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去年寫過一篇文章,題為「以利亞要學的功課」。指出許多人因為以利亞能行大神蹟,叫死人復活,叫天不下雨,又叫天降下火來燒盡祭壇上的祭物;最後被旋風接到天上,不需要見死;又因為他在山上與摩西和耶穌一同在榮耀中顯現,地位與摩西並列,就認為他很偉大,對他另眼相看,佩服他,一面倒地讚賞他。筆者卻認為不是這樣。首先我聲明,我不抹煞他行大神蹟的能力;但他確實有許多不可取的地方。就如:
一.灰心求死不可取:他因為耶洗別追殺他,百姓變心,就灰心到向神求死,這是十分不可取的事。他向神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4)這話含有很多軟弱:
第一、他認為自己為神大發熱心,而得不到以色列百姓的愛戴和支持,所以灰心。很明顯,以利亞的灰心是因為「自我」太大了。為甚麼以得到人的愛戴和支持才算為成功?作為神的僕人,為甚麼不以神成功為重,卻以自己成功為重?神的眾先知,眾僕人中,有那一個在地上是萬人景仰,非常成功的呢?
第二、保羅指出,以利亞這話是「控告以色列人」(羅11:2);我們知道「控告人」只是魔鬼的工作,因牠稱為「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啟12:10)。作為神的僕人,只應像「中保」一樣,為人代求,不應像「惡者」一樣控告人。以利亞的控告若是對的,然則神應該將以色列人全部滅掉,以利亞就開心嗎?
第三、他說「只剩下我一個人」,明明與事實不符。如果神告訴他,有七千人沒有向巴力屈膝,他認為不知道的話,最低限度俄巴底曾經告訴他,俄巴底藏了一百個先知,是他知道的。如果以利亞的意思是「只剩下我一個人為神大發熱心」,就更不對,因為這是很不合理的驕傲。試想,有誰像他能行大神蹟?神賜給他有超過眾人的恩賜,自然就沒有人能像他大發熱心!為甚麼灰心到求死的地步,還要標榜自己大發熱心,比眾人更甚?這時候的以利亞,活像一個撒嬌的孩子,哭求父親記念他的熱心,因為所有人都欺負他。
第四、他埋怨以色列人「還要尋索我的命」,其實只有耶洗別一個人尋索他的命,經文沒有說百姓也尋索他的命。百姓只是把持不定,看見以利亞叫火從天降下來,就說耶和華是神;第二天,耶洗別表示也能用邪術叫百姓轉過來支持她,轉去追殺以利亞。其實百姓只感到,耶洗別的巴力神也不弱,不知道跟隨那一個才好。我們看不見百姓還要尋索他的命。但以利亞一聽見耶洗別要追殺他,他就立即灰心了。
二.不應將神給他的使命丟給以利沙:以利亞求死,神以微小的聲音安慰他,當然不贊成他死,因為他的任務還未完成。但神同情他的軟弱,給他三個任務,去膏抹三個人,讓這三個人協助他,在適當的時候根除以色列人犯罪的根源,就是剿滅亞哈王全家。
神說:「(第一個任務)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第二個任務)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第三個任務),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暗示有以利沙接續他,他就可以回天家休息)。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神的旨意是要先藉哈薛推翻現任亞蘭王便哈達,自立為王;這樣,哈薛就會打敗亞哈王),必被耶戶所殺(亞哈王必要在戰場上死於哈薛之刀;但亞哈的家人,在家中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亞哈的女兒嫁到南國,做約沙法王的媳婦,敗壞約沙法全家,未能被耶戶所殺,也逃不過以利沙的預言,使他們全部被殺)。」(王上19:15-17)
但是以利亞沒有照著神的話履行這三個任務。他一聽見第三個任務-「膏以利沙接續他」,就領會到,有了以利沙,自己就可以退出,可以放心離世,不再需要面對這些討厭的以色列人了。於是他完全不理會第一和第二個任務,膏了以利沙之後,就將這兩個任務丟給他,自己打算完全脫身,不問世事,一心想要返回天家。照理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不怕神,不將神的使命放在心上,是會招惹神發怒,將他處死的。但神憐憫他,因為知道他仍然很灰心,未能從谷底上來。所以雖然他改變神的策略,只想死,不想活,神就是不准他死,神決意要改變他,挽回他,仍然大大使用他。
