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當怎樣看信仰經歷?

信仰的經歷和理性兩者之間,常予人彼此對立的感覺。 無論是由20世紀初興起的「五旬節運動」(即「靈恩運動」的前身),到現今在普世教會大行其道的「靈恩運動」,他們都有一種高舉經歷,甚至把教義建基於信仰經歷的強烈傾向。他們醉心追求神蹟,並發展出諸如方言、靈浸、趕鬼、治病等道理,並以此為訓去教導人,建立了靈恩式的信仰。 近四十年來,自梵蒂崗第二會議開始(1962至1965年),天主教把中世紀講求靈裡經驗的各式「靈修傳統」炒熱了。在天主教牽頭,甚至各大基督教神學院、機構和教會的大力推動下,來自天主教神父的依納爵神操、近代隱修團體的泰澤祈禱和源自四世紀東正教的歸心祈禱等「靈修法」流行起來,大大衝擊華人教會。這些「靈修法」也是主張信仰經歷。他們教導人以鬆弛練習放鬆身心,以極短的字句或「禱語」排除心中的雜念,再運用想像力構想出聖經或生活的場景,與其中的人物甚至幻想中的「耶穌」對話。這種追求也是著眼於信仰經歷。 … Continue reading

因怒惹禍的兩兄弟

「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我的靈啊,不要與他們同謀;我的心哪,不要與他們聯絡;因為他們趁怒殺害人命,任意砍斷牛腿大筋。他們的怒氣暴烈可咒;他們的忿恨殘忍可詛。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49:5-7) 〈箴言〉說:「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箴29:11)聖經向來教導信徒在處事待人上總要制伏自己的心,不可為怒氣所勝。 … Continue reading

預言中今日的以色列

以色列是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民族。她是神的選民,蒙神所愛,被稱為幼年所娶的妻,地位得天獨厚。她是聖經中最重要的國度,神的旨意、榮耀全繫於她。 在聖經裡,以色列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中文聖經和合本曾2703次提到以色列這名字。在整個舊約歷史中,我們從以色列看見神的慈愛和誠實,也看見神的嚴厲和公義。 神透過管教以色列,顯明祂既公義又憐憫的慈父心腸;又透過以色列的預言,讓我們認識那位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將來要建立榮耀國度的救主耶穌基督。 … Continue reading

保羅的召命人生〔下〕

「若沒有奉差遣的,怎能傳道呢?」(羅10:15) 研究保羅的生平和書信,我們發現聖經七次記載或論及保羅怎樣蒙召。我們在上期【聖言牧語】(第135期)探討過其中四個: 〔一〕從母腹中呼召(加1:15-17) 〔二〕大馬色路上的呼召(徒9:1-9) 〔三〕安提阿的呼召(徒13:2) 〔四〕特羅亞的呼召(徒16:9-10) 今次,筆者希望與大家繼續探討餘下三個,當中讓我們明白保羅為何看神的呼召如此寶貴。 〔五〕 傳道的聖召(提後1:9) … Continue reading

保羅的召命人生〔上〕

「若沒有奉差遣的,怎能傳道呢?」(羅10:15) 神的僕人為神所召,得以獻身事奉主,是極大的殊榮。雖現今是神學教育普及化的年代,從上述經文看來,全時間獻身的人仍必須蒙神呼召、奉神差遣。若不是蒙神呼召,就沒有人能做傳道,這原則沒有因時代變遷而改變。 研究保羅的生平和書信,我們發現聖經七次記載或論及保羅怎樣蒙召。在這兩期【聖言牧語】(《整全報》135和136期),筆者將與大家探討這些經文,盼我們從中認識保羅的「召命人生」。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