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是基督教一件至為獨特的事,也是基督徒信仰歷程的頂峰。而耶穌基督的復活,更成為信徒掌握復活生命的依歸,故是甚值得考查的一個課題。基督復活之預言,早於列祖時代開始流傳, 並隨著歷史之發展逐步成就,以下筆者將依據聖經,與大家一同探討有關基督復活預言的奧秘。
Editor
二零零七年二月,(註一)在多倫多的英文報章,讀到一篇文章,說到將會在電視台Discovery頻道及Vision TV頻道播出的一部名叫「失落了的耶穌墳墓」 “The lost Tomb of Jesus”記錄片的報導,該記錄片說到,該片的導演已找到耶穌家族的墳墓,內有耶穌、耶穌的兒子猶大、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他所猜測的罷了)、抹大拉的馬利亞(也是他所猜測的)、耶穌的兄弟約西及馬太,甚至可能耶穌的兄弟雅各的骨頭匣(Ossuary),因此他甚至認為已找到耶穌的基因;這片由一個被一些影評人所稱為 Naked Archaeologist的Simcha Jacobovici森母查所執導拍攝,製片人為「鐵?尼號」大導演金馬倫,於二零零七年三月6日間晚上八時在加拿大的Vision TV頻道播出。 事實上,那個所謂耶穌家庭的墳墓,並不是最近才找到,它是在1980年時,在一個耶路撒冷Talpiot地區的房屋建築地盤挖到的,後來已交給了以色列古物部,內有十個骨頭匣,其中一個不知怎的已失掉,其中有六個骨頭匣上刻有名字,當中一個刻有「耶穌,約瑟之子」(Jesus, Son of Joseph),另一個刻著「猶大,耶穌的兒子」(Judah, Son of Jesus),「馬利亞」(Maria),「馬利亞」(Mariamne)(即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希臘名),「約瑟的兒子約西」(Jose, Son of Joseph),及「馬太」,當時這些發現並沒有令以色列古物部(現今已改名為以色列古物局Israeli Antiquities Authority)對它加以重視,祗將它們存放於伯示麥(Bet Shemesh)的儲物室中。事實上,這些名字,在第一世紀的時候,都是非常普遍的名字,就是新約聖經中也有一人稱為「耶數又稱為猶士都」(西四11),那實在就是與「耶穌」一樣的名字,不過中文聖經沒有繙成一樣的名字罷了。 有二本書,一本名為The Jesus Dynasty,另一本名為The Jesus Family Tomb(註二)(by Simcha Jacobovici),認為這就是耶穌的家族墳墓,它的根據似乎只有用名字統計的方式,它的論據及內容,簡列如下: 1 這麼多與耶穌家庭相同的名字出現在同一個家族,據森母查(Jacobovici) 所聘請來計算的一個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Statistician)統計學者所計算(Andrey Feuerverger),其不是拿撒勒人耶穌的家庭的機會大約祗有六百分之一。 2 刻著「約瑟的兒子耶穌」的DNA與刻著Mariamne的DNA完全沒有關連,所以若「這真是一個家族的墳墓」,他們二人是兩夫婦機會也很大。 3 第十個不見了的骨頭匣,(森母查)Simcha相信,就是幾年前風頭一時無兩的「雅各骨灰匣」事件提到的雅各骨灰匣,因為他們認為,很可能那骨頭匣就是失落的「雅各骨頭匣」,森母查且聘請了美國一間實驗室化驗,他們認為,它們很可能是出自同一個墳墓,書中說,若將雅各骨頭匣的因素加進統計裏,則這個墳墓不是拿撒勒人耶穌家族的墳墓的機會,祗有三萬之一機會。 Jacobovici之所以認為他找到耶穌的基因,是因為他下了定論,而且以「相信」的態度來處理這些資料。 其實,單憑幾個當時非常普遍的名字,就定奪那是那穌及其家族的墳墓,實在是太武斷的了,所以最初以色列古物部也沒有重視這個想法;1996年, … Continue reading
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四1/2) 傳道工作並不是所想像般容易的事,尤其在如保羅口中所說的環境中,人厭煩純正的真道,又會為人意所喜悅的增添好些師傅(當然是指有違於純正真道的師傅),這就更是極大的挑戰!也因此之故,保羅才以這強烈的語氣為提摩太作出囑咐,並點出了作好傳道功夫的要訣,也成了今天要作傳道的人的挑戰。 … Continue reading