到底神怎樣憐憫他,挽回他呢?讓筆者來詳細解釋:
以利亞從何烈山回來,先膏以利沙為先知接續他,以為立即就可以脫身,完全沒有將膏哈薛和耶戶的事放在心上。但他不能立即脫身,因為還要用一段日子訓練以利沙,才可以讓他接棒,才能將膏哈薛和耶戶的任務交給他去完成。神就藉著這段日子叫以利亞觀察「四位先知」所作的,叫他反省自己的灰心是不對的,應該向他們學習。然後神就用旋風接他回天家。我們要問,神為甚麼要用旋風接他回天家,不是讓他自然地死去,像其他人一樣?神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用旋風接他回去的,必有很特別的原因。筆者思想這個問題,思想了很久。筆者得到如下的答案:
- 以利亞求死,神就是不讓他死;
- 神用微小聲音安慰他,他仍然不受安慰。神就要他向「四位先知」學習,反省自己;
- 但他還是未能復興過來,所以神就只好用旋風接他回去,要他在天上繼續向以利沙學習;
- 為甚麼我認為神要他在天上向以利沙學習呢?因為他若在地上,以利沙必不能越過他,有自己的作為。他若在天上觀察,就會看到,以利沙的工作滿有愛心和忍耐,遠遠勝過他。
- 神用旋風接他回去,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他在「在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再回到地上來,完成他還未完成的任務,就是「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這樣,用旋風接他回去,就顯得合理得多了。
但「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有兩個,因為主耶穌分開兩次到世上來。所以我們看到,主第一次到世上來之前,以利亞以「施洗約翰」的身分先來傳道;主第二次到世上來之前,以利亞以「啟示錄第十一章那兩個見證人」(一個像摩西,一個像以利亞)的身分先來傳道。可是,不論施洗約翰出來傳道,完全不行神蹟奇事,只藉講道來責備百姓,他失敗了,因為他坐監之後,眾人都忘記他,最後約翰被殺;或是那兩個見證人出來傳道,藉著行大神蹟,大奇事,來攻擊世界,也照樣失敗,因為眾人出賣他們,將他們交給敵基督殺了。(參啟11:5-8)
這麼說來,神要以利亞返回人間,目的就是要他被殺,再一次失敗嗎?不!神要以利亞明白,他在迦密山上的工作,並不是完全失敗,因為已經發揮一部份果效了(稍後交代);施洗約翰的工作也不是完全失敗,因為他為主預備了不少百姓,成為初期教會第一批信主的人;末世時代那兩個見證人也不是完全失敗,因為他們也為主預備一些百姓,就是在他們被殺之後,第三天半復活被提之時,許多以色列人看見,就「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神。」(啟11:13)研究起來,就是這些親眼看見「兩個見證人復活被提」的以色列人,在大災難期間研究聖經,又因為神普遍地將聖靈澆灌他們,他們就變成「智慧人」(但11:33-35),猛然明白過來,發現原來二千多年前被他們祖先所殺的「耶穌」才是真基督;於是他們在民間暗暗傳道,訓誨多人,最後使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詳情請參閱拙著《啟示錄研經亮光》一書。)
這是說,以利亞的使命終於成功,叫「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了(4:5-6)。若不是神叫以利亞向「四位先知」學習;若不是神用旋風將以利亞接去,叫他在天上向地上的「以利沙」學習;若不是神計劃要他兩次回到地上來為主預備百姓……,以利亞就不會有這樣的成功。以利亞灰心求死的事跡,就成了他永遠不能磨滅的污點了。我們讚歎神對以利亞是何等的忍耐,何等的憐憫,何等的重用他。
