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追求的榜樣

經文:「弟兄們……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我第八天受割禮……便雅憫支派的人……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法利賽人……我是無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三1-8)

當神創造人的時候,給予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宗教性,傳道書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世人心裏」(傳三11),這宗教性使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一個接受靈界事物的可能性。以動物比較來看,沒有一種動物有宗教性,卻沒有一個民族沒有宗教性。聖經中的保羅,是一個偉大的使徒,他對屬靈事物的追求,可謂比其他人來得更熱切,他內裏的宗教性可說比其他人來得更積極。有人說今天沒有保羅,因為今天沒有人擁有像保羅那樣的宗教熱誠。絕大部份的基督徒,都是「適可而止」,保羅卻似乎永不停止對屬靈事物的追求。

怎樣証明保羅的宗教熱誠?看保羅還未信主的時候,對宗教他已經是很認真的了,他自己說,「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在保羅生存的當日,猶太人對律法的要求絕對不簡單,看今天亦然!有一次我在加拿大機場侯機室等候班機往英國倫敦時,我與幾個同工,看到幾個宗教性的猶太人,對著牆璧在禱告(他們對著祈禱的方向,相信就是耶路撒冷),其中一個青年人,約有廿來歲,他禱告的熱誠,實在教我配服,他一直的將身體向前搖,其擺動的幅度及頻率都遠較其他人來得大,我們一直的留意他,直到我們上機,他仍是在那裏禱告,毫不鬆懈,當時我想,要我學他這樣的動作禱告,可能會有一點的難處,可是他卻似乎永不言倦。我想一想,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此之前二千年前時候的法利賽人(保羅的時代),他們的熱誠,只會比現今的猶太人的習慣,來得更厲害罷,絕對不會更輕鬆的啊。就這樣,我們就開始明白,保羅信主之前,他說「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的意義。要達到猶太式的「無可指摘」,一個法利賽人絕對會在禱告、衣著、走路、經濟及行為各方面都極之嚴謹,保羅更成為這方面的表表者了,所以在保羅的少年時代,他已經在當時的猶太公會三合林裏(Sanhedrin),擁有議士的資格了。與師傅迦瑪列同坐在公會裏,感受必然是不錯的,筆者相信,他所付出的代價,不會比任何一個猶太人少,這是絕對鐵一般的事實。

不但如此,保羅還說,「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保羅不這樣說,我們也領略不到可以用這事來証明他的熱心。為甚麼逼迫教會的行動,能証明一個律法派猶太人熱心?筆者不知道是否領會得完整,不過要逼迫基督徒,也得非常熱心才行,因為當時的基督徒,是一班非常熱心的人,在人看來,這一班狂熱份子,為了傳揚「拿撒勒教黨」的福音,甚麼都可以作,可以每日擘餅、每日在殿裏禱告、時常聚集、不斷讚美神、坐牢也唱詩禱告、可以放下職業等等。要逼迫一班這樣熱心的基督徒,你至少也得與他們一樣的熱心才行。保羅就是如此,他不但在打死司提反時看守衣服,他也「拉著男女下在監裏」,後來更因為發現基督徒逃到大馬色去,所以他往見大祭司求文書,然後竟然老遠跑到大馬色去要逮捕他們,你說他熱心不熱心?他不用上班嗎?他沒有其他事情作嗎?為甚麼他那樣熱心?

為甚麼他那麼熱心?真實的答案可能會是很嚇人的,就是他錯了!他以為耶穌是一個狂徒,擅自稱自己為彌賽亞,那可不得了,猶太人能忍耐一個擅自稱自己為基督的人嗎?當然不可以!他就是認不出耶穌就是真正的基督,因此,他厲害的逼迫基督徒。這事情大概令我們看到,對聖經的了解錯解後果是那麼的嚴重!當保羅在他們的律法研究中,誤會了耶穌不可能是基督之下,他盡了他的努力要消滅基督教。這麼熱心的保羅,卻在做與討神喜悅相反的事情,那不教人不安嗎?就是他後來信主之後幾天,也難過得不願吃喝,很可能他想餓死了就算了。筆者畢生所追求的,就是「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在這幾十年中,發現今天很多人都以「不求甚解」的心態來講道及解經。很多人以為,不會「太離譜」就算了,反正那是無傷大雅的,所以,今天在很多教會教導的所謂道理,其中不乏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祗是一些人所創作的屬靈名詞,那不教人傷心嗎?

