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2007年4月)

报导世界各地异端及潮流动向新消息


(《Friday Church News Notes》2006年六月十六日报导,www.wayoflife.org [email protected], 866-295-4143)圣公会也竖立佛像。新西兰的圣公会基督教会大教堂,于五月间竖立了一尊佛像,为要庆祝“国际和平日”和“佛诞”。到六月四日“五旬节主日”,这个糊涂教会又预备了一个祭坛,上面铺的布、竟写上一段佛经。耶和米先知从前对以色列人说的话,应用在今天的所谓基督徒身上,正是非常贴切。他说:“因为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今天大部份圣公会主义,像昔日主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23:27)


以下所报导的资料,乃《明报》今年01月19日星期五【明报专讯】几期的综合报导:中国共产党至今仍然不准内地教会在讲道时,讲及“世界末日”。其实、早于1945年,参与研制美国首枚原子弹的芝加哥科学家,创办了一份《原子弹科学家公告》杂志,现在由全球顶尖科学家管理,他们于1947年,即成立后两年,设立了一个“世界末日时钟”,拨动末日钟,由该杂志的委员会、和一群著名科学家如霍金等协商后作出决定。他们担心有一天世界会爆发核战,危害全人类的文明。这个“世界末日时钟”以午夜十二时为“世界末日来临时刻”;又以国际所发生的各种危害世界和平大事,作为拨向午夜十二时的指针。指针愈是逼近十二时,意味着爆发核战的机会愈大。“末日时钟”开始时,已经设定于十一时五十三分,意思是、还有八分钟就“世界末日”了。“世界末日时钟”自设立以来,已经有18次因发生世界大事而被拨动,最严峻一次是1953年美苏试爆氢弹成功,当时它距零时仅两分钟。冷战结束后、时钟共被拨动过6次,最近一次是在2002年,当时正值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及传闻恐怖分子寻求大杀伤力武器,科学家因此把末日钟拨快了两分钟。“科学家委员会”的前成员布兰顿指出,美国两个布什总统的不同政策,令“末日时钟”的指针走向两个极端──老布什的政策曾使“末日时钟”距离午夜最远;而小布什的政策,却驱使“末日时钟”几乎到达最接近午夜零时的时刻。今年一月十七日,《原子弹科学家公告》杂志再把“末日时钟”拨快两分钟,由十一时五十三拨至十一时五十五分。因该组织认为,最近的气候转变,对全球构成的威胁,远远甚于恐怖主义。


科学家将气候变迁的威胁、与核武危机相提并论,如此悲天悯人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当下最讽刺的是,美国虽是全球最强大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但不论是核武威胁、还是全球气候暖化威胁,美国都是罪魁祸首──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核子武器;同时,美国至今依然拒绝签署规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指出、科学研究显示,只要美国愿意签署《京都议定书》,让协议得到全面遵守,全球暖化效应将会延后100年以上。以霍金为首的科学家基于良心与良知,指出全球气候变迁、与核武危机的为祸,甚于恐怖主义。这份议定书,无疑是对美国拒绝履行环保责任的严厉批判。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总统布什依然无意签署《京都议定书》;另一方面,中国早于1998年已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2年核准了该协议。虽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排放量目前仍不受条约约束;不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国。以胡温为首的中共领导层、近年倡导科学发展观,并将环保问题列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但是,高速工业化的中国,环境污染的程度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很多大中城市在国际组织推出的世界污染情况最严重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香港在珠三角有6万厂商,有相当部分是污染制造者。如今,广东省开始以环保标准为由,赶走那些制造污染的港商。


笔者记得年轻时,极少人会相信环境会受到如此严重污染的。所以、研究末世预言的圣经学者,也甚少指出,环境污染就是世界末日大灾难的一种。十二年前,当笔者得到灵性大复兴,蒙神恩典研究《启示录》,成功写成《启示录研经亮光》一书之时,笔者指出、《启示录》所记载的“前四号”和“前四碗”所说的灾,就是陆、海、河、空遭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所至,如今已经得到最确实的证据了。试问今天世上还有那一个国家不紧张环境污染的问题呢?今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高声呼喊,“全球暖化”的问题已经带来愈来愈严重的灾祸了。例如:由数百名专家审订的权威联合国气候报告指出,全球气温正持续上升,海平面高度威胁沿海地区,据最新的估计,五十年后,南北极两个大冰洋都会完全溶化,海平线会上升十六米,即180尺,那时,世上所有低陆平原都被海水浸过了。印尼可能失去两千个岛屿;菲律滨的国土亦会大大缩小,正应验了《圣经》的预言,说:“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启16:20)又说:“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路21:25-26)


持续上升的气温到2080年前会令百万计人面临粮食短缺。因为“全球暖化”效应会使许多物种都会持续发酵,为此、挪威政府宣布将于3月起在北极深山建设一个大型“末日洞穴”,保存逾300万种已知植物的种子,作为人类粮食的“挪亚方舟”。倘地球遭遇到毁灭性的大灾难、如核战或行星撞击之后,人类可以从这“方舟”里取种籽,重新种植谷物。那座冰山,可以作为天然冷冻和防水的“种子库”。该“种子库”取名“斯瓦尔巴国际种子库”,因为建于挪威以北约1000公里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座山中,耗资约500万美元,料明年落成使用。“种子库”深入山腹120米,以隧道与外界相连。所有种子样本会在-18℃的环境中储存。就算机械冷却系统失灵,周边冻土层仍可提供天然冷冻效果。洞内设两大储藏室,面积各360平方米。种子用防水箔片包装,以防冷藏系统失灵时水分渗入。每500颗左右的种子装入一个聚乙烯封套内,放入塑胶箱后置于金属架上。每胶箱可放400包。种子储存期因品种而异,豌豆等只可储约30年,向日葵与稻谷的储存期则可长达一百年。布兰森悬赏2亿反暖化:负责人福勒表示,“种子库”投用后将尽量避免人类干预,只会每年派人检查一次确保正常运作,不设全职员工。他指“种子库”位于海拔约130米,除因其严寒地理环境可确保“种子库”长期不受破坏,也考虑到全球暖化威胁。“我们模拟了气候在未来200年急剧转变的可能,确保即使北极冰层融化,种子库仍处于海平面之上”。


