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经文:“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2-24 )

这段经文是保罗上耶路撒冷,路经米利都,约见以弗所教会长老时,所说道别的其中一段话。保罗表示,圣灵在“各城”里向他指证,有捆锁与患难等待他。意思是说,圣灵已经作了多次这样启示。稍后,保罗来到推罗,这里的弟兄们又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4)之后,来到该撒利亚,又有著名的亚迦布先知用保罗的腰带捆绑自己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于是与保罗同行的同工们,和该撒利亚的众弟兄,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既不听劝,众人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21:10-14)

保罗违背圣灵吗?

不少解经家认为,保罗实在不应该不听劝,因为这是圣灵多次又清楚的指示。既然出于圣灵的感动,为什么保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殉道狂”呢?这是不合神的旨意的。

其实,经文的意思只是说,圣灵启示“有捆锁与患难等待”,并没有直接吩咐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反对的人认定(徒21:4)明言“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这句话既然出于“圣灵的感动”,保罗就应该顺服下来。其实我们细心读上下文,就知道,经文的正确解释是,圣灵只感动该撒利亚的弟兄们,叫他们知道有捆锁等待。但他们知道以后,就按自己的意见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并不是圣灵直接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一生从来未曾违背过圣灵,就如在第二次旅行布道之时,圣灵不许他到亚西亚传道,他就立即顺服。之后,耶稣的灵又不准保罗到庇推尼去传道,他也完全顺服,没有违背。何故这一次明知上耶路撒冷会有危险,反倒不顺服呢?可见,这一次不去是有原因的。

我们若细心研究保罗向以弗所教会长老所说的话,不难会发现,保罗表示这一次上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甚至“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因为他“从主耶稣”领受了一个特殊的“职事”,这就是他认定,圣灵并没有吩咐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不然,圣灵的吩咐岂不是与主耶稣给他的“职事”有冲突吗?因此,他坚持服从主耶稣先前给他的使命,甚至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这种态度绝对不是“殉道狂”。当然,各城的弟兄们领受了圣灵的启示,又因为人人都爱保罗,关心他,不想他在耶路撒冷遭到什么不测,但保罗却认定,圣灵启示的意思只不过是要他有心理准备,因为他将要在耶路撒冷遇到捆绑。

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或问,究竟保罗从主耶稣得到什么特殊职事,叫他连性命也不看为宝贵?经文给我们的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再问,什么是“证明神恩惠的福音”?耶路撒冷岂不是福音的发源地,并且到如今还有主的众使徒在那里传福音吗?何需保罗冒死到那里去再传福音呢?

原来保罗上耶路撒冷去“证明恩惠的福音”,并不是一般传福音,而是要向教会证明,外邦众教会都像犹太人一样“蒙恩得救”,现在他们又乐意将捐款带到耶路撒冷,与犹太教会中贫穷的弟兄“分享”神所赐的“恩惠”。正如保罗向罗马教会提及这事之时,说:“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筹募款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这固然是他们乐意的,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因外邦人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分,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罗15:26-27)

“恩惠的福音”所说的“恩惠”,在圣经中常用来代表“爱心的施赠”。所以,“真福音”不但能叫人信主得救,也能叫人乐意“分享神所赐的恩”。正如约翰所说:“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7-18)

“真福音”也包括“分享恩惠”这一点,实在是今天教会应该特别留意的。我们不是说,信福音,还要靠善行来成全,才能得救。我们乃是说,信了福音,还需要用“分享恩惠”的行动来证明我们实在是“蒙恩得救”,因为人从神那里蒙了恩,怎可能对别人的缺乏置若罔闻呢?

今天的教会是否已经遗忘了“恩惠福音”的特质,以致甚少关心有缺乏的教会?今天的信徒所相信的福音,是否与圣经所传“恩惠的福音”相同,以致我们甚少看见信徒主动关怀别人的需要?但是当初福音传开的时候,“分享恩惠”是非常普遍的,何竟现在甚少有人提及?

神记念穷人

请看主耶稣开始出来讲道,就特别选上贫穷的人作为传福音的对象了。他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路6:20-21)主耶稣不是单用口讲,也尽一切所能关心贫穷人。除了医病赶鬼,不收取半分钱之外,他自己虽然也很贫穷,还是常常拿钱出来赒济穷人。所以犹大在最后晚餐中出去卖主之时,其他人还是为主去吩咐犹大赒济穷人。不少有钱人想跟随主,主却吩咐他们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而不是分给主和他的门徒。

人的善行不能叫人称义。虽然如此,神仍然非常欣赏赒济穷人的善行,特别加以记念。百夫长哥尼流就是最好的例子了,神特别派一个天使向他显现,说:“你的祷告和你的赒济,达到神面前已经蒙记念了…。”(徒10:3)

