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传道圣经学院 – 奉献团契聚会摘录
祷告 ——
“亲爱的主,感谢祢拯救我们,又引导我们建立这奉献团契。主啊,我们渴望寻求祢的心意,祢知道我们的需要,恳求祢在我们身上显明祢的旨意,让我们知道应否全心奉献做传道来事奉祢。我们深信主在我们身上的引导各不相同,祢的计划奇妙。今天当我们思想这重要的题目时,求主帮助孩子所说的能合主的心意,禁止孩子的口说出不当说的话,使我所说的都能荣耀祢的名。奉耶稣基督名字祈祷,阿们。”
一. 学术研究是什么回事?
今晚的主题是【如何选择神学院?】,亦会探讨合乎圣经原则的学术研究态度。
首先我需要声明,我无意贬低别的神学院。我个人非常尊重不同神学院的毕业生,只要他们持守圣经原则。我也认识不同神学院的院长和讲师,不少都是信仰纯正,坚守主道,且有美好的榜样。然而我亦担心近年某些神学院的讲师,他们的教导显然未能分辨信仰立场,接受并教导一些有违圣经原则的道理。
我们若指出某些人在信仰上有偏差,必须有事实理据,并为此负责。为免作出不实指控,我们发表意见之前必须深入研究。我们不怀着恶意,只希望偏离圣经原则的人能归回圣经真理。我们也不认为报读神学课程的人都必须入读传道圣经学院。若你有其他选择,我也十分乐意提供协助。我们与其他基督教神学院并不是处于敌对的状态。若你选择入读其他神学院,听过今天的信息后,我也期望你能对基督教内的信仰偏差保持警觉,因你很可能会发现我今日所说的某些错谬,在将来的日子成为你需要面对的信仰挑战。无论如何,你必须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我确实认识一些神学生因着某些神学院的立场偏离圣经原则,选择中途离开神学院的。
谈到神学研究,我们要先了解不同神学院课程的性质,以及其在世上的角色。不同神学院在开办目的及其收生要求各有不同。举例说,较著名的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在其学术研究上是较为讲究,但不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为基督徒,其课程会多元探讨神学对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当中的神学学士课程也可透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入读,这是现存的一种神学研究课程,当然有其开办之目的,只是与其他“为教会训练蒙召传道人”的全职牧养训练课程必然有所不同。
有不少人修读神学只为取得一个神学上的学术资格;他们在神学领域上学习研究,以获取其硕士或博士学位,与选读其他专业学科而获取知识无异。在我看来,基督徒读神学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建立教会。至于传道圣经学院的开办目的,是为教会培养神的仆人、使女,承担传福音和建立教会的使命。我们的目标是为教会培训工人,建立尽心事奉神的传道人,致力牧养教会,传扬福音,宣讲主道,因此我们期望神学生清楚蒙召,立志献身传道,不是只为得到知识,获得学位或证书。
在这世代作传道人,我们是需要重视学术的。作为传道人必须明辨是非,撰文或写作亦必须有根有据,尊重事实,这是学术的基本要求。但若传道人因尊重不同的学术研究而放弃正统的信仰立场,这种学术带来的坏影响便要不得了。昔日吴主光先生曾说:我们若读圣经,便发觉圣经的神仆训练并不强调学术地位,也没有要求神的仆人必须在某些世俗资历上获得认同,却强调明白神的心意与呼召。新约时代的法利赛人有他们著名的教师,但耶稣从未在法利赛人的教师手下受教,因为神的仆人对真理立场的持守及生命的品质并不能以学术资历来衡量。
举例来说,传道人当热心传福音,竭力追求布道的恩赐,愿意委身派发福音单张,勇于主讲布道会;但我们怎样以学术方法衡量这方面的能力?这实在是难。传道人又应当有爱心。保罗在〈林前13章〉指出爱心是“最大的恩赐”,因为人若没有爱,不管他有多大的恩赐,也算不得什么(林前13:1-3)。然而我们又怎样以学术角度衡量传道人对人有没有爱心?怎样才能颁发爱心的硕士、博士学位?照样,我们又能否以学术衡量人是否良善、忠心?其实爱心、良善和忠心不单是真理知识,更是生命,是活出基督的生命,我们不能从学术角度衡量人的属灵生命品质。因此我希望大家明白,我们并不是反对学术。客观而准确地追求真理知识都是好的,但我们不应因学术研究而偏离高举圣经的信仰立场。
反过来说,若我们高举学术认同而失去应当捍卫的信仰立场,像今天基督教内某些学者高举学术而越过了圣经原则的界线,与异端异教联合,不敢于按圣经教导批判其错误,这是相当危险。照样,若有神学院教师以学术研究为名,接纳某些不合圣经原则的错误论据,教导人放弃应有的圣经原则,这些神学教导同样危险。其实异端和异教也从事学术研究;摩门教有其大学及宗教研究院,耶和华见证人会有其圣经学校,甚至佛教也有研究佛学的博士,但他们学术研究的基础不是以全面的圣经启示为根据,其结论当然是有违圣经原则的。