日本气象厅周五表示,今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与1971至2000年的30年间平均温度相比,升高0.45℃,创下1891年有纪录以来1月最暖纪录。有专家估计,若格陵兰冰层全融,海平面会涨7米。另外,英国富豪布兰森周五宣布设立2500万美元(1.95亿港元)大奖,颁给能找出方法、在10年内每年消除大气层中10亿吨二氧化碳的科学家。本身为航空公司老板的布兰森强调此举并非伪善,重申将投资30亿美元对抗全球暖化。世银经济学家:全球海平面上升一米,发展中国家就出现5,600万难民。(路透社)华盛顿电:一名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周二说,世界海平面即使小幅上升,都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制造出5,600万环境难民。海平面上升预料是全球暖化所会带来的后果。关于海平面上升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评估报告、作者达斯古普塔(Susmita Dasgupta)说,根据某些科学模型的预测,本世纪海平面若上升一米,则埃及人口密集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将有四分之一被海水淹没。达斯古普塔在一个简报会上说:沿海国家,像越南以及毛里塔尼亚(毛里塔尼亚)、苏里南、圭亚那(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巴哈马和贝宁(贝宁)……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她引述跨政府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2月2日公布的报告,指出、即使温室气体现在稳定下来,未来几个世纪,海平面仍然持续上升。她同时又指出,1993至2003年间、全球海平面比1961到2003年期间上升较快,也比气候模型预测的要快。


鉴于最近多份报告均指出全球暖化危机,美国的态度亦开始转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施坦纳的发言人纳托尔表示,联合国暂定于9月举行世界领袖峰会,商讨全球暖化问题,集中讨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纳托尔说:“我们今年一定要令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达成成果。”环保分子和气候专家一直警告,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有朝一日会淹没岛屿。现在预言成真,专家发现全球首个有1万人居住的印度(相关新闻 – 网站)洋小岛洛赫切勒,已被海水吞噬。8年前,独立报曾报道太平洋珊瑚礁岛国基里巴斯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首次被海洋淹没。太平洋另一个低海拔岛屿瓦努阿图的居民因此疏散,至今该国仍在海平面以上。被淹没的印度洛赫切勒岛位处恒河(相关新闻 – 网站)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流入孟加拉湾的孙德尔本斯三角洲地带。加尔各答一间大学的研究员花了6年研究孙德尔本斯三角洲地带,因为位处偏僻,研究员直至在卫星图片中发现其中一个没人居住的岛屿苏珀里本格消失了,才知道这三角洲面临消失的危机。洛赫切勒岛附近另一个有人居住的岛屿科拉马拉三分二面积被永久淹浸。大学海洋学系负责人哈斯拉博士认为,“过不了几年”这个岛同样会被淹没。洛赫切勒岛与科拉马拉岛上的居民多移居至萨格尔岛,但其实这岛亦有7500公顷的土地已被淹没。哈斯拉博士指出,孙德尔本斯三角洲地带有十多个“消失中的岛屿”,受影响人数达7万。


联合国跨政府气候转变专家小组(IPCC)周五发表的气候变化权威报告,将影响各国及商业机构采取行动对抗全球暖化,而一直被指淡化温室效应的美国正密切留意报告。自周一起,500名科学家及官员在巴黎开会,逐字逐句审订该报告。今次报告是IPCC自1988年成立以来第4份气候转变评估报告。除了周五发表的报告外,还有两部分会于4月发表,其焦点在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成本。澳洲《时代报》昨率先披露4月发表的报告初稿细节,指出因全球气温未来将至少上升2至3℃,本世纪末前将有11亿至30亿人陷水荒﹔未来70年,全球会有多2亿至6亿人面临食物短缺,而沿海地区泛滥则会危及700万个家庭。有份撰写报告的皮尔曼博士周二说:“(报告的)信息是,全球不同地区都暴露(于温室效应)。”他又指出,中国及澳洲的主要农耕地区将失去大量雨水,而非洲及孟加拉等穷国最受全球暖化影响,因为它们没有足够能力应付涝旱。报告亦提到澳洲东南部山脉积雪将消失,主要农耕地区默里达令河盆地的水,到2050年时将下降10%至25%。至于欧洲,阿尔卑斯山中部的冰川将融化;若干太平洋岛亦会频遭热带风暴吹袭。冰川加速融化年降66厘米以东道主身分出席会议的布罗达表示,打击全球暖化已成为法国及欧洲的政策。他表示,03年导致法国1.5万人死亡的热浪唤起国民关注全球暖化。很多与会人士担心报告仍不足以反映暖化问题的迫切性,尤其对两极及其他地区冰雪造成的影响。世界冰河监测机构周一的报告指出,冰川流失量正加速扩大,2000至05年间平均每年厚度减少66厘米,是80年代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