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立场

相信任何人读《诗篇》第一篇,都被这诗一开始所列出的“三不”吸引住;这好像告诉我们,若有人想要进入《诗篇》里头的丰盛,就必须持守这“三不原则”,不然、任何最聪明的人,休想能明白《诗篇》的属灵启示。

再者、笔者研究《诗篇》,发现里头五卷诗,每一卷都是有主题,其内容层次编排是有特殊设计的。因此、《卷一》的结构是以第一篇和第二篇为“引言诗”,指出义人和恶人的道路是分开的;在神保守之下,恶人即使混在义人的会中,到最后终局也必分开──恶人灭亡,义人得永生。所以、《卷一》其余的诗,就是第三篇至四十一篇,都是围绕着这个方向,而编排的;借用大卫生平所遭遇、被许多恶人陷害和追杀,道出神的保守,恶人终于灭亡,义人终于得到坚立。所以《卷一》共四十一篇,由头至尾都在形容,义人是因为持守这“三不原则”,使自己一直走在神的旨意里,才能得以坚立。

“三不”的总意,是要我们建立强大的“自制能力”──控制自己不与恶人妥协、不与他们同伙、不要与他们同享任何成果。许多人不明白,神明知亚当和夏娃会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为何还要把它创造出来,放在他们面前,成为蛇引诱他们犯罪的根据呢?其实“分别善恶树”是好的,因为“分别善恶”的功能就等于“良心”和“律法”,叫人知道何为善,何为恶,这有何不好呢?然而,神知道亚当和夏娃在“自制能力”上仍像小孩子一样,未建立得完全──如果在这个时候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结果他们会知善而不行;知不应行恶反而去行,人就会落在极度痛苦中,如同保罗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18-19, 24)但是、假若亚当和夏娃肯听神的话,暂时不吃那果子;等他们与神相交一段日子,建立了成熟的“自制能力”,能控制自己行善而不行恶,那时、神可能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可以吃那果子了,因为那果子原是好的──“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就如我们不准我们的孩子玩刀玩火,因为他们年纪太小,会伤害到自己的;但是当孩子长大,建立足够的自制能力了,世上没有一个父母禁止儿女们用刀用火的。

但是、人怎能建立成熟的“自制能力”呢?诗篇第一篇告诉我们,这“三不能力”是来自“羡慕明白神的话语”,如同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树根不停吸收溪流所供应的活水──神的话语,他就有丰盛的生命,能以结出美好的果子来。出于“对神话语”羡慕的心,人才会“对恶人的计谋”说“不”,乐于约束自己。现在让我们来分析神的话语怎样吩咐我们遵行这“三不原则”:

“不从恶人的计谋”

这是指恶人善意地向我们表示,要与我们同谋去得利益,邀请我们加入成为他们的一员。面对恶人盛情的邀请,我们千万不要徇情面,不敢说“不”。我们要用智慧去分辨他们的计谋,指出其中有“恶”的成份,并勇于向他们表示“不从”。然而、要分辨恶人的计谋,我们须要注意如下几点:

1)恶人的背境不可信──要分辨恶人的计谋,第一步先要调查清楚恶人的历史背境,看看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怎样的恶事。当女人夏娃听到蛇引诱她吃那禁果之时,她应该对蛇说:“阿蛇,你说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会有什么什么好处;又说不会死;我不会分辨这些深奥的事,但我知道,神在过往的日子,从来没有亏待过我,我为什么要怀疑他呢?但你在过往的日子,却一直反叛神,自己想要做神,被神惩罚,摔了下来,就凭你作恶的历史,我就不信你的话了。”女人若肯这样分辨蛇的计谋,历史就要完全改写了。主也教导我们分辨的原则,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7:16-18)所以如果恶人的背境不好,千万不要以为他所献出的计谋会带来好结果。

2)恶人的计谋有违反圣经成份──研究恶人的背境,还要加上看看他的思想和信仰背境,才可以分辨出他的计谋有没有违反圣经的成份在内。如果发现与《圣经》真理不合,就是再多的好处,我们也不应该接受。然而、我们还要小心,恶人会将圣经原则扭曲来迁就自己行恶,就如魔鬼引诱耶稣从殿顶跳下来,也引用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撞在石头上。”(诗91:11-12)当我们一听到对方扭曲圣经,就应该立即与他隔开。

