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戏剧性的预言 李锦彬

时近主进入耶路撒冷的日期,故作者撰写这文作分享。

“主骑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可说是圣经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预言。这预言奇妙之处是早在主降生前四百年, 撒迦利亚先知已为预言预备了‘剧本’, 公开宣告说:“锡安的民哪, 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 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 并且施行拯救, 谦谦和和的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九:9)

再剖析以上经文,内中原来包含着一个完整剧本之基本元素:

   (1)时间:逾越节前

   (2)地点:耶路撒冷

   (3)主角:耶稣,祂拥有以下三个特征:

     (i)祂是骑驴进城,是骑着一匹驴驹子进城。

     (ii)祂是王, 是一位谦谦和和的王。

     (iii)祂是救主, 是一位施行拯救的主。

   (4)‘茄喱啡’: 一大群不谋而合,从四方八面拥到耶路撒冷过节的朝香客。

   (5)剧情:耶稣骑着一匹驴驹子,谦谦卑卑的进入耶路撒冷,并且受到一大群群众,夹道向祂欢呼。

   (6)道具:一匹来历不明, 并且从没有被人骑过的驴驹子。

以上剧本的元素, 想不到在四百多年后, 竟然全应验在耶稣身上。 其过程之曲折离奇, 叫人叹为观止。以下笔者将从三方面, 跟大家探讨个中奇妙:

一)一位神祕的预备者

耶稣在地上生活时,一向禁止门徒披露祂“弥赛亚” 的身分。 过往, 耶稣通常以步行方式进入耶路撒冷,这回是主第三次进城, 原本跟前两次一样,打算步行入城, 怎料在进城前一刹那,主突然改变初衷, 要高姿态骑着驴驹子昂然进城, 并罕有地主动接受群众以君王式向祂欢呼。 能够成功演上这一出万人哄动的序幕,除了那数以万计不在控制中群众的配合外, 全赖有人为祂暗中预备了剧中最关键的一个道具  驴驹子。

按圣经记载, 当耶稣和门徒到达城门前一处名叫伯法其的地方,就吩咐门徒往对面的村子,还说明他们必看见一匹驴, 与其他驴驹同在,并叮嘱门徒把该驴驹子 带来,让祂骑着进城。门徒听后感到惊奇,心想驴驹子该有主人,如今要他们牵走人家的驴驹子,万一被发现, 那该如何是好, 但奇怪的是耶稣却吩咐门徒, 当遇到查问时, 只管说:“主要用牠!”结果, 一切果真如主所料,可是, 到底是哪一位有心人,为主预备驴驹子,让预言应验, 圣经一直未有揭示。

其实, 耶稣吩咐门徒以这途径取得驴驹子,实令人诧异。试想门徒的行为, 在别人看来, 犹如强抢,但奇妙的是, 马可福音记载:“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那些人就任凭他们 (门徒) 牵去了。”可见当时看守的人, 根本是乐意让门徒牵走驴驹子的。

话说回头, 门徒当时在村子看见的,并不是单独一匹驴驹子,而是一匹驴子和一匹驴驹子,虽然门徒清楚听到主要的是一匹驴驹子, 但却担心驴驹子未尝揹负重物,不一定能被主骑乘, 于是, 干脆将驴子及驴驹子一并带来。(太廿一:7) 最后, 耶稣当然是选择那匹 “从来没有人骑过” 的驴驹子, (可十一:2) 以示主身份的尊贵。至于预言第二方面的应验,就与一大群无知的群众有关。

二)一群无知百姓的欢呼

约翰福音十二章12-13节记载: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 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就拿着棕树枝, 出去迎接祂…”耶稣选择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刻 来展现祂生命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 祂抓紧着数以万计 朝香客拥到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机遇, 来见证祂君王的身份。当主骑着驴驹子进城,只见许多百姓手拿棕树枝,将自己的衣服铺设在地,让耶稣骑着驴驹子踏过 。原来犹太人通常以这方式欢迎君王, 而这次也是主唯一的一次,受百姓以君王式接待。究其原因, 可能跟之前主医好两名呼叫祂为“大卫子孙”的瞎子有关, 约翰福音十二章17-18节记载说:“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 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 就作见证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蹟, 就去迎接他。”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旁的百姓, 还不断高声欢呼著那早于四百多年前写下的对白:“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到底百姓欢呼的内容是什么?‘和散那’一词是希伯来字 Hosiana的译音, 犹太人呼唤‘和散那’原来含有两重意思, 第一是求助, 即 “求你现在拯救” 之意, 第二是表达称颂的话, 再看百姓还称主为“奉主名”来的, 这词其实取自诗篇一一八篇26节: “奉耶和华名来的, 是应当称颂的…” 如此看来, 当时百姓是间接承认耶稣就是神在旧约应许差遣到锡安来的救主。

传统上犹太人常以集体欢呼方式来表达对神的称颂,当百姓目睹耶稣进城, 便不约而同称颂祂, 这无疑是承认耶稣正是旧约预言中的弥赛亚 (即救主的意思)。最奇妙的是“合城” 的人,在没有组织下, 不谋而合来到城门前参与这次“庆典”。到底是哪一种力量驱使百姓如此行? 犹太人一直期望弥赛亚降临, 拯救他们脱离罗马帝国的魔掌。 如今见主满有施行神蹟奇事的能力, 治病赶鬼,甚至使死人复活, 深信耶稣这回进城, 必要作他们的王, 也必带领他们对抗罗马政权, 因而雀跃万分。其实早在耶稣施行五饼二鱼神蹟后,百姓已有此意念,欲勉强耶稣作王。(约六:15) 这当然只是百姓一厢情愿下所产生的美丽误会,想不到就这一个美丽的误会, 却促成耶稣进城时, 受到君王式的接待, 成就了四百多年前, 先知预言的情节。

