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亮光下的教會(下)

(按:本文乃筆者為香港平安福音堂「長執訓練課程」而寫的。因篇幅太長故分兩期刊登。)

  上一期,我們研究教會的真理,曾討論過兩大點:一、從歷史的發展研究;二、從各卷書信的問安語研究,現在來到第三大點了:

三、 從經訓真理中研究

  感謝神,早在幾十年前,神已經使筆者和筆者所領導的平安福音堂明白,研究教會真理,不能只在原文字義上面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神心目中的教會是甚麼?神為教會所構想的思想概念是甚麼?」於是,我就從聖經中,找到教會「七個屬靈的模式」,分別是:「神的家」、「聖徒的國」、「聖靈的殿」、「基督的身體」、「羔羊的新婦」、「聖所中的金燈台」、「好牧人的羊圈」。並且這些真理,已經寫在拙著「教會質素增長」一書上。這些真理,一直以來成為平安福音堂的教會路線,就是我們稱之為「屬靈路線」的主要內容。

  平安福音堂實行這些「屬靈路線」有幾十年了,結果神大大賜福,使教會從十二個人,增長到現在超過五千人聚會,發展成為三十八間堂會。這段時間,筆者不但確認這「七個教會屬靈模式」非常重要,並且聖靈又進一步更新我的領受,發現聖經裡面還有更多這樣的「屬靈模式」。不過,有一點讀者必須留意的,就是,知道或明白這些屬靈模式,是一回事;著實地實踐這些屬靈模式,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教會實踐得對,教會是必定會流露出這些屬靈模式的「氣質」來的。筆者的意思不是說,教會在外形上增長,就是實踐了這些屬靈模式,乃是說,必須使全教會會眾,在靈性上更討神的喜悅,才算為真正實踐這些模式。凡專心討神喜悅,向著「屬靈的方向」建立教會,推動教會,使教會更符合這些屬靈模式的,教會不但在靈性上增長,聚會人數也隨之而增長。我們若離開這些「屬靈的模式」,就是離開神,因為教會離開了屬靈模式,就是向著世界、討人的喜悅、注重外表、靠人的知慧、迎合潮流、向異端開放、失去聖潔的本質……,越來越體會不到聖靈感動和引導,教會裡每一個聚會,每一件聖工,每一個人,都漸漸感受到「死」的氣氛籠罩著整個教會。所以,我們不是要研究這些屬靈的模式,還要著實的實踐這些屬靈的模式:

 (一)「神家的模式」:

  保羅對提摩太說:「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提前3:15-16)這裡指出,教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意思是說,教會存在於地上,應該頃全力支持「真理」,不讓它倒下來。「真理」(truth)一詞又是「真實」,意思是,教會主要的責任就是高舉以下三方面的「真理」,告訴世人,這些都是「真實的」:

  1) 「神的家」是真的:我們傳福音之時,常常強調:「全能的神作我們的天父是真的」;「他藉他的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作神兒女的權柄,這恩典是真的」;「將來我們返回天家享永福,是真的」……。這樣,請問,「教會是神的家」,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彼此間,有著一種屬靈的關係,稱為弟、兄、姊、妹,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那麼,我們奉獻支持教會,就等於「拿『家用』回『家』」,不應計較「十分之一」,好像支持自己的家,不計較一樣。教會的一切活動,例如夏令會、敘餐、旅行……都不應該收費,因為在「家」裡生活,怎可能收兒女的費呢?但人人都以教會為家,一切活動,就必然人人樂於自由奉獻了。

  教會有一個肢體病了、失業了、軟弱了、不來聚會了、懷疑信仰了、與不信的人結婚了、被異端搶去了……,我們有沒有將他們領回,好像自己家中的弟妹有軟弱,離家出走之時,我們急於將他們領回一樣呢?

  我們的會眾,有沒有感受到,回到教會來聚會,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溫暖,可以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呢?

  聖經說:「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3:6)可是,教會裡有多少人未能在信仰上堅持到底而失落了呢?

  聖經又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 3:5)意思是說,在小事上不忠心,在大事上也不忠心;那麼,我們有沒有視神家的事為大事,視自己家的事為小事呢?

