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抹大拉的馬利亞 荒謬傳說的探討

在基督教歷史的二千年來,在坊間流行了不少林林種種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傳說,最想象力豐富的一個說法,是將四福音中幾乎所有有關「女人」的經文都連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譬如,有人說,在迦拿的婚筵中,耶穌將水變為酒的神蹟裏,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與約翰的婚禮,耶穌為了幫助他們,在此將水變為酒;在婚禮後不久,約翰跟從了耶穌,抹大拉的馬利亞因為孤單之故,逐漸與其他男人勾搭,且變為了妓女(註一),至終被七隻鬼所附;最後她在行淫時被拿,法利賽人將她帶到耶穌跟前,耶穌卻祗在地上劃字,因此她悔改了,耶穌又將她身上的七隻鬼趕了出來;一天晚上,她以真哪達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她的頭髮去抹乾;又有人說,因為馬利亞覺得耶穌對她實在太好了,她太欣賞耶穌了,以致她不但跟從耶穌,且愛上了耶穌,其中曾經在電影界被天主教及基督教厲害攻擊批評,卻仍風靡一時的「萬世巨星」,就有類似的演譯。

以上的一段故事,任何人聽到了都會說離譜,因為這故事將聖經裏四福音中幾乎所與女人有關的事情,都放在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顯然是不妥當,聖經在那些事蹟裏,除了香膏抹主有一個「馬利亞」名字外(也不能確定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而且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可能性大於是她的可能性很多),大多數沒有題到是甚麼人,又怎能將這麼多故事全部放在馬利亞身上?這種胡亂曲解聖經的講法,相信任何人都會斥之為「放肆」。

達文西密碼一書中,也提到這位抹大拉的馬利亞,說她是耶穌的妻子,後來在釘十字架的時候,被亞利馬太的約瑟帶到了法國,她的後人(耶穌的遺腹子子孫?!)甚至曾經做過法國皇帝,甚至說在達文西最後晚餐一畫中,坐在耶穌身旁的不是約翰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這些離譜之極的說話,今天竟然有人相信,實在教人憂慮。

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of Magdalene),出生於抹大那(Magdala),該地方位於提比哩亞海邊,照聖經所說,在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她陪伴至十字架下,與耶穌的母親一同在那裏觀看耶穌死前的景象。當安息日的次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大清早就與其他的婦人跑到墳墓那裏(可能她想往膏耶穌的屍體),發現耶穌的墳墓已是空的了,她跑回去告訴使徒們,與他們再次回到耶穌的墳墓那裏,後來兩位使徒都已回「自己的住處了」,突然耶穌由後面對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約廿15)」抹大拉的馬利亞以為是管園的,原來是耶穌,耶穌還告訴她說「不要摸我(Do not Cling to me),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約廿17)。在這些有關復活的記載後,似乎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的事蹟從此就在聖經裏消失了,再沒有關於她的記載了,最後可能包括她在內的,是使徒行傳一章14節中,在馬可樓禱告的的「幾個婦人」。有人問,為甚麼抹大拉的馬利亞突然從聖經中失蹤呢?在初期教會的時候,在次經著作中,出現了很多奇怪的說法(筆者在此暫不詳談),不過在1896年,在埃及開羅一個收藏家那裏,出現了「(抹大拉)馬利亞的福音」(The Gospel of Mary),起先只買到了一部份,後來輾轉差不多找到了全本的次經。這本「福音」書約在公元一百二十年為一諾斯底異端的的信徒所寫的,現今找到的是該著作在公元五世紀時的抄本,裏面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為初期教會中帶領信徒的一個重要領袖,甚至連使徒也由她所帶領,甚至稱她為「使徒中的使徒〕,果真嗎?裏面更說,彼得曾經對其他人說﹕「難道耶穌願意揀選她過於揀選我們?」這些既然是諾斯底異端的著作,內容當然不可以盡信,因為當日很多這些所謂「福音書」,都有不同的謬誤,當中多有牽強及錯謬的地方,這本「馬利亞的福音」說到十二使徒們(甚至直接提到彼得),因為嫉妒她在教會中的權位,所以多方的壓制她,以致她於歷史上的記載不見了。不過,細想一下,初期教會中不少人在復活的記載後都消失了,難道他們也被壓制嗎?在使徒行傳頭幾章之後,安得烈、亞勒腓的兒子雅各、腓力、巴多羅買、奮銳党的西門、雅各的兒子猶大等等很多使徒,在聖經中都再沒有他們的記載,難道也可以說成他們被壓制嗎?所以很多「陰謀論」我們都不應容易相信,其實新約聖經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不下十三次,假若使徒們要「壓制」她,根本她就不會存在於四福音記載中罷,這些陰謀論連邏輯都通不過了。

