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事奉的态度

基督教众教会有一个很可悲的现象,就是大部份圣工人员“对老板忠心过对神忠心”。人人把“事奉”看为“业余义工”──不是为“赚钱”的,就可以随时辞职。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绝对不会这样。他们会准时上班、过时加班、晚上进修……,深怕老板不满意。即使受薪的“传道人”也不见得忠心,因为明明见到摩门教派数以万计的“长老”,两个两个出去天天逐家探访,他们也因此增长神速;耶和华见证人会也是这样,他们的信徒每周出击三小时,遍布全世界;“法轮功”虽然受到极严厉的打压,还是一直在公众场所勇敢地宣传他们的思想;“东方闪电”虽然备受全世界反对,他们还是勇敢地在大路口摆设宣传,诱惑不少人;现在我们竟然见到“穆斯林”也公然在大学里派单张,挑战基督徒和他们辩论……,“传道人”就是不肯出去传福音,也没有为普世教会大衰退而焦急,为什么呢?

惟有主“配”受敬拜

读者可能认为原因有许多;笔者却认为整个基督教越来越世俗化,神学教育越来越学术化,事奉主的人普遍看不见“属灵层面”──看不见“主的荣耀”,看不见“灵魂的宝贵”,不明白“圣经的默示”,不重视“天主的赏赐”。例如:如果一个人看明白《启示录》第五章“天上的大敬拜”,他的事奉态度会截然不同:

1.“只有主配”:

经文叙述天上的大敬拜,由头至尾都以主耶稣“配”为核心。那位大力的天使大声宣布:普天下“没有配展开、配观看”神右手“书卷”的(这“书卷”就是“神救恩的计划”)。约翰就大哭,因为代表神的救恩计划没有人能成就。亲爱的读者,这就是我所说的“截然不同”了。我呼吁所有事奉神的人、传道人和神学院都应该重视这一点。因为今天教会见到异端盛行,神的众教会大衰退,岂不是代表神的救赎计划未能成就吗?为什么不“痛哭”呢?为什么不着急呢?

有一位长老来安慰约翰,指出“神的羔羊”已经“配”揭开那书卷,“能”成就神的救赎计划。于是“四活物(天使的代表)和二十四位长老(教会和圣徒的代表)”就俯伏在羔羊面前敬拜,天上就出现极大的敬拜和赞美,是整本《圣经》从来没有这样荣耀和伟大的大敬拜。全因为羔羊“‘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敬拜”的英文是 “worship”,原意是 “worth”+“ship”=“配”+“关系”的意思。普天下只有主耶稣“配”接受我所献上的一切。地上的老板“不配”,世上所有称为“神”的都“不配”。这一点如果我们能明白,我们事奉主的热心,就必然胜过所有“老板”和任何“神明”,教会增长也比任何“公司”和“宗教”更快,充份地彰显神的荣耀。

2.“主用重价买我们”:

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赞美主说:“因为祢……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这个“买”字是借用古时的“奴隶买卖制度”,形容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是主的“奴仆”,所以我们的身体、生命、主权、财富、时间、精力……全部都是属于主的。所以我们的“敬拜”是表示──承认主耶稣“配”做我们的主人,因为祂用“血”买我们,价值远远贵过我们的生命。地上的老板所给我们的“薪金”不能与主的“血”相比。这样,为什么我们事奉地上的“老板”忠心过事奉“主”呢?何况主把我们“买”回来,不是要我们做“奴仆”,而是要我们:

  1. 成为国民”:做自由人,做天国公民,不再像“奴仆”一样受约束。从前我们做金钱、情欲、脾气、仇恨、世俗、酒精、赌博、毒品……的奴隶;主把我们“赎”回来,释放了我们,还我们自由。所以今天我们是否愿意事奉主,主没有勉强我们。主所看为宝贵的,不是勉强我们做“奴隶”,而是我们甘心情愿地“与主同工”。
  2. 作祭司;在地上执掌王权”:原来“基督”这词是希腊文 “Christos” 的译音,原意是“受膏者”,是指古时的“大祭司”和“君王”在就职礼中接受圣膏油“浇”在他们头上,视为“受膏”。但神定规,所有“大祭司”都不能兼任“君王”;所有“君王”都不能兼任“大祭司”。只有耶稣基督一人能一身兼两职。主第一次降世,先做“大祭司”,把自己的身体献为“赎罪祭”,然后升上高天,像“大祭司”一样进入天上的“至圣所”,为我们代求。主第二次降世,是在末世时代回来拯救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作“君王”,统治全世界。

如今主把我们“买”回来,不是要我们做“奴仆”,而是要我们做“基督人”(Christian译为“基督人”才对),意思是像主一样做“受膏者”。正如彼得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所以我们现在为“祭司”,应该像主一样“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12:1);等主回来之时,我们也与主一同“作王”。亲爱的读者,如果我们真的明白,又真的相信,我们被主“买”回来,竟然不是做“奴仆”,而是做“祭司”和“君王”,我们该何等的兴奋、何等的热心才对?传道人的事奉必定胜过世上所有国家的“首相”;所有基督徒必定乐意事奉主,胜过所有大公司的“CEO”。这就是“属灵路线”。

基督教怎可能会像今天的样子──差不多所有宗教和异端都热心过我们,增长得快过我们?笔者说这话,极度盼望能挑起所有基督徒的“羞耻感”──为我们落后于魔鬼的工作而感到“羞耻”。

3.“应以七赞回应”:

千千万万天使又大声回应,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们知道,天使都是“服役之灵”,奉差遣到普天下来服事我们的。所以他们的回应,其实是代表我们的回应。认为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赞美得对,所以大声将“七赞”归给主,承认主“配”得着这一切。这“七赞”是什么意思呢?既然大敬拜表示承认主耶稣能成就“神的救赎计划”,所以这“七赞”就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领会,显出主耶稣伟大的成就:

  1. “权柄”:原文是 “power”,译为“权柄”是指主拥有“万军”,称为“万军之耶和华”。但也可以译为“大能”,显示主创造宇宙万有,称为“大能者”。
  2. “丰富”:原文是 “riches”,译为“丰富”是指主所创造的“万有”。所以人应该承认一切“丰富”都是属于主的。主将“丰富”赐给我们,所以发展到《启示录》第七章,这“七赞”中的“丰富”就改为“感谢”了。(参启7:12)
  3. “智慧”:原文是 “wisdom”,指主创造万有的“智慧”(参箴8章),所以宇宙万物藏有各种“物理定律”,被科学家不断发现;也是主在历史上维持万有的“智慧”(弗3:9-10),叫万有都互相效力,达成神的旨意(罗8:28)。
  4. “能力”:原文是 “strength”,与上文 “power” 有别,是指主死而复活,升上高天,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有名的、今世的、来世的“能力”。(参弗1:21)
  5. “尊贵”:原文是 “honour”,接续上文,应该是指主基督复活升天之后的“地位崇高”,得以坐在神的右边,神又赐祂“超呼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福音传遍天下之时,主在外邦人中也被尊为至高。(赛52:13, 玛1:5)
  6. “荣耀”:原文是 “glory”,应该是指主耶稣全然成就“神的救赎计划”所彰显的“荣耀”。所以主看自己死后,返回天上与父神一同享“荣耀”。(约17:1)
  7. “颂赞”:原文是 “blessing”,中文常译为“祝福”,其实原意是“祝愿”或“颂赞”。代表教会最后复活被提到天上,称赞主基督的大救恩、大作为。

这样我们看见这“七赞”,将整个历史,由创造至末世,“一切值得骄傲的”全部都归给主,等于承认自己本来“一无所有”,这就是“敬拜”的真正意思。但我们真的“一无所有”吗?不!主却要我们与祂“一同坐宝座,一同享荣耀,一同承受万有”。亲爱的读者,如果我们真的认识主,应该没有人不爱主;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主买我们回来做“祭司和君王”,没有人不乐意事奉主的。可是,今天有这样的“属灵观点”,肯承认“一切值得骄傲的,都应当归给主”,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事奉的基本态度──“无我”

