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綿羊山羊比喻」的再思

上一期筆者與大家分享記載於《馬太福音》24章45節至25章全章的「四個等候主再來的比喻」,其中指出:第一個「惡僕與忠僕的比喻」是指現今所有「活着等候主再來的基督徒」;第二個「十個童女的比喻」是指末世時代「活着等候主再來的以色列人」:第三個「分派銀子的比喻」是指所有死了的基督徒,如同「僕人向從外國回來的主人交賬」;第四個「分別綿羊和山羊的比喻」是指千禧年末期,歷史上「所有的死人」來到白色大寶座前受審,主要按各人有沒有「接待主的小子」作為得救的根據。 … Continue reading

協會消息(2015年4月)

協會消息 及 代禱事項 •  為了能長遠穩定服侍眾聖徒眾教會,在主的引領下,本會以360萬購得沙田石門「達利廣場」一單位作為辦事處(鄰近馬鐵石門站),將於四月底完成交易,完成裝修後預計可於本年暑假後入伙。為該物業,本會仍需要向銀行貸款100萬,希望讀者按感動奉獻支持。 … Continue reading

世界之窗(2015年4月)

教皇方濟各預備就「外星生物」發表文告(Vatican preparing statement on extraterrestrial life): 來自《Voxxi 新聞報》的記者Rosana Ubanell報導謂,「教皇方濟各」正在預備就「外星生物」及「相關的神學思想」發表一篇世界性的文告。天主教認為,由於探測「外星生物」的科技越來越進步,教皇要在第一次與「外星生物」接觸之前作好文告的準備。Ubanell又謂,雖然詳細資料還待有關方面正式公佈,但近期「梵蒂岡天文台」(Vatican Observatory)贊助的「天體生物會議」文件已經清楚顯示,梵蒂岡確實對「外星生物」頗感興趣。例如「耶穌會」的Guy Consolmagno神父,他也是一位天文學家,曾於去年七月十八日榮獲「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頒發「Carl Sagan科學獎」,現在他也為同為「耶穌會」成員的教皇預備科學資料,宣佈「外星生物」的發現。所以教皇極有可能在預備一份「Urbi et Orbi」演講詞 ── 這拉丁文的意思是「向這大城(羅馬)和全世界」── 發表「第一次接觸外星生物」。 … Continue reading

福音解碼(2015年4月)

【本欄所有問題及答案,皆摘自《福音神學暨福音難題解答》,承蒙作者吳主光先生允許轉載,特此致謝!】 問題: 1. 我心裏有許多疑問,但我又說不出來,怎辦? 答:真懷疑是一定能說出來的,如果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懷疑,那就不是懷疑,而是一種不安感。要知道所謂真實的懷疑,是經過深入思考,找到反面的證據是與原來的信念產生矛盾對立的,這才是懷疑。如果是說不出來的,就是未經深入思考的,未找到實據的。而且許多人常將自己不明白的事當作懷疑,這實在是誤會。不明白的事只屬中性的未知數,日後經過研究可能是對原來信念更有利的證據也未可料,不一定是與原來信念相反的、矛盾的、敵對的。 … Continue reading

四個「等候主再來」比喻的正解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講了一篇非常著名的道 ──「末期的兆頭」。講完之後,主接續講了四個比喻。很可惜,許多解經家對這四個比喻的解釋都不同,引起許多信徒的爭論,因為不知道這四個比喻是「連續性」的,講出「四個不同時間,不同對象的審判」。若能明白這一點,解釋就準確得多了。這四個比喻的個人分析如下: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