最近幾十年來,對抹大拉的馬利亞的討論,隨著達文西密碼一書出版後,變得更加的熾熱,今天自由派的學者不單要找到「歷史上的耶穌」(Historical Jesus),他們還要找到「歷史上的馬利亞(抹大拉)」,這些討論我們不但在宗教書籍中看到,也在普通雜誌中看到,筆者相信不堅固的基督徒,可能會被影嚮,所以撰文以辨之,盼望信徒不會被迷惑。

首先,這些「故事」給一般人創造了一個像是很合理的印象,「耶穌也都是人吧!」耶穌也可能與抹大拉的馬利亞談起戀愛吧!有甚麼問題呢?在次經「(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福音」裏,更說到耶穌與馬利亞有接吻的一刻,這些記載,其實沒有說到耶穌的為人甚麼不好的地方,不過就使人對耶穌的「神性」產生了很大的質疑;這種的質疑,本身就是對基督教信仰的一個徹底的破壞,因為我們的信仰建基在「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的信仰磐石上,若耶穌不是神的兒子,則我們今天「信」甚麼呢?難道一個普通人能賜給我們永生嗎?一個普通人有能力改變我們的生命嗎?值得我們每星期記念嗎?任何使我們不信耶穌的神性的說法,那便是「異端」,我們更加明白,那就是初期教會要攻擊諾斯底主義及拼棄「(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福音」的原因。

再者,這是一場「聖經」與「次經」之權威之戰,近幾年來,出現「以次經証明聖經的記載有問題」的情況,這實在是本末倒置的看法,在教會歷史中,歷來都是「以聖經証明次經之謬誤」,怎麼現今變成了「次經証明聖經有問題」?真是豈有此理!任何人若細心思想,就會明白,若歷史上以野史來証明正史的真偽,任何人也會斥之為荒謬,像「三國演義」怎能否定「三國誌」的內容的真偽?今天我們對於這些「次經」的講法,需要好好的加以否定,更不能因此說聖經有謬誤,有陰謀等,我們更應以禱告認定聖經才是我們今天所應當絕對相信的。

除此之外,當我們看世上的書籍、雜誌,看看他們怎樣看待這些次經的資料時,我們會發現,那些學者都慣以「當時的文化」去看四福音及次經的材料,譬如他們認為,使徒們之所以讓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後期的歷史消失,是因為羅馬人不信任女性,認為她們是不可靠的,所以因此使徒們不想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第一個見証主復活的人」,他們自己認為,若這概念太過張揚,因為這樣會令羅馬及外邦人不願相信復活的事情,所以在後期的使徒行傳以致書信,儘量不提以女性來証明復活的主的真確。這樣以文化分析聖經的想法,當時是自由神學的古老論調,不過我們要知道他危險的地方,是以為聖經的寫作是當時的文化的產品,既然是「當時的文化」,則新約聖經中的真理就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這樣的講法,我們可以知道是非同小可的,因為他教人認為,聖經的教導祗是當時文化的教導,今天我們不用那麼嚴格的遵守聖經的教訓,是嗎?