在保羅信主之後,他對世界及屬靈的事的看法改變了。他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為甚麼會有那麼大的分別?他先前以甚麼是「有益的」?是否是前面所說的,「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希伯來人……法利賽人……逼迫教會……律法上的義」等猶太人引以為傲選民的身份?在今天,猶太人能清楚知道自己譜系的人,少之又少的了。據說古時猶太人在結婚娶妻之前,都得背誦自己的譜系,藉此來緊記自己的來源。當保羅信主之後,是否覺得這些選民的身份不再重要?反而說是「有損的」?為甚麼有損?沒有益也不用當作有損的吧!筆者認為,這樣解釋很可能不是保羅的原意。在保羅的思想裏,作神的選民是大有好處的,在羅馬書他講的清楚了,「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三1)。所以保羅大概不會自相矛盾,認為作猶太人沒有甚麼好的地方,否則就是神的揀選不好了。那末,保羅說有損的是指著甚麼?

筆者嘗試領會保羅的意思,很可能因為從前在律法中生活的時候,因為錯解聖經,認不出基督來,以致做了很多逼迫基督徒的事情,這就是他所說的有損了。他說「先前以為有益的」,是指著「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說的。逼迫教會當然是「有損」的了。

另一個可能性,是他指著律法上的追求。他自己說「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從前他是個法利賽人,以法利賽式的追求,要得著猶太人的稱讚,要爬到猶太宗教界的高位,從前他就是以此為「有益的」,可是,正因為這些利益,令他迷失了分辨,以為逼迫基督徒就是對的,所以認不出基督來,這就是「有損」了。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為至寶」,上文保羅說到以「先前以為有益的」當作有損的,現在他又轉一轉話題,題到其他的事,那就是「萬事」。這次更難明白了,「萬事」為甚麼會變成有損的?物質難道都是惡的,難道保羅贊成斯多亞派禁慾主義的哲學?或他贊成當時正在萌芽的諾斯底主義?

筆者認為,保羅所題到的,不是指物質是惡的,他所題到的,是在基督與萬物中作出一個選擇。我們追求屬靈的事的人,也應當要在「萬事」與「基督」之間,作一個選擇。「萬事」不一定是惡的,但保羅卻要將它「當作」有損的,因為當「萬事」分散我們對主的注意力,那就使我們與主的關係沒有那麼親密了。這真是屬靈的最高境界!凡是有東西阻著他追求認識基督,他都將它當作有損。

在筆者的人生中,看到有很多傳道人及教會的領袖,都因為敵不過世界的吸引,所以他們就將追求認識基督的心放下了,或至少放輕了。金錢及物質,仍然是很多稱為基督徒的「荊棘叢」,是他們的絆腳石。我看到不少的傳道人,他們曾經將自己的職業放下,去唸神學事奉主,可是慢慢的,他們又一件一件的拾回來了,何等的可惜。

「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對保羅來說,那是過去式的,「已經丟棄」,不是「預備丟棄」而已。筆者遇見不少人,一直都對人說自己預備放下這放下那,去跟從主,甚至有說要去作傳道的。可是,雷聲大,雨點小,卻沒有看見他們的行動。在他們來說,付代價是將來式的,將來式的付代價,與過去式已成為事實的付代價,當然分別很大!行動當然比說話來得重要,這是今天我們要注意的。「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傳五4-5)。

另外,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保羅每次提到「有損」的時候,他就提到「因基督」。在腓三7-8裏,有三對對句。當他提到「先前以為有益的」,他就以「因基督」來做對比;當他提到「萬事」時,他就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來做對比;又當他說到「丟棄萬事看作糞土時」,他以「為要得著基督」來做對比。萬事為甚麼有損?不是萬事本身有甚麼邪惡的地方,而是當與主比較的時候,它的價值就相形見拙了。

當我們明白到主的寶貴時,丟棄其他事物為要得著基督就全然沒有難度了。所以當我們不肯付代價時,表面上是我們愛世界,實際上是我們對主的愛慕不夠,對主的認識不深。不肯付代價的原因,永遠是因為對主的渴慕不夠,弟兄姊妹,今天你不能放下很多東西去跟從主,一方面是那些東西事物對你的吸引實在太大;另一方面,是因為主對你的吸引太小,你同意嗎?

