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主精兵

「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2:3)

在使徒保羅自知澆奠時候即臨之際,於提摩太後書留予其信仰中的真兒子一句深情又重要的屬靈「遺囑」: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要作主精兵是每個信徒當有的屬靈目標,也是每個作靈裡引導者對被引導者的屬靈寄望;同受苦難是作主精兵的外在可見特點,背後卻包含更深廣的屬靈意義。

1. 苦難中有神聖的使命

保羅這一句極賦挑戰性的話,原是緊隨著一個屬靈的囑咐:「你在許多見証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可見這苦難直接連系於這神聖的使命。把從屬靈引導者聽見的教訓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委實也就是馬太福音記述中的「大使命」,作門徒的要去使萬民作主門徒。

在神聖使命之中,人難以逃避必有的難處,難處縱有別,但原則卻沒有不同。保羅因這使命已落在獄中,甚至面對澆奠的時刻,提摩太想也難以置身度外;今天我們雖不致在使命中有逼迫或喪命之危,但這場屬靈的爭戰不可能會因時代的有別而喪失其爭戰的本質,魔鬼撒但仍會藉不同難處阻擋我們完成主使命的功夫。然而,我們反更因此可以得著加倍的鼓勵,因為苦難既與使命相連,則我們今天若有因主使命而須忍受的難處,不管是在教會拓展的目標中或是在個人配合的難處上,總必有著其重大的屬靈價值,都跟這神聖使命得以完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為此,願我們以主使命為念,甘願接受不同現實裡或感受中的難處,直往前行。

2. 苦難中有托負的專注

使命是從主而來客觀的頒予,但託付是在客觀使命下個人信仰主觀的領受。保羅與提摩太都必然已領受從主而來的使命(這實在是每個基督徒共擁有的),但也明顯地在他們主觀的托負中有所分別。保羅曾一度說過可以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為的正是一個主觀的托負,要成就從主所領受的職事;今天的保羅仍沒兩樣,在澆奠即臨時仍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神,讓福音被他盡都傳明。反之,提摩太似乎在相同的使命中卻未有相同的托負,至少在面對相同的難處與環境下,顯示出膽怯與退縮景況,主使命帶出的托負未能掩蓋環境與感受而來的艱難,眼中的困境讓他難以專注在原有的托負中。

真理從來不會更變,但人的信仰卻常生起伏,就如彼得眼見風浪甚大就丟進深海之中,把一個原難得一嘗的屬靈經歷變作了一次幾乎喪命並只能呼喊「救我」的危困。

當教會續向前拓展之際,真理固然沒有可以爭辯的空間,但人的信仰卻是其中成敗得失的關鍵;惟有當我們能專注主托負而奮勇續行,才能為教會創造真正榮耀的前景。

3. 苦難中有自我的剝奪

苦難至終是一種自我的剝奪,因為客觀使命的完成跟主觀托負的專注固然是必須,但既提及苦難,這似乎就成了難免的代價,而苦難的苦卻不單在客觀的道理及原則中,而是在個人心靈最深處的層面上。保羅從領受使命、專注托負開始,先是失去個人的尊重、繼而喪失人身的自由,至今更面臨肉身生命的剝奪,整體而言實在是一條剝奪之路,且似乎在自身之中一層又一層的被剝奪,直至自我完全成了無有,一切都要損失。

然而,這損失讓人想起保羅在這苦難路途的中段(寫腓立比書時)已講過的話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又道:「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保羅原來早已視萬事都為糞土並以之為有損的,故最終的一切損失即成了「損失」的損失,就反成了益處;並且原來早在那個時刻,就以「和主一同受苦並效法主的死」為理想,故今天的澆奠就反成了其成全,這正對應了腓立比書中一句充滿信念的話:「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信仰的美妙在於跟神聖的意旨及內裡的托負能生發和諧,則在主使命下有相乎的托負,並在個人的剝奪中有教人興奮的損失,這是我們信仰中須有的渴求,也是教會能豐盛建立起來的根本!願我們當中的每個人都以一顆豐盛的信仰心靈,齊心為教會打開豐盛的門路,並準備迎接教會建立中的豐盛成果!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