聖經中當然有當時的文化,因為人類絕對不可離開文化而生存,不過在聖經中,經常明文的分開文化與真理,它告訴我們,甚麼是真理,甚麼是文化!像耶穌基督,他在世的時候,曾拒絕了不少「猶太人的文化」,如安息日不可治病、將父母的錢作了〔各耳板〕就可以不供養父母等等,那些都是當日的文化,可是耶穌卻指出那是相對的,甚至是錯的,不用以絕對的態度去守著;不過耶穌卻很多時斥責猶太人,一些聖經的金科玉律的教導,猶太人卻以文化將之廢去,所以,不能處處用文化抹去聖經的明文教導,今天很多批評的學者,都以文化去否定聖經當日的教導,那是我們要小心的。

另一個可能的影嚮,就是今天我們喜愛讀這些對聖經的教導提出質疑的書籍,卻越來越少人讀有關正面聖經教導的書籍,更有人因為讀這些〔次經〕以致搶去了他讀「聖經」的時間,我們需要反省,今天神的話話一直被世人攻擊,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去讀神的話語?

甚麼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的說法,是真正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這點倒值得我們研究,按照聖經明文所說,有幾方面:

A 抹大拉的馬利亞,生長在加利利,在提比哩亞的海邊的抹大拿(Magdala)。

B 據馬可福音記載說,在她身上曾住著七隻鬼,因此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從前她必定是個犯罪的人,又或可能她曾有交鬼的經歷,以至她曾被七隻鬼所附著(可十六9)。

C 她對耶穌非常的敬愛,她在耶穌潔淨她的身體,趕出七隻鬼後,一直的忠誠地跟從耶穌。

D 她跟從耶穌,一直從加利利開始,跟到十字架下(太廿七56),比起當時除約翰以外的十個門徒更加的不顧性命,不但如此,她更跟到埋葬耶穌的墳墓處,「看見安放他的地方」(可十五47)。

E 她在安息日的次日,與幾個婦女,內中有個名「那個馬利亞」,有耶穌的母親,約亞拿(路廿四10),撒羅米(可十六)等,是第一批來到墳墓前來記念耶穌的人(太廿八,可十六1,路廿四10),聖經說,她們要去膏耶穌的身體。

F 「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十六9)。
「耶穌說,馬利亞……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也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當馬利亞發現主的身體不見了,就「站在墳墓外哭」,因為她實在愛主,那不等於門徒們不愛主,不過女性是比較感性的罷了,不過她愛主倒是真的,主已經死得那麼慘,還加上屍體被人「隨意挪去」,她能不哭嗎?早前香港有殮房的職員隨便放置死人的屍體,甚至對掉了,很多人葬錯了不是自己的親人的屍體,引來很多家人的傷心及憤怒,所以馬利亞站在墳墓外面哭,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的感情全部放到主的身上來了,現在發現了主的身體不見了,她能不哭嗎?
兩個天使,坐在原先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一個在腳」,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我不知道放在那裏」,她要「知道」主在那裏,今天我們對主的感情,有沒有馬利亞那樣熱烈?這種對主的感情,是我們作主的門徒要思想的,譬如,在一個地方的聚會裏,我們聽說有主的恩典從那裏流出來,我們是否要「去」看看?還是我們聽了便算?像耶穌降生時,那些文士雖然知道,預言說救主在伯利恆降生,可是他們連去看看也沒有,今天我們想「知道」主在那裏嗎?主在那裏,你要在那裏嗎?