3)恶人企图巩固自己的势力──恶人为了加强自己的恶势力,他们初时会以“纯利益”来作为饵诱,使你看不出这“纯利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当你受过几次好处之后,恶人就会逼你出卖原则,支持他们行恶,那时你就难以摆脱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接受不劳而获的好处。恶人送的礼,请我们吃的饭,都含有“人情”在其中;日后你就感到欠了他的“情”,你对他说“不”的力量就大大减少了。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与恶人站在同一道路上,就等于“认同他们的方向”,等我们作了初步“方向”的认同之后,恶人就会引诱我们“同行”。所以“不站”是表明自己一开始就不认同他们、不肯跟潮流、不怕孤立。这就是“立场”问题──义人的立场不能与恶人的立场混淆,乃要鲜明对立。就如《启示录》形容属敌基督的人,额上受666的印记;属神的人额上受神的印记,两者都是在“额”上,表示很清楚,一看对方就看到了。如同大祭司额上戴着一面“金牌”,上面刻着“归耶和华为圣”一样,圣经记载之时也用特大的字体写出来,表示非常清楚,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与罪恶划清界线,不能模棱两可。《启示录》那十四万四千人被杀,就是因为保守自己的“立场”,不与恶人同站。能够不与恶人同站,义人里头必有“中流抵柱”的力量,深深扎根于神的话语中。罗得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他虽然是个义人,看见所多玛的罪恶滔天,他的义心也“常为恶人淫行忧伤……,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彼后2:7-8)但他没有与恶人分开,反而“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2)为要赚取更多财宝、和谋取在城里做官的机会。(创19:9)结果他失去一切,连妻子也因为不舍得城里的财物,而回头一看,变成一根盐柱。他和他的两个女儿虽然得救,却像从火中经过一样。(林前3:15)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坐亵慢人的座位,是因为恶人的恶谋果然成功,慷慨地邀请义人也来与他们一同享受他们的成果。其实他们的目的不是真的慷慨分享,而是要向义人证明他们作恶是对的,好挑动义人里头的贪念,引诱义人下一次与他们合伙行恶。不错、恶人的计谋有时会带来短暂的成功,但义人所谋求的,不是眼前短暂的成功,而是看得更远──看“永恒的结局”如何;这样就可以看到恶人最终遭到神公义的报应,而失去一切。义人既然看重永恒的结果,就不会为贪求今生的好处而出卖自己的立场。义人会要持守自己的立场说:“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又像亚伯拉罕一样,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创14:22-23)

再思“三不互为关系”

我们在上文逐点思想过“三不原则”,现在让我们再来思想“三不”的彼此关系:

1)“不从恶人的计谋”:这是在“思想”上不与恶人结合。“恶念”是罪恶的起始,所以要保守自己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不站罪人的道路”:这是在“行动”上不与恶人同伙。“站”是“行路”之始;恶人的道路,义人连站也不肯站,表示以第一时间与恶人分开。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这是在“成果”上不贪恋恶人的分享。恶人或会偶然成功,邀请义人来一同得荣耀──与他们同坐同列;但义人拒绝享受他们慷慨的分享,因为与他们同列,就等于在恶事上与他们有份。

以上三个“不”加起来,等于由始至终与恶人划清界线,并且以第一时间与他们分开。

2)“不从恶人的计谋”:在“原则”上与恶人分开。“原则”是不能移动的,人一切的行动都要迁就原则,如同船必须迁就码头一样。人若出卖“原则”,藉以换取暂时的利益,就如同一只船在大风浪中被吹逼,无法稳定下来一样,结局就是沉沦。

“不站罪人的道路”:在“立场”上不与恶人同站。“立场”改变,就等于第一防线失守;与恶人同站,势必失去分别为圣的见证,绊倒在旁观看的人。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在“社交”上不与恶人同坐。与恶人同坐等于同列、和同享荣耀,间接认同他们所作的恶是对的。其实他们的荣耀只不过是一种“虚荣”而已。