二. 当代学术路线的危机
今天我们要思想如何选择神学院。我认为今天的神学院存在着不少危机。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当先了解什么是基要信仰。
所谓基要信仰,是指美国长老会于1910年所定义的基本信仰原则,其中包括坚信圣经原稿无误,相信耶稣为童贞女所生,相信圣经中五饼二鱼、耶稣履海等各种神蹟,相信因信称义、耶稣肉身复活等等。我在初信时慕道班已经学习这些真理。然而在今日的教会中,很多信徒、教会甚至神学院都不认同这些观念。从前福音派信徒都持守基要信仰,很多福音派神学院的创办人皆德高望重,信仰相当保守,但近年很多教会或神学院转向了新福音派路线,甚至把仍然持守基要信仰观念的人污名化,称之为“基要派”(Fundamentalist),讥讽持守基督教基要信仰的人与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相似。那些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人会杀害异教徒,发动恐怖袭击,并称这些恐怖行为符合其真主的教导。今天我们持守圣经原稿无误立场的人被称为“基要派”或“基要主义者”,深知只是坚守基督教的基要信仰,持定圣经的教训,这是合乎圣经原则的,毋须惧怕别人的恶意标签。
1.自由神学
有了这背景,我们要提到四方面现代神学出现的危机。
第一方面是关乎自由神学(Liberal Theology)。受18至19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被誉为“现代神学之父”的士莱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提倡自由神学思想。他以启蒙运动理性至上的主张,质疑所有神蹟的真实性,认为五饼二鱼其实不是神蹟,乃是小孩子的慷慨分享感动了在场本来自私的会众,结果大家也把自己所有的拿出来。而圣经之所以这样记载,是因那时代的人记载历史事件的特色,习惯把不明白的事情理解为大奇事,当作神蹟看待。
自由神学家多数倾向以自然科学与人的理性为主要基础,对圣经中的神蹟持去神蹟化或象征诠释的立场,但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有些人只是淡化超自然色彩,有些则几乎完全否定神蹟的历史真实性。但今天我们相信神蹟,其实为何我们相信神蹟呢?原因是神蹟本是合理的。假如一般人能随时行神蹟,这就不合理;若今天有人宣称自己能随意在水面上行走,这是不合理的;但神能够行神蹟,因祂是神,这本是合乎理性的事。神能用祂的话语创天造地,为何不能够行神蹟?但是我们活在科学时代,高举理性,事事讲求科学证据,这些思想渗入基督教当中,结果影响了神学教育。
士莱马赫是德国的神学家,在德国的神学院接受神学教育,这些学院多数是自由派的。他们也读圣经,读到一些有益的教训便认为出于神,神蹟则不是。有些道德教导,诸如孝敬父母、敬重他人等类,他们便认为有益,神蹟却被摒弃。事实上自由神学家较少强调神在历史中的超自然作为,而是倾向从理性、历史与社会的角度理解圣经。对耶稣的神性,他们大多采取象征或弱化的诠释,只倾向重视祂作为道德与信仰典范。关于罪,一些自由神学流派特别着重社会结构与不公义的层面,鼓励基督徒投入改革,消除压迫与不平等。
随着十九、二十世纪的自由神学思潮传入许多基督教神学院,一些神学家将《出埃及记》中法老奴役以色列人的故事视为象征,主张现代社会同样存在多种形式的奴役与压迫,需要基督徒积极投身解放与改革社会的运动。这样的诠释在之后演变为各种解放神学流派,包括推动黑奴解放、女权运动,以及同志平权等社会行动。今日不少神学家的著作也显然采纳了这强调社会公义的神学传统,从士莱马赫、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到詹姆斯·柯恩(James Cone)等,都以不同方式展现了对‘社会改革与信仰的结合’的关注。
2.新正统神学
二次大战后,存在主义哲学(尤其受齐克果思想影响)渐渐成为时代思潮之一。存在主义常强调个人主观的抉择与“存在的真实”,对客观理性的把握或命题式的真理通常抱持怀疑态度。新正统神学(Neo-Orthodoxy)在某些方面汲取了存在主义强调“与神个人相遇”的元素,并在战后神学界逐渐影响深远。然而,新正统神学在某些关键议题上与传统正统神学分歧,特别表现在“圣经论”和“启示论”上。
圣经与启示的关系:新正统的观点
新正统神学(以卡尔.巴特 Karl Barth 为代表)强调:“圣经并非神启示本身的‘等同物’,而是见证并记载了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他们相信,真正的启示中心是“神在基督里所成就的自我启示与救赎”,而圣经是见证这一启示的器皿。换言之,圣经虽在教会历史中被尊为“神的道”,但对新正统而言,它只有在“圣灵主权的作为”之下,并在个人信心的回应中,才能真正成为神对人说话的活泼话语。
圣经原稿可否出现“错误”?
