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神的呼召 ﹣全时间事奉

圣经明说:“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罗10:15)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神的呼召,才能献身做传道。小时候,记得浸信会有一位牧师说:“上一代做父母的,常警告不乖儿女说:你再不用功读书,就捉你去做传道,你就知死了!”可见当时的人非常惧怕做传道人。但今天却相反,可能因为传道人有相当优厚的薪金,许多人都想要做传道,于是又有长者警告人说:“你们要怕做传道,好像怕下地狱一般!”

不错,神的仆人比世上君王还要尊贵,值得人人羡慕。但是,请记得圣经也警告我们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传道人犯罪比一般信徒犯罪要受更重的刑罚,这是圣经十分强调的真理。亚伦两个儿子因为“献凡火”,就被神烧死了;乌撒祭司因为没有用杠来抬约柜,改用非利士人的牛车来拉约柜,结果就在扶约柜之时被神击杀了;摩西只因为在百姓面前发怒,不尊神为圣,就不准进入迦南,死在尼波山上;那个年轻的神人奉差派向耶罗波安说预言,回来的时候,只因为违返神的吩咐,在路上接受了一位老先知的款待,在他家中吃饭,就被狮子咬死了……。

这样的例子在圣经里面还有很多。因此要怕做传道,像怕落地狱一样,这话是对的。事实上,许多传道人一生救人很少,败坏人却很多。一般教会败坏都不是因为会众的缘故,乃是由于传道人带头败坏。甚至将来世界末日也是这样,是因为假先知勾结假基督,败坏神的教会,使之变成大淫妇,所以才产生末世大战,败坏全世界。

然而,你想这些假先知在当初他们献身做传道之时,会不会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假先知呢?不,他们都不知道。他们还以为自己会在主面前得赏赐,谁知主显现之时,将他们拒诸天国的门外。他们很不服气地对主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主却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太7:21-23)。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很成功!但从主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成功是“作恶的”,目的是要利用做传道来肥己,不是事奉主。

或问,究竟怎样才能清楚神的呼召呢?以下七个大原则可能会对读者有多少帮助:

一、 神呼召的声音:研究主呼召十二个门徒的方式:第一类是主耶稣做主动向门徒呼召的。例如主耶稣亲自来到税关那里,对税吏太马说:“你跟随我吧!”(太9:9)主呼召腓力也是这样(约1:43)。第二类是人出于羡慕的心,主动前来求主收他们作门徒的。例如,是安得烈向西门彼得介绍,彼得出于羡慕的心,才主动前来跟随主的。是腓力向拿但业推介,拿但业初时还以为拿撒勒不会出什么好的,及至见主面,被主说出了他的心事,他就佩服主,决定跟从主了。今天我们很难有主做主动前来呼召我们了,甚至连这一类的异象或异梦也很少。今天我们普遍所谓蒙召,多半都是由于我们羡慕事奉主,而主动来到神面前求问的。或问,羡慕事奉主的心,就等于“蒙神的呼召”吗?是的,不过条件是人有没有信心,和付大代价来跟随主的决心。圣经记载一个文士羡慕跟随主,主却向他表示:“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首的地方。”(太8:20)但这个文士付不起这样的代价就退去了。出卖主的犹大,可能当初表示愿意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但他这样说是出于不诚实的心,所以主虽然无法推辞他,他跟不成功,并且将自己吊死了。犹大之死,我们不能质疑主说,为什么要收他作门徒呢?要知道,责任不在主,乃在说话不诚实的犹大自己。不过,神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神救赎的计划因犹大出卖主而得以成就。犹大实在是今天凡想要献身做传道的人的鉴戒。献身错了,因为付不起代价,误会了神的呼召,后果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二、 感动与印证:所谓“神的呼召”,通常是指一种“强烈的感动”。这样的感动在脑海中越来越变得强烈之时会变成“异象”,是自己心中想出来、久久不能磨灭的“异象”。未必是超自然的,可以是自然的;未必是狭义的异象,可以是广义的异象。要分辨这样的感动和异象是出于人意,还是出于圣灵的感动,我们需要有圣经文支持。倘若心中的感动与圣经真理不合,即使感动是多么的神奇,也不是出于神。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印证”。所谓“印证”,就是看看客观的其他条件,例如自己身边的其他人有没有类同的感动。所以向教会的牧者请示是不可少的。长期祷告中,看看自己心中有没有平安,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再想一想自己的恩赐、年纪、健康、家庭……等方面,能否与自己的感动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印证。印证本身不是绝对的,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口才和表达能力都很重要,凡说话不清楚的人都缺少这方面的印证。年龄太轻或太大、身体有残障或有重病的都不适宜做传道。学历过低,连自修的上进心也未能养成的人,很难在攻读神学之时,应付烦重的阅读、思考和书写工夫……这些都是缺乏印证的实例,一般来说,很难做传道人。