  2) 「永生神」是真的:當然,我們每一個人在決定信耶穌的時候,都表示相信神是真的,信耶穌得永生也是真的。但是,我們要檢討一下,教會生活和教會所推動的一切事工,是否以「得永生」和「永恆的價值」為方向,為目標?經驗告訴我們,許多人傳福音,說是叫人得永生,其實是為增加教會的聚會人數、奉獻、勢力;許多人事奉,美其名是為主,其實是為今生的名譽和事業;許多講台的信息,說是講真理,其實是講哲學、和人的學說,目的是叫人在今生生活得好一點;許多崇拜節目,說是讚美神,其實是為追求音樂上的興奮感;教會裡許多爭權爭位的事發生,說是為愛教會,其實是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在教會裡的名望;許多會議上的辯論,說是為主和為教會,其實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傷……。保羅指出,「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教會一切運作,若對準叫人得永生,和永恆的價值,教會就不致世俗化、出現許多紛爭,和歸榮耀給人的現象了。教會應像「柱石」一樣,全力支持永恆的真理,不為今生的事你爭我奪,才能滿足神的心意。

  3) 「神在肉身顯現」是真的:保羅很有感觸地說:「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意思是說,這是「大得難以形容的敬虔奧秘」、「其大,無人不認同」,因為是「聖靈、天使、外邦、世人……都一同見證的奧秘」。然而,這奧秘是甚麼呢?就是主耶穌基督降世,「他本來不能被人看見的神性,現在竟然在人的肉身中顯現出來」。這是說,只要我們深入認識主耶穌基督,我們就能深知這奧秘。而且,主的「肉身」也是指「教會」,這樣,主「在肉身顯現」,也可以說是「在教會裡顯現」。所以,教會在地上最重要的責任,不是別的,而是「彰顯基督」。傳福音若不是為「彰顯基督」,那福音就失去拯救人的效力。教會的一切聚會和運作,若不是為「彰顯基督」,就是被人利用來建立自己的勢力,完全不能榮耀神。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一點我們將會在下文再詳細討論。但在此,讀者先要明白,教會是支持「彰顯基督」這奧秘的「柱石」,萬萬不能讓這個真理倒下來。

 (二)「聖徒的國」:

  保羅勸勉外邦人與猶太人要在主裡合一,說:「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弗2:19-22)教會是「神的家」,是勸勉我們將自己小小的「家」的觀念,擴充成為較大的「神的家」;教會是「聖徒的國」,是叫我們關懷更闊,想到全世界所有屬神的聖徒,都是國民。聖經重視「神國」遠遠過於「地方教會」,就如:福音被稱為「天國的福音」、主禱文教我們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並且主勸我們要「先求他的國」,我們所需用的東西,就必加給我們了;「基督」的原意,其實就是「天國的君王」,所以主對彼拉多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約 18:36);聖經又應許所有與基督一同受苦的聖徒,必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將來,我們所上的天堂,就是天國,又稱為「聖城新耶路撒冷」……。

  可能因為「神的家」通常是應用在一間地方教會,而「聖徒的國」卻是應用在全世界所有屬神的聖徒和聖工上,所以人們多注重「神家」的真理,較少注重「神國」的真理。因為要關懷一個地方教會一百幾十人,並不困難;要關懷全世界整個基督教界,就不容易了。可是,聖經卻用很多篇幅來鼓勵我們,要擴闊我們的關懷,以神國為念、以普世宣教為念、以普世聖徒相通為念、以天空中屬靈的爭戰為念、以全世界基督教內各種異端的趨勢為守望的重點、以其他同信仰同路線的教會為合一對象,彼此相交,互相扶持……。