所有服事地上老板的人都认为,必须处处显示自己“有才华,有成就”,才能赢得老板的欢心,给自己更高的“薪酬”。这是对的,因为“工价”是用“劳力”赚取的。但是服事“主耶稣”就不能这样了,祂创造你,赐你才干,连你自己和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主的”。我们只不过是“管家”,替主管理这一切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将“七赞”全归给主,承认自己“一无所有”。

保罗指出,主所拣选的,原是“世上愚拙的,……世上软弱的,……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什么呢?因为神“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凡自夸的,就是将“七赞”归给自已,夺取了神的荣耀。所以神的仆人不应标榜自己任何成就。其中最明显不应该的,就是以为尽一切努力去得“博士学位”,又处处示意要别人称他们为“博士”,这样事奉才能成功。其实他们不认识神,不晓得神的旨意喜欢“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主耶稣认为,神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

要知道主让我们“作祭司”,我们有很高贵的身分。但主自己为“大祭司”,倘且为罪人牺牲自己成为“赎罪祭”;我们做“祭司”的,岂不应该效法祂,牺牲自己成为“活祭”,又承认这样事奉是“理所当然”吗?(罗12:1-2)主让我们“在地上执掌王权”,我们有很大的荣耀。但主自己是“万王之王”,尚且头戴“荆棘冠冕”,我们岂能不与主“一同受苦”,才配与祂“一同作王”,审判世界和天使吗?(参罗8:17, 提后2:12, 启20:4-6)

所以“属灵路线”告诉我们,事奉主的“基本态度”是“无我”──将“荣耀全归给主”,自己“一无所有”。例如:

  1. 仆人事奉只为彰显基督:

请看“施洗约翰”,为什么主耶稣认为“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路7:28)?因为约翰为做“主的开路先锋”,因为主“至大”,约翰才能“大过所有人”。约翰又认为,主是“新郎”,自己只不过是“陪伴的人”。所以“主必兴旺,我必衰微”,是很自然的事。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事奉态度了。

不过,约翰坐牢太久,见到主耶稣不来救他,就受不了这样“衰微”下去,开始怀疑主不是基督。主就指着他说,如果他跌倒,“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路7:28)因为离开了主,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这使我们看见,事奉主必须“无我”,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仆人的责任就是彰显“主”。倘若仆人夺取主人的荣耀,就是背叛,因他想要做“主人”,这就是撒但当初在天上所犯的罪。

另一个例子是保罗。我们看见保罗胆敢说,自己“一点也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之下”(林后11:5),不是因为他比所有使徒更伟大,而是因为他比所有使徒受更多苦──“无我”(林后11:23);又因为主基督亲自向他显现(林后12:1-5),将“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告诉他,他就为这真理争辩,不容“那些最大的使徒”左右他。(参弗3:6, 9)为此,保罗招至所有犹太人都憎恨他,连许多犹太传道人都“增加他带锁链的苦楚”。但他说:“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0-21)意思是,为传扬基督而“活”,为传扬主基督而“死”,这样的“人生”才有益处。这就是所有仆人应有的态度。

这不是说,基督可以彰显“自我”,却不准我们彰显“自我”。其实基督也没有彰显“自我”,基督一直隐藏祂自己。祂教门徒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6-28)祂接受父神给祂的“苦杯”之时,对父神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26:39)这就是“无我”。因为基督肯降到最低(无我),所以父神才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9)亲爱的读者,基督降卑到“无我”才升到至高;我们岂能例外?所以“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2)这是“金律”。但愿今天那些“神学博士”能明白,你们到处宣传自己是“博士”,又叫众人称你们为“博士”,要叫众人看你们为“高”,神就看你们为“卑”了。这就是“属灵路线”。

  1. 仆人事奉必须无所求:

按古时的观念,“仆人”被主人“买”了,就是主人的产业,是属于主人的。仆人为主人做工,是他的本份。他做得不好,主人就责备他;他做得好,主人用不着要感谢他。主耶稣解释这一点说:“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还谢谢他吗?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路17:7)所以仆人事奉的态度必须“无所求”。这就是“属灵路线”。

可是,话虽然这样说,主耶稣却非常爱祂的仆人。所以主说:“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司提反殉道之时,大声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徒7:56)为何司提反不是看见主“坐”在神的右边(参诗110:1, 太22:44, 徒2:34),而是看见主“站”在神的右边呢?答案是,因为主尊重为祂殉道的司提反,要起立欢迎他返回天家。所以主又告诉以色列人,将来有一天祂会“从婚姻的筵席上回来……叩门”,仆人如果听见就立即开门的,主会非常欣赏他们,然后“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路12:35-37)

只是我们必须明白,主这样尊重仆人,是出于“恩典”,不是“工价”。仆人不能要求主人“尊重”他。仆人事奉的态度必须“无所求”,只配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凡忠心服事主的,只能“期望”主称赞,不能“要求”主称赞。不像今天餐馆里头的“侍应”,收取“十分一服务费”变成应得的,不然就与你大大争论。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北美洲一间华人餐馆吃饭。吃完了,我将“服务的小费”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出去结账。因为账单是$19.90,我就给他一张二十元的钞票,又示意“不用找赎”,就走了。没想到,那位收银员追出来,大声说:“喂!还你一毛钱。别以为一毛钱就可以付小账!”我呆了一阵子,然后对他说:“我的小账放在桌子上,你没有看见吗?”他头也不回就走了。

请看主耶稣如何被神拣选为“模范的仆人”。《以赛亚书》预言说:

  1.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这几个形容词表示,主耶稣就是父神所拣选,最满意的仆人。

为什么呢?经文继续说:

  1. “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总意是“无我”──因为不与人争,不宣传自己,不在“街上”人多的地方大声讲话,惹人注意,因为对人“无所求”。这就是仆人应有的态度。所以雅各问天使叫什么名,天使回答说:“你何必问我的名?”(创32:29)参孙的父亲玛挪亚也问天使的名,天使也说:“你何必问我的名,我名是奇妙的。”(士13:18)主耶医治一个大痲疯人,也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太8:4)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事奉神的人只让神得全荣耀,自己全然隐藏,不让人认识自己,这才是“忠心的仆人”。
  2. 主不要求人记念祂,主却记念穷人和软弱的人。所以《圣经》形容主的性情,说:“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太12:17-21)“芦苇”本是野草,非常低贱。若被压伤了,扶直它也没有用,很快就枯死。所以折断它,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主耶稣还是怜悯它,同情它,不将它折断,让它多活一天半天。“灯火”本来是为照明,若“将残”,快要熄灭之时就会冒出嗅烟,很讨厌,任何人都会将它“吹灭”。但是主耶稣还是怜悯它,同情它,不将它“吹灭”,让它多发光几秒钟。主耶稣就是这样服事所有病人、罪人、穷人、不可爱的人……。这些人都是一无所有的,主也对他们“一无所求”,尽量使他们存活,延长他们得救的机会。
  1. 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四福音用了许多篇幅记载主耶稣劝人“不要贪财”。其中有一句“名言”这样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太6:24)意思是,“仆人”被主人“买”了,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是属于主人的。若偷偷事奉另一个主,就是背叛主人。何况“财利”只不过是受造之物,怎可能与原先所事奉的“造物主”相比?主又将“财利”拟人化,称之为“玛门”,为要警告我们,“财利”会变成“偶像”,与“神”对立的。所以“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3:5)“仆人”暗暗事奉“偶像”又事奉“神”,势必惹动神的忿怒而灭亡,何等愚拙!

