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欄設立的目的,乃是為了幫助弟兄姊妹確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學習在生活中明白遵行主道,並掌握按正意解釋聖經的原則。
【本欄所有內容,皆摘自《基督徒信仰要義﹝卷一﹞》(種籽出版社),承蒙作者黃耀銓博士允許轉載,特此致謝!】
3 按正意解經
3.5 解經原則4:漸啟明【二】
至此,我們會問:現今我們基督徒不是在安息日記念敬拜神,而是在星期日,為何?對,星期日不是安息日,星期日或稱為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而安息日則是七日的第七日,即是星期六,所以星期日是安息日的次日。好,讓我們再留意這「漸啟明」的進程!其實這點神在頒布節期的條例時已有一些暗示。請看神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利23:10-11, 15-16)注意這兩個節期都要在安息日的次日獻祭,以色列人通常是在安息日獻祭的,所以這是很特別的安排,但神刻意要他們這樣作,也許他們不甚明白。不過,我們現在應該清楚明白了,初熟節是預表耶穌基督復活,五旬節則預表聖靈降臨,教會得建立。而安息日的次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大家都知道主耶穌就是在星期日復活的:「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輥開了,他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他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路24:1-6上)主耶穌死而復活就完成了救贖大工,實在應該記念。星期日即七日的第一日是主復活的日子,所以稱為主日,在這日記念主完成救贖大工實在是最適合不過了。在舊約節期的預表中,神早就吩咐以色列人要用安息日的次日作記念,正是為此。到新約初期教會,信徒們也深明此理,就在七日的第一日敬拜主:「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徒20:7上)到此我們明白,現今基督徒不守安息日,不是不遵行聖經吩咐,而是切實遵行聖經漸漸啟明了的真理,利用在星期日休息時參加聚會敬拜神,不單記念神創造大工的完成,更記念神救贖大工的完成。
或許有人還會問:那麼我們基督徒應否守主日?類似以色列人守安息日,無論何工都不作麼?這點讓我們也注意聖經漸啟明的真理:「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作不可作的事呢?』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2:23-28)主耶穌固然是安息日的主,是祂管理安息日,不是安息日管轄祂,法利賽人更無權用安息日來轄制主耶穌。不過,主耶穌也說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明顯是為人的益處而設立的,所以耶穌不是教人死守律法而失去了守律法的益處。接著,「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穌。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可3:1-6)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你的答案如何?當然是行善救命可以,耶穌醫好了那人,明顯就是行善救命呢!但那些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為了死守律法就不行善救命,卻商議除滅耶穌,那明顯就是行惡害命,這樣他們其實也沒有真正守律法呢!在別處經文,耶穌明確的說:「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太12:12下)這樣,我們在主日作善事更是可以的!在初期教會,信徒們不死守律法,很可能亦受批評,保羅就鼓勵他們:「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西2:16-17)由「影兒」進到「形體」也正是漸啟明的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