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入门”(2023年12月)

简介:

本栏设立的目的,乃是为了帮助弟兄姊妹确信圣经是神的话语,学习在生活中明白遵行主道,并掌握按正意解释圣经的原则。

【本栏所有内容,皆摘自《基督徒信仰要义﹝卷一﹞》(种籽出版社),承蒙作者黄耀铨博士允许转载,特此致谢!】

3 按正意解经

3.3 解经原则2:体裁【三】

比喻又是圣经里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例如神吩咐以西结:“要向这悖逆之家设比喻说……”(结24:3) 主耶稣也讲了不少比喻,例如“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路6:39) 比喻中有“明喻”和“隐喻”,明喻是指在作比喻时作者明确地加上“如”、“如同”、“像”和“似”等字眼,清楚表明比喻中的比较点,而隐喻则没有如此清楚讲明。上文讲到神叫亚伯拉罕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就是用明喻的手法,讲明“多起来如同”,是很清楚的,比较点就是“多”。即使平行句法使这个明喻同时与两样东西比较,但这两样东西的共通点就是“多”,比较点仍然是一个。再看一例:“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53:6上)这里以羊比喻人,有“如”这字眼,显然是个明喻。但我们人在哪方面如羊呢?作者清楚讲明:如羊走迷就是比较点。作者从人们日常所见的羊,带出重要信息,我们都走迷,偏行己路。不过,注意比较点就是只此一个,我们不是如羊有毛,也不是如羊要吃草等等。这是解释比喻的重要原则!

有关隐喻的解释,请看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10:15) 这里耶稣以小孩子比喻要承受神国的人,但要像小孩子的什么呢?这节却没有讲清楚,有人于是猜想说要像小孩子单纯、没有机心;要像小孩子无罪、可爱、谦卑……但这些解释似乎都很有问题,明显小孩子不是无犯错,有时也不可爱,甚至骄傲,亦不见得单纯。隐喻是没有明喻那样清楚的,所以要格外小心解释。这里我们惟有从上下文找找看,紧接的下文有:“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祂面前,问祂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 两节经文都提到要“承受”,但这个大人显然不像小孩,他预备要作什么事来承受永生,当然他认为自己有能力作。但想想小孩子有能力作吗?小孩不单没有能力作什么来承受永生,也没有能力作什么来承受很多其他的东西。小孩子一切所有的基本上都是白白从父母那里承受得来的!至此我们明白,要像小孩子才能承受神的国,就是要像小孩子白白的承受,不用靠自己的功劳,只要相信接受。真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像小孩子”这比喻明显与我们的基本信仰吻合,而这信息更是被主耶稣用比喻活生生的带出来了。

我们已经看过了,比喻往往只有一个比较点,要清楚找出那比较点才可解通那比喻。从比喻引伸出来的故事寓言都是同出一理,往往亦是只要带出一个信息或教训,领会了这个信息或教训便已足够,不能节外生枝,也不可随便加增比较点,更不应详解每一个细节。有时甚至是解不通的,因为是虚拟的故事。例如:“龟兔赛跑”这个寓言活生生带出一个重要的信息 ─ 骄兵必败。但我们不应问:为何会安排龟和兔一起作赛?不是应该分组吗?否则会带来很多问题和混乱。

现在让我们再详细看看真葡萄树的比喻,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1-8) 这里主耶稣以葡萄树比喻自己,而以枝子比喻我们,更以栽培的人比喻父神。葡葡树与枝子的关系甚为密切,甚至不能界定哪部分是树?哪部分是枝子?明显枝子就是树的一部分,枝子若不连在树上,自己是不能结果子的。所以这比喻指出主耶稣与我们的关系甚为密切,在祂里面我们就能结果子,若果离了祂就不能作什么。这个信息是很明显的,也带出了一个教训,鼓励我们常在祂里面,祂的话也常在我们里面,祈求就给我们成就。这就是要我们常常透过读经祷告与主建立和维持密切的关系,我们便能多结果子。不过,主耶稣更借此比喻讲到葡萄树能够结果子是要经过修剪的,剪出无用的枝子,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无用的枝子就被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这些比喻的细节让我们看到栽培的人悉心栽培葡萄树,目的就是要整棵葡葡树结果子更多。明显比喻到父神是如何悉心栽培我们,修理、模造、管教和对付我们,目的就是要我们结果子更多,这与上述那个清晰的信息和教训一致。但有人不注意比喻的特点,忽略了那一个清晰的信息和教训,过分强调比喻的其他细节,就说这段经文指出不结果子的个别信徒会被剪去,可以失去救恩,甚至会被丢弃烧掉。其实这些比喻里的细节极其量只是讲到枝子有用无用的问题,怎也不能引伸到得救与否的问题上。况且修剪必然是为整棵树的,焦点不在于某条枝子上,所以不能硬将某条枝子比喻某个信徒。其实剪枝子要剪多少或多长才是比喻剪了一个个别的信徒呢?这也是解不通的!无论如何,这不是那比喻的原意,我们不应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