  為此,我們應該為今天在世界上推行得如火如荼的「靈恩運動」焦急,因為它裡面的「靈」不是聖靈.這靈所行的神蹟奇事,不但有許多證實是虛假的,還全面協助推動與各種異端聯合的「教會大合一運動」。我們又應該為普世神學院,大部份傾向不再相信「聖經無誤」的趨勢而焦急,因已經大大影響眾教會,漸漸離棄「聖經最高權威」的觀念。我們對聖經預言,末世時代會出現「大迷惑,大背道」,應該焦急;我們對「同性戀運動」大大滲透教會應該焦急;我們對以色列復國後,國際政局的轉變,越來越清楚應驗聖經預言,知道主再來的日子漸近,應該預備好迎見我們的神……。這些才是天國的觀念,才是神更重大的心意。教會若不重視這些真理,就必定不是一間符合神心意的教會。

  有一句智慧的話這樣說:「國家亡國,不在乎所有的士兵都死光了,乃在於大部份士兵再沒有作戰的異象和士氣。」筆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慎重地思考這句話。不要以購堂計劃、裝修需要、聚會安排、人事關係、同工薪酬、會議爭端……等事為重,這些事其實都是小事而已。從創世以來,神要每一個緊記,永遠要與蛇「彼此為仇」(創3:15),不可與牠和解,務必打贏這場「屬靈爭戰」為止。因為世界末日因它來臨、地獄因它而設立、基督因它被殺,復活升天和再來、千千萬萬殉道者因它而犧牲……。這麼重大的事,教會怎可以看作等閒呢?

 (三)「聖靈的殿」:

  神的旨意是要廢棄以色列人的聖殿,改以新約教會為「殿」,其中顯出許多非常寶貴的真理來:

  1.以色列人的聖殿之所以被拆毀,因為神說:以色列人「用咀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8-9)所以主指出,從今以後,父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2.舊約最後一卷書,詳細解釋舊約結束的原因,指出,因為祭司藐視祭物,將有殘有疾的獻給神;百姓不將十分一獻上,使神的家有糧;祭司不曉得神的律法、也不尊重神的約;祭司曲解神的性情,說:「凡行惡的,耶和華眼看為善」,又說:「公義的神在那裏呢?」……於是,神說:「我甚願你們中間有一人關上殿門,免得你們徒然在我壇上燒火。萬軍之耶和華說:我不喜悅你們,也不從你們手中收納供物。」(瑪1:10)因此,傳道人和長老要小心,舊約敗壞,是由祭司開始的;教會敗壞,也是由傳道人和長老開始的。

  3.主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太21:13)意思是說,因為聖殿不能再發揮「禱告」的作用,所以神要將它廢棄。今天如果有教會不能發揮禱告的功能,神也會廢棄這教會。聖殿變成賊窩,神要拆毀它;今天教會若變成娛樂場所、變成舉行嘉年華會的地方、變成青年活動中心、變成一般社團……,教會其實也與「賊窩」無異,因為都是遠離神設立教會的祈望,失去「禱告」的功能。

  4.聖經說:「神果真(在殿中)與世人同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羅門)所建的這殿呢?」(代下6:18)以賽亞先知又說:「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賽57:15)由此可見,所羅門用極多的金子建造聖殿,神也看不上眼;教會裡若人人因神的話而心靈痛悔,在神面前謙卑,神就樂意住在教會裡。教會最重要是要有神同在;若沒有神同在,就像聖殿沒有約櫃一樣形同虛設。一間大教會若沒有神同在,那只有兩三個人聚會的教會而有主在他們中間的教會,就遠遠勝過這大教會了。

  5.神肯與教會同在,又願意以教會為「聖殿」,全因為聖靈的彰顯、和運行的緣故。所以教會才會稱為「聖靈的殿」(弗:19-22)。撒狄教會之所以「按名是活,其實是死」,是因為他們沒有神的「七靈」(啟3:1)。「聖靈」就是生命;「七靈」就是聖靈的全部功能。教會若沒有聖靈常常運行,發揮他的全部功能,教會裡每一個人就枯死,整個教會就名存實亡了。所以保羅說:「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7-9, 11, 13)我們各人既然因信主得救,就應該都有聖靈、都受了聖靈的洗、都成了一個身體、都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那麼,為甚麼我們很少經歷聖靈的感動?為甚麼我們物色一些人起來事奉,或執事,或做長老之時,這麼少人蒙聖靈賜他事奉的心志?為甚麼會議感受不到聖靈在引導、在做決策、在分派、在推動全教會?為甚麼很少聽見有人受感動流淚,很少有人感受到聖靈責備,很少有人被聖靈引導向人道歉?教會若沒有聖靈運行,還可以稱得上是「聖靈的殿」嗎?