三.不應降火燒死那一百人:話說回來,神要以利亞在未被旋風接去之前,先向「四位先知」學習;又在被旋風接去之後,在天上向「以利沙先知」學習,筆者在這一篇文章,只能先行分享前者;至於後者,則要留待日後有機會才為大家詳細分析。
很明顯,以利亞向「四位先知」學習,是學得不夠好的。因為他觀察完「四位先知」所作的之後,竟然兩次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死兩批想要捉拿他的「五十人」。到第三批「五十人」前來捉拿他之時,這些人跪下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然後神的使者就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王下1:13-15)可見這時以利亞還是「怕」被王捉拿,才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死他們。也許這一百人的罪,在神看來已經到了滿盈,所以是該死的;但以利亞確實不以這一百人的性命為念,只為了保護自己,就隨便犧牲這一百人的性命,實在不應該。
讀者記得雅各和約翰嗎?他們因為撒瑪利亞人不肯接待主,就對主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嗎?」主耶穌卻責備約翰和雅各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4-56)筆者相信,主如果責備雅各和約翰,也一定不贊成以利亞所作的,一下子就滅掉一百人的性命。所以讀者要留意,神在甚麼時候用旋風將以利亞接去呢?就是在他殺了那一百人之後。意味著,神要阻止他繼續以「忿怒」來行事;雖然他的「忿怒」都是「義怒」,卻缺乏愛心和忍耐。所以神要他回到天上,看看以利沙在地上怎樣用「愛心」來事奉。讀者可以參看筆者在《神要以利亞學習功課》一文的比較表,就可以看到,以利亞一生所行的「十件事蹟」中,有五件是「執行刑罰」性質的,只有兩件是「愛心工作」,就是幫助法勒撒的寡婦家中有油有麵,和叫他的兒子復活;但是以利沙一生行過「十六件事蹟」,有十四項是「愛心工作」,對象包括平民、亞哈王,甚至亞蘭王。以利沙一生到處人見人愛,給任何人都有悔改的機會。
現在讓筆者帶讀者來思想,神要以利亞怎樣向「四位先知」學習:
第一位:「教亞哈王勝敵的先知」
神給以利亞第一個任務,就是要他膏哈薛作亞蘭王,以利亞卻沒有履行這任務。如果他肯先膏哈薛作亞蘭王,哈薛早就推翻亞蘭王便哈達,自立為王。這樣,便哈達就不會聚集他的全軍,率領三十二個王前來圍攻撒瑪利亞了。
經文指出,便哈達恃勢凌人,差遣使者去見以色列王亞哈,對他說:「你的金銀都要歸我,你妻子兒女中最美的也要歸我。」亞哈王怕得要死,立即答應便哈達所有的要求。但便哈達不知足,再差派使者對亞哈說,不但要亞哈王的金銀和妻兒,還要差遣臣僕搜查亞哈的家和臣僕的家,將他們「眼中一切所喜愛的都拿了去。」亞哈王和眾臣僕就無法忍受了,寧願與便哈達在戰場上決定勝負。於是雙方擺陣,便哈達和諸王卻不將亞哈和以色列人放在眼內,只吩咐軍兵擺陣攻城,自己在帳幕裡喝酒。(參王上20章)
神憐憫以色列人和亞哈王,派一個先知來見亞哈王,說:「耶和華如此說:這一大群人你看見了嗎?今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亞哈問先知,藉著誰出去迎敵;先知說,要亞哈親自率領跟從省長的二百三十二個少年人(二十歲以下,未夠年齡打仗的少年人)出去迎敵。亞哈王相信先知的話,率領這些少年人出城,但又派遣七千精兵暗暗跟在後面。便哈達和三十二個王在帳幕裡痛飲,聽說有少年人從撒瑪利亞城出來,就吩咐大軍「活捉他們」。沒想到,跟在少年人後面的七千軍兵衝出來,殺敗他們。神使亞蘭軍大敗,亞蘭王便哈達和馬兵一同逃跑。之後,那位先知又來見以色列王亞哈,勸他應當自強,因為明年亞蘭王必定再來攻擊他們。
