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身體作活祭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不可效法這個世界,祗要心意更新……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1-2)。

在英文欽定譯本(KJV),及新美國標準譯本裏,羅馬書十二章一節的「活祭」是單數的,為living sacrifice,但是在最近二十年才譯出的新國際譯本裏(NIV),這「活祭」卻繙成是眾數,living sacrifices,筆者四年前研讀這段經文時,發現這個有趣的地方,究竟是那一個譯本的譯者,連單雙數都弄不清楚,還是裏面有乾坤?

仔細研讀之下,得出如下結論;眾所週知,英皇欽定本及新美國標譯本,是以文字繙文字的方式(word to word)來繙譯,所以若原文以單數寫出,在這類譯本中就會以單數出現,這種繙譯方式,叫做Literal Method,可是因為不同語言的結構問題,有時這種繙譯方式,導至讀者容易誤解該段的意思;而新國際譯本因為在這些特別的地方處理時,會採用Dynamic Equivalence方式來繙譯,這方法的譯者會注意到,該語言群體讀這經文會讀到甚麼意思,是否與原文的意思吻合?所以在繙譯上就會有一點不同,那一個譯本比較好,就要看所繙的是那一節經文,不能一概而論,定規了那一個譯本最好。

有些傳道人,解釋單數的意思,認為是表示基督與我們作為一整體(單數)獻上給神作為一個活祭,所以為單數,這是對英譯本的文字意思有誤會,其實連欽定本的意思,都是說每一個人為「一個祭」,並非全部人合起來為一個祭的意思,所以筆者相信,當八十年代,新國際譯本繙譯的時候,就是要避免有人這樣解錯這段經文,所以用文字的方式,限制了解錯經的可能,當他們將經文中的原文單數繙成英文的眾數時,解釋便祗剩下一個,那就是「我們眾人獻上為多個活祭(眾數)」,意即我們自己每個人本身獻上,是一個獨特的「活祭」,與他人的奉獻沒有關連,那末,就產生如下的意義。

第一,奉獻不是神學及理論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奉獻是否在神學上與其他人相連,成為一個「總」活祭獻給神;實際上,基督也不能與我們成為一個「活祭」,因為基督是「死在十字架上」,是一個完全死去的祭,去完成了舊約聖經的預言;今天「活祭」明顯是指出,我們每一個人是一個祭,其他人奉獻與否,與我們自己是否獻上為活祭,除了鼓勵性及榜樣性之外,不應有任何關係,就算其他人不奉獻,不為主而活,我們也可以將自己獻上,為主而活;這個道理對現今的世代很有用,因為現今的世代中,很多人說奉獻,都是「叫別人奉獻」,自己卻拼命去追求世界上的名利,甚至是「教會界」中的名利,很多信徒或傳道人,看見一些名牧這樣的行徑,於是就產生沮喪及「跌倒」了,就回去追求世界了;羅馬書這節經文中,保羅這樣寫,是教我們知道,奉獻是我們自己的事,你不要去看別人,看別人你就會有被絆倒的可能,實際上,在世界上,天天有人因為別人而被絆倒,看見太多人,一面講人的不是,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所以很多人的奉獻因此被冷卻,甚至從此不再願付代價跟從主,不過,若你明白,不理會別人是否真誠奉獻,你就是持守學習真誠奉獻,那末你就知道甚麼是獻上自己作活祭了,那是你對基督的愛,對「神的慈悲」的回應,與別人的行動無關,你也不會看別人是否真誠奉獻,你才作出奉獻自己作活祭的決定,這樣你的人生就會不容易被人絆倒了。