3)“不从恶人的计谋”的人才能思想神的话语──人的心思若倾向恶事,他不会有兴趣和有时间去思想神的话;神的灵也不会开他的眼睛,叫他明白神的话语。

“不站罪人的道路”的人才会“栽在溪水旁”,长成为一棵多结果子,生命丰盛的树──“站”罪人的道路等于一棵树“栽”在荆棘中(参太13:22),一方面远离圣灵活水的滋润;另一方面又被荆棘挤住,无法结果子。等到烧荆棘的时候,他就一同被烧了。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的人才能在神面前蒙福,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事顺利──这是一个属灵原则,我们若从罪人那里得好处,就不可能再从神那里得好处;任何人都绝对不能在恶事上顺利,在神面前也顺利。

这“三不”又表示一个人的生命丰盛,能勇于对罪恶说“不”,因为有强大的“节制能力”,结出圣灵的果子。能对恶事说“不”,就有清楚的“善恶分辨能力”,如同保罗所说:“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林后6:7)。“仁义”(righteousness)意思是“对”,所以形容“仁义”为配戴在左右的兵器、就是分辨对与错的能力。能对恶事说“不”,就是坚拒主以外的任何好处,连偶像身上的金银珠宝也看为可憎(申7:25)。能对恶事说“不”,就是“分别为圣”的基本态度,“圣洁”这词的原意就是与污秽和不义分开。

通常一个人感到难于说“不”,有以下原因:

1)怕得罪人而不怕得罪神:以为说“不”就等于太过“偏激”,造成许多人际关系破裂,又造成“自我孤立”,很不智慧,失去许多朋友;但神是慈爱的,恶人才不可惹。没有想到,怕得罪人而妥协其实是出卖真理。不要以为得罪神不要紧;《圣经》说:“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10:31)又说:“敬畏(惧怕)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9:10)
2)受不住“群众心理压力”:以为恶人的人数众多,抗拒他们就是抗拒潮流。尤其是看到不少守不住立场的义人也与恶人同伙,自己更加不敢独排众议,立场渐渐放软。但神怎样对耶利米先知说呢?他说:“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所以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他们惊惶,免得我使你在他们面前惊惶。看哪,我今日使你成为坚城、铁柱、铜墙,与全地和犹大的君王、首领、祭司,并地上的众民反对。 他们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耶1:10-19)
3)以为“好好先生”的形象是最高模范:忘记主耶稣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保罗也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
4)以为凡事应该“积极客观”:以为恶人也有对的成份,义人也有不对的观点;异端也有可取之处,只要“取其长而舍其短”,就能寻到真理;所以必须对任何异端邪说保持开放态度,与他们对话。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就等于中了自己智慧的诡计。因为人的智慧有限──当人想要从异端找“长处”之时,他那有限的智慧,会使他的判断出错,结果将异端的“短处”也采纳回来,中了魔鬼的诡计也不自知。其实,一个人不肯服于神的话语,以为自己有智慧可以取异端之长,他已经高举自己的智慧为比神还要高的权威了。
5)以为应用“处境神学”来解经才有智慧:他们同意圣经是对的,但认为应用圣经教训之时,应该按“处境神学”来行事。所谓“处境神学”,就是认为可以按不同处境,将圣经真理作适应性的改变,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圣经真理就失去准则和权威;反而将人的智慧提升,凌驾于圣经之上,随意将圣经改变和扭曲,来迁就不同的处境。于是向恶人迁就,反而变成一种可嘉的智慧。

由于以上种种心理,许多人都不肯严守“三不原则”。因为怕人多过怕神,但《圣经》多次指出──“敬畏(惧怕)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111:10, 箴1:7, 9:10, 15:33)连“开端”──第一步“惧怕神”也做不到,休想能进深去认识神。

圣经勇于说不的伟人

我们看见主耶稣出来传道之前,就先向魔鬼说“三个不”──第一、不变石头为食物,宁可忍受四十天的饥饿,在没有神的指示之下,绝对不肯进食,因为那时,主是在禁食祷告的时候。反而,主相信靠遵行神的话,连肉体也可以活着。第二、不从殿顶跳下去,这并不是不相信神会差派天使用手托住他的脚,乃是不肯在无缘无故之下,试试跳下去,好证明真是有天使托住他的脚,藉以向出入圣殿的群众证明自己真是神的儿子。可能魔鬼叫耶稣想到,这样一跳,让众人看见,就立即“开名”了;主认为,不凭任何捷径“开名”,乃要按神的旨意,从地上被举起,吸引万人来归他才“开名”。第三、不拜魔鬼,不肯以“和平途径”从魔鬼手里得回被魔鬼骗去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硬要借着死来败坏掌死权的魔鬼。因为知道、拜一拜魔鬼,就等于承认魔鬼与神同等了。

