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當然是從事神學教育工作的人所常思想與談論的題目,而在今天紜紜的神學教育工作中,雖說領域極為廣大,路線思想也各有不同,但門訓式神學教育工作仍是人不能逃避的一個極須思想的主題。究其原因,除了因她是近年教會事工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外,這更是從開始留在聖經中的一個清晰事奉路線。
然而,若人以為門訓式神學教育重點是在於一種模式又或是一些特定理論,這就仍顯得遠離其本有的意義。從另一角度而言,縱使人透過神學教育得到了滿滿的知識理論,又能分別所謂的「是非」,這仍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神學工作成果。
主耶穌帶領門徒,走過了三年的日子,理論的交流固然不少,日以繼夜的接觸也突顯了門訓工作的可貴之處,然而,在主死在十架上的一剎,在門徒怕得躲在房子中的時候,我們又何能說這是一個叫人滿意的成果。以利沙追隨以利亞,在先知門徒訓練中成了表表者,但在以利亞乘風而去的一刻,他仍不能為以利沙的追求作出一個清楚的評分,只說「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
「師傳」離去,一切模式與理論的教授都完結,但仍不能評定學生的成敗,但兩者的結局,同把我們引向了一個清晰的答案:屬靈的能力。
以利沙所求,是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在以利亞升天後,聖經的記載顯明以利沙是成功的,原因當然就是他得著了那加倍的感動,但表徵就在於事奉中的能力與果效。主耶穌升天,門徒在聖靈降臨中顯出屬靈的能力來,從此帶來了無數極寶貴又浩大的事奉成果。誰是在門訓式神學教育下成功之果,看來最終的重點,正是在這事奉的心志與能力,真正的門訓式神學教育,也正是一種針對工人能力而作的功夫。
以利沙雖直至以利亞升天仍未知自己成功與否,但至少他已看透了這成功之道,且在生命的素質中已累積了成功工人的元素。門徒雖在主離世時,仍滿了人軟弱的表現,但在聖靈降臨之後,顯明他們正具備了追求能力與持守能力的元素。
今天我們所缺乏的,就只是這一等不但能說且更是能作的人,他們所具備的,不但是清晰的真理理念與講解能力,更是明顯的事奉成果,正如保羅所說:「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面向當今世代,我們實在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工人,因此我們也需要更多這種引出能力的門訓工作,我們所要的,也就是這種超過理論知識以上,以生命為原、以能力為本的神學教育。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