由于新正统神学更加强调圣经作者在历史文化中的真实人性,他们一般不采取“原稿完全无误”(Inerrancy) 立场,却认为经文本身可带有人文与时代的局限,甚至可能存在某些错误或矛盾。对他们来说,此并不妨碍圣经成为“神在基督里启示之见证”,因为核心重点不在于圣经每一细节的完美无误,而在于圣经是否最终能指向并成为“神向人说话”的媒介。
巴特所撰写的《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 卷帙浩繁,展现他对教义、真理有严谨的思考与架构。但与此同时,他确实反对“神启示的焦点全在圣经文本”的看法,他更强调“神的启示是动态的事件”,即是在神主权与圣灵工作下临到个体。因此,持新正统神学观点的学者一般不会像持守圣经原稿无误的学者那样,认为对圣经每个疑难或看似矛盾之处都必须加以解释或协调。
从圣经无误角度关切
- 圣经的客观真理基础
正统神学认为圣经的命题性真理(propositional truth)在引导信徒认识神的属性、神的计画与旨意方面至关重要。若过度强调“启示在个人相遇中的动态化”,可能淡化或动摇了“圣经文本在神学教义中所提供的客观基础”。当新正统神学家认为圣经在人文与历史细节上可以出现矛盾或错误时,持守圣经无误者则认为这会导致以圣经为最高权威的正统信仰失去了稳固的基石。 - 是否导致对圣经诠释的主观化?
新正统神学强调的“当人读经并被圣灵感动时,经文才成为神对他说的话”,这给人一种“只要我个人有感动,才证明那部份是神的启示”的印象。神的启示若不在客观教义框架下衡量,信徒或神学家很可能以主观体验为主导,弱化了对经文本身客观意义的尊重。 - 神学系统化的挑战
正统神学十分重视从圣经归纳出教义的系统化过程,以确保教会教义一致,并使信仰得以稳固。然而在新正统神学的取向里,因为不一定要“调和不同经文之间彼此的张力”,较可能容许多元甚至相互矛盾的解读,这会更容易导致教会出现基本信仰概念上的分歧。
巴特“希望的普救论”争议
在救恩论上,巴特因《罗马书5:15》的诠释引发了“希望的普救论”(Hopeful universalism)争议。他认为,基督既为全人类担当罪,或可开启“所有人最终得救的希望”。虽然巴特从未直接宣告“所有人必然得救”,但他倾向保留一个“神可能最终普遍施恩”的空间,导致他在神学界往往被视为“倾向普救的神学家”。此种诠释有可能淡化了人必须悔改相信福音才能得救的必要性,也容易使人误解为“即使不信,也最终可能得救”。
事实上,巴特并不完全否定悔改与信心的重要性,但他在神的主权恩典面前保持高度的“神秘空间”,强调人有限的认知无法轻易断言某些人注定灭亡,这立场就与传统中清晰强调“信而得救”、“公义审判”、“地狱永刑”的教义有明显的冲突。
3. 灵修神学
第三,我们要留心灵修神学对神学教育的影响。现代人既然喜欢主观经验,这种想法自然也影响了神学院,进而影响教会。近年这种心态对基督教的神学院带来重大影响,有些原本坚守圣经原则的福音派神学院也开始教导天主教的灵修神学,包括默观、呼吸式祈祷和依纳爵神操等等;其实今天只要你到有规模的基督教书室,不难看见大量教导灵修神学的书籍,成为书目中一个大类别。灵修亲近神本是好事,神学研究也是好的,但何竟两者合起来却变了质呢?
