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聖經與科學 ─ 由「世紀辯論」說起﹝一﹞

  1. 世紀辯論

佈道後分享,幾位年輕肢體提到,有福音對象說「1987年中大舉行的宗教辯論中,李天命博士已經否定了神的存在」。由於辯論舉辦時他們尚年小甚或未曾出生,所知有限,所以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1987年9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的確舉行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宗教辯論,題目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嗎?」由加拿大學園傳道會巡迴講員韓那 (M. Horner) 對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李天命博士。韓那自1974年開始,即替學園傳道會到世界各地的大學,與非基督徒的學者進行有關「神是否存在」的辯論,戰績彪炳。李天命博士則以善辯著稱,且是校內最受歡迎的哲學系講師之一。故此,這場辯論吸引了近1700名中大師生出席,是中大罕見的「盛會」之一。

辯論開始,正方的韓那先從道德原則、宇宙起源、宇宙結構、感官理性、耶穌復活、生命起源等六方面分析為何他認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的。反方的李博士在反駁的時候,卻一反常態,不提出自己的論據,只提出著名的無神論論證「石頭論證」,用以說明如果正方無法證明神是全能的,他們所有關於相信神是更合理的論證就都是不能成立的。

辯論完畢,710名負責評分的出席者中,認為韓那獲勝的有190人(26.8%),認為李博士獲勝的有380人(53.5%),另外有140人(19.7%)認為兩人打成平手。

不少人都喜歡如李博士一樣,引用以下一類問題來質疑基督教信仰:

例一:「神能造出一塊自己也不能舉起的石頭嗎?若不能,祂就不是全能的;若衪連自己所造的石頭也不能舉起,祂也不是全能的。」

例二:「神可以犯罪嗎?可以,祂就不是至善的;不可以,祂就不是全能的。」

例三:「神可以又是光明,又是黑暗嗎?不可以,祂就不是全能的。」

結論:「一個不是全能的神根本就不值得人相信。」

辯論重視的是策略和辯才,勝負不一定反映辯題的真確性和參與辯論者的立場;加上這次辯論的題目是「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嗎?」縱使李博士勝了,極其量也只能得出「相信神不存在是較合理」的結論,而非「神不存在」。何況李博士更清楚表明自己不是無神論者!可是辯論結束後,辯論的勝負卻被不少人大肆渲染,說基督教沒法證明神的存在,而李博士卻「證明」了「神不存在」!中大及李博士盛名之下,不少人對此不敢稍有懷疑。謬種流傳,已為禍不少。我們實在有需要回到問題的核心,驗證前面所列舉那些無神論問題的內涵,看看是否真如不少人所相信的,足以動搖我們信仰根基,同時進一步嘗試去了解這些問題不斷被提出的原因,提問者的心態,並順便分享自己對聖經與科學一些粗淺的見解,以期使大家更能掌握不信者的思考模式,令福音事工更見成效。

首先必須指出,就這次辯論而言,不計保持中立的一百四十人,單從當時香港基督徒人口遠低於百分之二十這一角度觀之,韓那先生是賺了的。但若單從統計的結果來看,正方的韓那無疑是落敗了,只是輸得有點不明不白。因為先不論雙方的辯才及所提出論據的優劣,在辯論的過程中,反方確實犯了偏離主題和旁門取巧這兩個毛病。

偏離主題:今次辯論的主題是:「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嗎?」正方韓那先發言提出自己的理據,說明為何他認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的。在一般情況下,反方發言時亦應提出理據駁斥正方的立論,以說明為何自己認為相信神的存在是較不合理。但李博士卻捨此而不行,反而藉着提出「石頭論證」來質疑正方神的概念有矛盾,作為推倒正方相信神是更合理的理證,但他這樣做明顯是令辯論偏離了原先的論題。現在讓我們將論題改為「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嗎?」加以說明:

正方: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反方:較喜歡吃蘋果不是更合理的

正方:先發言並提出各種理據說明為何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例如指出蘋果悅人眼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外表有內涵等等。

反方:理論上亦應提出理據駁斥正方去說明為何較喜歡吃蘋果不是更合理的。例如指出世上比蘋果更悅目、更鮮美、更有營養的水果不知凡幾,質疑正方為何單單鍾情於蘋果等等。

但如果反方不這樣做,只反問正方:「你能夠證明蘋果是世上最好的水果嗎?」如果你不能,即表示你知道世上可能還有比蘋果更好的水果,所以你一切有關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理據都是不能成立的,所以你輸了。很明顯,反方的問題已令辯論偏離了主題,因為辯論是要證明「較喜歡吃蘋果是否更合理」,而不是要去證明「蘋果是否是世上最好的水果」。兩條問題根本就沒有關係,因為就算蘋果不是世上最好的水果,只要我能夠證明它整體上比所有其他水果優勝,我還是可以說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這才是這次辯論的主要目的。同樣,中大辯論的主題是要證明「相信神的存在是否更合理」,而不是去證明「神是否全能」,所以縱使我不能證明神是全能的,只要我能證明相信神的存在整體上比不信神存在優勝,我還是可以說「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的」,這也正是今次辯論的主要目的。李博士的策略明顯令辯論偏離了原有的主題和目的。問題既然無關,硬要以此作為先決條件,只令提出的要求變得荒謬。

旁門取巧:反方如何取巧?又讓我們試試將辯論的題目改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不合理嗎」加以說明。小小的改動只將正反雙方的地位對調,完全不影響辯論的主題和目的,看似微不足道,誰又料到竟是令整場辯論勝負逆轉的關鍵?讓我們先回到蘋果的例子,將辯論的題目也改為「較喜歡吃蘋果是更不合理嗎?

正方:較喜歡吃蘋果是更不合理的。反方: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

正方:先發言提出各種理據說明為何較喜歡吃蘋果是更不合理的。例如指出世上比蘋果更悅目、更鮮美、更有營養的水果多的是,質疑正方為何單單鍾情於蘋果等等。

反方:理論上亦應提出理據駁斥正方去說明為何較喜歡吃蘋果是更合理的。例如指出蘋果悅人眼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外表內涵都是天下無雙等等。

但如果反方不這樣做,只像在上述例子一樣,提出完全一樣的問題來質問正方:「你能證明蘋果是世上最好的水果嗎?」如果你不能,即表示你知道蘋果有可能是世上最好的水果,所以你一切有關較喜歡吃蘋果是更不合理的理據都是不能成立的,所以你輸了。

中大辯論的論題若被改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不合理嗎?」李博士便成為了先發言的正方。在他發言提出他的論據來說明為甚麼他相信神的存在是更不合理之後,同樣韓那先生也可以先前李博士質疑他的同一條問題反過來質疑李博士:你能證明神是全能的嗎?如果不能,則表示你神的概念有矛盾,所以你一切有關相信神的存在是更不合理的理據都是不能成立的,所以你輸了。看,兩次辯論雙方所問的問題及所涉及的理據都完全沒有差異,只因發問的次序被互換,勝負便逆轉了。單靠如此取巧的方式奪魁,可謂勝之不武。

【待續】

作者:曾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