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詮釋,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入手。聖經中固然有本身的清楚註解,但在現實的事奉環境和不同的時代特色裡,信心的顯露就活現出不同的樣貌來。
在一個充滿困難和挑戰的處境中,信心的樣貌是「毋妥協」。摩西在面對法老的挑戰時,妥協成了最大的試探;在整個爭持的過程中,法老的頑梗是明顯的,由始至終他對神與及屬神的人都是充滿敵意,要他讓以色列民一下子完全離去,由自己的奴僕忽然變成一群全新的自由人,實在談何容易。實在說,連摩西自己在蒙召時也不能相信接受這事會發生。因此,當法老因應環境所逼稍為軟化、容讓以色列民稍為離開埃及地,又或是讓他們當中部份人甚或只須留下牲畜就可離開時,這實在是一個極佳的妥協時機。良機一過,誰能保証何時會再來?縱然未能如神所要求的理想,也總算是「成功」的第一步罷!
在今天這個最曉得妥協又是最強調協調的世代中,稍為降低屬靈的標準,為求迎合更多人的口味,消除「不必要」的抗爭,實在是無數事奉者的事奉「成功祕訣」;只要放鬆屬靈的標準,不談甚麼聖徒的體統,聚會的人數彷彿就有一定的保証。反之,要嚴謹地堅持屬靈的原則,事奉的標準,我們又從那裡找來甘心嚴謹聚集、委身事奉的人?
然而,神並未讓摩西在引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事上稍作妥協;他既沒有留下任何牲畜的一蹄予法老,也未曾容許一個屬神的人留在埃及以換取早點脫離埃及的好處。縱是這樣,我們最終還是看見摩西帶著全以色列民昂首的離開埃及;不妥協並不等於不能成功。
但在這寶貴的歷史中,為我們所帶來的教訓又是甚麼呢?我們從不懷疑神得勝的大能,只是有多少人在等候這大能顯現的過程中有足夠的信心來支持自己經過?信裡沒有妥協;因為信神的人知道要成功並不須讓步,關鍵並不在外在環境和表面事物的改變,而在神是否要使之成功。
主說他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他。這裡的「舉起」是指主被釘,試問有誰可以相信一個被釘的主可以吸引萬人來歸向他?要使萬人歸他不是多行一些神蹟才是最好方法嗎?就是在現今這個時代中,假使我們不會行神蹟,至少有許多人仍曉得不同的「表演」項目,或許也能予今時代的人一定吸引力,把人穩定在教會之中。難怪今天多少事奉的人會以千奇百怪的手法,有如電視台節目製作般,出盡渾身解數來吸引人來聚會,唯恐未能滿足人的要求,就敗在電視台節目或世界娛樂之下。甚麼屬靈聚會、講道查經和見証等都成了聚會內容的毒藥,要不是就不要此等聚會,否則就必須在這等模式中來個大變身,務求使人對有關耳熟能詳的聚會來個耳目一新的體驗。
為何要這樣?一言以蔽之,因為人不信。人不信傳統死板的所謂屬靈聚會能對今天的人有任何吸引力,純是釘在十架上的主彷彿再也不能吸引萬人,所以就在這十架四圍圍上花邊、加上妝飾,甚至喧賓奪主也在所不惜;最好人再不感到十架的存在,只見四圍的美物,這就是今日事奉的所謂成功?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相信純一的屬靈聚會是最有效的聚集,最簡樸的真理演繹是最能得著人心的傳講真理方式?若有人這樣相信,他就毋須妥協,人問他為何不改變,他會摸不著頭腦的反問為何要改變?人批評他狹窄,他就歡然誠承自己的狹窄,因為唯有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若有人問這樣純是講解聖經的聚集,怎能叫信徒
感興趣而犧牲寶貴的時間前來,他就會說這問題與人問「傳講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又怎能使人信主」無異。我們若相信主的福音能使未信的人降服,又何以不能相信主的道能使已信的人趨之若鶩?我們若不信主的道能吸引人,又如何可以掩飾自己的不信?
當然沒有主道的人、沒有主道的地方,縱然深信主道能吸引萬人也毫無意義。就如沒有餅的人縱然相信餅能使人得飽,至終也可能是捱餓。但若我們真的相信只有真道才是信徒所需,我們就不得不摒除其他虛無的附加劑,集中精神來儲積主的道,企能在最短的年日之內,為我們身旁的人提供真實豐富又不會斷絕的靈筵。唯願這會成為我們的標竿,也是我們顯示真實信心的管道。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