路23:34、约19:18、赛53:12),兵丁分了耶稣的外衣,却为里衣拈阄(约19:23-24、诗22:18),还有耶稣临终时喝醋(约19:28-30、诗69:21),连一根骨头也不折断(约19:32-33、诗34:20),被兵丁用枪所扎(约19:34、亚12:10)等,全都没有灵意,且按著字义应验,请问为何唯独在神向以色列的应许上我们要采用灵意解经,硬把神给以色列国丰富的应许灵意化并转移到教会身上呢?为何不能运用信心,相信神所说的话必要按著字义逐一成就呢?
5. 贬低神的大爱
若再深入思想,“替代神学”理论有极大隐忧,足以使教会的信仰根基岌岌可危。
先知耶利米说:“古时耶和华向以色列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神向以色列所怀的是“永远的爱”,这爱的最好注解乃是先知在同一章圣经的话:“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亮,又搅动大海,使海中波浪匉訇的,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祂如此说:‘这些定例若能在我面前废掉,以色列的后裔也就在我面前断绝,永远不再成国。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5-36)换句话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神对以色列的爱仍不改变。
若是这样,主张神已经摒弃以色列,其实大大贬低了神的大爱。他们认为神收回祂向以色列那“永远的爱”,忘记了耶和华的慈爱原是“上及诸天”(诗36:5、57:10),而且整本圣经共有90次提到“祂的慈爱永远长存”(绝大多数在〈诗篇〉)!祂又怎可能收回向以色列那“永远的爱”呢?
6. 有违神的信实
保罗又说:“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11:29)神期望信徒效法祂的信实,也赞赏愿意付代价信守承诺的信实人。祂说:“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诗15:4)祂又怎可能更改自己向以色列的誓言呢?
假如神能因以色列人犯罪悖逆,或因以色列人不肯悔改,便弃掉以色列而另择选民,我们便有祸了,因为神的恩召和拣选原来是会后悔的。昔日神能弃掉犯罪的以色列,他日也能弃掉终日软弱的教会 —— 毕竟我们都是一样性情的人。这样,信徒得救的把握便没有了。
然而保罗不单说“神并没有弃绝祂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11:2),更指出神已给我们保证,把极贵重的圣灵给我们为“押金”(中文圣经译为“凭据 / 质”),就像买卖物业的人先付了订金,保证自己必定按照承诺,在约定的时候回来完成交易一样。
神向我们绝不食言,祂所应许教会的事,必按着祂的旨意,在祂所定的时候、日期全数实现。虽然今日的以色列大大偏离正道,神仍必持守祂的信实,并非根据以色列人的行为,乃是照祂的旨意和恩典,成就圣经预言中充满荣耀、华美,充分反映神荣耀的以色列。这亦是教会所当有的盼望。
二. 预言中今日的以色列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若与圣经预言中那荣耀、华美的以色列相比,现今的以色列确实“太不像样”。这亦是以色列经常为人诟病之原因。
今日的以色列国势衰弱,为邻国所鄙视,灵性死亡,偏向各种有形、无形的偶像;她在中东国家是推动LGBT权益的先锋,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更有“中东同性恋之都”之称,又因民族冤仇发动不义的战争。
至于今日的以色列,在神的预言中处于什么光景呢?
- 有了躯壳,却未有气息
首先,要知道〈以西结书〉第37章有一段针对以色列复国与复兴的奇妙预言。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以色列国,原本满谷死人,最终“成为极大的军队”(结37:1-2、10)。而这复活与复兴分两个阶段达成。第一阶段,以色列只回复至有了躯壳,却未有气息的地步,就如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正式复国,但在灵性上仍然死亡一样。正如〈以西结书〉第37章8节所说:“我观看,见骸骨上有筋,也长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还没有气息。”这正是以色列在末世预言中所在的地步。
在以色列国“还没有气息”的这段期间,圣经所预言的末世事件急速发展,普世教会灵性大衰退,罪恶泛滥,天灾频生,圣地发生激烈战争,同性恋问题日趋严重,世上大国的政权频临崩溃……
世人说“时势造英雄”,这种混乱不安的时势将来也要造就敌基督,使他成为世人心目中的“英雄”,全地遂步入圣经末世预言中“末后一七”的日子。
2. 等候“至圣者”受膏
按先知但以理的预言,神为末世早已定下了全盘计划,有完整的“末世时间表”,就是〈但以理书〉9章24至27节那“七十个七”的奥秘。神定规了“七十个七”,是“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但9:24)今日的以色列亦正在这进程中一直前行,直到神在他们中间“膏至圣者”,就是保罗引用以赛亚的话说:“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罗11:26、赛59:20)这救主亦是我们的救主 —— 耶稣基督,祂将来也要拯救诚心悔改归神的以色列。
3. 至今“有几分是硬心的”(罗11:25-27)
正如保罗所说,如今以色列“有几分是硬心的”。他们有部份人心里刚硬,因此未能全家得救。但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耶稣基督在荣耀中驾云降临之时,他们在极大的逼迫苦难中投靠神,以耶稣基督为救主,到时他们便要“全家得救”。
他们得救,与今天信徒甚为相似。他们与我们蒙同一位救主的拯救,就是耶稣基督;祂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罪恶除净,他们才能与神恢复和好关系。
保罗亦暗示他们要被“重新接上”,并不是按他们的行为,乃按他们的“信”(罗11:23)。到那日,神把“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他们(亚12:10),他们便回转过来,信靠耶稣基督救恩,神便叫他们“全家得救”,与新约众圣徒同进主荣耀的国。
4. 新天新地的“以色列”与“教会”(启21:12-13)
到了新天新地,“以色列”和“教会”仍是两个不同的蒙恩群体。圣城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门上又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启21:12);同时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启21:13)。“十二支派”代表旧约以色列人,“十二使徒”代表新约的教会,他们都在新天新地被记念,且被铭刻在新耶路撒冷的城门和城墙上,说明以色列和教会都按著神的慈爱和诚实,同蒙主恩!
作者:廖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