G 有人問,馬利亞有沒有可能對耶穌動了人的感情?她有一點可能對耶穌動了人間的情也說不定,所以復活後的耶穌告訴她「不要摸我」,在約翰福音廿25卻叫多馬去摸他,這分明是說耶穌不許別人摸這原則,不是絕對的,而是在那情況下,耶穌不許她摸他而已,不過馬利亞動了人性這是可能性而已,不一定是証實了的。再者,就算馬利亞有一點兒動了情,那也不等於耶穌與馬利亞之間有甚麼戀情出現了,像一些今天穿鑿附會的小說般的寫法,這是我們要分辨出來的。

H 抹大拉的馬利亞,看見了主在墳墓外面,她那能不高興?筆者個人想,她甚願主活著永遠與她同在吧!我相信,她喜歡與主同在的興趣,大於世上其他的一切事物,可是,當主吩咐他要「往我弟兄那裏去」,她就立刻去,她聽從主的吩咐,大於她自己的思想喜好,這是值得我們留意的,今天,我們事奉主,是按我們的喜好?還是按主所吩咐我們的?「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這是聖經最後提到她的一幕,遵守主的吩咐成為她在聖經中最後的舉動,何等的美麗?你說不是嗎?

I 很可能在使徒行傳第一章中描述的「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徒一14)參加的禱告會,抹大拉的馬利亞也在當中,對於主耶穌,她實在跟到任何地方,不離不棄,這種對主的熱誠,盼望我們今天可以有。

至於其他甚麼香膏抹主(可十四3-9),甚麼曾做妓女等,都是聖經所沒有明文說到是她的事蹟,很多時說一個「有罪的女人」,有時說是「馬利亞」,但聖經中有很多馬利亞,就隨便說是她似乎是武斷一點吧那是天主教的中貴格利主教加給她的細節,那不是真實的,對於這些隨便的猜測,我們應當拒絕,因為那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對抹大拉的馬利亞來說,未經証實,就說她是妓女,是極不公平的。

在抹大拉的馬利亞的事蹟中,我們可以歸納到一些跟從主的心態:

曾有七隻鬼住在她身上,她的前半生想必定是很痛苦的啊,因為犯罪,所以鬼住在她的身上,那種感覺會是怎樣?難道很喜歡嗎?一定不會,想一定不好受,從前筆者也曾接觸一些被鬼附的人,(筆者卻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都曾表達,在被鬼附時,實在很想那些鬼離開他們,可惜當這些鬼有了憑藉去住在他們身上的時候,就不肯離去的了,所以當耶穌潔淨她的鬼附之後,她得以嘗到「自由」的感覺及滋味,她從此不願再過從前的生活了,她立志去跟從耶穌,不離不棄。

她的跟從,不會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成為過去了,當然她不明白,為甚麼榮耀的主會釘在十字架上,連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也不明白,他們都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但假若耶穌是彌賽亞,為甚麼他又會被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假若他在生時不能復興以色列國,現在能嗎?有人說他復活了,很難相信吧?在耶穌死了之後,門徒跟從主,比從前更難了,在這個逆境時候,仍然跟從主,實在是不容易的啊!抹大拉的馬利亞對主的跟從,不會因為主的死去,或是甚麼難處而改變,實是難得。

另一方面,今天女權運動的人物,到處引用抹大拉馬利亞的故事,以說明耶穌根本反對男性在教會中為主要帶領,例如Susan Haskins所著的 “Mary Magdalene: Myth and Metaphor” 。但是,任何細心讀經及思想的人,都會注意到,耶穌揀選十二個使徒,全部為男性,就反証這些女權運動的論調是不合歷史事實的,試想,假若耶穌認為女性也可以在教會中作帶領,則他就會在十二個人中揀選一部份是女性吧!對不對!

天主教在這些事上比基督教有更多的難處,因為後來天主教因為要証明有「煉獄等」,所以宣稱「次經」與聖經其他經卷有同樣的「權威」,基督教則一直都不接受次經,天主教此刻可謂自討沒趣了,現在這些亂講的次經「福音書」的出現,他們不是要自打嘴巴吧了?


註一:公元591年,教宗貴格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宣稱抹大拉的馬利亞從前是一個妓女。

作者:劉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