三、 蒙召是被吸引:神呼召我们,通常都是用“吸引”的方式来叫我们羡慕事奉他。因此,人不应说:“我其实不是太愿意献身做传道的,只不过神把我‘捉’来,我就逃不了。”要知道,神绝对不会勉强人去做任何事,连悔改信耶稣,神也从来不会勉强人的。圣灵与邪灵的分别就是在此:圣灵尊重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清醒地做抉择;邪灵却褫夺我们的自由意志,用迷惑的方式来逼我们就范。彼得告诉我们,神用他的“荣耀和美德”来召(吸引)我们(彼前1:3)。既然是吸引,蒙召的人应该是羡慕的、是快乐的、兴奋的。人听到神呼召的声音,其实是听到许多吸引他的信息,例如人灵魂的宝贵,服侍主的甘甜,属天的赏赐,永恒的价值观等。人被这些宝贵的信息吸引之时,就好像听到神呼召的声音一样。我们说“印证”不是绝对的,但“被主吸引而羡慕做传道”却是绝对的。没有正面的属天吸引,只有负面的属地担心和争扎,决不能产生一种属灵的羡慕,也不能构成神的呼召。

四、 基本的事奉心志: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负面的争扎。本来负面的争扎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这也是必要的。例如,我们应该争扎,能否为神的缘故忠心到底。因为传道人一生不能转业,献了身之后就不能说“献错了”(参传5:4-6)。保罗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林前9:16-17)主劝我们要计算代价:“开了工,能否完工”、“你能否用一万兵敌人二万兵”(路 14:30-31)。所以决定奉献传道之前,要问一问自己,能否有“耶和华忌邪的心”,像非尼哈一样,将那奸夫淫妇杀死?因为这样耶和华才将祭司的职任赐给他和他的后裔。此外,我们还要自问,能否有“受苦的心”?因为主明说,他受逼迫,事奉他的人也要逼迫。保罗见证说,凡立志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从古以来,有那一个先知、使徒和神的仆人不受苦的呢?但在苦难中,传道人丰盛的生命才能发挥出来。

五、 配偶和独身的考虑:奉献做传道,配偶能够同心是不可少的。倘若配偶不肯走这条路,自己就是认为多么的清楚神的旨意,也不能单独行事,因为二人已经成为一体了。但是未婚的姊妹想要奉献做传道,也要注意能否为主守独身。原来自称蒙神呼召的人,通常姊妹比弟兄多.但后来真正做传道到底的,却是弟兄比姊妹多。因为在传道的事奉之中,弟兄比较容易有成功感,姊妹多半都会容易半途灰心,因为感到好像被人歧视,人们看女传道像“打杂女工”一样,什么琐碎的事丢给她们做。再者,弟兄可以娶一个普通职业的姊妹做妻子,不会影响他的事奉;女传道若嫁给普通职业的弟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很难继续被教会聘任为全职传道了。因此,姊妹献身做传道实在要考虑清楚能否为主的缘故,可能一生要守独身。

六、 恐惧无济于事:许多人在考虑蒙召传道的过程中,常常被恐惧感缠绕,甚至不敢参加夏令会,因为怕再听到神呼召他的声音。笔者知道,有人甚至怕到患上精神病。如果读者也有这方面的惧怕的话,请接受我的“安慰”:从今以后你可以安心了,因为你里头的惧怕感,正好是一个明证,证明神并没有呼召你做传道了!。神既然不会勉强人,当然也不会任用任何存有惧怕的人。基甸打发所有惧怕的人回去,只剩下三百个不惧怕的人,就是这个道理了。其实笔者要请问你,你怕什么呢?怕入错行,将来没有前途吗?你就错了,传道人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使命”与“职业”完全是两回事。为“使命”而献身的人,不以自己的成功为念,乃以完成神的托付为念。主不希望手扶的人再“向后看”。倘若你怕的是不清楚神的旨意,结果不但不蒙神悦纳,反而败坏了神的教会。笔者劝你大可以试一试“当正”自己是一个传道人一样去生活和事奉一段日子,学传道人一样灵修、事奉、阅读、研经、传福音、过简朴生活……,看看自己是否越来越有感动做传道人,还是越来越惧怕做传道人,这样就可以清楚了。其实主要是信心问题,有人不需要什么印证就清楚神的旨意,有人就是得到许多印证还是不敢走上去。有一位长者这样说:“什么时候你走上去,你就清楚了。”有一个原则我们必须紧记的,就是什么时候你说你清楚神的呼召,什么时候你就开始成为一个传道人了。不要以为读完神学,有教会正式聘用,才是真正的传道人。世上有许多被神重用的传道人从未读过神学,也有许多读完神学博士的传道人不被教会聘用。传道人要活出神的呼召来,圣灵自然感动众人认同你是神的仆人。

七、 将最好的献给神:奉献做传道,像奉献供物给神一样,要将最好的、无瑕无疵的、没有残疾的,献给神。神最憎恨人将有残有疾的、不洁的、奉献给他(参亚1:6-14)。因为这样等同将神的地位贬低,连“省长”也不如(亚1:8)。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考试成积不好,不能升学,就产生不如献身做传道的念头。也不要因为失业才考虑做传道。笔者认为一位很爱主,任职很高的弟兄,他全家移民到多伦多去,失业很长时间。这时,心里常常听到多年前神呼召的声音,要他献身做传道。他争扎了许久,通不过良心,怕自己因为找不到工作才献身做传道。最后神怜悯他,让他找回原先在香港放下的那份高级职业,上工做了一阵子之后,就为主辞了工,决定献身做传道人。这样,他就再没有将有残有疾的献给神的感觉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