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至三章跟信徒們談論「屬靈」的問題,以他們當中所充滿的種種問題與現象,把他們定性為「不屬靈」。
不屬靈是高舉世俗智慧(二4/5)
不屬靈的第一個表現在於高舉世俗的智慧,所以保羅強調他自己雖然滿有這等世俗的智慧與知識,但卻只以主自己及十字架作為宣講的內容,並以屬靈的權柄與能力作成主的工。
不屬靈的人話中沒有靈,事奉中也沒有靈,因此在這等事上就顯得一無所有。為了填補所缺,就以世俗智慧與學問濫竽充數,進而高舉世俗學問,以堅固自己所論所作的一切。
在這時代中,我們已明顯看到這現象充斥在基督教及教會的圈子中,只談基督與十字架,內容是何等的「狹窄」,單講聖經,就一下子似去到盡頭,變得言之無物。唯有不斷進修,卻不在聖經之內,乃是加增各種學問與知識,以「豐富」個人的言論內容。
因此之故,在許多教會中及講台上,越來越難聽到聖經的講解,反是各種世俗學問、知識與思想,不斷被宣揚著。更可悲者,乃是這等世俗學問與知識,已被視為有「份量」的標準,也作為講論的人「質量」與「地位」的評價基準。
沒有靈的人,既不屬靈,就揭盡所能學習追求這些世俗的知識,甚麼心理學、輔導學、倫理學、甚至神學,美其名曰裝備,委實可能是在不屬靈的貧乏中的假裝,為鞏固個人的地位,更予以高舉,就更由未能屬靈走至背棄屬靈,由不能屬靈走至敵對屬靈,也成了神國中的毀壞者。
不屬靈是靈命幼稚紛爭(三1/3)
不屬靈既是源於未有這靈的充滿,在生命中靈的貧乏下,自然也愆生種種靈命幼稚的表現來,而保羅也明指其一,以他們為嬰孩,未能視為屬靈,因為他們當中有紛爭與嫉妒。
這等不屬靈的表現,反過來也是屬肉體的表現。靈既不能因生命的豐盛生發其表徵,肉體就自然趁機佔據,支配人種種的行徑與表現。
會中的紛爭,世俗一切包括人的高舉,原是幼稚靈命的表現;自吹自擂及自誇自捧,都不是屬靈人的所為。
不屬靈者雖然都背棄屬靈,並以各樣事物填補以作充撐,但他們之間卻不顯得容易同心,因為畢竟屬靈是獨一,背棄屬靈後的填補物卻各形各色,其間既有其異處,為加倍鞏固個人虛空的質量,也只能排斥異已,帶來嫉妒與紛爭。
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論教會合一,也只有一途,就是各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異道的特質在其「異」,異乃不同,也難求其不變。試看近世代中的種種思潮,豈不也像人的時裝與潮流文化中的種種,日新月異,難以恆久。
唯有當教會中各人都在真道中成長,不再以世俗的學問或潮流中的思想作為充撐,真正的靈裏合一才能出現。
不屬靈是草木禾楷建造(三12/15)
生命既不屬靈,思想也不屬靈;既以不屬靈的事物作為人生中一切的建造材料,其成果也難經過靈的試驗。這不管是教會的事奉或生活中的所有,人若背棄屬靈,只以人的智慧與世俗的手段以建立,就是在一些人眼中為可貴,在屬靈的角度看來也是只草木禾楷,難經審判中火的試驗。
沒有人可以成就神國度中的一切,在事奉領域中也必須彼此配搭。雖然保羅已為教會立好了根基,就是基督,但在其上建造的乃是「別人」。為此,保羅提出「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屬靈的建造在屬靈的根基上,自然帶來屬靈的成果,金銀寶石的材料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就是火燒不毀的工程,但草木禾楷的建造,雖有基督作根基,也必會被顯露出來,難以存留。
我們的信仰走至今天,也許不算年青,也未算年老,有很多的事物我們已經得著,但有更多的事物尚待我們追求;在教會建造的工程中,我們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距離建造完成還是漫漫的長路。要決定這教會建造的工程最終是否經得起主審判中的考驗,就視乎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建造材料。
只有屬靈的材料、屬靈的路線、屬靈的堅定立場,是保守我們在主面前可蒙悅納的關鍵。也許我們自感屬靈未足,但從幼嫩中成長是生命自然的道路,卻求主保守我們,不要因未能屬靈而走至背棄屬靈,由不能屬靈而走至敵對屬靈。主的日子既近,這審判中火的試驗也近了,願我們快快找著金銀寶石的素材,繼續在我們可貴的屬靈根基上作成這美好屬靈的工!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