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鱼到牧养

彼得第一次蒙召、记载于约翰福音第一章,那一次是由他的弟弟安得烈领他去见主的。当然,安得烈领他去见主之前,必定先向他讲述昨夜与主耶稣同住,发现主耶稣真如施洗约翰所说,是弥赛亚(约1:41),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是用圣灵施洗的,又是神的儿子(约1:32-34)

彼得听了,十分希奇。及至来到耶稣跟前,彼得还未介绍自己,主耶稣就先主动对他说,说:“你是约翰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希腊文是“彼得”)。”(约1:42)这样,彼得就同意耶稣真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是用圣灵施洗了。于是彼得就做了耶稣的门徒。

其实,彼得真的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是用圣灵施洗的吗?真的,只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而已,因为主已经接纳他为门徒了。但主知道,这么肤浅的认识,是不能成大器,不能被主用的。所以主计划向他作出第二次呼召。

得人如得鱼的呼召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主耶稣在彼得的岳母家中,从日落开始医治病人,一直医病到很晚才休息。第二天清晨,主就离开他们,到旷野去了。彼得和众人追上耶稣,要留住他,他却婉拒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讲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4:38-44, 可1:36)

主知道彼得的心,所以路加福音第五章告诉我们,主故意来到尼撒勒海边,借用彼得的船,要向着岸上站的众人讲道。当时,彼得、雅各和约翰都十分疲乏和丧气,因为整夜打鱼都打不到什么。主耶稣来借船的时候,约翰和雅各都“洗网”去了,意思是要把网收藏起来,不再打鱼。但彼得,由于非常羡慕主,没有去洗网,反而留在船上,静心聆听主耶稣讲道。那堂道必定讲得非常感人,所以讲完道之后,主吩咐彼得“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彼得愿意。我们研究彼得回答主的话,就知道他内心的争扎情况,他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我们分析这句话,有好几点值得注意:

  • 彼得称耶稣为“夫子”,可见安得烈向他见证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是用圣灵施洗的”,他还未信得未够深入。他心目中的耶稣,只不过是一位“很会讲道的老师”而已。
  • 彼得和其他同伴昨夜整夜劳力,完全失败,现在十分颓丧、疲乏、灰心。昨夜的失败证实一件事,就是靠自己的经验、劳力,若没有神赐福,一切都会徒然。人的智慧和力量极其有限,连打鱼这么小的事也不能靠自己成功,如何能叫自己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呢?
  • 彼得虽然打鱼失败,却说:“但依从你的话……。”意思表示,主刚才讲道非常感人,所以彼得认为主耶稣并不是一位“夫子”这么简单,从他所讲的道得知,他里头有测不透的深度。他可能真是弥赛亚,真是神的儿子,真是用圣灵施洗的,但这几方面纵然是真实的,对于自己现在的职业困境,又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耶稣真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照理,跟随主到处去传道,就什么都不用愁了,主才是我们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所以彼得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依从主的话”去试一试打鱼,看看结果怎样。
  • 彼得说:“我就下网。”意思是我顺服,放下自己的经验,把船开到水深之处,然后下网。存这样的心态去下网,一方面是出于尊重主,佩服主的讲道;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试探主,要看看这位主的神性能力深度如何。

圣经告诉我们,结果彼得圈住许多鱼,是破记录那么多,多到一个地步,一条船打鱼,竟然两条船都装不下,网险些裂开,承受不了那么多。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幸运”。但在彼得看来,他深深发现,这是神蹟,主藉这神蹟明明地回答彼得心中试探主的那些问题──跟随主到处去传道重要,还是打鱼重要呢?跟随主做传道人可以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经济问题吗?到底主耶稣的属灵深度,是否深到值得我放下妻子、职业、去传道吗?噢!现在主分明是要藉这神蹟来告诉我,主是无限丰盛的主,是控制万有的主,在主无难成的事,生活问题根本是小事,主里头的生命之道才是大事。我这个罪人,怎敢用试探主的心态去打鱼,我真是大大得罪主了。

于是彼得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主对彼得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这句话,在彼得听来,含有许多意义:

  • 主表示赦免彼得试探主的罪,而且还因为彼得有一对属灵的眼,能够看见主的神性,主就认为,彼得正正合乎主用。这是何等喜出望外的事,才蒙赦罪之恩,就立即被主看为合用了。所以彼得里头,一定涌出难以形容的喜乐。
  • “得鱼”的价值已经十分宝贵,现在主要用他去“得人”,将他的职业观提升去得人的“灵魂”,这岂不是比得着许多的鱼更宝贵吗?鱼怎可以与人的灵魂相比呢?肚子饱怎可与叫人得永生相比呢?喂饱家人怎可以与满足神的心相比呢?懂得怎样撒网怎可以与明白神的道相比呢?彼得感到,真是宝贵到难以致信。
  • 彼得认为自己是个无学问的渔夫,本不配被主用去做传道,但是主用的不是学问,而是顺服,就像打鱼一样,凭自己的经验,必然失败;若照主的话去做,虽然没有学问,主还能叫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得人渔夫”,如同“得许多鱼”那么容易。能成为神重用的仆人,是多么的幸福!将有许多人因自己的事奉而得永生、得拯救,何等宝贵!至于生活所需,那不应该再是问题.放心交托主,主必能够解决一切最困难的问难。

于是,彼得决定撇下自己的职业、家人,专心跟主出去传道,为天国大业而劳力。约翰和雅各也受了彼得的激励,一同撇下一切跟随主。从前他们跟随主,是决志信主;这一次撇下一切跟随主,是奉献自己做传道人,是更深的认识主,因为被更高的价值观所吸引。

牧养的使命

“得人如得鱼”的呼召,重点只在“价值观的提升”。然而,单是这方面仍然不能叫人成熟,被神大大使用,所以主复活以后,在提比利亚海边向彼得再作一次呼召,要叫彼得承接主的事奉,作为自己的事奉,就是“牧养和喂养主的羊。”(参约21章全)

在彼得听来,好像很难接受,上一次主呼召他“得人如得鱼”,现在又要他“转行”,改为做“牧羊人”,放弃自己的全部经验,重新学习吸收牧羊的经验,怎可以接受呢?但是,主三次问他“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意思就是要彼得用“爱”来克服这一切困难。出于真诚爱主的心,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因为主在十字架上为自己牺牲,这样的大恩和大爱,就是为主死一千次,也不能报答,何况主要自己“转行”,为要承接主自己的事奉呢?

所以主这样呼召他,为的是要训练他进一步学习:

  • “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奉”:像主一样,因为主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0-11)羊怎会得到丰盛的生命呢?就是因为好牧人自己也像“曾被杀的羔羊”,但他复活了,胜过了死的权势,所以这位主牧养我们,能将自己的生命影响我们的生命,叫我们的生命也丰盛起来。这样的事奉,远远比“得人如得鱼的事奉”好得多。
  • “求质而不求量的事奉”:“下网打鱼”注重的是“量”,但“牧养喂养”注重的却是“质”,主要彼得从注重“量”转过来注重“质”,这样的事奉才能讨神喜悦。
  • “是主成功,而不是自己成功的事奉”:“网到许多鱼,甚至网险些要裂开,又装满了两条船”,这是自己的成功;如今主要训练彼得,放弃事奉中属于自己的成功感,转而牧养喂养“主的羊”,是将成功感归给主。人若占了主的成功感,就不是“事奉主”,而是“事奉自己的肚腹”(罗16:18, 腓3:19)
  • “以爱来作个别牧养,而不是群体撒网式的事奉”:从前主呼召彼得去“得人如得鱼”,彼得的念头是注意到“很容易就得到许多人”的事奉方式,现在主要他“牧养和喂主的羊”,是要他以爱主的爱,来爱主的羊──牧养出于爱,喂养出于爱,因为每一只羊都是主的代表。要知道,“网鱼”不用感情关系,但“牧养喂养”却需要用丰富的感情。
  • “牺牲自己为羊,而不是打鱼取利的事奉”:从前彼得以为,跟随主不愁经济问题,因为主随时都可以得许多的“鱼”,何况主还答应得许多的“人”?今后必定会不缺乏生活供应的;现在主重新呼召彼得,要他牧养和喂养主的羊,他就必须像主一样,为羊群牺牲自己,而不是从羊的身上取利。所以彼得年长时说:“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5:1-4)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