 (四)「金燈台」:

  啟示錄記載,主耶穌吩咐寫信給七個教會,說:「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1:20)「七星」是在天上發光,「七燈台」是在地上發光。教會的使者和教會,都在主的手中,被主支配著。使者若不發光,主就要他從天上墮落如流星,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猶13);燈台若不發光,主就要將它挪開。主警告以弗所教會,若失去「起初的愛心」,一切工作就不蒙記念,他們的燈台就要被挪開,主不再使用他們為主發光了。然而,燈台因何會發光呢?就是因為接駁在「七盞燈」上的「七個管子」,管子都通到「橄欖樹」上去(亞4:3-4),不住有橄欖油供應,意思是「不住被聖靈充滿」。教會缺少了聖靈,就像燈台缺少了油一樣,不能發光,形同虛設了。教會要好好檢討,有沒有聖靈充份的工作在教會裡,一切聚會、措施、組織、方向……,是否「能讓聖靈充份地運行」?

  「燈台」光照每一個進到聖所裡來的人,因此,凡進到教會來參加聚會的人,都應該有被光照的感受。人進到聖所來作甚麼呢?就是要吃「陳設餅」,和在「金香壇」前獻香。「陳設餅桌子」代表擘餅記念主聚會,「金香壇」代表教會的禱告聚會,因此,我們參加「擘餅記念主聚會」和參加「祈禱聚會」,應該是最容易感受到被聖靈光照的地方,不然,就是因為「燈台沒有油」,教會沒有神的七靈之故。教會缺少了神的七靈,就淪落到「按名是活,其實是死的」地步。所以,一個教會的屬靈素質怎樣,觀察該教會的「擘餅記念主聚會」和「禱告聚會」,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了。教會若能多讓聖靈有工作的機會,教會才有真正的復興;不然,教會必定是漸漸枯死的。

 (五)「基督的身體」:

  保羅指出:「(神)又將萬有服在他(基督)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2-23)意思是說,神看教會比萬有更寶貴,將教會提升到宇宙最高的地位,與基督聯為一體.以致萬有服在基督的腳下,就等於服在教會之下。教會與基督同享得勝的榮耀;教會與基督親密到一個地步,身同感受。因此,我們看到,神愛教會愛到無與倫比。然而,叫我們希奇,教會根本不是那麼可愛,何竟主會這樣愛教會?答案是,神創造整個會漸漸衰敗的天地,和人類歷史,目的乃在於從敗壞的人類中,拯救一部份肯因基督的大愛而悔改的人出來,救他們脫離「敗壞的轄制」(羅8:21),領他們進入榮耀(來2:10),叫他們成為神的兒女、成為羔羊的新婦、成為新耶路撒冷聖城,然後就將宇宙廢棄。意思是,神看教會為他創造中,「最偉大的傑作」。因為藉著教會,神的全榮耀可以彰顯出來。原來「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但諸天和穹蒼所述說的很有限,未能滿足神的心。神所拯救的教會就不同了,能真正叫基督心滿意足(賽53:11),可見神何等熱愛教會!

  神這麼熱愛教會,屬神的人也應該同樣熱愛教會才對。我們萬萬不能因為個人的得失、個人的榮辱、個人的意見……,而傷害教會。那些傷害教會的人要知道,「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林前3:17)

  另一方面,主成為肉身的目的,卻是為了釘十字架,造成救贖恩典,拯救無數的人。教會既然是主的身體,也應該準備好隨時為主受苦,好藉這「身體」傳揚救恩。保羅指出,教會為基督受苦才可以發揮出無窮的能力來。教會若貪愛世俗,就被主看為「淫婦」了。(參雅4:4的小字)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各人互相聯絡作肢體」(羅12:5)這是聖靈的配搭工作(林前12:13)。聖靈運行在會眾中間,憑著自己的旨意分別賜給各人有不同的恩賜(林前12:4-12),為要把我們配搭成為基督的身體。這裡有幾點真理,我們必須注意:

  1.基督是「頭」,教會每一個肢體就必須百份之百順服基督.順服的結果,就是彼此配搭起來,成為「完整身體」,與「頭」相連。而且,「聖靈」就是全身的「神經系統」.聖靈要按著「頭」的意思,感動各「肢體」去彼此服侍。所以教會一切的運作,都要出於聖靈感動,才為完美。

  2.我們「彼此服侍」之時,不要以為這是出於組織制度,乃要以為是出於聖靈的配搭才對。聖靈吩咐我這個,我就作個,這就是我的職責。一個人上任、或卸任,都要依從聖靈的吩咐。

  3.我們各人的職位,不是人選的,也不是出於自告奮勇而承擔的,乃是由聖靈立的。就如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20:28)保羅和巴拿巴被差派出去傳道,也是出於聖靈聖,因為聖經說:「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不少教會分爭和腐敗,都是因為用人意來選舉,不是由聖靈來委任。

  4.各人所領導的部門工作,不應該看為自己的「山寨」,自己就做了「山寨王」;我們乃是「互相聯絡作肢體」的,我們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才能生存,才有意義。各肢體是不能單獨存在的。

  5.在會議中,各人發表意見,應該以「整個身體的配搭」為目標,不應說:「這只不過是我個人的意見而已。」事事發表個人的意見,教會勢必四分五裂。一個人發表意見,當然就是個人的意見,但這意見的觀點,卻不應該是個人的,乃是為整個教會著想而發的。

 (六)「新婦」: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與教會是羔羊的新婦,兩者的道理差不多。因為聖經形容「夫婦二人成為一體」,也等於成為一個「身體」。兩者都是論及教會與基督至親密的屬靈關係而說的。只是,論身體,重點在於各人互相聯絡作肢體;論新婦,重點在於合成整體之後,在愛中等候基督再來,保守自己貞潔,不沾染世俗污穢。所以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說:「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林後11:2-3)保羅的意思是,哥林多教會接受了「另一個耶穌」、「另受一個靈」、「另得一個福音」,如同一個婦人,接受了另一個丈夫一樣,變成「淫婦」。

  任何研究啟示錄的人,都必定注意到「大淫婦」,因為聖經用很長的篇幅來描述神恨她,比恨其他的更甚。因為神吩咐天上全體聖徒高聲唱「哈利路亞」,主要原因就是為「焚燒淫婦」。這「大淫婦」就是一個「變節的教會」,因為哥林多教會接受了另一個耶穌,保羅尚且認為她是「淫婦」,何況啟示錄那個「大淫婦」,她與列國的君王行淫,喝醉了聖徒的血,成了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用自己的淫行敗壞了世界……。所以,教會若保守自己貞潔,將自己的愛情,單單獻給基督,專心等候他再來,教會就是最尊貴、最蒙福的「新婦」;教會若守不住自己的貞潔,接納了異端、世俗、邪靈、政治、世界……,以這些事物代替了主在教會裡的位置,教會就成了「淫婦」。

  筆者認為,教會一定要行「保守路線」,對任何新事物都要存戒心,千萬不要一聽見外界有甚麼新思想、新詩歌、新的祈禱方式、新的神學觀念、新的運動、新的理論……,就趨之若鶩,推動教會去跟隨,這是非常危險的。教會要學會靠聖經自給自足才好。啟示錄指出,「(大淫婦)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 17:5)意思是,世上有許多「淫婦」也跟隨她,以她為母親。這樣的形容,就是當今流行得如火如荼,以天主教為首的「教會大合一運動」了。

 (七)「羊圈」:

  教會的「牧師」,應該是一種恩賜,不是一種制度和稱呼。許多教會以為,只有「牧師」才牧養教會,「長老」只負責行政管理工作。其實聖經告訴我們,每一個「長老」都應該有牧師的恩賜。彼得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作群羊的榜樣。」(彼前 5:1-2)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也是這樣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即長老),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

