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解碼(2025年4月)

【本欄所有問題及答案,皆摘自《福音神學暨福音難題解答》,承蒙作者吳主光先生允許轉載,特此致謝!】

問題:

1. 信耶穌的人不拜祖先,是為不孝,對嗎?

答: 聖經十分強調要孝敬父母,這是十誡中的第五誡,前四誡是對神,後六誡是對人的。在這後六誡之中,孝敬父母算是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並且聖經指出,不孝敬父母,反咒罵父母的,要用石頭打死他(利20:9)。所以基督教十分注重孝敬父母。

但我們孝敬父母不等於要在他們死後以他們為神明一樣來拜他們。父母在生之時若不孝敬,死後才拜祭是欺騙自己,欺騙父母。不論根據佛教、基督教、回教或任何宗教,都沒有相信人死後會變神,接受兒子敬拜的。那只是民間傳統的迷信觀念而已。試想許多人生前作惡多端,死後立即變成神,還可賜福子孫,這樣合理嗎?

基督徒雖不拜祖先,卻以最孝敬的禮儀來紀念祖先,我們每次掃墓之時,放上鮮花,站在墳前默禱,紀念祖先的恩德遺訓,這樣做豈不表示了我們的孝敬嗎?為何一定要以佛教燒香燒燭的方式來拜才算是孝敬呢?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在乎他的心,不在乎他用甚麼儀式。


2. 為何我們不接納次經、偽經、摩門經等經書?

答: 我們不承認「次經」、「偽經」,不接納這些早期的作品為聖經中的「正典」,因為這些書的內容與聖經正典中所記載的真理有矛盾衝突,而且作者不是使徒先知。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書在最初期流傳時已不能獲得長期廣泛的支持,人們在閱讀時,並沒有受到聖靈的感動,像六十六卷正典所產生的感動一樣。所以,「次經」、「偽經」之不被接納,是神自己的判決,並不是人的判決。因此,我們在第一至第四世紀許多古教父的著作中,也看不見這些書廣泛的被引用,反而越來越多被人質疑和排斥。其中最重要的教父乃優西比烏(Eusebius),他是主後264-340年該撒利亞教會的監督,也是教會的歷史家。他經歷過最激烈消滅基督教的大逼迫,在這次大逼迫中,無數聖經被焚。後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登位,改信基督教,他就作了皇帝的首席宗教顧問,替皇帝領導抄寫了五十本聖經。優西比烏所抄寫的聖經正是我們今天聖經的六十六卷。在他所寫的教會歷史書中,他把當時的經書分為四大類:

  1. 那些普遍為人公開承認的經書。
  2. 那些為人辯論而似乎有所質疑的經書,即如雅各書、彼得後書、猶大書、約翰貳叁書等。這些書雖然被列入他所抄寫的聖經中,但他以為因仍有一些人懷疑,而未作最後肯定。不過,過了七十多年,在主後397年召開的普世基督教會議中(史稱迦太基教會會議),宣布這些被人懷疑的書也得到廣泛的接納。
  3. 偽造的經書,他所提出的有「保羅行傳」、「黑馬斯牧人書」、「彼得啟示錄」、「巴拿巴書」以及「十二使徒遺訓」。
  4. 異教贗造的經書,即如「彼得福音」、「多馬福音」、「馬提亞福音」、「安得烈行傳」、「約翰行傳」等。

至於摩門經,那更是完全不值得相信的假經,理由是 ──

  1. 這經是遲至1830年由史密斯約瑟偽造的。
  2. 他宣稱這經是由一天使交給他翻譯而成的,但除他以外,完全沒有任何人見過這經。
  3. 他說這經是用古埃及文寫成的。我們知道聖經六十六卷沒有一本是用埃及文寫的,也未聽聞有任何古代基督教文獻是用埃及文寫成的。
  4. 整個教會歷史完全沒有半點有關摩門經的任何記錄。
  5. 摩門經的教義與聖經的教義有非常明顯和重大的衝突,後者絕不容納前者。
  6. 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明言以後不能再加添或減少聖經的啟示,因此,自啟示錄寫成以後,再沒有任何被接納的經書寫成。

3. 我是一個初信的基督徒,我可以作甚麼以協助教會建成為神的家?

答: 這樣的態度十分正確。每一個信徒都有責任貢獻力量,與其他信徒合力將教會建成為神的家。貢獻力量是很簡單的,只要思想一下,我們各人在自己的家裡怎樣盡自己的本分,在教會也盡同樣的本分就可以了,例如 ──

  1. 我們在家孝敬父母,在教會也要以敬虔的心來敬拜神,每主日參加崇拜,行事為人遵照神的旨意。
  2. 我們在家敬重長輩,在教會也要敬重牧師、傳道、長老、執事等領導我們的長輩。
  3. 我們在家為父母所疼愛,作父母的安慰,在教會也要作一個可愛的弟兄或姊妹,成為整體的安慰。如果我們不回來聚會,或犯罪跌倒,就叫大家為我們擔心了。
  4. 我們在家學習做家務,在教會也要學習各樣的事奉,由淺入深,按部就班。
  5. 我們在家或會有弟兄不和睦的誤會,但我們卻不會因此而不以之為家,或離家出走,在教會我們也應該這樣。
  6. 我們自己的家醜不宜外傳,對教會若有甚麼認為不滿意的事,也不應向外張揚。
  7. 我們總以自己的家為榮為美,為最舒適的地方,我們也當以教會為榮為美,以回教會聚會為最高的享受。
  8. 我們在外賺錢支持家庭的一切開支,在教會我們也要盡力奉獻,以支持教會一切的聖工。
  9. 我們關心家中的人和事,在教會也應該關心初信軟弱的弟兄姊妹,以及教會的各項聖工,諸如探訪、安慰、施贈、代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