捐钱大行动

初期教会之所以叫人如此向往,最主要原因,是人人都变卖田产家业,拿出来分享,凡物公用,叫贫穷人也得同等的照顾。后来司提反殉道,门徒被逼四散,教会不能再住在一起,凡物公用。但是,当安提阿教会听见先知亚迦布预言“天下将有大饥荒。”他们就决定照各人的力量捐钱,托巴拿巴和扫罗带到耶路撒冷去,供给贫穷的弟兄。(徒11:30)这是何等美的爱心行动。要知道,先知所预言的是“天下”将有大饥荒,意思是连安提阿教会也不能幸免。但安提阿教会却不关心自己的需要,反倒关心耶路撒冷教会的需要。再者,我们在人类历史中,从未听闻“饥荒未到,赒济善款先到”的事。这样的爱心分享,就是保罗所说“恩惠的福音”了。

当保罗和巴拿巴为外邦人信主,是否也要受割礼的问题,而上耶路撒冷去向众使徒质询之时。彼得、雅各和约翰用右手和保罗行相交之礼,承认神差派保罗做外邦人的使徒。但他们却向保罗和巴拿巴表示,盼望他们“记念穷人”。保罗表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2:9-10)。从那个时候开始,保罗就常常劝外邦教会,将捐款带到耶路撒冷去,帮助贫穷的弟兄们。而且,在保罗所写的书信中,也常常提及教会供养孤儿,和六十岁以上的寡妇。(参提前5:9, 16, 帖后3:10-11)

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新约圣经的教训,极少提及信徒应该奉献支持教会的劝勉。因为在“教会是神的家”的观念下,信徒奉献支持自己的“家”,是天公地道,不用常常提及的。但新约圣经常常提及的,却是劝人捐钱赒济穷人的教训。我们常听见一些教会引用如下经文来鼓励人奉献,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悦的。”(林后9:6-7)他们没有想到,这段经文不是用来劝人奉献,乃是劝人捐钱帮助穷人的。圣经从来不用“捐钱”这个词来形容奉献给神,只用来形容施舍给穷人。反之,圣经却用“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太22:21)这样的劝勉来叫人奉献给神,是“当”给的,像“当”纳税归给该撒一样。神绝对不要人施舍捐助,神要的是“当归给神”的、而且是“最好”的。因为这是神所“配”得的。“敬拜”一词,在希腊原文是”worship”=”worth”+”ship”。意思是向神表示“你配得,因为万有都是你创造的。”但是,圣经劝人捐钱帮助穷人,却远远多过劝人奉献给神。证明神是何等注重赒济穷人。然而,今天教会疏忽了这一点,证明已经远离了初期教会的特质了。

犹太人歧视外邦人

保罗誓要上耶路撒冷去,为要证明“恩惠的福音”。但是,“恩惠的福音”只是带捐款给贫穷人吗?不,赒济穷人,是为解决人肉体的需要而已。只为肉体的需要,保罗认为不是最有价值的。原来,保罗心中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借着外邦人的捐款,盼望可以促成犹太人与外邦人和睦。

保罗深知,犹太人有一种非常歧视外邦人的心理。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神的选民、是圣民、是亚伯拉罕蒙福的后裔;而外邦人却是“狗”、是污秽的、是未受割礼的、是淫乱的、是不可相交,连与之一同吃饭也是可耻的。

这种心理不但在不信的犹太人心中,甚至也在耶路撒冷那些有名望的使徒心里头。因此,彼得在异象中,虽然三次听见神吩咐他吃那块大布里的走兽,神又三次向他解释说:“神所洁净的,你不要以为俗而不洁的。”他还是不肯吃。在犹太人的心目中,这些走兽是代表不洁的外邦人。所以圣灵吩咐彼得跟随外邦人百夫长哥尼流派来的兵,到他的家中去。彼得就害怕起来,带了六个犹太人同去,好证明自己不是故意与外邦人来往。及至到了哥尼流的家,一进门,彼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后来彼得虽然看见圣灵主动地降在哥尼流全家每一个人身上,认定“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5)彼得以后还是一生不向外邦人传道,只作奉割礼的犹太的使徒(加2:9)。可见连有名望的使徒,歧视外邦人的心理也根深蒂固。

保罗在全世界各城传道,到处都受到犹太人骚扰,甚至暴动杀害。连耶路撒冷教会里的基督徒,也起来破坏保罗所建立的外邦教会,将“别的福音”渗透加拉太教会(加1:6-9)、增加保罗捆锁的苦楚(腓1:17)、在当时全世界所有基督徒之中,只有三个奉割礼的犹太人叫保罗心里得安慰的(西4:11)。犹太人憎恨外邦人最显著的事例,可算是保罗为自己申辩的那一件了。保罗在耶路撒冷被反对他的犹太人差一点杀了,幸好千夫长把他救出来。保罗请求千夫长让他向犹太群众申辩。保罗就用希伯来话作见证,将自己怎样在大马色见到主显现,和主怎样向他说话的经过,详细说出。及至说到在耶路撒冷圣殿中祷告,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你赶紧的离开耶路撒冷,不可迟延,因为你为我所作的见证,这里的人必不领受……。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当群众一听到“往外邦人那里去”这句话,他们就喧嚷,高声喊叫:“这样的人,从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徒22:17-24)当时千夫长也不知道群众为什么会突然骚动起来。