  長老要作群羊的榜樣,主耶穌卻作我們的榜樣,因為主是「好牧人」(約10:14)、是「牧長」(彼前5:4)。因此,我們牧養教會,要效法主如下的榜樣:

  1.主先為羔羊,後為牧者:啟示錄形容將來在天上,「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我們.這是何等希奇的事,「羊」竟然牧養「人」!是的,我們各人本是「迷路的羊」,主降世,為我們成為「代罪的羔羊」,救我們脫離那惡者。主在世時,也凡事受過試探,能夠搭救我們這些因試探而受苦的人。主又用自己的血買贖我們,我們對主有強大的歸屬感,因主比任何人更配作我們的牧者。我們牧養教會也該如此,先要降卑,用犧牲的愛來叫會眾產生歸屬感,凡事體會他們的軟弱和需要,才能配作他們的牧者。

  2.主是好牧人:「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10:14)好牧人與羊的第一個關係,是彼此認識。教會的牧者,能否深入認識每一個會友,又讓他們認識牧者呢?這種「個人關係」,是牧會最大的秘訣。傳道人不能單以講道來牧會,還要常常與會眾生活在一起,逐個深入認識羊,才能叫會眾對牧者敬佩,才能做好牧養的工夫。

  3.主按名呼叫自己的羊:主說:「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約10:3)好牧人「按名」認識羊,意思是「逐個記念他們」。保羅無論寫甚麼書信,結尾總是逐個信徒按名問安的。表示保羅把他們常放在心上,在禱告中常記念他們,這才是好牧人。

  4.主走在羊的前頭:好牧人必須作群羊的榜樣。主說:「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約10:4)如果牧人走在後頭,據說,是因為要趕羊去「宰殺」.但好牧人走在羊群的前頭,一來為引路,二來為作榜樣。據說,牧人有時要跳過一些地洞,跟在後面的每一隻羊也會照樣跳過;可是,有時牧羊人看見跟在後面的羊不乖,牧羊人就用杖打了他一下,那隻羊就痛得跳了一跳,奇怪了,隨後的羊,隻隻來到那裡也照樣跳了一跳。因此,牧者的榜樣不好,羊群就盲目跟從和效法了.身為傳道人、長老、執事,應該少心作全群的榜樣。你們的靈性好,全體會眾也好;你們的靈性差,全教會的靈性也差了,這是不變的定律。

  5.主是羊圈的門: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約 10:7)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約10:1)甚麼是「羊的門」呢?原來,日落之時,眾多牧羊人把他們的羊群關進同一個羊圈裡,派一個牧人橫臥在門口,這樣他就作了羊圈的門。若有任何羊想要走出羊圈,或有任何盜賊想要進去偷羊,他都會察覺到。主形容自己是「羊的門」,意思是為羊群儆醒守望,不讓一隻羊走失或被偷去。傳道人有責任為教會守望,保護羊群一隻也不失落,同時也有責任守護教會,不讓任何異端邪說滲進教會,敗壞羊群。

  6.主為羊捨命:主又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1)但「雇工」不但不肯為羊捨命,看見狼來了,就撇下羊逃走。結果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約 10:11-13)今天的傳道人十分矛盾,一方面極力否認自己是「雇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教會給他們機構主管級的薪酬待遇、假期、福利……。可是,我們的「牧長」主耶穌,卻從來不受薪,無假期,乃是二十四小時當班的,一味甘心犧牲自己,為羊捨命。傳道人一旦專注於爭取更高待遇,其實就是自貶為「雇工」,不再是「牧者」了。

  7.主領羊走義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詩篇23篇以「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為全詩的轉捩點。靈魂甦醒之前,這隻羊滿足於「青草地,溪水旁」;靈魂甦醒之後,知道「進入屬靈的豐盛」才為重要。於是他跟隨牧者走「義路」:經過死蔭的幽谷,再經過敵人的面前,最後「住在殿中,直到永遠」。意思是,這隻羊最後以獻上自己為祭,作為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傳道人應該引導會眾明白,物質的豐盛是暫時的,但「為主活,為主死」的人生,才能叫人「豐豐富富的進入神的國」。傳道人若不能引導會眾以此為目標,就不配牧養教會。