第二,奉獻是事奉的基礎,事奉是否有實際,就要看我們是否有真實的奉獻,沒有奉獻自己的心,就談不上事奉,在十二章1節那裏,將「獻上為活祭」說成是「如此事奉」,換句話來說,要有「如此事奉」就必須「獻上自己,當作活祭」,事奉是外表的行動,獻上是裏面的實際,有事奉不一定是奉獻,反過來說,一個個人將自己獻上,那不論事工是否多少,他已經在事奉的實際裏;假若一個人在教會中,在基督教界有很多「事工」,但他是為著自己的,並不是獻上為著主的,那末他的所謂「事奉」,實際上是工作,是表面的活動而已,而那並不是事奉,因為他並沒有奉獻的實際,我們的神的眼睛是「遍察全地的」,我們的主,聖經上說「眼睛如同火焰」,是甚麼都看得到的,希伯來書四章說「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面前,萬物都是赤露敞開的」,祂甚麼都看見,祂不僅看見我們工作的外表,更看到我們事奉的實際,所以我們每一個說事奉主的人,都必須留意我們是否有事奉的「生命」,在主耶穌的教導裏,他說「當那日,必有許多人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主要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弟兄姊妹,你看到了嗎?主認為祗有外面的「活動」,是不足夠的,你今天說有事奉,但你生命的光景是怎樣?你能說你的生命是「良善」,你的工作是「忠心」嗎?

第三,事奉是「理所當然的」,雖然主從來都沒有強迫人去跟從祂,可是,在道理上,獻上自己、事奉主是「理所當然的」,這理所當然,在繙譯上有一點巧妙,在很多英譯本,都繙作this is your spiritual service of worship,意即「這是你們說敬拜神的人的屬靈事奉」,又可意繙成「你們說你敬拜神,那你就當這樣事奉」,與和合本最相似的,就是英皇欽定本,which is your reasonable service,「合理的事奉」,每一個譯本,若解釋小心,都會得到相似的意思,就是「若我們說我們是敬拜神的,獻上自己服事神就是應該的」,因為主為我們的緣故,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獻上自己是「理所當然的」;這裏經文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那語氣實在是太溫柔,太客氣的了,保羅對著提摩太的吩咐可沒有那末的溫柔,他說這個他的「真兒子」說:「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提後四1-2),這就是理所然的意義了,保羅憑著主的權柄吩咐提摩太要傳道,那是沒有得選擇的,其實做基督徒就是要事奉主、要傳道,這應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沒有權利可以選擇的了,我們每一個神的兒女都要順服的,所以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節處,其實可以說「我以神的權能命令你們,將身體獻上」,那沒有甚麼不對;如此說來,那末為甚麼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節卻是「勸」的那麼的溫柔?理由當然很簡單,提摩太是「已經奉獻的傳道人」,他應當是明白事奉主是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對於羅馬的基督徒,保羅就希望他們從「初階」學起,為甚麼要獻給主,事奉主?因為主對我們確實是「慈悲」,祂將自己掛在十架上,那能不使我們感激?當我們對主的愛感激時,奉獻及事奉就來得「理所當然」了,所以當我們事奉神時,我們不應期望,有人對我們說「謝謝」,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若有人對我們說謝謝,那是「客氣」,「欣賞」,並不是應有的回報,因為當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也很少人對他說謝謝。