最富戏剧性的,是几天之后,这班曾经拥戴耶稣作王的群众, 见主丝毫没有对抗罗马政权之心,也无意作以色列王,就反目相向, 在彼拉多面前,断然呼叫:“除了该撒,我们 (犹太人) 没有王!”还高声喊叫:“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约十九:15), 这一切, 也全被先知言中。

三)一班后知后觉的门徒

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剧目, 似乎随着百姓对主态度的改变而落幕, 但约翰在他的福音书里, 坦然记下门徒对主当日骑驴进城真理上的了解, 是何等的后知后觉:

“耶稣得了一匹驴驹, 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锡安的民哪, 不要惧怕, 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 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 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 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约十二:14-16)

假若是那些对主认识不深的人, 不明白个中意义, 尚情有可原, 但一班跟随主已三年多的门徒, 竟然一次又一次犯上属灵上的无知, 实令人难过, 回想耶稣上耶路撒冷途中, 其实曾多次向门徒表明, 要为百姓而死的夫子, 正是被人拥戴为王的耶稣。 然而, 再仔细思量, 不难发现门徒之所以如此迟钝, 乃跟犹太传统观念相关。 在犹太人的理念里, 弥赛亚降临既然为拯救他们, 祂就当然不会, 也不能死, 所以一直以来, 门徒对耶稣要骑驴驹子进城一事的真义不以为然, 直至主死后, 才明白过来。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总结为: 一匹来历不明的驴驹子, 加上一大群对主认识不深的百姓,以及一班后知后觉的门徒,成就了对犹太人来说,一个最富幻想的预言。

预言之所以充满趣味性,是应验过程当中,令人扑朔迷离。回顾今天,许多圣经的预言, 其实正在我们眼前应验,我们又岂可像昔日门徒一样, 那么后知后觉呢!

结语

研究圣经预言,往往能增加我们对神的信心, 并且,还可以将预言的应验法则,套用在生活当中。就以上述历史为例,大可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点:

  1. 圣经虽然没有记下是哪些人为主预备驴驹子,让祂骑进耶路撒冷, 但我们却知道,必有人为主预备,相信这人并非要获取名利,而是甘心乐意为主预备。今天我们在事奉或奉献上尽上之本份,要是同样被遗忘或疏忽时,你仍会甘心乐意作么?
  2. 耶路撒冷合城居民,对耶稣的认识其实非常肤浅。可是, 这群“乌合之众”, 在预言中, 竟然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成就了预言的应验,在神的救赎计划中, 占有角色。因此,我们作为信徒,应深信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美好的计划,并且是祂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好处。
  3. “大卫的子孙”,是对耶稣一个特别的称呼。但万想不到,它竟然出自两名瞎子的口。可见他们虽然眼瞎, 但却心清, 在他们心里,耶稣的地位是何等尊贵。今天当我们敬拜主的时候,有否同样看主是一位尊贵的主去敬拜祂、服侍祂呢?

注释

  1. 弥赛亚是受膏者的意思, 但以理书九:25-26节原文指受膏君王就是弥赛亚, 旧约诗篇, 以及多卷先知书, 对弥赛亚之预言甚多, 尤突出弥赛亚的受苦形象, 但犹太人却看重弥赛亚的君王身份, 甚至不能接纳祂将要受苦的遭遇。 约翰福音一:17及四:25两次直接称耶稣为基督, 而主在其他福音书, 也多次表明旧约许多预言, 正应验在祂的身上。
    ﹣雷振华、李时安 “圣经备典” 中国主日学协会1978年7版, 页297。
  2. 圣经时代, 驴是美丽、驯良、友善的动物, 从所罗门开始, 犹太人以马作战, 以驴代步, 驴子一向不配鞍鞯, 仅于背上搭著毡垫或在驴嘴套上繵绳。耶稣进城时, 门徒把衣服搭在驴背上, 供耶稣骑乘。驴还含有高贵的象征, 当君王骑驴而来, 表示他是为和平而来。
    ﹣陈惠荣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I” (福音证主协会1995年1月初版) , 页408。
  3. 主后30年, 一位罗马总督曾统计逾越节时, 在耶路撒冷共宰杀了多少羊羔, 结果是25万头, 如依照律法规定, 每10人要宰杀一头羊羔推算, 当时拥挤在耶路撒冷守节的群众, 可能达250万。
    ﹣巴克莱 “马太福音注释”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修订三版), 页259。
  4. 群众把衣服铺在地上源自犹太人一种对君王所行的礼仪, 旧约列王纪下九章13节记载以利沙差遣先知门徒往拉末膏立耶户为王, 以取代约兰, 在场臣仆随即将衣服铺在台阶上, 叫耶户坐在其上, 拥他为王。如今群众以相同模式欢迎耶稣进城, 意味他们认定耶稣的身份正是君王。
    ﹣“圣经启导本” (海天书楼1989年11月初版), 页591注。
  5. 按犹太律法, 逾越节前, 耶路撒冷周围20英里以内的成年男子, 必须前来守逾越节, 甚至居住在老远的犹太人, 也尽量到京城守这大节, 因此, 合城的人, 其实不单是耶城本地居民, 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朝香客, 在没有组织下在京城聚集, 而最奇妙的是他们却不谋而合地欢迎耶稣。
    ﹣巴克莱 “马太福音注释”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修订三版), 页260。