筆者相信,以利亞看見這些事,必定大惑不解。何故神還差派先知去幫助這個萬惡不赦的亞哈王?他的妻子不是殺死耶和華許多先知,又引導全國拜巴力嗎?是的,亞哈王的罪實在很大。但是自從亞哈王從迦密山回來,將以利亞怎樣叫火從天降下,燒盡祭壇之物;又怎樣禱告,求神降雨的事蹟,全都告訴王后耶洗別;雖然耶洗別口口聲聲要追殺以利亞,但是很明顯,亞哈王並不贊成王后這樣做,反而下令,今後讓所有耶和華的先知都重獲自由;任由人民自己選擇自己的信仰,跟隨耶和華,還是跟隨諸巴力。所以當以利亞從何烈山回來之時,他一定看到有許多先知出現。現在這位先知奉差派去幫助亞哈王打贏亞蘭大軍,就是其中一個。神要以利亞向這個先知學習,以國家整體為念,不以個人得失為念;亞哈王如果有一點點肯悔改的跡象,也要給他機會。
不但如此,神不甘心讓亞蘭王便哈達向神的百姓如此狂傲。神要以利亞看明白,如今便哈達如此狂傲來侵,是因為以利亞不肯從速膏哈薛作亞蘭王所致。如果他早就膏哈薛作王,哈薛就會推翻便哈達,就不會有現在被便哈達凌辱的事出現了。但現在當前的急務,不是報應亞哈家,而是先打敗亞蘭王便哈達。一則可以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敵人的手;二則可以使亞哈王和以色列人看見,有耶和華先知幫助,藉著二百幾個少年人也可以勝過三十二個王的大軍,這樣,他們就知道耶和華是神了。以利亞必須明白,叫以色列人認識神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報應亞哈家可以遲一點。因為亞哈王既然恢復耶和華先知的自由,神就願意給亞哈家一些日子,讓他可以及時悔改。如果後來證實他不肯悔改,才消滅他也未遲。
第二位:「教亞哈王打敗亞蘭大軍的神人」
亞蘭王便哈達與眾臣僕檢討這一次戰敗的原因。有人對亞蘭王說:「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們勝過我們;但在平原與他們打仗,我們必定得勝。」於是第二年,便哈達再招慕大軍,要在以色列的平原與他們打仗,以為這樣「耶和華山神」就無所施其技了。
為此,神差派一個「神人」來見以色列王亞哈,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亞蘭人既說我─耶和華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將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於是兩軍交戰,以色列人殺了亞蘭人步兵十萬,其餘的人逃入亞弗城;神又使城牆塌倒,壓死剩下的二萬七千人。這樣,以色列人就徹底打敗亞蘭王便哈達的大軍,證明耶和華是神了。
相信以利亞看見這一切,必定感到驚奇,因為想不到還有一位「神人」被神如此大用,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十分佩服。從前以利亞認為「只剩我一個人」,現在才知道自己錯了。神還有許多偉大的僕人,他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因為神是「萬軍的耶和華」。不錯,在逼迫最嚴峻之時,可能只剩下以利亞一個人最熱心,但也不應該自視過高,因為各人的際遇都不同。有一些神的僕人躲藏起來,可能因為神吩咐他如此。不能因為自己勇敢對抗亞哈王,就批評別人不勇敢。即使別人因為軟弱而躲藏起來,也要憐憫他,鼓勵他,挽回他才對;不應因此而定他們死罪。
筆者在一九八八年,為想要得到「不會秋後算賬的自由寫作空間」,而決定移民加拿大。誰知此舉被許多決定不離開香港的傳道人和基督徒唾罵。筆者又在一九九九年有感動回流,長駐於香港事奉;那些人又耿耿於懷,對筆者加以杯葛。感謝主,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前來坦誠地問我,一九八八年為何移民;一九九九年又為何回流。我都對他們說:「傳道人的腳蹤不由自己。神何時感動我到那裡去,我都要去。」其實就算看筆者因軟弱而移民(好像躲藏起來),也要用愛心挽回和接納才對。試問誰有資格判斷別人是因軟弱而移民呢?保羅說:「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4:5)在以色列人亡國的時候,神吩咐但以理與被擄的人一同遷到巴比倫去;但吩咐耶利米必須留在耶路撒冷;卻吩咐以斯拉和尼希米等人回流。神自有祂最奇妙的計劃,我們這些淺見的人怎敢批評?
