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期《整全報》〈建立正確的靈修觀念〉一文,今次筆者希望透過聖經中六位與神親密的聖經人物,思想與神相會的六個屬靈原則。
一. 得神顯現的摩西(出3:1-6)
首先,我們能與神相會,完全是出於神的主動。這就如經文中的摩西,他本來帶著岳父葉忒羅的羊群來到西乃山。他在那裡看見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而耶和華則主動在荊棘裡向摩西顯現,並呼召他把以色列從埃及地領出來。這次顯現,是耶和華主動顯現自己;若非耶和華親自顯現,人無從認識祂。
我們要注意聖經對神的描述。先知以賽亞說:「救主以色列的神啊,祢實在是自隱的神。」(賽45:15)保羅又指出,神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提前6:16)。按神的本性,若非神主動顯現,沒有人能親近神。
除此以外,世人本陷在罪中,「從前與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祂為敵」(西1:21),絲毫沒有尋求神的心(羅3:11)。即使有些人表面上似乎略為慕道,稍稍有尋求神的心,實際上卻受世界迷惑,被魔鬼轄制,基本上皆是「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4:4),拒絕基督福音榮耀的光。
其實,神造我們本有靈魂。聖經說神「將永生(對永恆事物的渴求)安置在人心裡」(傳3:11),如同內置了與神連線的部件,可惜世人犯罪敗壞,把神所賦予的美好天性給毀壞了。惟有基督耶穌來到,把罪惡除去,賜人新生命,我們才得以親近父神。
故此,基督徒由敵擋神至親近神,原是神主動施救的成果,是神給我們極寶貴的權利。若非神憐憫,我們如今仍是死在罪中。但因神主動施救,耶穌基督主動捨身,又因聖靈在我們心中用千方百計主動感動與引導,我們才在神豐富的憐憫下得以認識福音,並因信與基督耶穌一同活過來,得以親近父神。面對這莫大的恩典,我們怎能不寶貴每一次親近神的機會呢?
二. 深感可畏的雅各(創28:10-17)
第二方面,親近神的人又當認識神之可頌可畏。就如雅各因躲避哥哥以掃前往巴旦亞蘭的路上,在伯特利(原名路斯)得神在夢中顯現,見有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看見異象後,雅各的心深被震撼,醒來後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28:17)
從〈創世記〉至〈啟示錄〉,我們的神總是滿有威嚴,可頌可畏。有人以為舊約聖經的神特別嚴厲,新約聖經的神充滿慈愛。其實神向來只有一位,祂自始至終都既有豐盛的慈愛,又擁有無上的榮耀和權能。
雅各所遇見的神又是摩西和百姓在西乃山下所看見的神。當時百姓在西乃山下聚集,看見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出19:16)。他們又看見「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窰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出19:18-19),然後耶和華在山上發出大聲音,宣告十誡,百姓聽見就發顫,無不驚懼。
雅各所見的又是摩西在山上看見那位充滿榮耀的神。當以色列人陷在拜金牛犢的罪時,摩西也見過神的威榮。當時摩西求耶和華把榮耀顯給他看,耶和華卻說:「你不能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33:20)結果摩西也只能看見耶和華恩慈的背影,不能看見神充滿威嚴的臉面。
況且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不能隨便前來親近神;但這不代表神不喜歡罪人前來親近祂。因為神親口吩咐設立會幕和聖殿,又頒佈律法,讓以色列人曉得神的聖潔本性,知道怎樣在世上過聖潔的生活,並按著節期的規矩,透過各樣的祭禮前來敬拜親近祂。
及至耶穌基督來了,神開恩讓人親近的心意表露無遺。祂藉著耶穌基督「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來10:20)。因此,因著耶穌的血,我們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若非神開恩,我們沒有任何人能親近神。
三. 聖潔恭謹的約書亞(書5:13-15)
第三方面,親近神的人又當留意自己是否聖潔。正如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以先,有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向約書亞顯現。耶和華的使者吩咐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書5:15)這一方面表明約書亞對使者(又即耶和華自己)的尊敬,另一方面更因為神的同在,約書亞所站的地方已是聖地,約書亞必須在神面前注意自己是否聖潔。
聖經多次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1:15、利11:44、19:2、20:7),保羅又說:「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7)然而,若約書亞腳上的鞋有意識,每日被踏在滿佈沙土和灰塵的街道上,又怎可能奢望成為聖潔呢?