今天基督教神学院中的灵修神学所教导的是什么呢?它们不是教导人昼夜思想神的律法,得以明白及遵行圣经的真理;它们高举主观的个人领受及神秘主义,要藉冥想化的默观方式听到神的声音,并以此为神的指示,又强调神会在这些经历中向人显现。它们主张多种危险的操练,包括归心祈祷、默观式祈祷、灵阅读祷、依纳爵灵修等,这些灵修法在解经及灵界经历上都是带有危险的。
关于灵阅读祷,我需要多作解释。其实我们一直都鼓励人读圣经,一般来说都没有问题。但我们不要忽略上下文,抽出一句来冥想并把它放大,就说这便是神的说话了。其实我们灵修时也是读祷的,但我们需要了解上下文说什么,不能抽出一字一句以冥想或占卜的心态来错误领受。
多年前基督教内有一本灵修神学的重要著作,就是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的《属灵操练礼赞》。这本书是现今不少福音派神学院修读“灵修神学”的必读参考书。这书教导人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式灵修,甚至提到解梦,认为神借着梦的启示来向人说话,这教导是危险的,会引导人领受一些偏离圣经教导的启示。今天基督教内的灵修神学又会教导人在灵修时借着呼吸式祈祷,吸入神的恩典和怜悯,呼出忧虑和罪恶。但圣经教导我们,当软弱得罪神,应当向神祈祷认罪,必得主的赦免。我们若需要主的恩典,大可祷告,来到神的施恩宝座前祈求,却不是藉这方法来吸入。最糟糕的,乃是他们在神学院和教会教导人如此行,已使个别基督徒产生接触灵界的反应。过往我曾帮助一些鬼附求助者,正是因着运用这些灵修方法,在过程中吸进了一些气息,这些气息在身体里面流动,本来还以为是好东西,后来却发现是邪灵附在身体内,产生身体不由自主的反应。这些追求的根源都不是圣经的教导,而是异教的冥想技术。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4. 世俗心理学
最后我们还要留意世俗心理学对基督教神学院的影响。谈到心理学,我们要知道,有些类别的辅导方式是高举圣经的,称为圣经辅导学。我们实在需要用圣经审视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和教导,原因是世俗心理学有很多理论,当中有些只是从观察人类心理和行为而归纳出来的常理,不一定违反圣经原则;但有些心理学理论背后涉及错误的前设,例如佛洛伊德、容格等心理学大师,他们秉持唯物主义、自然主义的思想建立了流行的心理学学说,有些更涉及催眠、灵界经验。这些我们都需要审视,如有不合乎圣经原则的,我们要拒绝。
神学院老师当用圣经审视这些世俗心理学理论,视乎审视的人的圣经基础有多强,有多尊重圣经。很多修读基督教心理学的人的神学根基薄弱,亦不重视圣经教导,审视过程中没有把违反圣经的毒素除掉,结果把错误带进神学院和教会。传道圣经学院也有教导圣经辅导学,现时主要沿用圣经辅导基金会出版的“面对自我”课程,并从圣经研究各种“属灵性格”,细看圣经怎样谈论各样属灵品格,在生命上追求进步。
近年我曾帮助一些鬼附者,有些是资深的神学教育工作者及基督徒辅导员,他们因着接触催眠术以及近来十分流行却源于佛教禅宗的静观(Mindfulness),结果饱受灵界困扰。今天有信仰保守的福音派神学院讲师教授这些方法,又有神学院讲师著书立说,教导人接受内在医治的催眠手法进行心理治疗,这景况令不少仍然重视圣经原则的教会领袖、教牧及长执十分担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认为在今天接受神学装备过程中,值得加以留意的。盼望主帮助每一位在全时间事奉上寻求神心意的人,得以明白神的心意,并能按照圣经的教导,作主忠心的仆人使女,荣耀主的名!
讲员:黎家焯(摘录:廖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