犹太人这种恨外邦人的心理,彼彼皆是。旧约有著名的约拿先知,宁愿被抛下海淹死,也不肯到外邦人的尼尼微城去传道,是为典型的例子;从新约开始,主耶稣在拿撒勒故乡会堂里,当提及先知以利亚不帮助以色列的寡妇,只帮助一个外邦撒勒法的寡妇;又提到以利沙先知不医治以色列人的大麻疯,只医好一个外邦叙利亚将军乃缦的大痲疯;主的同乡人就要将他推下山崖,想要杀死他。……许多许多事例,数之不尽,显出犹太人憎恨外邦人,不肯与外邦人相交。可能因此,历史上无论犹太人到那里去,都成为最可憎的人。他们被希特勒屠杀、被俄国沙皇屠杀、被天主教的十字军屠杀……。直到今天,中东一直争战不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歧视外邦人。

难做的和事老

面对这种极深极深的歧视,保罗认为“恩惠的福音”可能会造成犹太人与外邦人和好。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他不成功,他带上耶路撒冷的捐项并没有发挥半点作用,而他自己在耶路撒冷立即被捕,险些被杀。虽然千夫长救他出来,犹太人也起誓,不杀保罗,就不吃不喝。虽然如此,我们非常佩服保罗,毕竟他由始至终,一直冒死去爱那些一直想要刹死他的犹太人。后来他因而被囚,还是没有后悔,盼望用爱心感化他们,就是可救到一些人也是好的。他认为,如能成功,就是连他性命不保也是值得,也不看为宝贵,就是如此他亦要做个“和事老”。所以他在以弗所书里,讲了许多外邦人与犹太人应该和好合一、成为一体、一家、一国、一殿的真理。

笔者深被保罗冒死上耶路撒冷去做“和事老”所感动。因此,我也曾尽力做过十几间教会的“和事老”,可惜全部不成功。我对这些教会敌对的双方说:“你们之间的仇恨,还可能大过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仇恨吗?但保罗认为,主用“血”使他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灭了冤仇、归为一体。(弗2:13-16)这样,如果我们不肯和睦,硬要为自己的意见而“分裂基督的身体”,我们就不是“废掉冤仇”,而是“废掉主藉血和身体所造成的和睦”了。我们是谁,竟敢为一己的意见,废掉主的身体?

笔者曾听到英国一间西人教会闹分裂,逼使教会的牧师也辞职走了,聚会人数大跌。我就冒昧地写了一封英文信,想要劝勉这间纯正信仰的教会在主里面和好。我在信中说:“我在加拿大,你们在英国;我是中国人,你们是英国人。你们那一边发生什么事,我不尽了解,更没有资格对你们作出怎样的调解。但我只知道一点,就是你们中间发生的事,只属个人得失的事,并不是为重大真理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绝对不应该‘为个人得失’的事而损害‘基督的身体’,‘为个人脸子’而‘叫神的名受羞辱’……。”结果,那教会回我一封信,这封信,任何人都会猜到他们说些什么。他们说:“…我们的事,你是不可能了解的…。”为这句话,世上千万个分争解不开,千万个离婚事件悲惨收场…。是的,他们的事别人怎可能了解呢?但是,主以身体废掉冤仇的爱和牺牲,又有谁了解?“恩惠的福音”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明白?

耶稣基督的死,为我们造成赎罪祭。但这是不是主牺牲的最终目的呢?不!主在称为“大祭司式的祷告”(约17: )中表示,他认为得救的人要“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才是最终最完美的目的。教会要像“合成一个贞洁的新妇”献给基督,这才是神创造天地和人类历史的最终计划。然而保罗看见犹太人与外邦人水火不相容,犹太人总是看外邦人为不洁的族类,保罗就甚难过,认为如果能叫犹太人与外邦人和好,就是死也是值得的。

主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 )意思是说,人若真心信靠主而成为神的儿子,就要有神儿子使人和睦的特性在他们里面。今天我们称为纯正信仰的基督教众教会,有什么表现,表示我们在主里面合而为一呢?我们看到一种怪现象:凡是信仰不纯正的,例如新神学派教会、天主教教会、灵恩派教会…等,都是非常乐于合一的教会(甚至与异端和异教合一);但是,凡是信仰越纯正,越保守的教会,例如弟兄会、福音堂之类的教会,都是非常难以合一的教会。他们为小许不同,就不能一起聚会,不能相交了。美其名是为了真理,却是为了“姊妹应否蒙头”、记念主应该“用萄葡酒还是用萄葡汁”、教会“应否用钢琴”、教会应用“什么名称”……等小事,不惜长期不相交、不相通、不相关…,老死不相往来。试问,合一重要呢,还是维持这些小分别重要呢?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