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羅的鑑戒

掃羅是以色列史中一個特出卻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他一方面極之俊美,另一方面卻極其醜陋;他既偉大,又渺小,出現時叫人眼前一亮,但終結卻教人黯然神傷。他由被神揀選至遭神棄絶的過程,信徒都應引以為鑑。

掃羅年青時期所具備的優越條件,實在不能不叫人對他刮目相看,寄予厚望。論家庭背景,他父親是個大能的勇士;論外表,他強健、高大、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作為一個要帶領人民與敵人爭戰的領袖,顯赫的家世及軒昂的外表,令他佔盡優勢。

論品德修養,年青的掃羅細心體恤:奉父命尋驢數天不獲,便擔憂父親會為自己的安危操心;周到老練:尋求先知幫助先備禮物,既合禮數,也不虧待人;謙卑低調:面對撒母耳當面抬舉,他卻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憫人麼﹖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最小的家麼?」;當以色列人都急着要知道誰是神所揀選的王,他卻把自己藏在器具中;沉實穏忍:雖然先知已向他明言他就是神要揀選的王,作為證據的兆頭也一一應驗,但未被膏立前,他卻刻意不把先知的話告訴叔叔,又如常地過着普通百姓耕田趕牛的生活;灑脫寛容:受膏作王時有匪徒藐視他,他能不以為忤;胸襟廣闊:帶領國人擊敗仇敵後,百姓要追究先前藐視新王的人,掃羅反而出言阻止。

這些都是他溫柔敦厚,不動如山的一面。難得的是,遇國家危難之秋,他又能迅即起而振臂一呼,帶領國人出來大敗強敵,展示出他勇敢果斷,動如雷霆的另一面。至於他厭惡交鬼和行巫術等邪惡事物的行為,「在國內不容有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人」,更是深得神的欣賞。

自身優點以外,掃羅又得神賜恩力助。首先,神「賜他一個新心」,使他「變為新人」;「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使他的靈性大大提升。此外,「有神所感動的一群人跟隨他」,在撒母耳外,神再賜他同工。加上一登基作王,神就幫助他擊敗大敵亞捫人,使他在以色列人心中的地位固若金湯。

年青的掃羅,無論先天或屬靈的條件,都可謂無出其右,加上作王初期,完全看不到他有半點驕縱放恣的跡象,對於他將擁有一個光明彪炳的未來,是沒有人會懷疑的。可惜的是掃羅不久便在信心和順服兩件事上受到考驗,他的光芒也隨即像被厚雲遮蓋,迅速退化,生命的悲劇亦接踵而至。

他第一次犯的,是任意妄為的罪。事緣非利士人集結在密抹,要攻打以色列,撒母耳吩咐掃羅在吉甲等候。但時候快到,百姓都因懼怕而離開,撒母耳卻還沒有出現。掃羅因信心不足,急不及待,竟侵越祭司的職權,自己獻上燔祭。

掃羅當時的焦慮我們理解,但他所作的,我們卻無法接受,因為他被立為王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聽從神藉先知對他的吩咐。他認為大敵當前,必須先求問耶和華是沒有問題的,但違背神藉神僕的吩咐勉強獻上祭物,表面看似敬虔,實質卻是愚昧,所以被撒母耳當面責備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

掃羅所做另一件愚昧的事,是妄下命令(撒上14章)。神藉約拿單使非利士人陣腳大亂,掃羅急召祭司尋求神的指引,那知祭司還未回答,他便下令大軍開赴前線,更下令軍士不到晚上殺敵完畢後不得進食,導致士兵後來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吃了帶血的肉,間接陷民於罪,也險些害死了一直不知情的親生兒子約拿單。

他隨之的失敗就更嚴重了。神命令他「滅絶」所有亞瑪力人和一切屬他們的,掃羅卻對亞瑪力王亞甲和上好的牛羊網開一面,卻還以為自己立了大功,不但立碑渲染,更向前來問罪的撒母耳誇口。及至羊叫牛鳴暴露了他的悖逆,他又隨即辯稱,上好的牛羊是刻意要留下來獻給神的。但撒母耳早已看穿他問題所在,責備他說:「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他將自己視為「好」的獻給神並不是順服,只是自以為是。神要尋找的,是一個肯將自己的「判斷」放下,全然接受屬天指導的人。

由這時開始,隱藏在掃羅生命中的醜陋便逐一浮現。「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邪靈更開始來「擾亂他」。他變得多疑偏執,開始嫉妒大衛,日夜要尋索他的性命。大衛曾兩次不殺他,他也曾答應不再加害大衛,亦知道大衛「必要作王」,他謀害大衛無疑是公開與神對抗,無奈始終無法實踐諾言。悲劇最終的一幕出現在〈撒上28章〉。掃羅因被神棄絶,內心落入了極度的黑暗,竟然暗暗到隠多耳交鬼尋求指引!有誰能料到,這個神所揀選以色列的第一位君主,竟會以這種醜陋的方式告別他的一生﹖

那夜,他睡得很熟,聖經說:「耶和華使他們沉沉的睡了」。直到大衛在對面山頭向他呼喊,他才醒過來;醒來之後,他變得異常清醒與驚覺…他立刻明白了,就說:「我是糊塗人。大錯特錯了」。這就是掃羅的故事。

