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入門」(2024年6月)

簡介:

本欄設立的目的,乃是為了幫助弟兄姊妹確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學習在生活中明白遵行主道,並掌握按正意解釋聖經的原則。

【本欄所有內容,皆摘自《基督徒信仰要義﹝卷一﹞》(種籽出版社),承蒙作者黃耀銓博士允許轉載,特此致謝!】

3 按正意解經

3.4 解經原則3:背景【二】

此外,有時我們也要參考聖經以外的背景資料,例如當我們讀到主耶穌講的娶親筵席之比喻:「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22:2-13)我們會質疑王為何可以這樣對待那沒有穿禮服的人,況且那人不是自己想來的,是在路上被召來的。但那人無言可答,就事必有因,王應該不是蠻不講理的,況且其他人都有穿禮服,只是他沒有穿,為何?追查一下當時的文化背景,有資料顯示禮服是由王提供的,所以其他人都有禮服穿,而那人沒有穿其實是不肯穿,明顯不尊重王,有意對抗或搞破壞呢!在舊約聖經裡也有資料支持「禮服是提供的」這講法:「耶戶吩咐掌管禮服的人說:『拿出禮服來,給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禮服來給了他們。」(王下10:22)所以這類背景資料也算是很明確的,且與那比喻所要指出的信息吻合,就是有人會藐視救恩,神要賜與人,人卻不接受,就當受刑罰。

不過,有些背景資料是無法在聖經內找到的,只能在聖經以外找到,稱為「一般背景」,有時亦甚有幫助。例如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叫拜巴力的先知求巴力降火時:「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王上18:27)有考古學的資料顯示巴力其實是個喜歡旅遊的迦南神祗,明白了這背景,我們就知以利亞為何會如此諷刺他們,因巴力可能去了旅遊,走到一邊,或行路呢!但當採用這些一般背景資料時,我們必須小心。因為那些資料可能不甚完整,我們不能單憑某方面有限的背景資料就判定聖經的對錯或執著於某種解釋。陸蘇河在《解經有路》指出一個很好的例子,值得我們三思:「五零年代考古學家肯楊女士(K. M. Kenyon),根據她有限的考古挖掘,便說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其實沒有耶利哥城牆讓他們去攻毀;她認為約書亞記第六章記載的耶利哥城牆倒塌之事並不可能發生。肯楊的報告導致不少人拒絕傳統所定之出埃及的日期,即主前十五世紀。甚至有些福音派的學者,在論到耶利哥城被毀的日期,採取了緘默的態度。但在1990年,吳德(Bryant G. Wood)重新研究肯楊挖掘耶利哥城的過程和報告時,指出她的結論有嚴重的漏洞,尤其是她在陶器證據上的疏忽,此外,那一區所發現的遺物中,也找到一些刻有那時代法老的名字,證實聖經的記載可靠。」所以我們必須注意「明文背景」的權威必然應該高過「一般背景」的權威,否則一定會帶來問題和混亂。

我們還須注意那些所謂「一般背景」有時是會被誤用或濫用,甚至是以欺詐的手段來引用。例如請看耶穌在受難週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11:7-9)有「成功神學」的傳教士強調耶穌是君王,大有榮耀的進城,當時所騎的驢駒是等同現代的高級豪華房車,就引出信耶穌可蒙福,得以奢華地生活的教導。但這背景資料是真的嗎?驢駒子是幼少的公驢,如此值錢嗎?況且世上君王凱旋榮耀進城應該是騎在戰馬上的,那或許還可以說成是高級豪華,但耶穌又不是這樣!好,就算歷史文化背景不甚清楚,我們也應留意聖經內的明文背景。其實主耶穌進城的情景正正應驗了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亞9:9-10)注意是「驢駒」,不是「戰馬」,且是「謙謙和和」的。可見耶穌來作王,不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也不是要作政治上的王,是謙卑溫和的來作和平之君,在人的心裡作王。明顯與上述成功神學的教導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