  8.主尋找第一百隻羊:主形容自己撇下九十九隻,去尋找那第一百隻迷羊,是為好牧人的表現。傳道人不但要佈道,領人歸主;更重要的,是探訪、安慰、關顧、扶持、輔導……等屬於「領回」的工夫。一般教會如果有一百個人聚會,偶然缺了一個,傳道人總是不以為意。但主卻撇下那九十九隻,到山間去尋找那第一百隻迷羊。主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但主勸勉彼得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因為彼得雖然軟弱,還有許多比他更軟弱的。主復活之後,彼得有沒有堅固其他弟兄,我們不知道.但主自己就不停地堅固每一個弟兄。就如安慰抹大拉的馬利亞、挽回以馬午斯路上兩個門徒、挽回疑心的多馬、領自己的胞弟雅各信主……等。牧養教會,多做尋回失落者,和安慰軟弱者的工作,非常重要.這就是「關閉後門」,不讓會眾流失的工作。可惜,許多人只注意「打開正門」,讓更多新朋友進來,卻不意「後門」流失了許多人,教會怎能增長呢?

  9.主永遠不放棄「曾被殺的羔羊」的身份:啟示錄第五章記載,長老中有一位對約翰說:「……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可是,經文顯示,領取書卷,揭開七印的卻是「曾被殺的羔羊」。為甚麼主不以「獅子」的身份出現,反而一直以「曾被殺過的羔羊」的身份出現呢?答案是,主以為我們死而復活,作為自己的榮耀,直到永遠。所以天使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5:9)這一點警戒我們每一個做長老的,要永遠謙卑,藉犧牲自己來叫會眾得益處,並以之為自己的榮耀,這樣才能「配」作牧者。

  10.主是牧長,吩咐我們牧養餵養「他的羊」:彼得自稱為「長老」,卻甘心牧養神的群羊,作他們的榜樣。彼得又勸勉所有作長老的,也要這樣牧養神的群羊,作他們的榜樣。因為我們都是主的羊,主作我們的「牧者」,又作我們的「牧長」(彼前5:1-4)。彼得不會忘記,主復活以後,三次對他說:「你餧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餧養我的羊」。主怎樣牧養我們,我們也要怎樣牧養教會,不要失落一個。而且,我們牧養教會,心中要以將來怎樣向主交賬為目標。想到主保守我們不失落,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我們也要竭力保守全教會每一個弟兄姊妹,叫他們一個也不失落。

 (八)「芥菜樹」與「麵酵」: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講論八個「天國比喻」,可以分成「四對」:第一對,撒麥子與撒稗子比喻,論及福音傳開時,也有撒但的工作;第二對,麵酵與芥菜種比喻,論及教會增長過大之時,有撒但的工作,和外形虛偽的發長現象;第三對,變賣一切的去買有寶藏的地與買一顆好珠子比喻,論及我們付代價追求主,與主付代價買贖我們;第四對,撒網收水族與文士分開新舊東西的比喻,論及讀聖經的人,必須曉得分開律法中的新舊真理,將來世界末日之時才會得救被提。以上四對比喻的講解,因篇幅所限,未能在此加以詳解。但是第二對,因為關係教會增長,筆者要在此加以詳解。

  「麵酵」在一夜之間,就使三斗麵發起來。外表看來,好像增長得很快,其實裡頭是「空心」的,只不過被氣體吹脹而已。所以,主用這比喻勸勉我們,不要用虛偽的方法,使教會的人數加增、奉獻加增、教堂擴建……。這些都是屬於外型「膨脹」而已,不是真正的教會增長。

  但「芥菜種長大」就不同了,雖然長大得慢得多,需要許多天才能長起來成「菜」,供主人食用,但這卻是「生命的增長」,合乎主的心意。所以教會要增長,必須講究生命增長,人人重生得救、人人靈性進步,才能討主的喜悅。不過,教會不應生長得過大,若過大成了「樹」,就老了、硬化了、不合主人的食用,反而供「天空的飛鳥」來棲宿在其枝上。意思是,魔鬼邪靈最喜歡在「過大的教會」裡頭長期工作。就如主後三百年,教會變成「國教」之後,就變了質,敗壞了,變成天主教。

