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2012年11月)

报导世界各地异端及潮流动向新消息


7月26日香港“时代论坛”报导,圣公会因为“老化”,可能于二十年内消失。因为四十年来,出席聚会的成年人减半,儿童减少八成。现时该会的平均年龄是61岁。英国圣公会总会将这现象归咎教会内部管理失败,急聘合适人才管理教会。其实圣公会早就名存实亡,因为他们的信仰本质与天主教百分之九十相同。只是英国皇帝与天主教教皇吵架,使英国教会分裂出来而已。圣公会分为三大派:

  1. High Church,供皇室人员做礼拜的教会,维持天主教色彩最多;
  2. Broad Church,属于新神学派,广泛接纳进化论、新神学主义、甚至接受从印度传来的各类通灵术和“新纪元运动”,近代又接纳“同性恋”,并且宣布全面与天主教合一;
  3. Low Church,是较为平民化的教会,于宗教改革期间,也曾受长老会的信仰影响,渐渐远离天主教。但是近代,这派却接受灵恩运动,又与天主教合一。如果圣公会将于二十年内消失,其他与天主教联合的教会应该命不久矣。因为统计指出,西方国家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新神学派教会都大量流失教徒,反而回教徒和佛教徒大大增加。

本港的“性泛滥”极度严重,比“所多玛和俄摩拉”离谱得多。最要命的是在大学内,学生公然以“文化、人权、艺术、自由、教育”作为放纵性欲的“护身符”,在校内举办“性文化节”,并且得到政府议员,平机会主席,和大学教授的认同和支持。这是归咎心理学,尤其是“佛洛依德”的影响。例如:“香港性教育会”自2006年开始,一直与国内每年举办“全民公开的性教育活动”,唤起市民对“性教育”及“性文化”的关注。今年大会更探讨三方面:

  1. “大学的情欲空间”:就是探讨大学宿舍内的性行为空间;
  2. “全球化趋势下,理想婚制的反思”:鼓吹同性婚姻;
  3. “言语及色情暴力,谁打压谁?”:主张开放色情文化。大会展览多幅裸露相片,美其名为“人体艺术”;又提倡性爱及多元情欲,呼吁社会不要歧视“性开放思想”。就以香港大学的男女生同层同宿的“伟伦堂”为例,一名女同学竟然在论坛上公然反对“性欲被抑制”,认为大学应该建立一个“求同存异,性别友善”的宿舍,扩大学生对情欲讨论的文化。她的思想,竟然得到在场的副教授赞成。笔者呼吁众圣徒,小心自己的儿女入读大学,可能毕业之后变成魔鬼之子。《圣经》劝青少年人说:“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2:22)

今年二月“东方日报”报导:青少年“援交”的问题严重。一名中三女生竟然在三个月内援交达30次,高峰期一天就接客四次。香港男女援交的比例是一比五,男性援交对象主要为男同志。最年轻的援交个案是十一岁的小六男生,他在“同志论坛”认识网友,以“请睇戏、送礼物”利诱他援交。根据统计显示,近半援交青少年遭到客人偷拍、威胁;逾一成援交青年被客人起底,将资料发布,出现性病,甚至怀孕,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青少年援交七成为十七岁或以下,多数来自破碎家庭,68%藉网上途径“接客”。玛丽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表示,上网成瘾、拒绝上学,及企图自杀的个案,现今比三年前增加三倍,每月平均一百宗。这些严重问题,反映教育失败?立法会失败?迷信心理学引至?父母无管教?进化论的流毒?……归根究底,是因为人类离开了神,结果“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罗1:27)


浸信会的 David Cloud 在《The Watchers》杂志中报导谓:向来信仰纯正的“国际查经团契”(Bibile Study Fellowship,简称 BSF)最近也舍“窄路”而走“默观之路”。以下资料部份来自现任及前任 BSF 组长。一名组长指出:“国际研经团契”的新任总干事 Susie Rowan 在波特兰退修会的讲台上表示,曾经有一班堪萨斯城教会(Kansas City)的人围着她,“按手在她身上,用方言为她祷告。”这表示,灵恩运动也渗透了这个查经组织,并且不怕反对,公然实行说方言。这位组长又收到团契的刊物,建议各人阅读 Dallas Willard 的著作,主旨是提倡“Contemplative Prayer and Mysticism Through Spiritual Formation”(默观式的祷告,和藉属灵重组的神秘经验)。这是说,从印度教渗入西方社会的“冥想”,以改头换面形式渗透西方众教会,作为灵修方法,实在可悲。这是因为他们相当普遍地应用 Eugene Peterson所译的圣经,称为《The Message》。其实 Peterson 是大力推广“默观的属灵观”的,又拥护膜拜 Sophia 女神的Sue Monk Kidd 所倡说的“属灵观”,何竟BSF变成如此离经叛道?BSF本来深获笃信圣经的基督徒支持,他们的查经事工已经有50年历史,在全球38个国家有超过1000个查经班,单在美国就有800班,参加人数约20万。2010年5月 BSF 刊物内建议的阅读清单中,竟然包含了三个支持“默观式祷告”的作者 ── “魏乐德”(Dan Allender)和“纽约 Redeemed Presbyterian”的Timothy Keller。虽然刊物注明:“上述书单并不代表 BSF 的立场,但建议阅读以冲击你的思考,扩大你对世界和教会的看法。”但这样建议读者阅读异端书籍,实在不应该。要知道,引进“魏乐德”的思想,就会误导读者中了Thomas Merton 和 Henri Nouwen 等人的毒素。“魏乐德”在他的网站推荐一些拥护“印度教真言式默想”的作者,包括 Teresa of Avila(see Castles in the Sand), Henri Nouwen, St. Ignatius of Loyola, Richard Foster, Madam Guyon,和 Jan Johnson。“魏乐德”对救恩的基本概念十分混淆。他说:“为何我们看一个人得救,是从他过宗教生活那一刻开始,而不是从神赐给我们日常生活开始?”(参《The Spirit of the Disciplines》一书)他又认为,不相信耶稣的异教徒也可以得救(参《Cutting Edge》杂志,2001年冬季)。有一位参加 BSF 的组员指出,早于2000年已离开BSF,因为参加者有来自天主教、摩门教……等等。


今年九月十九日报导:新西兰牧师Calvin Culverwell 和 Vic Francis 在本年八月五日开始将 Auckland 的“Albany 运动酒巴”转变成为主日敬拜神的地方。他们认为,用酒巴来举行崇拜,比用传统教会较为舒适一点。但他们的崇拜并没有讲道和唱诗,只有祷告和饮啤酒。Francis 牧师说,《Auckland Now杂志》报导谓:“外边也有许多相信神的人不需要教堂。我想,强逼人每主日到教会去,实在是一件得人怕的事。”Culverwell 牧师又说,这酒巴是为二十至三十岁的人士设立的,每月也有一次准许十八岁以上的人士进来崇拜。读者应该知道,近代除了迁就社会多种类人士,而翻译出多种离经叛道的圣经之外,连教会聚会也是这样,计有“新潮音乐崇拜”、“敬拜小组崇拜”、“楝笃笑布道”、“说方言跳灵舞崇拜”……,现在竟然连“喝啤酒崇拜”也有,这实在是“末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