有人認為掃羅之所以在恩典中墜落,一言以蔽之,是因為他「糊塗」。表面看來,掃羅是一個對信仰十分認真的人。他被神棄絶前所犯的,既不傷人,也不害物,並不是嚴重的罪行;而且他之所以犯錯,似乎也是出於對信仰的過分執著。堅持要求問神的心意有何不對﹖要將最好的獻給神又有何不妥﹖就算是錯了,也不過是「好人做壞事」吧了。只因白璧微玷而將他棄絶,神又是否過於嚴苛﹖

但掃羅又豈只是「糊塗」而已﹖首先要指出,掃羅所犯的是極低層次的錯誤。低層次不是指錯誤本身的嚴重性,只表示他要遵行神所要求他做的,根本一點困難也沒有。掃羅兩次所接到的指示都是十分明確的,一點不難「理解」:第一次是要照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候七日」;第二次神的吩咐就更加仔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路上亞瑪力人怎樣待他們,怎樣抵擋他們,我都沒忘。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神不單向掃羅說明了要刑罰亞瑪力人的原因,更預先提醒他,不要因心軟而對仇敵或屬仇敵的網開一面,只是掃羅不應做的卻都做了。

如果他犯錯是因為不理解神的吩咐,還可以勉強說是「糊塗」;但我們不難察覺他所作的,明顯是經過計算的:「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我就勉強獻上燔祭」;「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裡帶來的;因為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和華你的神」。這絶非單純是「糊塗」那麼簡單,掃羅已走上老祭司以利失敗的舊路:以利是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主,掃羅卻是尊重百姓過於尊重神。他們的問題不是不「理解」神要他們做甚麼,只是沒有決心去「執行」神所吩咐他們要去做的吧了。

再者,掃羅所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原則性錯誤的嚴重性,是不能單從行為本身的被「認受性」和可能帶來的後果去衡量的。例如聖經既然教導我們要「棄絶謊言」,就算世人都認為說謊沒有問題,我也清楚知道要說的謊話不會帶來任何不良的後果,我還是要不妥協,這就是原則了。若單從行為本身去看,掃羅所作的,確實沒有甚麼大不了,問題是在原則上卻已大大偏離作為一個神僕要聽命、順服的基本要求。神期望掃羅能按祂自己的心意來帶領以色列人,他卻反過來因為要討好百姓而違背神的吩咐,這是神絶不容許的。

掃羅真正的愚昧,反而是在他那執迷不悔、迷途不返、死而後已的偏執。神是滿有恩典的,樂意寬容等候及赦免任何願意悔改的人。以老祭司以利為例,神處理他個人或兒子的問題都是漸進式的,過程是:「察看 → 警告 → 宣告刑罰 → 施行刑罰」;犯錯的人只要能在神施行刑罰之前悔改,神也樂意免去已宣佈要施行的刑罰(可參考〈約拿書〉)。可惜我們在掃羅身上看到的,卻只是一個悔而不改的負面例子。

掃羅雖然開始時在吉甲犯了錯,但只要能痛改前非,要恢復神對他的信任並不是難事。事實上神很快就給他機會,命他滅絶亞瑪力人,叫他能將功贖罪的意思是十分明顯的。可惜他竟又以失敗告終。

掃羅第一次犯錯,還可以勉強歸咎於撒母耳的吩咐,語焉不詳,但第二次的命令是神親自下達的,不但細緻詳盡,更不厭其煩地向他解釋了要消滅亞瑪力人的因由,及預先警告了他要避免可能會犯的錯誤,但他卻還是照樣聽而不聞。至此,掃羅在神面前充分顯露,他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屬靈領袖的資格。

但即便行到了這一步,掃羅若仍能迷途知返,國位雖或不保,也不至以血染黃沙,伏屍於自己的刀下告終。可悲的是,在先知嚴嚴的指責和駁斥下,掃羅不錯是認了罪,但他的「認罪」卻都是欠缺誠意的:首先,他企圖文過飾非;其次,他是在迫不得已時才肯認罪;再者,他只是向人認罪和單單求人的饒恕;最後,他還是重視自己的顏面過於面對自己的軟弱(撒上15章)。難怪他錯是認了,行為卻無半點改變,結果是被神所棄絶,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能求助於交鬼的女巫,因而遭撒旦所欺騙,以最悲慘的方式,演繹了人生最後的一頁。

細讀聖經,不難發覺神只是厭棄掃羅作王,由始至終並無與他為敵或要置他於死地之意。只是掃羅誤信了邪靈「耶和華…與你為敵」、「必將你和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裡」的反間計,心灰意冷,失去了戰鬥和求生的意志,最終死於自己的刀下,自我「應驗」了自己和家族的悲劇。

掃羅的失敗教訓我們,事奉的人如果讓「老我」冒出頭來,心眼必變矇矓。因為在神的眼中,人毫無良善;但在我們的眼中,我們無疑有許多敗壞,但敗壞中卻還有一點良善。這就是掃羅,這就是為甚麼他始終不能切切實實地行在神旨意中。

作者:曾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