魔鬼三次试探主耶稣,头两次并没有出什么“本钱”,只劝耶稣将“石头”变成“食物”,和从“殿顶跳下来”而已。但第三次试探就不同了,魔鬼将“万国和万国的荣华”,就是牠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要送给耶稣。意思是说:“耶稣,我知祢是神的儿子,祢到世上来,不外想要夺回这个世界。好吧!我愿意将世界还给祢,条件只是拜一拜我,我就不与祢斗争了。”这就是最大的试探,但主耶稣拒绝了。可是主耶稣拒绝“全世界”,许多传道人竟然为“一点点财富”就卖主卖友,像犹大一样。巴兰先知为赚取摩押王巴勒的金银,就向他献毒计,引诱以色列人行淫和拜巴力毘珥,使神惩罚以色列人,用瘟疾杀了他们二万四千人。神却吩咐摩西报仇,派大军去攻打米甸人,又将巴兰杀了。巴兰之死,对那些利用“属灵恩赐”来赚钱的传道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警告”。

但贪财的传道人很多。就如以利沙先知的仆人基哈西。他看见以利沙医好乃缦的大痲疯,却不肯收受乃缦带来极丰富的餽赠。他就追赶上去,向乃缦撒个谎,要了一些银子和衣服回来。以利沙就对他说:“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因此,乃缦的大痲疯必沾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结果基哈西得了乃缦的大痲疯,像雪那样白。

笔者感叹,今天许多神学院开办任何“课程”和“讲座”都要收费,而且认为收费越高昂,才显得这些课程有价值。这分明是“出卖圣职”,像巴兰一样,借用“属灵恩赐”来赚钱肥己。为什么没有想到主耶稣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太10:8)为什么“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呢?(提前6:5)

《圣经》形容“钱财”为“荆棘”,不少人被钱财迷惑,“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钱财”迷惑人的力量在于能调动人的“心”。所以主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叫人注重地上的事,不再以天上的事为念。“钱财”又叫人“眼瞎”,因为“舍弃”天上永恒的财富,只争取“地上”必朽的财富。主认为,“里头的光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太6:19-23)

所以主耶稣差派七十个人出去传道,“原则”是不要他们为“生活供应”挂虑。主劝勉他们说:

  1. “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意思是不要以为先储备足够的费用才奉献做传道。这样就失去信心,没有资格传神的道了。
  2. 主教他们打探那里有好人家,然后“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意思是要他们靠信心出去传道。神既然差派他们,自然会感动一些好人或教会接待他们,供应他们所需,不会使他们有缺乏。
  3. 但是主不准他们“从这家搬到那家”。意思是不准他们为“待遇不够好”而辞职,转到“待遇更好”的教会去事奉。若是这样,就是“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了。(提前6:5
  4. 主又定规──“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意思是,传道人不应计较薪酬多少。教会供应多少,传道人就接受多少。不应为争取多一点薪酬而与教会“讨价还价”。
  5. 主又说:“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去,说: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黏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着你们擦去。”意思是,凡是异端,或不同意你们所传的福音的就不要接受那教会的任何好处。应该立即辞职,连黏在脚上的“尘土”──最小的利益,也当众还给他们,表示自己手洁心清。正如撒母耳离任“士师”之时,当众说:“你们要在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扫罗王)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撒上12:3)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也是这样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徒20:33-34)

传道人若不宝贵天上的赏赐,就不要做传道人。因为变了质的传道人,常常为利出卖主。因为不知道,神待人有一个“属灵的大原则”──“人若得了地上的报酬,就会失去神的报酬;人若在地上得不到任何报酬,神就使他们得着天上的报酬。”请看以下的经文就知道了:

  1. 主劝我们行善,“不可行在人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因为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施舍之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这样“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1-4)
  2. 祷告也是这样,“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他们已经得了他们(众人)的赏赐。”但祷告“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5-6)
  3. 禁食也是这样,不要“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所以禁食要疏头洗脸,不叫人看出来,这样“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16
  4. 连请客吃饭也是这样,主耶稣对那请祂吃饭的法利赛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他们的)报答。”你倒要“请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14:12-14)
  1. 仆人等主回来判断是非:

