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太十九21/22)
「跟從我」是主對人發出呼召時常用的語句,但有別於一般例子,這經文記述的事件中主的呼召,是源於少年人主動屬靈理想的尋求,是主在回應少年人的話。對於神的召喚,每個期望委身的人都必會面對,但這個少年人在主的呼召下卻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無法付得起這麼的一個委身代價。這是一個失敗,是一個鑑戒,也是一個值得每個委身者反思的問題。
1. 物質的代價
按經文直接的敘述,少年人憂愁地走了,是因為他的產業很多。不能放棄產業,不甘變賣所有分給窮人,就是不能面對在委身道路上物質的代價。
人活在物質世界中,或多或少都對物質有著一種「戀情」,因為她給予安逸、賜予保障、又帶來享受,一旦要離別,總有依依不捨之感。然而,一個委身事主的人,在物質道途中就難免有所放棄,這從主論到「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瑪門和神)」的講論可以明白,一個追求主、追求天上的事的人,在他裏頭就不能再存有屬地物質的目標。難怪主曾說道:「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一個跟從主的人,就連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也可以喪失,又何能帶著更高的物質生活理想呢?計較物質的人無法走在主的路上,不甘放棄物質的人,也不配作主的門徒,這是物質的代價,是立志跟從主者的第一步。
2. 捨己的代價
少年人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我們不知道他產業的多是他白手興家的成果還是承繼而得的財富,但不管怎樣,這實在都是他名下所擁有的。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就是把己的富足轉換成窮人們的恩惠,而使得自己也成了貧窮,己的財富在此也變作為別人的財富。若然這些財富皆為承繼而得,則這代價只局限於「擁有」的喪失,但若財富為勞碌的成果,則這代價更屬長久勞苦的白費。
聖經的用語暗示少年人的不能捨,原因在一個「很多」,似指若非擁有的多,捨也就變得容易,這也似乎是人所能明白的。有一個道理不難理解,就是人可以擁有許多,但實際上能用的卻相對的少,然而,希奇的是人仍不斷追求擁有更多,以致把自己推至難以捨去的地步;這「很多」已不再是人的需用,乃是人的裝飾,是人榮耀的保障。「很多」的捨去,已不再是物質而已,更是已的放下,難怪少年人無奈地離去,這也是一個委身的人必須面對的挑戰,只有一個能視人的榮耀為無物者,才能真正進至跟隨主委身的道途中。
3. 生命的代價
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這麼一來,少年人就反成了一無所有的窮人,他的「分」可能為一群人解決了眼前的需要,但自己卻即時丟進生活的徬徨中。主曾勸人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這正因為人視吃喝為生命的必需,沒有吃喝就生命難保,當人變得一無所有時,這再不是生命虛榮的喪失而已,更是生命喪失的表徵。
撇下所有,跟隨主耶穌,正是一種願把生命擱之一旁的心志,表明為主之故,已甘於生命的失喪。主曾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25)這話對許多信徒而言雖不難理解,我們又豈不知道一個為生命拼搏的人仍必會眼見自己生命的喪掉,反過來一個能為主置生命於不顧者,卻才是真正找著生命,成為生命的擁有者。然而,在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真能對這必死的生命滿不在乎,只把主的道路作為人生的焦點?這是沉重的代價,也是能保守人不致退去的心志。
4. 信仰的代價
論到生命的不顧與任由其喪失的代價,其實主也不是沒有予人出路。在主吩咐少年人把所有的都變賣分予窮人的同時,也以「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並「你還要來跟從我」緊接其後。
原來把所有的分出去並不是真正的喪失,只是藉此換作天上的財寶;而「你還要來跟從我」也不是加倍的代價,反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之出路。一個從擁有很多財富瞬間變成一無所有的人,前路與生活當然全然逆改,無從掌握,何去何從,有誰知曉?但主以「跟從他」作為這指示的終結,這本不是另一個要求,乃是同一個指引的另一面,讓少年人可以走上一條全新的路。
但少年人退去了,這指引下的退去,不但展示少年人對財物與己的不捨,更是他信仰中的空虛。之前的回答曾一度讓主喜愛,但在這指引的試驗下,其信仰的虛空即時顯露無遺,無從掩飾。
變賣所有而改得天上財寶,少年人不能接受;財富下的人生改作跟隨主的生活,少年人無力踏上。這表明了在少年人的心中,天上的財寶又怎及地上眼前財富的真實?跟隨主的生活又怎能及財富下的人生有保障?這是信仰實際的流露,是人信仰測試的良方。
誰能真正按主心意踏上委身之路?誰是真正名副其實的門徒?只有具備這超凡信仰的人,地上財富在他們眼中既不是這麼的真實與必需,擁抱財富的人生也不是如人所看得的如此可靠,反之,只有走在主的腳蹤上,遙望著屬天寶貴的應許,才是他們最感穩妥的道路;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確保到底的委身,一生不離主的道路。
作者:黃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