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主观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著称赞。”(林前4:4-5)

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不可论断人。他指出有些事情是隐藏的,如人里面的意念,我们无法完全知道。只有神知道一切的隐情,所以只有祂有能力准确公正地审判人。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及判断一定是对的,所以就常常随便论断人,也不大理会别人的解释,这就是主观。约伯的三位朋友,自以为是地论断约伯,虽然他们的话也有其道理,但都不是约伯受苦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们不但对约伯没有帮助,反是在他伤口上撒盐,也不知不觉妄论了神及祂的仆人。最终神向他们发怒,并为约伯平反:“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伯42:7)。约伯的三位朋友不是没有经历,也不是没有爱心,而是太主观。

请注意,保罗不是说自己没有错,他是说“不觉得”(not aware of)自己有错。若他说“我没有错”,这可能会显得过于自信,也未必是事实,所以他就退一步说“不觉得自己有错”,这是一种谦卑不主观的态度。不但如此,他再加上一句“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这就证明他是何等的认识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他纵使觉得自己没有错,但这个“觉得”也不能绝对作准。我们觉得自己对未必是真正的对,因为人总会有偏见及自以为是,所以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判断称义。只有神最清楚明白事实的真相,我们常常都不够客观及准确,所以我们应该让神去判断人,不是我们随便判断人。

神的工人对偏差的道理,的确有责任竭力争辩,不能妥协。圣经中的真理并不是出于人主观的意见,而是出于神特殊的启示。正统教会这么多年来也归纳出在一套最正确的解经法,称为“文法-历史解经法”(Grammatical-historical exegesis),以至不同教会在最重要的教义都是非常一致。基要派及保守福音派对神的属性、基督神人二性、三位一体、因信称义,圣经无误等都有大致相同的立场。高举圣经的教会及信徒实在有责任为这些一致的信仰立场持守及奋战:“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3)

看到有些信徒不断地对正统的基要教义提出质疑。他们企图用似是而非的诡辩术批判已被公认多时的信条。三位一体不是那个三位一体,基督神人二性不是那个神人二性,因信称义不是那个因信称义,福音不是那个福音。只有他们解释的那个才是正确的。当然,纯正教会公认的立场并不一定完全没有错漏,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修正。然而,那些少数人到今天才提出来的独特新见解,如何能客观被证明是出于神?真是自己说了算?他们是先知吗?他们是使徒吗?神在今天直接给他们启示叫他们纠正纯正教会多年来的信仰共识?事实是,就是当时的使徒,神也赐下客观凭据来证明他们使徒的身份:“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蹟、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林后12:12),这些人呢?他们有什么有力的凭据,证明他们的主张真的是从神而来?

然而,保罗在〈林前4章〉所提到他们所论断的事,并不是圣经的教义,而是有关日常生活及作工的事。对于圣经的真理,我们当然要忠心持守,不能妥协。但或对于一些处事及作工的做法,我们能否谦卑一点,细心反思自己的意见是否真的完美无瑕,必须采纳,别人的意见则是一无是处,不能容忍。主观的人不是没有热心或恩赐事奉神,而是不愿聆听及接纳别人的意见,以致无法与肢体配搭及同工,对建造神的家带来不少的困难。

我们感谢神,祂给我们的这本圣经不只有“神圣”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圣经的确记载了神绝对的真理及明确的命令,这部分我们要完全遵行。但圣经也记载过一些人的决定及做法,似乎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神也没有给予任何评价,但却值得我们深思细想。最明显一例是保罗与巴拿巴分开之事。

“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徒15:33-40)

到底是保罗对还是巴拿巴对?这个问题历世历代不知讨论过多少次,其实都没有真正的答案,因为圣经根本没有清楚说明。

支持保罗不带马可的理由如下:

  1. 马可曾经离开过他们,所以觉得当时的他不适合承担那个事奉。
  2. 马可可能灵命仍未成熟,需要时间成长及训练,不宜操之过急。
  3. 保罗是使徒,有使徒权柄。巴拿巴不是使徒,应该学习尊重及顺服使徒的权柄。
  4. 保罗从神所得的智慧及启示甚多,理应较明白神的旨意。

支持巴拿巴带马可的理由如下:

  1. 巴拿巴是劝慰子,用爱心接纳跌倒的弟兄是很自然的事。
  2. 巴拿巴以前也曾接纳刚悔改的保罗,现在也同样接纳马可,此乃一视同仁的做法。
  3. 教会需要更多像巴拿巴那样的工人,热心扶助软弱跌倒的肢体,使他们能再站起来被神使用。
  4. 马可后来真的重新起来,成为保罗日后忠心的同工(提后4:11),也成为神大用的仆人,写了〈马可福音〉。巴拿巴实在也有功劳。

若大家不存任何偏见,都会明白保罗及巴拿巴各有自己的道理。一般人确实很难判断保罗的决定对,还是巴拿巴的决定对。若你是较公义及严厉的人,你可能会支持保罗,因为事奉神不是儿戏和随便的事,心志未准备好的人怎能应付猛烈的属灵争战?学习事奉不应该也要按部就班吗?若你是较仁慈及宽容的人,可能你会支持巴拿巴,因为作长辈的应当给软弱跌倒的肢体多点包容,继续给予他们学习作工的机会。

