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三次不认主的预言

人生最大的恐惧,就是来自无法预知明天,掌握将来;因为人从始至终都是受着时空的限制。正因为这样,从耶稣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能够确定,祂就是神的儿子。

就以耶稣预言彼得跌倒为例,从马可福音十四章30节一句简单的话,那里提及耶稣曾经对彼得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单是这一节经文,就已经涵盖以下几个复杂的预言:

一 对象是彼得会跌到

这里所说的跌倒,乃是指著彼得否认主而言。在十二个门徒中,彼得对耶稣最为忠心。同时在过往的表现上,他都是较为出色,因此怎么可能是他否认主呢?照推理来说,其他门徒的可能性,例如多马否认主的机会大得多,因为即使众门徒说见过复活了的耶稣,但是他总是不相信。

二 时间是在当夜发生

耶稣说了彼得要否认祂那一句话以后,不出几个小时之后,便一一应验在彼得的身上了。经过的情况,大概是在筵席完毕以后,耶稣便和祂的门徒一同前往客西马尼园祷告。当捉拿耶稣的差役来到客西马尼园,因为天黑的缘故,所以他们认不出耶稣来。从这一点来看,原本应该没有人可以认出彼得。怎知在那里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就是彼得曾经用刀,砍了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右耳。这个一时冲动的行为,埋下了日后无法推诿与主是一伙的伏线。

三 内容是三次否认主

有关彼得三次否认主的过程,四本福音书也有记载。但由于每一本书都各有不同的焦点,所以要整合为一个连贯的事蹟,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其中马太福音所采取的,是一个概略的记载,但却特别注意到彼得在当中,有两次起誓。马可福音则着重,有关“彼得第一次否认主”、“鸡叫次数的情况”等,如何精确地发生。而路加福音交代了几个决定性一刻的来临。唯有约翰福音描写得最为详细,大概因为它是较后写的一卷书,所以可以把彼得否认主的过程,明确地分为三个场景,因此笔者就以它为主要骨干分析这事。

首先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彼得从始至终,都是对耶稣那么忠心耿耿。不然的话,他也会像其他的门徒一样,都离开耶稣逃跑了。再者若不是彼得在耶稣被捕以后,远远的跟着祂,最后来到大祭司院子的门外(注一)。那么耶稣所说有关彼得要否认祂的预言,便会一一落空了。

最后令彼得被人认出来的过程,却是由于很多巧合的事,堆在一起才会发生的。有关彼得三次否认主的事,大家也好像耳熟能详,但其实能够掌握每一次否认主的转捩点,却是大家所忽略的。当中惊险而曲折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进入院内  约翰福音补充了一个很清晰的资料,就是彼得第一次否认耶稣的时候,是在一个被称为“看门的使女”面前发生的。经过的情形乃是这样:话说当耶稣在大祭司的官邸里受审的时候,彼得很想进入院内打探耶稣受审的情况。刚巧在那里遇见一个门徒,他也是跟着耶稣来到那里,而且也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于是那门徒就和看门的使女打过招呼,就领彼得进去(注二)

    怎样也始料不及,那位看门的使女竟然认出彼得来,并且对他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

    彼得回答说:“我不是。”

    经彼得一口否认,那位看门的使女似乎也没有坚持下去,就让彼得进入院内。

    奇怪的是在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中,都记载彼得第一次被人认出来时,并不是如上述所说;乃是在一处有烤火的地方。

    原因乃是这样的,在上述的那一位“看门的使女”,约翰说她是在大祭司官邸作看门的,这与马可福音称为“大祭司的一个使女”,应该是同一人。她大概在“私底下”认出了彼得以后,一直也心生不愤,为了要确定他就是和耶稣同伙的,所以专程跟到烤火的地方,最终第一次在那里,“公开地”把彼得认出来了。

    其实当时的环境漆黑一片,彼得怎样会被人认出来呢?在这个过程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很微妙的因素。第一,就是在约翰福音记叙了当时的天气很冷,所以大家才会围聚在一起烤火。其次在路加福音则准确地指出,就是因为大家一起在烤火,然后才有机会让那使女,透过微弱的火光,“定睛”地看着彼得(注三),把他认出来。

    马可福音特别提及,彼得在被使女发现他之后,就离开那里到了前院,就在这时候鸡就叫了(注四);只是他好像一点也意识不到。

  2. 站着烤火  约翰福音明确指出,彼得第二次否认耶稣的场景,同样是在烤火之间被人认出来的。但当仔细比较之后,就会发觉原来是在两个不同的烤火场合。前者应该是在院内;而后者则是在前院。另外在烤火的姿态上也有明显的分别,前者在路加福音所记载彼得是“坐着”来烤火;但后者在约翰福音则说,彼得是正“站着”烤火时才被人认出来。

    原来彼得从内院出来了以后,过了不多的时候,因为天气仍然是很冷,逼得他不能不渗入烤火的人堆中,祇是今次却与仆人和差役为伍!

