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音主义

百年来,教会一直小心防范“新神学派思想”,因为它不信圣经,不信神蹟,不信来生,不信任何灵界的事物,最后甚至发展到连神的存在也不信,宣布“上帝死了!”可是,“新神学派思想”容易防范,由感染“新神学派思想”而变质的“福音派”,称为“新福音主义”就难防得多了。不过,要防备“新福音主义”,我们得先认识几个影响这时代变质的重要人物。第一个是葛培理,他可以说是福音派的传道人中,第一个最先接纳天主教、新神学派、和灵恩派的人。关于这一点,请读者参考浸信会云大卫牧师所著《葛培理与罗马天主教》一书,二零零三年一月种籽出版社出版。

第二位是C.S. Lewis,他与葛培理齐名,只不过葛培理专注于布道事工,他就专注于神学思想,是一位著名作家,被选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深远的神学家和护教士。因他的大力推动,基督教与天主教才能联合得这么广泛和成功。请参看拙著《教会大合一运动可以接纳吗?》一书,二零零三年七月,种籽出版社出版。

第三位是David du Plesis,他在历史上称为“五旬节先生”,因为他主动向新神学派的总部“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CC)传道,结果带动天主教、新神学派主流教会、和灵恩派教会,大大成功地合一起来。请参看拙著《灵恩运动全面研究》(101-144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种籽出版社出版。

第四位是美国富乐神学院,教会增长系的教授Peter Wagner 和他的副教授 John Wimber,他们二人合力,从八零年代开始,发动了“灵恩第三波运动”,又称为“葡萄园运动”,将灵恩运动的方言、和神蹟奇事带入福音派,使福音派大大变质;又加入与天主教、新神学派、灵恩派所推行的“大合一运动”中,影响世上百份之七十的福音派教会,接纳灵恩运动,和教会大合一运动。

第五位是“夏露奥肯加博士”(Dr. Harold Ockenga),他是将“福音派主义”(Evangelicalism)改变成为“新福音派主义”(New Evangelicalism)的最重要人物。可能我们华人教会不太认识他,然而,他在西方社会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1)“美国全国福音派联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的创始人;2)富乐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创办人之一,也曾经一度出任富乐神学院院长一职。3)“世界福音派团契”(World Evangelical Fellowship)第一任主席。4)“葛培理福音协会”(Billy Graham Evangelical Association)的董事。5)《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的董事会主席,亦曾一度担任过这份杂志的总编辑。6)曾为夏露兰西博士(Dr. Harold Lindsell)所著的《为圣经而战》(The Battle for the Bible)一书写过序言。在这序言中,他为“新福音派主义”解释说:

“‘新福音派主义’的诞生,可以说是与我在1948年,在帕萨丹纳(Pasadena)城市演讲厅(Civic Auditorium)所发表的演讲词有关。当时我在演讲中,一方面承认“基要信仰主义”(Fundamentalism)的神学立场是对的,另一方面我却指出,基要信仰的教会观、和社会观,却是不对的。我呼吁大家放弃‘分离主义’,又呼吁人人都应该参与‘社会关怀’。结果我的呼吁得到许多福音派人士热烈的回应。……‘新福音派主义’与‘基要信仰主义’很不同,因为‘新福音派主义’放弃分离主义,又肯定今天不同宗派之间的神学对话是有价值的。再者,‘新福音派主义’还有一个新的重点,就是将福音的重心放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实际生活上,使福音显得更有意义。”

从这位代表“新福音派主义”的夏露奥肯加博士所说的话来看,福音派早已渐渐变质和衰落,这是造成“教会大合一运动”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实,如果不同信仰的教会也可以合一,福音派这个名称就无需要存在了,因为它的存在,原先是为与新神学派,和其他异端教派划清界线用的。“新福音派主义”实在是变了质的“福音派主义”。他们在某一个程度上接受了“新神学”的不信思想,因为不甘心被人称为“新神学派”,于是就称自己为“新福音派主义者”。所谓“新福音派主义”,其主要的特征如下:

1. “新福音派主义”要借着心理学、社会服务、社会关怀、文化迁就、学术研究态度等,来制造一套甚为复杂的理论,为要使福音更能迎合年轻人、异教人士、政治家、电影明星等。这种迎合人的福音,其实是降低了圣洁本质,变成“世俗化的福音”。按其性质,这样的福音是不能叫人得救的。