可能因为双方都有极合理的原因,圣经没有交代谁对谁错,我们也知道神同样赐福给他们的事奉。巴拿巴固然挽回及成就了马可,另一方面保罗也提携了西拉。神有绝对主权使“万事都互相効力”来成就祂的美意。然而,圣经中其中一件最令人心碎的事是:“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圣经也没有记载他们之后再有一同事奉的机会。

我想,若保罗或巴拿巴任何一方愿意退一步接纳对方的意见,不坚持己见,事情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起码,整件事会不会有更美好的见证?当然,我们不是说工人不能分开作工。若神呼召祂的工人分散作工,这是神的主权,这是工作需要。但保罗和巴拿巴分开既不是神的吩咐,也不是工作的需要,只是大家想带的同工不同而己!遗憾地,他们最终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意思,以致两人起了极大的争论,最终分裂收场。这是神愿意见到的吗?

笔者认识一些肢体,他们不是没有事奉心志和能力,而是不能谦卑自己,不愿意尽力与肢体配搭建造教会。有事奉经验的人都知道,个人事奉是较容易和自在的。你可按自己喜欢的时间和方式去做,不需要彼此迁就,也不会有任何肢体磨擦。我决定这样做就这样做,我决定那样做就那样做。何时开始我决定,何时停工也是我决定,不需要与别人商量,完全由自己作主。难怪这样多信徒选择不去教会,或只留在教会中作一个旁观者,不愿加入任何事奉岗位。这些人固然有许多不同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做法,但我认为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太主观。

我们都知道,主观的人非常难与别人同心配搭。不是他们的意见不好,而是他们的意见“太好”,好到一个地步容不下其他“次好”的意见,也不愿与持其他意见的人合作。一旦他们的意见不被接纳就受伤,就退出。他们就像〈使徒行传15章〉里的保罗及巴拿巴,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对是最好的,却一点也不肯退让,甚至不惜与亲爱的同工争论,彼此决裂。这是神喜悦的决定吗?这是神吩咐祂儿女建立神家的方法吗?圣经不是教导“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吗?

倪柝声在《主工人的性格》一书里,谈到“主观”时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作一个不主观的人,而是自己在那里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道理,这样的人,神的工作一摆在他手里,教会马上分裂。教会的分门别类,都建造在人的主观上。许多人只能作个人的工作,不能作教会的工作。许多人只能知道个人的事奉,不能知道什么叫作身体的事奉。许多人从来没有遇见过权柄,所以他也从来不能作权柄。许多人自从他作工起,到今天为止,从来没有服在另一个人的权柄底下过,自然而然,他不能被神设立作权柄来带领人。

主观带出来的问题确实是可大可小的。圣经有没有教导我们对付这个问题呢?有:“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其实人主观的源头就是骄傲。若我们能谦卑下来,承认自己只是卑微的仆人,不会比别人更好或更有智慧,再想想保罗的话:“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这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更能彼此同心的配搭事奉,更能显出教会合一的见证?我们愿意学习谦卑吗?

亲爱的弟兄姊妹,现在已是末世中的末世了,主再来的日子已经日近,亦即是我们事奉主的时间也无多了。“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约9:4)。神永远的心意,就是要在地上建立祂的教会,并借着教会彰显祂的荣耀:“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祕是如何安排的,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3:9-11)。教会是“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祕”,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教会的以往、现在和将来,在神眼中都有独特的位置,这是圣经清楚写明的,不像有些人自作聪明地宣称神在现今世代已经放弃了教会,只要求信徒个别的事奉!

若你是一位真正得救的基督徒,你的责任不只是传福音和为主作见证,你也必须参与建立教会的工程:“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不少信徒一心以为不作圣经禁止的事就没有犯罪了。岂不知你应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已经算为罪了,正如雅各所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看见越来越多信徒离开教会,或留在教会但不愿承担任何事奉,对建造教会这最荣耀的使命漠不关心,甚至提出质疑,这是令主何等心痛的事。

若教会在真理上出现严重的偏差,尽了力也无法改变,你的确应该离开,去找一个有真理立场,又能接纳你一同建造,让你发挥属灵恩赐的教会聚会和事奉;但若只因为教会某些安排或同工的观点与你不同,你可不可为主的缘故容让一下?你当然可以谦卑温柔地提出你的意见,让负责的同工去考虑。若他们不接受,我们便学习交托神,让神去管理和带领好了,不必勉强。我再说,许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就如当时保罗与巴拿巴的观点。不要随便定对方一定是错,自己就一定是对,破坏了彼此的尊重和同心。

弟兄姊妹,我们是否愿意谦卑自己,放下主观的心态,学习欣赏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尽力与别的肢体配搭,同心建造神的家,好让主的心得着最大的满足?

主啊,主啊!我在这里!求祢,求祢!听我细语;

我渴想那日快速临近,教会满欢欣迎祢再临,

祢引领众圣徒走过艰辛,我怎可不朝标竿前行!

伴我行完祢的旨意,新妇妆成欢然见祢。

作者:周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