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不起的代价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十九21/22)

“跟从我”是主对人发出呼召时常用的语句,但有别于一般例子,这经文记述的事件中主的呼召,是源于少年人主动属灵理想的寻求,是主在回应少年人的话。对于神的召唤,每个期望委身的人都必会面对,但这个少年人在主的呼召下却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无法付得起这么的一个委身代价。这是一个失败,是一个鉴戒,也是一个值得每个委身者反思的问题。

1. 物质的代价

按经文直接的叙述,少年人忧愁地走了,是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不能放弃产业,不甘变卖所有分给穷人,就是不能面对在委身道路上物质的代价。

人活在物质世界中,或多或少都对物质有着一种“恋情”,因为她给予安逸、赐予保障、又带来享受,一旦要离别,总有依依不舍之感。然而,一个委身事主的人,在物质道途中就难免有所放弃,这从主论到“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玛门和神)”的讲论可以明白,一个追求主、追求天上的事的人,在他里头就不能再存有属地物质的目标。难怪主曾说道:“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一个跟从主的人,就连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也可以丧失,又何能带着更高的物质生活理想呢?计较物质的人无法走在主的路上,不甘放弃物质的人,也不配作主的门徒,这是物质的代价,是立志跟从主者的第一步。

2. 舍己的代价

少年人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我们不知道他产业的多是他白手兴家的成果还是承继而得的财富,但不管怎样,这实在都是他名下所拥有的。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就是把己的富足转换成穷人们的恩惠,而使得自己也成了贫穷,己的财富在此也变作为别人的财富。若然这些财富皆为承继而得,则这代价只局限于“拥有”的丧失,但若财富为劳碌的成果,则这代价更属长久劳苦的白费。

圣经的用语暗示少年人的不能舍,原因在一个“很多”,似指若非拥有的多,舍也就变得容易,这也似乎是人所能明白的。有一个道理不难理解,就是人可以拥有许多,但实际上能用的却相对的少,然而,希奇的是人仍不断追求拥有更多,以致把自己推至难以舍去的地步;这“很多”已不再是人的需用,乃是人的装饰,是人荣耀的保障。“很多”的舍去,已不再是物质而已,更是已的放下,难怪少年人无奈地离去,这也是一个委身的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一个能视人的荣耀为无物者,才能真正进至跟随主委身的道途中。

3. 生命的代价

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这么一来,少年人就反成了一无所有的穷人,他的“分”可能为一群人解决了眼前的需要,但自己却即时丢进生活的徬徨中。主曾劝人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这正因为人视吃喝为生命的必需,没有吃喝就生命难保,当人变得一无所有时,这再不是生命虚荣的丧失而已,更是生命丧失的表征。

撇下所有,跟随主耶稣,正是一种愿把生命搁之一旁的心志,表明为主之故,已甘于生命的失丧。主曾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这话对许多信徒而言虽不难理解,我们又岂不知道一个为生命拼搏的人仍必会眼见自己生命的丧掉,反过来一个能为主置生命于不顾者,却才是真正找着生命,成为生命的拥有者。然而,在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真能对这必死的生命满不在乎,只把主的道路作为人生的焦点?这是沉重的代价,也是能保守人不致退去的心志。

4. 信仰的代价

论到生命的不顾与任由其丧失的代价,其实主也不是没有予人出路。在主吩咐少年人把所有的都变卖分予穷人的同时,也以“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并“你还要来跟从我”紧接其后。

原来把所有的分出去并不是真正的丧失,只是借此换作天上的财宝;而“你还要来跟从我”也不是加倍的代价,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之出路。一个从拥有很多财富瞬间变成一无所有的人,前路与生活当然全然逆改,无从掌握,何去何从,有谁知晓?但主以“跟从他”作为这指示的终结,这本不是另一个要求,乃是同一个指引的另一面,让少年人可以走上一条全新的路。

但少年人退去了,这指引下的退去,不但展示少年人对财物与己的不舍,更是他信仰中的空虚。之前的回答曾一度让主喜爱,但在这指引的试验下,其信仰的虚空即时显露无遗,无从掩饰。

变卖所有而改得天上财宝,少年人不能接受;财富下的人生改作跟随主的生活,少年人无力踏上。这表明了在少年人的心中,天上的财宝又怎及地上眼前财富的真实?跟随主的生活又怎能及财富下的人生有保障?这是信仰实际的流露,是人信仰测试的良方。

谁能真正按主心意踏上委身之路?谁是真正名副其实的门徒?只有具备这超凡信仰的人,地上财富在他们眼中既不是这么的真实与必需,拥抱财富的人生也不是如人所看得的如此可靠,反之,只有走在主的脚踪上,遥望着属天宝贵的应许,才是他们最感稳妥的道路;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确保到底的委身,一生不离主的道路。

作者:黄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