第三位:「求人打傷他的先知門徒」
亞蘭大軍被以色列人徹底殲滅。躲在嚴密屋子裡的便哈達,便腰束麻布,在頸項上自套繩索,出來向以色列王投降,希望能保存性命。亞哈王聽見,竟然說:「他還活著嗎?他是我的兄弟。」報訊的人聽到亞哈王的口氣,便急忙通知便哈達。便哈達來見亞哈王,亞哈王請他上車,向他說和平的好話。便哈達便趁機會與亞哈王立約,歸還從前奪去的城邑,並且兩國得以自由通商,彼此在對方的京都立街市,做買賣。
這是叫人大惑不解的事,亞哈王竟然如此糊塗,放過敵人的王?豈不是與從前掃羅王放過神吩咐要消滅的亞瑪力王一樣?亞哈王容讓王后耶洗別殺耶和華的先知;現在又放過神的仇敵便哈達,真是糊塗到極了。於是神差派一個「先知門徒」去責備亞哈王。這個「先知門徒」先找一個「同伴」來,對他說:「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對那人說:「你既不聽從耶和華的話,你一離開我,必有獅子咬死你。」果然,那人一離開他就遇見獅子,把他咬死了。
以利亞看見這事,應該很有感觸。之前神用一個「先知」,繼而用一個「神人」,現在還用一個「先知門徒」-剛出道的小伙子,卻沒有用他。全因為以利亞憎恨亞哈王,必定不願意幫助亞哈王。但要以利亞看見,神有許多合用的工人,不是只剩下他一個人,所以以利亞的灰心是沒有根據的。神的性情原是不輕易發怒的,所以神不會一面倒地懲罰亞哈王,也會用愛心幫助亞哈王勝敵,好叫亞哈王和百姓認識神,或者可以叫他們悔改也未可料。如今神藉一個「先知門徒」來責備亞哈王,要以亞哈王的命來代替亞蘭王的命;這也是一個警告而已。如果神真的要索取亞哈王的命,就不需要藉這「先知門徒」來責備他,乾脆殺掉他就算了
。再者,這個「先知門徒」很聰明,又吃得苦;他請人打傷他,然後請亞哈王來判案,目的是以亞哈王自己判決自己,叫亞哈王無話可說。這也是神向來報應人的方式,正如主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1-2)以利亞在神面前控告以色列人;如今他知道,他在某一個程度上冤枉了以色列人。神若讓以色列人同樣控告他,相信他不能逃脫神的審判。
還有一點,就是那個拒絕打傷「先知門徒」的「同伴」,結果被獅子咬死了。為甚麼神對他判決這麼重呢?答案是:
- 因為他是「先知門徒」的「同伴」(一同作「先知門徒」的),雖然知道這是神的吩咐,卻不肯順服,就被獅子咬死。意思是,百獸之王尚且順服;你是有靈性的神僕,若不順服,就淪為「禽獸不如」,所以要死。
以利亞是「神人」,也不肯順服,沒有履行神給他的「第一和第二個任務」,可能也要判決死刑;只是神考慮到以利沙代替他來完成任務;又憐憫他已經落到極灰心的地步,很希望神取去他的性命,所以神才不懲罰他。 - 或問,為甚麼這個「同伴」不肯打傷這個求他的「先知門徒」?是因為他不相信是出於神的吩咐嗎?是因為他不好意思打傷同伴嗎?是因為他不夠力嗎?我想這些答案都不算合理;但我想,最有可能是「嫉妒」。這個人想,彼此都是先知門徒,為甚麼神要用他而不用我呢?我為甚麼要幫助他的任務成功,讓他出名呢?難道我不打傷他,就要我死?那裡會有這回事,我就是不信。結果就真的被獅子咬死了。
相信以利亞看見,也會想到自己曾經說「只剩下我一個人」,裡頭也含有與人比較的成分,不甘心自己一個受苦,那一百個先知就躲藏起來。同時又想到,神沒有用自己,反而用一個「先知」,一個「神人」,現在還用一個「先知門徒」,就暗暗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嫉妒」;反而要向他們學習。不要以為自己是「神人」,是舉世知名的以利亞,就不需要向任何人學習。其實人人都有長處,肯謙卑去學習別人的長處才配稱為神忠心的僕人。
「先知門徒」見那個同伴不肯打他,他就去找別人來打他。經文說,他遇見一個「人」;這樣的描述,相信一定是「普通人」。他就對這個人說:「你打我吧!」那人就打他,將他打傷了。他就用頭巾蒙眼,改換面目,在路旁等候亞哈王。
以利亞必定會看明白,如果神用不著一個「先知門徒」,神也可以用一個「普通人」來達成神的計劃。以利亞必定知道,千萬不要自視過高,以為自己是「神人」,全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為神大發熱心;神若不用自己,就沒有人可以被神用了。不!神大可以用普通人、用風、用火、用牲畜、用石頭……來完成神的旨意。