在這邪惡的世代持守聖潔實在不是易事。我們每日耳濡目染接收著數不盡的資訊。現今智能手機普及,我們每天從手機上收看的信息何止百條?其中絕大多數是世俗消息,有時事新聞、娛樂頭條、健康知識、科技動態等,當中不乏網民高見,發表很多自我中心、自高自大的言語,更有不少色情或不雅照片資訊。當我們來到神面前,這些思想忽然浮現,令我們自憐自責,深感在神面前保持聖潔之艱難。
我們日復一日經歷這種掙扎,才明白先知以賽亞蒙召時的反應。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自身既然污穢,又活在污穢的世俗,怎能保守自己心思和言行聖潔?正因如此,當我們來到神面前,往往便會想起有某位弟兄或姊妹與自己不和,或想起某天向某人說過某句冒失話,甚至偶爾會想到早前不經意看到的某張不雅照片。
但很感謝神,信徒今天的聖潔不是出於自己,而是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我們因著耶穌寶血的功效,如今「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這種「坦然」,說明我們的罪的確得蒙洗淨,是完全的潔淨,不留半點痕跡,正如神應許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賽1:18)因主必「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一切的罪投於深海。」(彌7:19)我們只管照主吩咐,來到主的面前支取寶血的功效,就能洗得潔白。
主的兄弟雅各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的心!」(雅4:8)
四. 重新得力的以利亞(王上19:9-14)
第四方面,親近神的人能從神支取能力,勝過軟弱。我們可看看經歷靈性低潮的以利亞。
以利亞陷於靈性低潮,說明即使是靈命成熟的屬靈人,也有可能陷入靈性低谷。只要仍然活在肉身之中,沒有人能以達至靈性上的完全。我們唯有時刻倚靠神,每天從神話語得著新鮮的靈裡供應,才有能力抵擋世界和魔鬼的試誘。
在以利亞而言,他陷入靈性低潮是因看見以色列人「唔爭氣」。不久以前,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行了大神蹟,殺了850個拜偶像的先知(王上18:40),可說是帶領以色列人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誰知,事隔不久,耶洗別就差遣人去威嚇以利亞,說要取以利亞的性命,百姓竟再次倒戈附從。這班百姓不久以前才在山上大聲呼喊「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沒多久,卻又站回亞哈和耶洗別的一方。面對這班靈性上反覆無常的百姓,以利亞氣餒了。
當然以利亞陷入靈性低潮,又未必單純因著百姓反覆無常的緣故。另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他確實身心疲累了。
聖經指出以利亞走了一日的路程,「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王上19:5)及後天使給他水和餅,他「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6)可見以利亞當時身心疲憊,多年以來的事奉,和迦密山上與巴力先知的激烈爭戰,早已令他身心透支。
以利亞的內心又有很多鬱結。當以利亞進入何烈山的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以利亞卻兩次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0、14)
他眼見自己為神大發熱心,卻沒有人與他同心,如今「只剩下我一人」,當中的孤單難耐,實不足為外人道。況且他早已耗盡心力,卻看不見預期的果效。他為神大發熱心,以色列人卻未見回轉,反倒變本加厲,甚至還要尋索他的命。
然而奇妙的是,以利亞雖然甚感艱苦,陷入靈性低谷,卻仍聽見神說話的微聲。在靈性低谷中,我們最大的需要莫過於來到神面前,得聽神向我們說話的聲音。
五. 深受吸引的彼得(路9:28-36、彼後1:16-17)
第五方面,親近神的人必瞥見主的榮耀,並更深深受吸引。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彼得在山上看見耶穌改變形像的事了。
