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入門」(2023年12月)

簡介:

本欄設立的目的,乃是為了幫助弟兄姊妹確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學習在生活中明白遵行主道,並掌握按正意解釋聖經的原則。

【本欄所有內容,皆摘自《基督徒信仰要義﹝卷一﹞》(種籽出版社),承蒙作者黃耀銓博士允許轉載,特此致謝!】

3 按正意解經

3.3 解經原則2:體裁【三】

比喻又是聖經裡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例如神吩咐以西結:「要向這悖逆之家設比喻說……」(結24:3) 主耶穌也講了不少比喻,例如「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路6:39) 比喻中有「明喻」和「隱喻」,明喻是指在作比喻時作者明確地加上「如」、「如同」、「像」和「似」等字眼,清楚表明比喻中的比較點,而隱喻則沒有如此清楚講明。上文講到神叫亞伯拉罕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就是用明喻的手法,講明「多起來如同」,是很清楚的,比較點就是「多」。即使平行句法使這個明喻同時與兩樣東西比較,但這兩樣東西的共通點就是「多」,比較點仍然是一個。再看一例:「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上)這裡以羊比喻人,有「如」這字眼,顯然是個明喻。但我們人在哪方面如羊呢?作者清楚講明:如羊走迷就是比較點。作者從人們日常所見的羊,帶出重要信息,我們都走迷,偏行己路。不過,注意比較點就是只此一個,我們不是如羊有毛,也不是如羊要吃草等等。這是解釋比喻的重要原則!

有關隱喻的解釋,請看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可10:15) 這裡耶穌以小孩子比喻要承受神國的人,但要像小孩子的甚麼呢?這節卻沒有講清楚,有人於是猜想說要像小孩子單純、沒有機心;要像小孩子無罪、可愛、謙卑……但這些解釋似乎都很有問題,明顯小孩子不是無犯錯,有時也不可愛,甚至驕傲,亦不見得單純。隱喻是沒有明喻那樣清楚的,所以要格外小心解釋。這裡我們惟有從上下文找找看,緊接的下文有:「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祂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 兩節經文都提到要「承受」,但這個大人顯然不像小孩,他預備要作甚麼事來承受永生,當然他認為自己有能力作。但想想小孩子有能力作嗎?小孩不單沒有能力作甚麼來承受永生,也沒有能力作甚麼來承受很多其他的東西。小孩子一切所有的基本上都是白白從父母那裡承受得來的!至此我們明白,要像小孩子才能承受神的國,就是要像小孩子白白的承受,不用靠自己的功勞,只要相信接受。真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像小孩子」這比喻明顯與我們的基本信仰吻合,而這信息更是被主耶穌用比喻活生生的帶出來了。

我們已經看過了,比喻往往只有一個比較點,要清楚找出那比較點才可解通那比喻。從比喻引伸出來的故事寓言都是同出一理,往往亦是只要帶出一個信息或教訓,領會了這個信息或教訓便已足夠,不能節外生枝,也不可隨便加增比較點,更不應詳解每一個細節。有時甚至是解不通的,因為是虛擬的故事。例如:「龜兔賽跑」這個寓言活生生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 ─ 驕兵必敗。但我們不應問:為何會安排龜和兔一起作賽?不是應該分組嗎?否則會帶來很多問題和混亂。

現在讓我們再詳細看看真葡萄樹的比喻,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1-8) 這裡主耶穌以葡萄樹比喻自己,而以枝子比喻我們,更以栽培的人比喻父神。葡葡樹與枝子的關係甚為密切,甚至不能界定哪部分是樹?哪部分是枝子?明顯枝子就是樹的一部分,枝子若不連在樹上,自己是不能結果子的。所以這比喻指出主耶穌與我們的關係甚為密切,在祂裡面我們就能結果子,若果離了祂就不能作甚麼。這個信息是很明顯的,也帶出了一個教訓,鼓勵我們常在祂裡面,祂的話也常在我們裡面,祈求就給我們成就。這就是要我們常常透過讀經禱告與主建立和維持密切的關係,我們便能多結果子。不過,主耶穌更藉此比喻講到葡萄樹能夠結果子是要經過修剪的,剪出無用的枝子,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無用的枝子就被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這些比喻的細節讓我們看到栽培的人悉心栽培葡萄樹,目的就是要整棵葡葡樹結果子更多。明顯比喻到父神是如何悉心栽培我們,修理、模造、管教和對付我們,目的就是要我們結果子更多,這與上述那個清晰的信息和教訓一致。但有人不注意比喻的特點,忽略了那一個清晰的信息和教訓,過分強調比喻的其他細節,就說這段經文指出不結果子的個別信徒會被剪去,可以失去救恩,甚至會被丟棄燒掉。其實這些比喻裡的細節極其量只是講到枝子有用無用的問題,怎也不能引伸到得救與否的問題上。況且修剪必然是為整棵樹的,焦點不在於某條枝子上,所以不能硬將某條枝子比喻某個信徒。其實剪枝子要剪多少或多長才是比喻剪了一個個別的信徒呢?這也是解不通的!無論如何,這不是那比喻的原意,我們不應這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