天主教以彼得為最大使徒、為第一任教皇、為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活代表」;許多基督徒和傳道人一想到十二使徒和初期教會,就以為彼得是最高領袖,因為《使徒行傳》記述的歷史也事事以彼得領先。主在最後晚餐預言彼得將要三次不認主之時,也對彼得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意思是承認彼得在十二個門徒中「為首」,所以囑咐他堅固眾弟兄。然而彼得真的為首嗎?真的被神最重用嗎?筆者發現、從屬靈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這樣。只不過彼得愛爭論誰為大,主耶穌就讓他為大,要將他的軟弱浮現出來而已。我認為變得非常沉靜、更深入認識主的約翰,反而成了最被主重用的僕人,日後影響教會最大。
1. 感謝神!本學院預算每年舉行兩次【於十月份及三月份】公開的培靈聚會。第一次聚會定於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日(星期五)至四月一日(星期日)一連三晚,假「尖沙嘴平安福音堂」舉行。每晚由八時至九時三十分。 講員為: 三月三十日「星期五」黃永祥先生 三月三十一日「星期六」林澤揚先生 四月一日「星期日」 吳主光先生 ※誠懇邀請本院延伸課程的各位學員及眾教會各位弟兄姊妹參加!一同追求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2. 本學院全體同學已經成立了「學生佈道團」。將按需要接受各教會或學校的邀請主領佈道聚會。若有需要,請與本院聯絡! 在2007年3月17日「星期六」下午,本院「學生佈道團」將於青山道培敦基督教會主領佈道會,請代禱記念! 3. 本學院於本年度收生共八位,其中四位在這裡簡單分享一點他們的感受。 鮑耀發弟兄 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曾任職數行政職位。太太年幼信主。全家於一九九一年移民加拿大。蒙主帶領、九九年在加拿大列治文平安褔音堂受浸。二個兒子也在二零零零年蒙恩信主。同年全職在中信書室事奉。在零二年教會夏令會中全人奉獻,數年間在教會及機構事奉,然而神的呼召不斷,在零六年六月蒙神清楚引領要踏上神學院預備事奉之路,九月便進入整全訓練神學院接受裝備。我深深經歷神的恩典,願盡心獻上地上所餘的日子,專心事奉神。 陳翼弟兄 1988年在匯基書院決志信主,並於1997年在基督中心堂九龍塘堂受浸。1996年於城市大學應用物理學系畢業後,曾在匡智會、雨川小學及基督教互愛中心任職。2006年5月14日,在一個奉獻團契的聚會後,心中想起神的話──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當晚在禱告及神話語的印證下清楚蒙召。入讀學院後,生活變得十分規律,要學習謹慎自守。最寶貴的是宿舍的生活,弟兄們能和睦同居,這是何等的又美,何等的善。 吳芷雯姊妹 於香港科技大學畢業,主修土木工程。零三年末,當主耶穌以祂的大愛和權柄折服這個驕傲的人的同時,把呼召和應許放在我心裡,引導我決志時奉獻自己為祂所用。半年後的夏令會中,主喚醒我這個奉獻的心,幫助我認真尋求祂的帶領。在往後一年多,主不但讓我看到自己的敗壞和不配,也慢慢改變了我的價值觀,把愛人靈魂的心加給我,多次感動我為人的靈魂著急。零四年在旺角平安福音堂受浸,直到零五年末,一直等候的清晰的呼召臨到,再在主的恩領下,到了整全訓練神學院接受祂的造就。願感謝頌讚歸給愛我的主。 鍾詩葆姊妹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系,1995年在培敦基督教會受浸。回應神的呼召,全因衪的大愛。信主十三年,我的軟弱雖多,但神並未放棄我,反倒多次把我在患難中救出來,又多次鼓勵我,免我沮喪。我立志要完全委身這位必牧養我一生的神。一天,神全時間事奉的呼召臨到我,衪給了我應許: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太19:29),這使我不得不擱置了本已定下的生養兒女的計劃,因神使我明白屬靈的兒女更有永恆價值。願我一生合主使用!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