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

經文:「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語重心長的保羅,特別提及自己被囚,說:「我為主被囚的保羅勸你們。」或問,究竟保羅因何事認為自己是為主被囚?答案就是「為捐項送到耶路撒冷去,賙濟那裡的貧窮弟兄,希望藉此造成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和睦合一。結果猶太人要殺他,他卻因而被囚長達三四年之久。」

我們會問,保羅被猶太人這樣以惡報善,他還要勸外邦人與猶太人和好合一嗎?會!而且他在被囚之時所寫的以弗所書,充滿了非常感人,勸人和睦合一的勸勉。筆者在此只選了四章一至二節來與讀者分享。保羅在這樣簡單的經文中,勸勉我們作出了「七個合一的勸勉」:

一、 「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蒙召的恩」是指「神預定的美意,叫……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9-10)那就是將來在天上,所有得救的人,要合成一個貞潔的新婦,獻給基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朝著這個靈裡的大合一而蒙召的。因此,保羅勸勉我們:「既然(為合一而)蒙召,行事為人(一切事奉與生活表現)就當與蒙召的恩(與眾聖徒合一的恩)相稱(活出與合一之恩相同性質的表現)。」這是這段話的「大主題」,我們一切所行的都不要與這合一的大主題相反,否則就證明我們不是蒙恩得救的人了。

二、 「凡事謙虛」:原文聖經的句法是這樣,「凡事……用……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意思是,全部勸勉都是為「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不致遭到破壞而作出的。「凡事…」(with all…)表示「保守合而為一的心」是大原則,其他甚麼事也要遷就這個大原則,千萬不要以小原則蓋過大原則,因為這是造成所有紛爭的主因。就以「地位」來說,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都要「謙虛」(lowliness)。「謙虛」是降低自己的地位,好與較低地位的弟兄合一,就是在低「地位」上合一。自己的地位如果受到損壞,名譽遭到損毀,都不是不能合一的理由。

三、 「溫柔」(meekness):這是一種容易遷就別人的態度。因此,這是在「態度」上合一。「態度」可以說是人心的衣官。態度不好,甚麼合作都作不來。我們可以看見,多少人際關係和聖工,都因為脾氣不好而遭到破壞。

四、 「忍耐」(longsuffering):二人同行,要彼此遷就。所以忍耐,可以說是在「步伐」上合一。「忍」字在中文,是「心」上加把「刀」。在英文是”longsuffering”,意思是「長期受苦」。所以,不論在中文或英文,都表示要付痛苦的代價才能達成合一。因為知道合而為一之後,那個「一」是非常寶貴的。

五、 「用愛心互相寬容」(forbearing one another in love):中文的意思是「因愛心的緣故,給予別人更多空間」;在英文的意思是「為愛心的緣故,彼此擔當對方的過失」。因此,可以說這是在「差別」上的合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格,可能在別人看起來很霸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失,在別人看起來,與之合一會遭到連累。但是愛心能叫我們樂意與這樣的人合而為一,寧願退讓,寧願分擔,都不願意分開。因為知道這個「一」是非常寶貴的。

六、 「用和平彼此聯絡」(in the bond of peace):英文的意思是「用一條繩索將雙方綁在一起,這條繩索就是『和平』」。很奇怪,不願意合一,也要用繩綁起來合一。這確實是在「自由」上合一。好像兩個連體人一樣,雖然是兩個人,兩個意志選擇,但因為身體連在一起,只能合起來成為一個自由。從前有不少殉道者所忍受的刑罰,是與一具腐屍綁在一起,讓屍蟲慢慢將他咬死。但是為了主,這些殉道者還是甘心情願地與腐屍綁在一起,失去自由。

七、 「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the unity of the Spirit):直譯應該是「聖靈的合一」。意思是,用降低地位、溫柔態度、長期受苦、愛心承擔、與對方綁在一起…等態度來達成聖靈所要創造的合一。聖靈居住在每一個重生得救的聖徒心中,成為他們的生命、作他們的嚮導、造成他們的智慧、叫他們受感動,從心裡產生很自然的念頭,願意在主裡合一。如同代表猶太人彼得,不肯與代表外邦人的哥尼流一家交往,但是,彼得還是照聖靈的意思到哥尼流的家去。誰知,彼得還在講福音的時候,聖靈主動降臨在哥尼流全家每一個人身上,叫他們說方言。彼得在想,我是誰,怎可以攔阻聖靈讓這些外邦人歸主呢?於是起來給他們施洗,意思是按照聖靈的意思與這些外邦人在主裡面合而為一了。

可是,今天可以看到基督徒因為聖靈的緣故,而在主裡面與別人合而為一嗎?似乎基督徒在考慮合一之時,想到許多理由,許多利害關係,想到自尊心受損,想到自己的氣下不了……想來想去,總是沒有想到聖靈,和為聖靈的緣故而合一。

作者:吳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