请看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从小就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但1:8)其实当时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还是少年人,又从极度贫穷的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现在有机会吃大君王所吃的美酒佳肴,岂有不羡慕之理呢?但是但以理认为,尼布甲尼撒王所吃的美酒佳肴会“玷污”他们;这“玷污”二字,显示他们自视很高贵,远远比尼布甲尼撒王更高贵。所以他们所说的“不”,是代表他们以自己属于神的身份为高贵。

稍后,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又不肯拜王所立的金像,勇敢地向王说出“三不”──“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好一个“不回答”,表示所站的立场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不事奉”也“不敬拜”代表他们视耶和华神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虽然耶和华神使自己的国家亡国,好像没有看顾他们,他们仍然没有怀疑神,而转去事奉别神。结果他们被抛进火?里,有神子与他们同行;尼布甲尼撒王也称赞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但3:28)

但以理也有宁死不屈的见证──当大利乌王想要立但以理治理通国之时,其他总长和总督就大大嫉妒,设计陷害但以理,劝王立一条很不合理的法律──在三十日之内,不准人向人或向神求什么。然后他们监视但以理,发现但以理仍然照常一日三次开窗向着耶路撒冷祷告。但以理的敌人就向王控告他,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但6:13)好一个“不理你”,和“不遵你……的禁令”。其实,若是我们,我们也许不会停止祷告,但我们会“运用智慧,避重就轻”──将窗门关了,躲进被窝里去祷告。但以理却不是这样,他“照常”一日三次开窗向耶路撒冷祷告,显示但以理的灵修生活进入至高境界,视祷告亲近神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所以“三不原则”是进入“属灵丰盛生命”不可少的条件。请看恶人的生命,在诗篇第一篇被形容为“像糠?被风吹散”──“死而又死”;义人的生命却被形容为“按时候结果子的树”──生命非常丰盛。这是说、义人和恶人的“生命根源”是分开的;他们的“生活表现”也分开、“生命结局”也分开。

可惜、自从“夏露奥肯加博士”(Dr. Harold Ockenga)于1948年将“福音派主义”(Evangelicalism)改变成为“新福音派主义”(New Evangelicalism)之后,世上福音派教会就大大改观了。(按夏露奥肯加博士是:

  1. “美国全国福音派联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的创始人; 
  2. 富乐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创办人之一,也曾经一度出任富乐神学院院长一职。 
  3. “世界福音派团契”(World Evangelical Fellowship)第一任主席。 
  4. “葛培理福音协会”(Billy Graham Evangelical Association)的董事。 
  5. 《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的董事会主席,亦曾一度担任过这份杂志的总编辑。 
  6. 曾为夏露兰西博士(Dr. Harold Lindsell)所著的《为圣经而战》(The Battle for the Bible)一书写过序言。在这序言中,他为“新福音派主义”解释说:“‘新福音派主义’的诞生,可以说是与我在1948年,在帕萨丹纳(Pasadena)城市演讲厅(Civic Auditorium)所发表的演讲词有关。当时我在演讲中,一方面承认“基要信仰主义”(Fundamentalism)的神学立场是对的,另一方面我却指出,基要信仰的教会观、和社会观,却是不对的。我呼吁大家放弃‘分离主义’。……‘新福音派主义’与‘基要信仰主义’很不同,因为‘新福音派主义’……肯定今天不同宗派之间的神学对话是有价值的……。”所谓放弃“分离主义”,就是放弃圣经教导我们与异端分离。原来“新福音派主义”强调“入世”才能影响社会,可惜他们“入了世,却不自觉地不能“出世”。所以他们对异端和世俗,常常采取“妥协”态度。他们反对将“属灵”与“属世”分得太开,甚至视“属灵”为不合时宜,或是不合理性。他们对异端采取“学术开放态度”──鼓励人人重新思考自己所相信的教义是否正确。认为任何权威,包括圣经在内,都要放在人的理性下接受批判。为了学术研究,他们常常向各类异端开放,说是取异端之“长”,舍自己之“短”。但是这么多年来的对话却大大促进“与天主教大合一”,使教会的信仰加速变质。他们极力反对“圣经无误”,他们释经的原则迁就进化论、民主、人权、妇女解放、心理学、精神病学等。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