第四,保羅說事奉主,獻己給主必須是「聖潔的」,這是用比方的方式說到事奉,在舊約的時候,祭牲是要被殺死的,但獻祭的人要帶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或公羊,這就是舊約連到新約「聖潔」的意思了,事奉主的人,要過聖潔的生活;奉獻的人,也要過聖潔的生活;今天很多教會聘請傳道人,主要看他的恩賜,才幹與學位,很少詳細察看他的生活,慢慢的,也漸漸越來越少的教會的領袖,生活及個人品德也夠得上神的心意,很多所謂領袖,一口兩舌,像提摩太前書所說的 “Double-tongued”,對一個人講這樣,對著別人又講反面的別樣,像廣東人說「對著人講人話,對著鬼講鬼話」,那樣的生活,能被神所驗中及接納嗎?傳道還會有能力嗎?難怪很多人地位是提高了,能力卻減低了,甚至像倪析聲弟兄那樣說,「漏的一乾二淨」,因為我們的生活,一直讓能力從我們身上流出去,從前有教會中的一些長者,說「你一開口,能力就從你口中流出去了」,這句說話聽下去可以有兩個解讀,一個是你講道,就有能力從你口中流出來,那是可喜可賀的情況;另外一個解讀,就是你平日的說話,成為你的缺口,神給你的能力,全由你的口流去了,以致到你傳講神的說話時,再沒有能力了,那就可悲了。所以,無論是全時間,是帶職事奉的弟兄姊妹,都應當追求過聖潔的生活,雖要知道,有一天主審判我們,要按我們是否「良善及忠心」,忠心是指我們的工作,良善是指我們的生活,若我們生活不「良善」,請問「忠心」是否真的,筆者傾向反面的看法,有些人有良善但沒有忠心,可是反過來說,沒有良善,忠心就是假的,願望主憐憫今天教會中事奉神的傳道人及信徒。

第五,保羅又說,事奉的人要學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那又是甚麼原因?若從結構及上下文看,我們會不知道保羅為甚麼在這裏插入了「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這句話,究竟事奉及獻為活祭與「這個世界」有甚麼關係?

當我們讀經的時候,有時發現有些地方提到的事情,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似的,可是,既然出於神的默示,那會有無關之理?所以這些地方好像不合理,那就是有一個與人的意見不同的真理,人的意見,是獻上身體服事神就可以,但神的要求,不是到這裏為止,神要求我們照祂的方式去事奉,而不是照我們自己的方式去事奉,更不是照「這個世界」的方式去事奉祂,所以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意思。在今天的教會裏,我們發現事工已經很多了,不缺甚麼「運動」及「節目」,缺的是人照著神的心意去服事祂;人所希望的,是工作發大、人數增加、教堂更輝煌,但神所要的,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有些地方需要分別出來,可是縱觀今日這個世界,很多工作都已經滲入了世界的元素,人不再重視「分別」,筆者還記得以賽亞書五十二章11節處,說「你們離開罷,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當猶太人蒙恩,從巴比倫可以歸回耶路撒冷的時候,神吩咐他們的,第一是「不要留戀」巴比倫,要「出來」,可惜祗有幾萬人回歸,其他的都願意留在巴比倫做生意,猶太人也是被擄到巴比倫之後才學回做生意的;對於願意離開巴比倫回歸的人,神的要求不是停在那裏,神要求他們不沾染巴比倫的惡習,不要「沾不潔淨的物」,這就是「從世界分別出來」之意,今天教會界最大的問題之一,可能是「學習世界的模式」,很多教會負責人,從來不與貧窮的肢體相交,祗與中產或富有的相交,很多教會所重視的,就是那些富有的人,至於貧窮的人,越來越少人注意他們了,這是「世界」的方式,屬主的團體決不可那樣。

第六,保羅還告訴弟兄們,事奉神不但有消極的層面(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還要有積極的層面,那層面就是要時常注意神的旨意,注意神在教會中的帶領,像我所服事的神學院,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新人報讀神學,不過神每年都供應我們有讀神學的人,若有一天,神認為神學院已「無用」,神不再呼召人來我們神學院報讀了,那末我們就應認定,我們的價值在神的面前已經完了,這就是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若神的旨意是要我們繼續的服事這個世代,則我們就不必擔心有沒有人來讀,因為神自己會負責,祂的旨意是「善良」的,「完全的」,「可喜悅」的,我們要時常在神面留意,神有沒有新的帶領,讓我們去領會?我們所事奉的神是活的,我們的心思卻有時是死的,我們必須時常去禱告,與主相交,去體會神在我們中間的旨意,那我們就有「經驗神」(察驗)的機會了,何等美好。

願這些事奉的再思,再次激勵我們,更好的事奉主,討祂的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使榮耀歸與神。

 作者:劉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