當那個「先知門徒」等候的時候,亞哈王果然從那裡經過;他就向王呼叫說:「僕人在陣上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人來,對我說:『你看守這人,若把他失了,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不然,你必交出一他連得銀子來。』僕人正在忙亂之間,那人就不見了。」以色列王亞哈對他說:「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樣判斷你。」「先知門徒」就是等他說這句話,於是除去頭巾,讓以色列王認出他是先知。然後他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將我定要滅絕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意思是,你自己也判斷必須以「性命代替性命」,所以你要以自己的命來代替便哈達的命。以色列王聽見,當然無話可說,於是就悶悶不樂地回到撒瑪利亞王宮。筆者在前文說過,神只不過是警告亞哈王而已,神還未決定要取他的命。神若真的要他的命,就不需要藉這「先知門徒」用這樣的方式通知他;乾脆把他殺了,就了事。但神仍給亞哈王悔改的機會。只是,亞哈王並沒有悔改,也沒有禱告求神饒恕。他只是悶悶不樂幾天,就不放在心上了。
神仍要以利亞憐憫亞哈王
這事以後,亞哈王看見耶斯列人拿伯有一個很美麗的葡萄園,靠近他的王宮,他就想要用錢向他買。拿伯因為這是祖業,不肯賣。亞哈王就更悶悶不樂,躺在床上,轉臉向內,不肯吃飯。由此可見,亞哈王已經忘記了那個「先知門徒」奉耶和華的名向他說「以命代替命」的預言,因為不相信;所以現在為買不到拿伯的葡萄園,悶悶不樂更大。這就足以證明,亞哈王是該死的。
王后耶洗別知道他悶悶不樂的原因之後,就替他出一個主意,派人去作假見證,誣告拿伯謗瀆神和王,然後吩咐那城的長老用石頭打死他。拿伯死後,耶洗別就叫亞哈王快快樂樂地去接收他的葡萄園,據為己有。神就差派以利亞去責備亞哈王,說:「你殺了人,又得他的產業嗎?……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意思是,你謀財害命,以為神不知道嗎?神要以你的命,來補償拿伯的命;你的命很低賤,只配用來餵狗。
亞哈聽見,就對以利亞恨之入骨,用憤恨的語氣質問他說:「我仇敵啊,你找到我嗎?」意思是,你為甚麼要作我的仇敵,一直尋找把柄要我死呢?如今你找到了,你很開心嗎?你為甚麼不肯放過我呢?
以利亞回答說:「我找到你了;因為你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意思是,不是我故意找你把柄;是你自己出賣自己,行神看為惡的事,所以神找到你。)……災禍臨到你,將你除盡。凡屬你的男丁,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從以色列中剪除。……論到耶洗別,…狗…必吃耶洗別的肉。凡屬亞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其實以利亞要說的話很簡單,只不過一句話而已,就是「神要滅你全家,你們的屍肉和血必被禽獸來吃。」但以利亞說得很長、很仔細、很起勁,語氣帶有「恨不得你全家都死得很慘,加倍的報應你」的意思。
亞哈王聽見這話,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臥也穿著麻布,並且緩緩而行。意思是很後悔,想不到自己不將那個「先知門徒」的話放在心上,加重自己的罪。現在神差派以利亞來咒詛自己;以利亞是「神人」,分量比那「先知門徒」重得多。可見耶和華神真的很憎恨自己,這回死定了,怎麼辦呢?所以一切享受都沒有興趣,於是禁食、披麻;並且很自疚,很無奈,所以緩步而行。他並沒有向神求赦罪的恩典,也沒有責備王后耶洗別把他害成這個樣子……。
但耶和華看見亞哈王的表現,就對以利亞說:「亞哈在我面前這樣自卑,你看見了嗎?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還在世的時候,我不降這禍;到他兒子的時候,我必降這禍與他的家。」相信以利亞聽見神決定對亞哈王緩刑,以利亞心中很不服氣。亞哈王放走了便哈達,神已經照亞哈王自己的判決,判他必須以命償命,但神沒有執行;亞哈王只是悶悶不樂一陣子而已,根本沒有將神的判決放在心上。現在亞哈王謀殺拿伯,奪取他的葡萄園,神既然差自己去責備他,要他全家慘死;亞哈王的反應只不過是「緩步而行」而已,並沒有真心悔改,也沒有向神求恩典,為甚麼神這麼容易又給他緩刑呢?其實亞哈王的自疚表現,只不過維持一陣子,就恢復他的本來面目了;神為甚麼對他心軟呢?這樣緩刑,亞哈王不會感恩,反而會誤會神無能為力追究他;或以為王后耶洗別的神 ── 巴力,有能力對抗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到如今還不能採取行動。
是的,亞哈王緩步而行只能維持很短時間,但神仍要以利亞學一個功課,就是面對任何最惡毒的惡人,如果他有一點點悔改的表示,也要給他悔改的機會。因為生命寶貴;不要以為亞哈王全家死於非命是一件好玩的事,這實在是一件神不願意見到的事。所以耶和華神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