  環觀任何一間教會,人數過多就會漸漸失去「家」的味道;彼此相識、相交、相通、相關、和相愛……就越顯得困難實行了;信徒參與事奉的機會也相繼減少了;爭權、爭名、爭利的可能性也高了;領導人也會容易驕傲,因為注重外表而不重素質的傾向也大了;壞分子躲藏在教會裡面的可能性也多了……。所以,聖經的意思是要教會不斷「開分堂」,像芥菜不斷「分枝」,保持「幼嫩」,才符合主的吃用。若一個地方教會的人數過多,就會像「樹」一樣硬化了。教會不宜太大間,太多人,這一點很少人注意到,可能也很少人會認同,但筆者認為,這確實是聖經的本意。

 (九)「無價的好珠子」:

  第三對天國比喻,先論及變賣一切買有寶藏的地,這是形容我們認識主為至寶,感到值得我們放棄一切來追求主,像保羅為要得著基督,就看萬事如糞土一樣。主耶穌一直強調,「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33)意思未必是放棄一切,做個窮人,其實重點乃在必須認識主耶穌寶貴過一切,才能得救。「撇下一切」只不過是認識主寶貴一切的反面表現而已。

  另一個比喻論及變賣一切來買一顆好珠子,這是形容一個買賣人,遇見這顆無價珍珠,就想到可以獻給皇帝,討皇帝的喜悅.於是就變賣一切來買這顆珍珠。這就是主耶穌,他看教會如珠如寶,願意捨命來買贖教會,獻給父神,討父神的喜悅。其實,教會並不可愛,只不過是「一粒頂心頂肺的砂」而已,十分傷主的心,叫主感到難受的。但主耶穌像「蚌」一樣忍耐,用愛心加以「包容」,像「蚌」吐出液體將「砂」包裹一樣,包得圓圓滑滑,這樣就成了「無價珍珠」。主用這比喻告訴我們,教會「靈性增長」的祕訣,在於深入認識主怎樣寶貴教會,主既付出一切代價來得著我們,我們也該付出一切代價來追求主。要知道,主付一切代價來買贖我們,是不值得的,因為我們原是一粒「砂」而已;但我們付一切代價來追求主,就非常值得了,因為主是無窮的寶藏。我們帶領弟兄姊妹朝這方向來追求,就必能叫教會的屬靈素質大大增長了。

 (十)「神的基業」:

  保羅在以弗所書裡指出:「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成了他的基業……。你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成為(神的)基業的憑據……。」(弗1:7-14)這裡說,神得著我們成為他的「基業」,非常寶貴我們,看我們為何等「豐盛的榮耀」,以致他要用愛子的「血」,和聖靈作為「印記」和「質」,來買贖我們。所以保羅又說:「(聖靈)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1:18)這是聖父、聖子、聖靈用盡一切時間、智慧、豐富……去「做生意」,賺得我們作為他的「基業」,看我們為他的「家產」。傳道人和長老執事,就是神的「管家」,管理神所託付的「家產」,因此,我們要小心愛護教會,看教會比我們的生命更寶貴才對。

結論

  教會最重要是她的「屬靈內涵」,失去「屬靈內涵」而傾向世界,就會漸漸變成像啟示錄的「大淫婦」,因為那「大淫婦」愛上了世界,和政治,與列國的君王行淫。教會若能保全自己的「屬靈內涵」,就是「新婦」,專心等候基督和天上的榮耀。

  「教會」一詞是指神兒女在地上的組織。這組織必須按神所祈望的屬靈模式來建立,成為神的家、聖靈的殿、羊圈……等,才能算得上為教會.不然,就只能算為一種「宗教社團」而已。

  「教會」復活被提之後,歷史上和全世界所有屬神的兒女,都要「聚集」在天上,那時「教會」就稱為神的國、羔羊的新婦、無價的好珠子、神的基業……等等。

  「教會」在地上若失去其「屬靈的內涵」,就會淪為「大淫婦」,與不信的人同罪。這一點叫我們感到何等可畏。

作者:吳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