在馬太福音十三45-46處,「天國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這個比喻也是將屬靈的事與與追求屬靈的事的代價作一比較。當這個買賣人「變賣了一切」,得到了這顆珠子的時候,他已經一無所有了,因為他已經變賣了他一切所有的了,甚至可能露宿街頭也說不定。這個買賣人,認為這顆珠子,比他一切所有的都寶貴,所以他寧願以他「一切所有的」,來換這顆珍珠。這就是保羅所說的對比,比起基督,其他的東西立刻失去那「珍貴性」。

相比之下,保羅不但以其他事相比為「有損的」,他甚至說那是「糞土」,這「糞土」,希臘文為skubalon,據和合本及英皇欽定本的譯法,是Dung,即糞便,可是在NIV, NASV, AMP等譯本都是繙成「垃圾」,而不是糞便,當筆者繙閱「聖經原文字?中文?編」一書查考時,那裏也是將這希臘文解作「垃圾」;可是,「現代中文聖經」卻說原文是「糞土」,究竟原文是指甚麼意思?原文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祗用過一次,無論是「垃圾」好,「糞便」也好,可能比較難確定;可是,作者保羅的意思,逃不出他認為與基督相比,那些東西是毫無價值,甚至是「負資產」,因為基督太寶貴了,沒有任何東西跟他比較會有剩餘的價值的。

保羅之所以能棄絕所有東西,是因為他看到基督的寶貴,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的,今天有信徒付不起代價行主的道,不單是因為他付不起代價,而是因為他看不見主的寶貴。若一個人看到主的寶貴,他便會不惜代價去得著至寶了,看一看今天的信徒,大多是祗願意付一點點兒代價,多一點犧牲就難說的了,弟兄姊妹,這是你今天的屬靈情況嗎?

當一個人看到主的寶貴時,他就會變得頑固及執著。頑固甚麼?執著甚麼?就是讓其他人得到豐富不要緊,自己得到主就是了。實際上,保羅已經得著主了,已經與主非常的親近了,可是他卻一點都不認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完全了。

保羅這樣說,不是告訴別人,他付的代價實在太多了,他沒有這種的驕傲,他是說,主太寶貴了,與主相比,其他的東西算得是甚麼呢?在腓立比書三9裏,他澄清了自己的意思,他的意思不是說,他得以在主裏,是因為自己付代價,他說,「我得以在祂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縱然他付的代價異常的沉重,可是他得在在主裏,卻完全是因為認識基督,而不是因為靠著自己。這樣的宣佈夠清楚的了。

很多人以為,追求屬靈完全的主的工作,不用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不夠全面的教導。人要進入屬靈的深處,仍然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最多是說要靠主努力而已。自己的努力,加上主的工作,我們才能完全。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腓三12)。保羅怎樣追求?從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了。

首先,他說他竭力追求,既說「竭力」,則他必須努力的了。看他寫的提摩太後書,當他差不多要離世時,仍然吩咐提摩太要將「書」及「皮卷」(很可能是聖經)帶來,因為他就算還有一點點的時候,他仍然是要追求多認識主的話,這是保羅的榜樣。今天,很多人說「希望」多一點的追求,卻沒有行動,那實在是一種空談,沒有竭力的追求,就不會有「使我認識基督」,那會有一個認識基督而不讀經不禱告的「屬靈人」?

保羅更說,「我只有一件事」,那是說到他的專心致志,他不容讓任何東西使他分心,讓他不能專心的更深的追求。若有甚麼事攔阻他,那事就由中性變成「有損」的,甚至變成「糞土」。若要學效保羅,我們就得檢查我們現今的生活,有甚麼可以放棄的,用以追求讀經、禱告、默想。要得一樣東西,就得放下另外的一些東西,在屬靈的道路上,有得就有失,這也是今天的信徒經常走錯的一段路,他們又要得到屬靈,又不肯放棄世界,那會有這種事情的呢?今天的佈道會,都喜歡請一些社會上成功的基督徒去作見証,其實那也是有一點問題的。雖然很多人改名為聖經中的但以理,但按才能恩賜靈性來說,世界上實在沒有多少個但以理,所以我勸基督徒,先放下其他東西,專心追求認識主,其他的東西,順其自然吧!

保羅追求的態度,是不計較世界上任何得與失,只要能得到天上的喜悅就可以了,他是向著標竿直跑,不像今天的人,物質與屬靈,天堂與世界,全部都希望得到。容讓我說一句愚拙的說話,你的心是不對的,願望主給你糾正過來,願望主感動你放棄一些東西,將時間精力花在屬靈的事情上,那你的追求就有盼望,你才有機會認識主復活的大能。

作者:劉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