仆人与仆人之间意见不同,发生争执,这是免不了的。但那懒惰的“恶仆”,与醉酒的人一同吃喝,又动手打他的同伴。主人突然回来,看见他欺负同伴,就将他“腰斩”。(太24:51)但那“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却不是这样,他忠心工作,警醒等候主人回来,为主人开门,就得着主人的称赞。保罗就是这样,他建立哥林多教会,哥林多教会却受亚波罗影响而产生“智慧派”,这派的人常常批评保罗不够智慧;又受从耶路撒冷教会而来的假使徒和假弟兄影响,对保罗的使徒职分诸多质疑和论断。保罗并没有忿怒,只说: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因为论断的人都是极小的人);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因为自己的“觉得”和“判断”不准确,所以可能有错也说不定);但判断我的乃是主(主耶稣才是主人,所有仆人都要向祂交账。因此只有主才有权判断。)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主是无所不知的神,只有祂的判断才最准确。所以主未回来,我们做仆人的,不应彼此判断,也不要介意任何人的论断。但主的论断我们就要怕了,因为主能将隐而未现的过错显出来。所以要等主回来为我们伸冤。)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著称赞(那时,各人的对与错都得到公平判决,主带来的赏赐也是荣耀而永恒的;人的论断或称赞都是表面而虚浮的,不足介意)。”(林前4:3-5)

可惜,许多神的仆人都非常介意人的批评或称赞。他们花了半生的努力,只为要得一个“博士学位”,是为得人称赞;之后又卷入许多“是是非非”,再花余下半生,也是为要在人面前得着平反。他们从来学不会“让主伸冤”,也不宝贵“得主的称赞”。其实论断和争拗的事从来都不会停止,试问众先知,众使徒,有那一个不被人论断的呢?主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路6:26)如果为此而耗尽一生,有什么价值呢?最终只能败坏听见的人。所以保罗劝戒提摩太──“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2:22)许多人误解了“少年的私欲”,以为是指“性欲”,或什么败坏的事。其实是指下文所说──“愚拙无学问的辩论”。原来少年人辩论,往往不是为寻求真理,而是为“争一口气”,或为“显示自己更聪明”。不知道这样“起争竞”会破坏人际关系,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保罗劝勉提摩太,说:“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3-26)因为极少人因为争竞输了而悔改。要说服一个人悔改,最重要是神在他心里做工。所以温和的劝戒就够了,神若用得着,那人自然会醒悟过来而悔改。

但犹太人为“家谱”而辩论,只为证明自己的血统纯正,自己的祖先从来没有与外邦人混杂。保罗指出,这是“愚拙无学问的辩论”,因为与得救无关。保罗劝勉提摩太“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多3:9)今天许多神学家也为许多“空谈”辩论,例如:他们研究,在创造万有之前,那时什么也没有,神单独存在有什么意义?天主教教皇称“外星人”为“弟兄”,我们对“外星人”持什么态度?天主教和圣公会都为猫猫狗狗“做弥撒”,我们能为动物做什么?“犹大福音书”和“达文西密码”是否值得重视?“文化”渐渐堕落,教会是否有责任“挽救文化”?教会是否应该先接纳同性恋,才能传福音给他们?用“文化”来解释各种异教的不同点,有助于使各种宗教合一,这是不是真理?“民主、自由、民权”是否应该被高举,甚至成为解经的基础?“男女平等”是表示妇女可以做牧师,做长老……?所有这一类的问题就像“家谱”一样,都是“空谈”。因为都是基于“猜测”和“人文主义”,并不是真理。我们要消耗许多精力来回答这些问题,简直是“废时失事”,不会带来益处。笔者听闻一位“神学博士”,他写的“博士论文”只是要证明《箴言》有一句话是“平行句”。由此知道,“博士”的知识并不“博”,他们的研究只是为寻得一条获得“博士学位”的途径而已。这时代充塞著这样的“博士”,难怪基督教渐渐衰退了。

作者:吴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