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帶來的神學教育危機﹝下﹞

(續) 二、「學術研究」的不正確用途 不應以「理性分析」為「最高權威」: 「學術」從來不尊重權威;任何權威他們都要從「正」與「反」兩方面來辯證,凡未經學術辯證的,他們一概否定。其實聖經是惟一記載我們信仰資料的書,天然就成了「最高的權威」。如果否定聖經,還有甚麼根據可以用來衡量對與錯呢?等於我們推動一樣東西,我們必須站在「地球」上,借「地球」之力來推;如果沒有地球,我們就漂浮在太空,如何能推動一樣東西呢?如果「人的理性」是「最高權威」,人豈不是變成「神」?人用自己的理性來批判神,與人用自己的手藝來雕刻偶像,有何分別呢?他們這樣高舉「理性分析」,是不明白神揀選的旨意,因為保羅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7-29)他們也不明白聖經中的「默示」,是人的理性無法理解的。正如神對以賽亞說:「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所以不論「識字」與「不識字」都不能念這書卷(聖經的「文字」是外表的層面;「默示」才是深藏裡面的層面)。因為神在「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們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人的聰明必然隱藏。」(賽29:11-14) … Continue reading

世界之窗(2016年6月)

█ 選錄自《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於2016年5月4日在臉書專頁的報導: 「近日美國沸沸湯湯的事件,莫過於Target的跨性浴廁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全美第二大連鎖超市Target在4月19日宣佈,歡迎顧客『根據自我心理認知』使用廁所和試衣間。 … Continue reading

教養.學.行(二)﹝上﹞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前期分享到「教養」一詞,在(希伯來文[原文]的意思是「訓練、奉獻」(to train, train up, to dedicate)。筆者年幼時,就讀於一所由浸信會所辦的幼稚園,因而認識了深深地影響筆者的第一位老師。她教筆者認識第一首兒童詩歌,其中有幾句歌詞是:「耶穌愛我我知道,因有聖經告訴我,凡小孩子主牧養;我雖軟弱主強壯……主耶穌愛我,有聖經告訴我。」那時候,禮拜堂上左右兩側分別張貼了兩句經文:「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回顧這些事,皆令筆者非常感恩,終生難忘!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