    既是这样,他若果是被旁边一同烤火的差役认出来了,这实在无话可说。但马可福音则再指出,彼得在第二次被人认出来,最终也是与“那使女”有关的。自从“那使女”在门口认出彼得之后,一直把他视为一个奸细,即使在彼得第一次当众否认和耶稣是同一伙以后,他仍然是把彼得咬著不放。今次她惟有向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注五)。”

    彼得又不承认,但由于今次所面对的是一群差役和仆人,因此为了取信于他们,所以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事实上也没有人拥有足够的証据去顶証他。

    照计来说,彼得若果在这个时候离开,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在路加福音交代了,在彼得第二次与第三次否认主之间,约过了一小时。彼得之所以愿意留下来,目的是要表明他很想尽最大的努力,来証明自己对耶稣的承诺。但纸是包不住火的,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些人终于找来了铁一般的証据来指証他。

  3. 証据确凿  众人找来两个有力的証据,令彼得无法再否认下去。因为除了样貌以外,今次再有在旁的人对彼得说:“你的口音把你露了出来了。”

    为什么口音会把彼得暴露了出来呢?

    原因就是较早前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彼得曾经伤害了一个人的耳朵。虽然圣经没有记载彼得曾经说过什么话,但是在拿刀砍掉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耳朵时的过程中,必然说过一些话。诚然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口音实在是一个很有力的証据。

    此外还有一个第一身的见証人,正是大祭司的一个仆人,彼得曾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出来顶証他(注六)。其实到此为止,彼得已经无法再狡辩。但他仍然嘴硬,并且发咒起誓(注七)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彼得正想再进一步解释的时候,路加福音记载在“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这亦是第二遍的鸡叫(注八)

    就在这时候,众人却被另外一股人流,夺去了他们的注意力。那就是耶稣刚好被审讯完毕,已经开始离开衙门,准备带到彼拉多那里。路加福音特别注意到那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就是主转过身来看彼得。正因为这一望,才能使彼得记起在较早前,耶稣对彼得所说的话,他将会在鸡叫两遍以先,三次不认祂;果然丝毫无误地发生了!

    回顾耶稣所说彼得三次不认祂的预言之所以能够应验,最初只不过是遇上了一个认识大祭司的门徒,然后他才有机会进入内院。之后,若果不是那位使女锲而不舍的要揭露他,彼得也难以被人认出。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天气太冷。若不是这样,彼得也不需要烤火取暖,更不会造就了“使女”与“烤火”放在一起,就如硝酸加入甘油一样,结果就是那一点微弱的火光,令彼得无所遁形。最奇妙的是,不知那一只鸡,竟然准时地啼了。通常来说,鸡叫是会连续发生的。但是在这两次鸡叫之间,却相隔了一小时以上。当然彼得一生也不会忘记,最终是因为自己在客西马尼园的一时冲动,令自己多了一个背叛主的名号。

    以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在耶稣意料之内。这一方面表明耶稣的大能,另外一方面,即使是彼得那么软弱,但是也可以深得安慰。


注释:
一、约翰福音十八章16节
二、约翰福音十八章16节
三、路加福音二十二章56节
四、莎琳纳.哈斯汀,《圣经的故事》,台北:猫头鹰出版社,页240。耶稣的时代,在巴勒斯坦当中,公鸡总是在黎明之前啼叫,是很普遍的。
五、马可福音十四章69节
六、约翰福音十八章26节
七、马太福音二十六章74节
八、巴克莱著,文国伟翻译,《马可福音注释》,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2年,页425。书中指出,原来罗马人夜后的时间,是从黄昏六时至翌晨六时分作四更计算的。到了第三更,即早上三时,在守卫军队更调前,即吹起号角,称为gallicinium,这个拉丁字,意即鸡啼。但笔者却认为文中所说鸡,正是一般在早上会啼的鸡;因为牠在两小时内已经啼了两次。故并不如书中所说,每四个钟头。吹号角一次。

作者:李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