對使徒彼得來說,他與主最深刻的靈裡經歷必定是耶穌登山變像的事蹟。當時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三位門徒暗暗的上了最高的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顯出祂完全的榮耀,衣服潔白放光,又與摩西和以利亞談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就的事。
若問,這三個門徒到底有甚麼強處,有何比人優越,以致主向他們顯出榮耀呢?論渴求,他們不像摩西那麼渴求,祈求要見神的榮耀,他們在門徒中亦未見得特別愛慕主。在此以先,耶穌曾告訴眾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神的國。」(路9:27)這三位門徒分明聽見了,卻對這話毫無反應,無動於衷。
更甚者,當耶穌向他們顯出榮耀,他們卻在打盹(路9:32),昏昏迷迷;既清醒了,彼得更完全不明所以。這邊廂耶穌與摩西、以利亞談論要上耶路撒冷成就救恩,那邊廂彼得竟建議在山上搭棚居住,可說糊塗至極。
即便如此,彼得卻對主的顯現難以忘懷。彼得晚年著書,自覺快要離開這帳棚去見主了,卻仍然提及這事。他憶述昔日在聖山上「親眼見過祂的威榮」,又聽見「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彼後1:16-17)可以說,主向人顯現,是要讓人看見祂的至尊至榮、崇高偉大。大凡見過祂威榮的,都要被祂深深吸引。
約翰亦在同一次顯現中見過主的威榮。他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保羅也見過主的顯現。他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雙目頓時失明,後得神開恩,藉著亞拿尼亞為他代求,使他重見光明(徒9:17-18)。這次顯現成了保羅人生的轉捩點。
因著主這次顯現,保羅回轉歸向神,把整個人生如同活祭一樣獻上事奉祂。他向亞基帕王說:「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26:19-20)
凡看見主榮耀的人,必深受神的吸引,並成為一生跟隨主的最大能力。無論是彼得、是約翰、是保羅,以及今天每位屬主的聖徒,我們皆不住受基督大愛的策勵,方能一生之久堅定為主而活。
六. 純一愛主的約翰(啟1:9-11)
最後,親近神的人還必有一種特質,他必像使徒約翰一樣極之盼望神顯現。
使徒約翰愛主的心是最純一的,沒有人的私意,也不是應付人的要求。記得使徒約翰得著〈啟示錄〉的啟示時,他孤身一人被放逐至拔摩海島上。在島上沒有教會,沒有同伴,然而約翰仍在其中守著主日的敬拜。結果,「當主日」,他得了耶穌基督的啟示。這顆獨自一人仍然遵守主的吩咐,專心敬拜神的心,必是出於真正的愛慕。
真正的愛慕是怎樣的?使徒約翰常被稱為「愛的使徒」,他所寫的每卷書都充滿生命和愛的信息。他在書信中力勸信徒應當彼此相愛,又深刻地刻劃出主耶穌莫大的慈愛。主的愛真是超奇,愛主的心也必然由主的愛燃亮起來。
我們可看看約翰怎樣記下這麼多愛心的教訓,並勸勉信徒彼此相愛:
-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
-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
- 「凡遵守神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約壹2:5)
-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約壹4:7-8)
- 「愛神的就遵守祂的命令,這就是祂的命令,不是難守的。」(約壹5:3)
當然,使徒約翰不單勸勉信徒愛主愛神,他自己更流露出超凡的愛主心。
在〈啟示錄〉中,使徒約翰看見主為這個世界所定的結局,又看見神為信主之人所留下的盼望。他瞥見永恆真像,並把耶穌基督的啟示寫下來流傳給眾教會。他見過這一切之後,最叫人深受感動的相信是〈啟示錄〉末了的話。
約翰得聞使者說:「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使徒約翰大受激動,滿腔熱情地回應說:「阿們!主耶穌啊,我願祢來!」(啟22:20)
這顆愛主心也是我們今天所渴求的。我們若真渴望與主相會,就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主的行動 ── 每天與主相交,每主日殷勤敬拜,在人群中活出彼此相愛的教訓。這樣,我們的心便不會被世界沖淡,反倒日日被基督的愛所燃亮。當我們這樣等候,便能像使徒約翰一樣,懷著熱熾的盼望,說:「阿們!主耶穌啊,我願祢來!」
作者:廖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