2. 新福音派主义的福音内容:1)强调“爱”多于“公义”,因此讲福音不注重叫人认罪悔改。2)用人的方法拉人入教,下意识地认为这样就等于叫他得救,其实这些人是未被圣灵重生的。3)福音注重心理辅导、学术分析、文化迁就……。不相信“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因此,他们所传的福音,不是‘直接福音’,只不过是‘间接福音’。因为认为传讲古旧的十字架信息,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乃要多讲迎合他们喜好的时事资料,娱乐信息,迁就他们的时代心理,才能叫他们接受福音。4)所以他们的福音,针对人的头脑、肉体的需要、社会的关系,多于针对人的灵魂、永恒的盼望和人与神的关系。5)为此,他们研究传福音的策略,多以“改变福音”为重,很少研究怎样才能“改变人”。

3. 对世界:1)他们主张,基督徒应该在各方面与世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强调“入世”才能影响社会,可惜他们“入了世,却不自觉地不能“出世”。2)他们的福音节目,娱乐成分非常高,类同“欢乐今宵”,务求多姿多彩,叫观众感到满意为止。“楝笃笑布道会”之类的福音聚会,是为表表者。因此,他们被卷入世俗漩涡,不能自拔,还美其名为“切合时代需要”。3)因此他们对异端和世俗,常常采取“妥协”态度。以“社会服务”为大目标,以致教会渐渐变成社团,失去属灵的本质。4)他们尽量避免针对罪恶和魔鬼,认为这种针对性的信息,是惹人反感的,所以他们也不太重视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因为“分别为圣”的意思,就是与世俗隔开。5)他们反对将“属灵”与“属世”分开,甚至视“属灵”为不合时宜,或是不合理性的,虚构出来的东西。从他们的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常常反属灵,认为属灵主义是叫基督教与社会脱节的凶手。

4. 对异端:1)他们采取“学术开放态度”来鉴别一切信仰和路线,鼓励人人应该重新思考自己一向所相信的教义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许多信徒不服自己教会的传统信仰。2)他们教导人思考辨别的准则是人的理性,任何权威,包括圣经在内,都要放在人的理性下接受批判。他们从来不尊重任何权威。3)为了学术研究,他们常常向各类异端开放,说是与之比较,然后可以取异端之“长”,舍自己之“短”。由于他们的灵性根基不好,往往将异端之短取了回来,将自己之长,舍了出去,造成教会大大变质。4)因此,他们认为,应该永远保持与任何异端“对话”。但是,这么多年来的对话,却大大促进“与天主教大合一”,使教会的信仰,加速变质。5)为了强调保持与异端对话,他们极力反对圣经所教导的“分离主义”,不肯与异端分开,乃认为“尽量求同存异”,叫教会合一,才是圣经的真正教训。6)在人的理性,和学术批判之下,他们极力反对“圣经无误”这一类教义。认为圣经确实有许多错误,而且圣经的教训不能放在任何“处境”之下都行得通,这就是他们所发明的“处境神学”了。他们认为,圣经必须放在科学和现实生活之下能行得通,才是圣经写成的目的。7)他们解释经的原则,以迁就进化论、社会群体、民主、人权、妇女解放、心理学、精神病学、同性恋等为重。他们看这些为“基础观念”,认为释经不得超越这些原则,不然,就不能将圣经适合现今时代的需要了。

5. 他们非常信息重视“积极思想态度”(Positive Mental Attitude):1)因此,他们讨厌和反对任何“消极态度”(Negative Attitude)。2)因此,他们认为责备罪恶、异端分辨、属灵纠正……,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又强调任何异端都有长处,所以应从积极方面来看异端,多多向他们学习。3)为了表示积极和成功,他们主张要建立华丽堂皇的大教堂、信息要注重建立各人的自尊、对各类异端量采取欣赏态度,不随便加以分辨和排斥。4)他们所传的福音,称为“成功,健康和置富的福音”(Health, Wealth, and Success Gospel)……,事事标榜成功、发财,和神医。5)他们明知这样的“积极思想”乃源自从印度教而来的“新纪元运动”,这种运动,今天在全世界各地,严重地拆毁许多基督徒的信仰,叫他们行邪术、交鬼和信仰变质,但他们仍然不肯丢弃这种“积极思想”。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