第四位:「獨排眾議的米該雅先知」
亞哈王的自疚感果然只有五分鐘熱度。因為三年後,亞哈王已經不再自疚,反而為失去「基列的拉末」感到被亞蘭王便哈達欺騙了。從前便哈達答應將以色列所有城邑歸還給他,這話並沒有兌現。於是亞哈王趁「親家」猶大王約沙法上來看望他,請求約法沙王派大軍一同去收回「基列的拉末」。約沙法原是一個敬虔人,看到亞哈王近來恢復耶和華先知的自由,又靠耶和華的先知兩次打敗亞蘭人,就表示願意出兵支持。只是召來耶和華的先知,好為他們求問。約沙法王要觀察一下,亞哈王是不是真的讓所有先知都得自由。
亞哈王一下子就召來四百個耶和華的先知。約沙法王卻觀察到,這四百個先知都是為「奉承」亞哈王而來的。所以要求再找其他先知來求問。亞哈王指出,「還有一個人,就是「米該雅」;亞哈王說:「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這話證實四百個先知都是為「奉承」王而來的。所以約沙法王堅持一定要見「米該雅」。「米該雅」來了,他看見四百個先知都異口同聲地預言說:「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勝,因為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米該雅卻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意思是「牧羊人」必定戰死沙場。亞哈王就對約沙法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米該雅就說:「……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於是亞哈王吩咐人將「米該雅」下在監裡,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等他平安回來。米該雅卻說:「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我說這話了。」
米該雅的話,亞哈王其實是懼怕的,所以改裝上陣;卻讓約沙法王仍然穿王服上陣。約沙法王真是愚不可及,既然堅持要聽米該雅的話,如今聽到了,為甚麼還要繼續與亞哈王聯盟,一同去打仗?亞哈王也懼怕起來而改裝上陣,約沙法王為甚麼愚拙成這個樣子,仍穿王服上陣,讓敵人誤會自己是亞哈王,增加自己被殺的機會呢?但神憐憫約沙法王,叫他安然無恙抱;至於亞哈王,有敵人的一個士兵隨便開弓,恰巧射中亞哈王的「甲縫」,他就戰死沙場了。
神要以利亞從這事件上學功課。原來並不是越多先知越好;從前以利亞以為「只剩下他一個」,但神與他同在,他一個人在迦密山上就勝過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現在米該雅也是孤單一人,卻要對抗亞哈王四百個假先知,顯出米該雅獨排眾議的忠心。雖然米該雅知道亞哈王必死,對他講甚麼話也無濟於事,但他仍照神的旨意作忠心的僕人,將四百個先知被欺騙的秘密說出來。為甚麼呢?如果只是想殺亞哈王,他甚麼都不說,已經達到目的了。但他知道,神的旨意是要給亞哈王悔改的機會,到最後一天為止。
可是以利亞呢?以利亞到如今仍然未學會這個功課。因為亞哈王死後,他的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亞哈謝從樓上掉下來,就病了。他差遣使者去求問非利士人的「巴力西卜神」,他的病能好不能好。耶和華的使者吩咐以利亞趕上去,攔截亞哈謝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亞哈謝就兩次差遣五十人去捉拿以利亞,以利亞卻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死他們。只有第三批五十人沒有死,因為五十夫長跪地哀求他,請看他們的性命為寶貴!結果亞哈謝死了。但耶和華認為必須召以利亞回去,因為他殺那一百人,顯出他仍然未學會「憐憫」,給任何人盡可能有悔改的機會。神要以利亞在天上觀察以利沙在地上的「愛心工作」;以利沙得到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但以利沙從來沒有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死人,反而用許多神蹟奇事挽救許多人,包括平民、以色列王,和亞蘭王;只要能叫人認識耶和華是神,以利沙都樂意去做。
作者:吳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